回覆列表
  • 1 # 不正經的軍棍

    制空權,實際上二戰所有戰場都是圍繞爭搶制空權打的。

    很多人都知道,德軍打天下靠的是裝甲兵,德軍的閃電戰所向披靡。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另一個武器,就是斯圖卡,這是德軍閃電戰中最關鍵的一項,閃電戰,不光有坦克,還有轟炸機。

    德軍的閃電戰,組織的是裝甲師裝甲軍突擊,而裝甲部隊突擊之前,為裝甲部隊掃清障礙的就是斯圖卡,斯圖卡負責前面開路,摧毀敵軍坦克和火力點。裝甲部隊才能推進,沒有斯圖卡,德軍的閃電戰起碼打折一半。

    英法的坦克,主要都是斯圖卡炸廢的,否則光憑德軍前期那些輕型中型坦克,很難對付英法的重型坦克。 漢斯·烏爾裡希·魯德爾,德軍王牌飛行員,在戰爭中,總共擊毀了500多輛坦克。

    而更典型的,就是不列顛空戰,不列顛空戰打的是什麼,是為了爭奪英吉利海峽上空的制空權。德華人想進攻英國本土,然而英吉利海峽的制海權被英華人牢牢抓住,而德華人想要的是透過不列顛空戰,將英吉利海峽的制空權拿住,透過制空權,壓制英國海軍,掩護德國海軍登陸。然而,不列顛空戰德國沒能取得效果,也就只能推遲海獅行動。

    而1944年,蘇軍出動四個方面軍圍殲德國中央集團軍群,戰鬥剛打響,蘇軍就出動了1000多架飛機,而德華人只有40多架,後續蘇軍投入了7000多架飛機,壓倒性優勢。

    二戰中,已經開始打立體化戰爭了,空中地面配合,沒空中優勢,光靠地面,很難進行下去。

  • 2 # 客矢解

    失去制空權就失去了戰爭勝利權。(即便是勉強的平手,此外日本在中國戰場並沒有取得制空權)失去制空權地面部隊單靠沒有非常精準的防空火力會被打成渣。

    二戰期間取得制空權轟炸機可以肆無忌憚地在高空投彈,攻擊機可以攜帶火箭彈突襲,而地面最強的裝甲坦克卻也扛不住這些武器的打擊。對於不能移動的堅固防空塔也會被大當量的地震炸彈(高腳杯、大滿貫航彈)擊穿,從而報廢。空中打擊之後一般軍事設施則很難存活。沒有防護計程車兵無法衝鋒,無法實施佔領或其他行動,然後失敗。

    空中打擊地面目標,士兵如果不出掩體(包括地堡等)傷亡會小很多,同時這就是限制地面戰場的表現了,被轟炸的物件反擊能力被削弱,剩下龜縮在掩體裡整體實力也不會很高,人保住了,重型武器被摧毀了同樣做不到有效的抵抗。

    大滿貫:我有十噸重,幾米厚的混凝土不掂量掂量?話說運我的那個哥們飛的真高。

    還有人在整理二戰期間德國虎式坦克損失情況時總結出被蘇聯和英美盟軍擊毀的坦克大多是空軍的功勞(沒油自行銷燬的另說),而單純靠坦克對轟擊毀的很少,特別是當德國敗退作為防守方,依託地形和遠距離高穿甲能力的火炮成就了大批王牌。不是蘇聯坦克和火炮不好,而是在很遠的距離上德軍火炮就足夠有毀傷能力。因此為減少陸軍的損失,空軍存在的必要性就顯現出來了。這就是盟軍獲得制空權的情況下擊敗德國的例證,靠地面部隊在路上衝鋒解決德國的裝甲力量和反坦克部隊是無腦之舉。

    當己方獲得制空權以後,地面裝甲部隊對敵方的殺傷才效果能達到最大。沒有重型反坦克武器幾乎不可能阻擋裝甲部隊的進攻,巷戰也需要巨大的犧牲才能進入行動式反坦克火箭筒的射程,德軍在本土抵抗時也體會到了用肉體抵抗鋼鐵的痛苦,“鐵拳”雖然有效,但已然是全民皆兵,把非戰鬥人員當做填第三帝國坑的重要工具了,把納粹打成這樣不贏都不行。

    豹式坦克經不住空中打擊,一般的運輸車隊和反坦克炮非常容易被輕鬆清理掉。

    制空帶來的不僅是自己的地面部隊可以大幅減少損失在對方的空中打擊下,空中作戰單位威脅減小,而且能夠為自己人提供掩護,作為“進攻是最好的防護”存在,減少地面部隊的抵抗壓力,為地面部隊發揮最大的作戰空間提供條件,最終以壓倒性的優勢戰勝敵方。

    二戰中以最先摧毀機場的行動有很多(意在摧毀敵空中力量,贏得絕對制空權),德國閃擊波蘭就是先炸機場,摧毀了波蘭軍隊打擊速度最快的的空軍。而後沒有空軍掩護的波蘭地面部隊難以抵擋德軍的裝甲部隊進攻,迅速亡國。德國在二戰末期空軍被壓制極少有能夠作戰的戰鬥機(沒油是重要原因之一,但不是決定因素,先進戰鬥機數量本就不足),柏林戰役期間還有要求飛行員撞擊蘇聯轟炸機的情況,可見德軍遭受的空中打擊有多強烈,足以不惜一切代價也要阻止蘇聯轟炸機。

  • 3 # 戰略論

    二戰中制空權的奪取顯得愈發重要,地面戰鬥的勝利很大程度取決於能否奪取制空權或者至少限制住對方的空中力量對地面作戰的干擾。尤其是對於後期的西線戰場而言,事實證明,一方在完全丟失制空權的情況下,也失去了實施大規模地面作戰的可能,戰區後方的後勤補給線基本全部被阻斷,部隊的調動也受到嚴重的干擾,甚至連基本的戰術集結和展開也變為不可能,地面部隊為了躲避空中的打擊不得不全面轉入被動的防禦,一支只能防禦的陸軍是不可能打贏地面戰役的。

    最能體現制空權對戰役的決定性影響的就是諾曼底戰役,這是一場由空中勝負決定地面作戰勝負的戰役,決定權不掌握在雙方的陸軍手中,而是空軍。盟軍用強大的空軍徹底封鎖了整個諾曼底戰區,使裡面的德軍地面部隊得不到及時的預備隊增援和作戰物資補給,反過來隔了一條海峽的盟軍卻可以得到充足的補給和增援,這已經決定了這場戰役的勝負,因為即便德軍的戰鬥力再高一旦沒有了補充也遲早都要被消耗光,而盟軍卻能源源不斷的得到補充。所以諾曼底戰役在地面的決戰尚未開始或者說正在進行的時候,這場戰役的勝負便已經在空中決出了,德軍陸軍的抵抗最多隻能延緩其失敗的到來,而根本無法改變戰爭的結局。

    可能有人會有疑問,二戰德軍在東線也曾一度奪取了制空權,那麼蘇軍地面部隊的抵抗還是非常頑強呢,甚至最終還打敗了德軍。這就要看取得的空中優勢有多大了,德國空軍是一個戰術性空軍,而且本身實力有限,德國空軍在一線投入的飛機一直保持在2000架左右,看似很多,可是分配到廣袤的蘇聯戰場上就顯得很少了,德國空軍至多隻能保證重要的進攻和防禦作戰中提供空中支援,一般的地面作戰是不會支援的。而且德國空軍並不具備戰略打擊的能力,無法切斷蘇軍大後方的交通網從而限制蘇軍的兵力和物資的集結和調動。德國空軍在東線至多隻能算是取得了一定的空中優勢,談不上制空權的完全奪取。

    西線的盟軍空軍就不一樣了,西線戰場本就遠小於東線,加上盟軍的飛機總數達數千架,還包括許多超重型的轟炸機,可以做到對德軍整個戰區的持續打擊,盟軍空軍並不需要選擇目標的優先順序,完全可以保證對所有移動中的目標進行打擊,哪怕只是一輛吉普車。當時德軍的鐵路和公路運輸基本全部癱瘓,只能依靠黑夜的掩護來進行輸送,地面部隊無法進行戰術性的展開,自然也就無法發起大規模的進攻和反擊。例如德軍強大的裝甲教導師就是被盟軍從空中摧毀的,該師師長的座駕都被炸燬了數次,以至最後不得不依靠摩托車來機動,坦克和火炮即便埋在地下工事中也大部分被摧毀,在盟軍地面部隊發起進攻時,德軍這個師已經被殲滅大半了,殘存的部隊本想發起反擊,但是還在充足展開的過程便被盟軍空軍所擊敗,這支精銳的裝甲部隊除了撤退毫無作用。即便是連戰鬥力較強得以裝甲師都無能為力,那些更弱的步兵師就更加指望不上了,這也是為何身經百戰的德國陸軍為何一到西線就“歇菜”,並非他們的戰鬥力不如盟軍,實在是盟軍的空中優勢實在太大了。

  • 4 # 薩沙

    德國一個將軍這麼說:任何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都難以在完全失去制空權下作戰。

    事實上也是如此。

    電影《坦克大決戰》中,德軍旅長海斯勒上校對將軍說:您忘了一個重要的細節。以現在盟軍的空中優勢,他們會輕鬆炸平我們的陣地,擊毀我們的坦克,掃蕩我們的步兵,連機槍陣地都不會放過。

    1944年6月6日,同盟國一方成為了諾曼底地區天空的主宰者:“從登陸的第一刻起,盟軍就擁有絕對的空中優勢。”

    資料中這麼寫:單單在“D日”(即登陸日6月6日)這一天,德懷特•大衛•艾森豪威爾將軍麾下的航空兵們就起飛了將近11000個架次,意在提供戰術空中支援。重型和中型轟炸機猛烈轟炸了德華人軍需品的鐵路運輸終點、鐵路節點和橋樑。戰鬥轟炸機迫使納粹的部隊和車輛離開公路行駛,這讓德國陸軍元帥埃爾溫•約翰內斯•尤根•隆美爾抱怨說,敵人的空中優勢對“我軍的機動構成了極其嚴重的影響,我軍對此卻無計可施”。

    幾天之後,隆美爾元帥發現自己也面臨著遭受空襲的風險。盟軍的戰役規劃者們將諾曼底地區劃分成了多個區域,每處區域都配屬有一架偵察-攻擊機(spotter),這些偵察-攻擊機的作用非常類似於差不多半個世紀之後“沙漠風暴”行動期間多國部隊的“殺手偵察”(killer scouts)。在一架加拿大空軍的“Mustang”式搜尋-戰鬥機的指引下,兩架英國皇家空軍的“噴火”式戰鬥機找到並掃射了隆美爾元帥那輛體積龐大的“霍希”(Horch)牌戰地座駕。在盟軍的空中打擊下,隆美爾的座車衝出公路並翻了車。“沙漠之狐”嚴重受傷並被迫離開了作戰指揮崗位。

    在盟軍的空中優勢下,德軍引以為傲的裝甲部隊、炮兵都無法有效作戰,大部分德軍重武器只敢在晚上機動行軍,白天就必須隱藏。

    即便如此,雙引擎的美國陸軍航空隊和英國皇家空軍的“夜間入侵者”仍然會在夜間轟炸。德軍的機場、供應站、橋樑和用於通行的公路和鐵路,在夜晚也不保險。

    德軍在敵人空中打擊中,損失很大,一些部隊根本沒有看到美軍步兵就被幹掉了。

    比如12月17日,美軍第365戰鬥機大隊的1箇中隊的P47戰鬥轟炸機,在Prether河谷地區發現了一支德軍的機械化縱隊。

    P47立即攻擊,擊毀了50多輛各種車輛。德軍機械化部隊立即四散躲避,但仍然逃不過這個中隊第二波攻擊。在第二波攻擊中,數十輛德軍車輛外加若干門火炮被摧毀。

    這支德軍部隊損失太大,被迫停止向前線推進,殘部打道回府。

    阿登反擊戰中,只要天氣稍微轉好,盟軍空軍就肆無忌憚的轟炸。

    德軍第5裝甲集團軍的指揮官哈索•馮•曼陀菲爾上將這樣說道。“他們在我們進攻的整個區域內搜尋著值得攻擊的目標,炸彈如地毯般投放在我們前面的公路和鐵路上,我們原本就已經運轉不靈的補給系統進一步受到了限制。我軍部隊的機動性在穩步和迅速地減少。”

    2月26日晚,在P47戰鬥機的空中掩護下,第4裝甲師抵達了巴斯托尼,扭轉了佔據。

    美軍第3集團軍的作戰報告稱讚巴斯托尼從“孤立的前哨轉變為了指向敵人戰術後方的匕首尖端”。

    這一天,第3集團軍報告稱韋蘭德將軍麾下的戰鬥機飛行員摧毀了近450臺車輛(!),同時轟炸機部隊切斷了14條鐵路線,還轟炸了3處列車編組場。

    一般認為,盟軍空軍在西線至少摧毀了德軍百分之十到二十的作戰能力,至於對德軍後勤的破壞更是毀滅性的。

    據說斯大林派出的蘇聯武官在西線看到德軍裝甲部隊,被盟軍飛機輕鬆打成廢鐵,沒有喜悅反而感到恐懼:如果把我們和德軍換個位置,我們可能比德軍還要慘,成為盟軍飛機的活靶子。

  • 5 # 紅色手電筒

    在二戰以前,這個時候制空權的理論還沒有得到戰爭的驗證,世界各國對於這種理論都是有支持者有反對者,但是經過二戰的戰火的驗證以後,制空權對於戰爭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如果說在二戰前對於制空權的意義還有質疑,只不過是有一些保守而已。而在經過了二戰以後,還對於制空權有質疑的話,那隻能說明這個人是糊塗,而且不是一般的糊塗。大規模的戰略轟炸,只有二戰中美英軍對於德國實施過,。斯圖卡和伊爾2是典型的對地攻擊機,執行戰術任務。

    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空軍由於機動速度快,而且公里距離遠遠大於傳統的火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就已經有些軍事家開始提出如何使用空軍的問題,其中最有名的是杜黑和米切爾。二戰中,各個國家的空軍都是不同程度的驗證了這些戰前的設想,同時根據戰爭的實踐修改了各自的空軍戰略。並在戰後總結了一些規矩。不列顛空戰的失利使德軍撤銷了對英國登陸的計劃。

    奪取和保持制空權是贏得戰爭勝利的先決條件。

    透過空中戰略贏得戰爭的勝利的基本思想的正確的。海戰空戰化,是二戰海戰的特徵。

    空中支援是地面和海上部隊贏得戰役勝利的重要條件。

    只有戰術作戰和戰略打擊兼備的空中力量才能有效的發揮作用。

    國土防空的價值不容忽視。

    先進的科學技術是空中力量的戰鬥力源泉。

    從後來的戰爭來看,空中力量對於戰爭的影響越來越大,在冷戰開始之初,由於技術條件的限制,空中力量在夜間還是無法發揮自己的威力,中國和越南軍隊憑藉著夜間的掩護都是在地面作戰中打得美軍十分難堪。但是隨著夜視技術的發展,夜間作戰現在反而是成為了空中作戰的強項。而即使在抗美援朝和越南戰爭,中越軍隊只能是進行半天的作戰,而在人類喜歡活動的白天,為了避開美軍強大的空中打擊力度,中越軍隊主要在夜間作戰,完成造成對於美軍地面部隊的打擊力度不大。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有幾次志願軍利用白天天氣不利於空中活動的計劃,打破常規在白天作戰,都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可見還是要在白天作戰,才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而丟失制空權以後現在不只是白天無法作戰,而現在夜間作戰也很困難,尤其是失去了機動的能力,而失去機動能力在現在的戰場環境下只能是被動挨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磁場,以無形無物質狀態存在並影響我們這宇宙,那是否會有更多這種存在,組成另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