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龍女5505

    兩大盛極一時的朝代都有狠毒宦官和弄權奸臣,他們禍國害民、欺君壓下、殘害忠良、生靈塗炭都永遠訂在歷史恥辱柱上遺臭萬年,兩朝奸宦相比明朝奸宦更兇狠更厲害,唐朝奸宦也狠毒兇殘排第二。

  • 2 # 攬遍群山意未休

    唐代太監牛,可廢立皇帝,明代太監有名,像英宗時的王振,熹宗時的魏忠賢和武宗時劉瑾,但是太監不牛,就是皇帝對抗文官的工具而己。

  • 3 # 碼字的蝸牛

    在學術上,更傾向於明朝的奸宦比唐朝的更為惡劣。

    其中有史學家黃宗羲考察歷史上各個朝代的宦官之禍,得出如下結論:

    “閹宦之禍,歷漢、唐、宋相尋無已,然未有若明之為烈也,漢、唐、宋有干與朝政之閹宦,無奉行閹宦之朝政。今夫宰相六部,朝政所自出也。而本章之批答,先有口傳,後有票擬,天下之財賦,先內庫而後太倉,天下之刑獄,先東廠而後法司。”

    還有歷史學家汪籛在《漢唐史論稿》:

    唐代的宦官專權,對於全國的影響,特別是對州縣地方的惡劣影響,不像明朝那樣嚴重。

    以及歷史學家張國剛的《唐代藩鎮研究》——

    也提到,在唐後期上半段時期,絕大部分藩鎮不割據,只有河朔等極個別藩鎮割據,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施行唐朝的政策法令,“須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軍情”,而且割據藩鎮也曾解除割據。

    誠然,這些證據都表明了唐朝時期的宦官之禍從未禍及到州縣一級別的情況出現。但那是唐朝宦官之禍的出現與藩鎮一樣,是建立在“安史之亂”後的。是唐肅宗為了廢除唐玄宗的權利,提高了宦官權益,直到涇原兵變後,為了防止中央只能依賴藩鎮,由皇室建立的軍事力量,而宦官就是這些軍事力量的主要掌控者。

    因此,若是從中央(即皇權)來看,唐朝的宦官比任何朝代的危害還要大,因為唐後期的宦官集團已經是做到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局面。

    一、如仇士良:檀權攬政20餘年,排斥異己,橫行不法,貪酷殘暴,先後殺二王、一妃、四宰相。甚至是告老還鄉,太監送他走,他還對黨羽們傳授駕駛皇帝的經驗:"不要讓天子閒著,應該常常以奢靡來掩住他的耳目,使他沉溺於宴樂中,沒工夫管別的事情,然後我輩才能得志。千萬不要讓他讀書,不讓他接近讀書人,否則,他就會知道前朝的興亡,內心有所憂懼,便要疏斥我輩了。"——《新唐書》。

    二、與藩鎮勾結,甚至是安祿山之亂後,為史思明做掩護,致使史思明獲得喘息機會:

    時賊帥史思明表請以范陽歸順,鎬揣知其偽,恐朝廷許之,手書密表奏曰:……肅宗計意已定,表入不省。鎬為人簡澹,不事中要。會有宦官自范陽及滑州使還者,皆言思明、叔冀之誠愨。肅宗以鎬不切事機,遂罷相位——《舊唐書·卷一百一十一·列傳第六十一,張鎬傳》

    三、代宗時,置樞密使。職司出納章奏,由宦宮任之。德宗以後,樞密使權勢亦盛,漸至干預政事,凌駕宰相。宦官既掌握中央軍政大權,其勢乃不可複製,自德宗後期起,除河北安史諸鎮,為宦官勢力所不能達,其餘節度使,或出禁軍,或由朝士,莫不以宦官為奧援,而宦官藩鎮勾結之局自是遂大定矣。

    但是若從時間、範圍來看,明朝的奸宦危害是歷朝歷代最嚴重的。

    明朝權閹最突出的是王振、汪直、劉瑾、魏忠賢四人,稍遜的還有曹吉祥、尚銘、李廣、馮保等。這些奸宦有個特點,那就是依附在皇權之上,通過蒙蔽皇帝,獲得權利之後,打壓朝局異己。同時明朝的宦官還涉及到民間,如各地的礦監;還涉及到全國的軍隊——監軍;還掌握著監視百官的能力——錦衣衛和東、西兩廠等等

    王振——明朝第一代專權宦官。

    作為權力最大的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振開啟了明朝司禮監掌印太監通過蒙蔽皇帝,引正如仇士良所述的,讓皇帝沉迷於遊樂之中後,運用“批紅權”的獨特權利,在文官集團中培養勢力,運用白色恐怖的手段來打擊異己——

    侍講劉球因雷震上言陳得失,語刺振。振下球獄,使指揮馬順支解之。大理少卿薛瑄、祭酒李時勉素不禮振。振摭他事陷瑄幾死,時勉至荷校國子監門。御史李鐸遇振不跪,謫戍鐵嶺衛。駙馬都尉石璟詈其家閹,振惡賤己同類,下璟獄。怒霸州知州張需禁飭牧馬校卒,逮之,並坐需舉主王鐸。又械戶部尚書劉中敷,侍郎吳璽、陳瑺於長安門。所忤恨,輒加罪謫。內侍張環、顧忠、錦衣衛卒王永心不平,以匿名書暴振罪狀。事發,磔於市,不覆奏。《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二 王振傳

    王振曾做到了——“公侯勳戚呼曰翁父”,“尚書鄺埜、王佐忤振意,罰跪草中”。可謂是權傾朝野,甚至是在正統十四年,能誘導皇帝親征,最終導致明朝精銳毀於土木堡。

    而明朝後來的奸宦之中,也是與王振有過之而無不及,如劉瑾“進內官監,總督團營”“因顓擅威福,悉遣黨閹分鎮各邊。敘大同功,遷擢官校至一千五百六十餘人,又傳旨授錦衣官數百員”“創用枷法,刑上大夫……“等等。

    但是這些行為,在安史之亂後的唐朝宦官集團中,也有類似的操作出現。可當時的唐朝已經進入到藩鎮割據的局面,其危害主要集中在唐皇所能控制的勢力範圍之內,即——唐朝宦官之亂只集中在首都圈內,而藩鎮之中的民不聊生,不是宦官所需要擔負的明面責任(雖然兩者相互勾結)。

    而明朝則不同,作為一個”大一統“的帝國,其危害是全國範圍之內的。哪怕是今天,網路上認為明朝的宦官只是皇權工具,是用來維護皇權的權威,而放出來與文官集團所抗爭的。也一樣是危害到全國範圍的。就如:

    魏忠賢時期,雖然魏忠賢的斂財行為並沒有去針對民間的農民,而是針對商業和礦業,但他、及他的下屬並沒有透過立法形式來構建合理的徵稅,反而是運用強徵暴斂形式,礦業主與商業既得利益者又迅速將這種危害轉嫁到最低層的礦工和城鄉居民,最終反而是反噬到明朝本身的根基。

    即沒有透過有效的、合理的、符合大部分人利益的改革形式,而是以一種對抗、相互打擊的內鬥形式,這是明朝宦官的最大危害。宦官透過野蠻的行為去針對文官的內鬥形式,開啟了官場內鬥流血衝突及不死不休的局面,使得明朝的內鬥比任何一個朝代都要嚴重,範圍更廣,也更為殘忍,而各方面的菁英也在內鬥中的損耗更大。

    總結

    歷史不會一成不變的,中土的人們通過歷史的鏡子來判斷是非曲折,而不斷改進未來。東漢時期的宦官勢力是皇權為了制約外戚與官宦集團所引進的平衡力量。但是何進的愚蠢,以及官宦集團的陰謀,使得東漢宦官集團並沒有獲取更大的勢力就被覆滅了。

    唐朝後期的宦官集團,則透過掌控禁軍(從魚朝恩開啟),間接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行為,不僅僅操縱整個朝局,還左右著唐朝皇帝的更替。

    因此到了宋朝時,宦官干政的行為在明面上是被完全禁止的,當然,作為皇室最親近的人群之一,宦官在北宋時期一樣獲得各種相應的權利,但前車之鑑(唐宦官之亂)使得宋朝的宦官極少有奸宦出現,北宋時期的宦官不管在軍事上、或是在科技上、政治上,都有各自建樹。

    明朝的宦官之亂,是起於皇權,是皇權為了制約內閣權利所放出的產物,只是明朝的皇帝忽略了一個宦官特性,那就是宦官作為皇帝最親近之人,所獲得的信任度是無人可能披靡的,這種信任度,又反過來使得宦官能從新皇那獲取到更大的權益,最終引起明朝內鬥,也使得明朝在內鬥中不斷消耗、損耗,最終又成為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清朝的宦官,則是歷朝中地位最低的,其原因是清帝吸取了前朝的經驗,雖然給予宦官一定權益,但結合了宋朝時期的宦官制度,取消了明朝宦官司禮監的權利。同時在古代,皇權的家奴只有宦官,而清朝則有八旗(上三旗),因此可以從三旗之中選拔人才來替換司禮監(即軍機處),以避免宦官獲得更大權益。

  • 4 # 煮酒漁樵

    這個問題主要看從哪個方面來看,站在不同的角度,可能答案也不一樣。

    我只對比一下唐,明宦官對皇室的危害。從這一點上來看,顯然是唐朝宦官能夠得分。

    唐朝的宦官從唐肅宗時代開始就逐漸參與了皇帝廢立,後來還有皇帝因為和宦官發生矛盾死在太監的手裡。而唐代宦官是掌握兵權的,也曾經用於謀反,這些壞頭都是安史之亂以後從唐肅宗手裡開始的。

    而明朝宦官只是皇帝的純粹家奴,他們的所作所為代表了皇帝的意志,是皇帝意志的體現者與執行者,自身對於皇帝是絕對的依附關係,其生死榮辱全操縱在皇帝的手裡,雖然太監也執掌御馬監,好像有兵權但是謀反一個試試?根本就指揮不動。或者權傾一時如王振,劉瑾,魏忠賢,但是隻要皇帝一道命令,他們所有的權力就會全部歸零。

    這主要是由他們最初掌握權力的原因產生,唐代宦官掌握軍權是唐肅宗吸取了安史之亂的教訓,對將領失去了信任,不敢再將重兵交給郭子儀一樣的重將,就逐漸開始使用宦官統兵,開始是以皇帝私人代表身份,後來就直接掌握兵權,這種情況下唐代宦官的權力就有兵權來支援,皇帝輕易動不了他們,想造反部隊也會聽。

    而明朝宦官發展起來其實是皇帝和以內閣為首的文官集團之間博弈的產物,宦官的發展平衡了明朝的政治局面,這是皇帝統治的需要。當文官集團強大了,皇帝就支援太監打壓文官集團,比如天啟利用魏忠賢壓制東林黨,反之,則支援文官集團,把惹事兒的太監犧牲掉比如崇禎登基處理魏忠賢。都是這種情況,整個明朝政局就是這樣週而復始維持平衡。

    到崇禎時候,處理魏忠賢之後,宦官集團沒有再能夠得到支援,始終無法恢復與外朝文官集團的平衡,造成東林黨一家獨大,是明亡原因之一。

  • 5 # 葉飄刀

    唐朝要遠超明朝

    明朝的宦官,是皇帝的家奴,是皇室用來對抗文官集團的存在,他是依附皇權而生,而且幾乎是依附某一個特定皇權而生,宦官的權力不過是皇權的表現形式。不管是所謂的王振、汪直、劉瑾還是魏忠賢,不管他們權勢如何滔天,皇帝一句話就可以讓他們的權力灰飛煙滅,也就是說沒有皇帝的支援,他們就是鏡花水月,其兇狠厲害不過是狐假虎威。

    而唐朝的宦官則不然,視天子為門生,害死皇帝的也不在少數。他們的權力不是依附在天子和皇權上的,於是更沒有限制,更隨心所欲。

  • 6 # 音樂小妖

    我們從電視劇或者電影當中,很明顯看到了明朝的太監國權傾朝野、隻手遮天,無論是東廠還是西廠都是臭名昭著,朝中的大臣幾乎想換誰就換誰。

    但是當我們拿明朝的太監跟唐朝的宦官相比較的時候,才發現我們對歷史居然一無所知。

    也許是明朝的太監看起來太過飛揚跋扈,並且在讀書人的宣揚之下,大多數都認為明朝的太監權力實在是太大了。

    但是從明朝開始到結束,有太監謀反的嗎?有太監直接將天子給換掉的嗎?

    看起來好像明朝的太監權力不小,可實際上這一切的根本還在是皇帝的手中。

    說白了當時的太監能這麼囂張,都是明朝的天子在背後操控。

    從萬曆年間開始,朝中的大臣就開始跟皇帝各種的對抗,不是你這裡不對,就是哪裡做的不夠好。

    反正明朝的天子是各種的憋屈,連自己在後宮喜歡一個妃子,都會被前朝的臣子們拿來說事。

    自己想換一換太子,朝中的臣子們直接就開始跟皇帝拼命了。

    當時的萬曆用了十五年的時候,也沒有斗的過朝中的大臣,最終還是妥協了。

    這種事情你要是放到大清試試看,分分鐘讓你們明白什麼叫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於是明朝的天子就開始想盡辦法跟朝中的大臣各種爭鬥,而太監就是因此而受到了重用,為得就是跟朝中的勢力進行對抗。

    看起來太監的權勢不小,可是所有的一切事都要經過天子的點頭,別看魏忠賢當時殺了不少的大臣,可這些大臣被殺都是經過了天啟的認可。

    主要也是因為當時的天啟皇帝根本就不想管事,所以才會讓魏忠賢看起來囂張跋扈,被人稱之為九千歲。

    可實際上太監有什麼權力,還不是被新即位的崇禎說廢就給廢掉了嗎?

    而唐朝的太監就不一樣了,他們的手中直接有著兵權這種東西,在某些情況下身份要比哪些大將軍之類的還要高。

    可以說整個唐朝的中後期,幾乎都是宦官們在專權,所有的皇帝是不是合格都是由他們說了算。

    如果皇帝不聽話,這些太監直接逼迫他們退位,然後重新換一個聽話的皇帝出來。

    你們千萬不要以為這是在說笑,而當時的情況就是如此,當時的太監李輔國自從擁立太子即位後,整個天下的權勢幾乎全部到了他的手中。

    所有的事務都要經過他的手,所有命令也都要他來下達,就連朝中的宰相蕭華也因為得罪了李輔國,從而被逐出了京城。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李輔國的權勢有多大了,並且之後的新皇帝即位,也是李輔國一手操辦的。

    當時的代宗幾乎就是一個傀儡,用李輔國的話來講,所有的家裡皇帝說了算,所有的外事我李輔國說了算。

    什麼叫家事?就是後宮當中的事叫家事,而外事就是朝中大小事務,當時的代宗被架空了權力,卻又因為李輔國掌握著兵馬大權,只能忍氣吞聲。

    從這一代開始之後,太監的權力就開始居高不下了,後期大唐所有的皇帝任命權都在太監的手中。

    連繼位權都不在自己的手中,還談什麼掌控大唐,於是就形成了一連串的惡果。

    看看唐朝的宦官,再回過頭來看看明朝的太監,這兩種人是同一個水平線上的嗎?

    大唐的太監看似不顯山顯水,卻連皇帝的任免都可以直接插手,而明朝的太監看似在外面風光無限,但是隻因為皇帝的一句話,直接就成為了階下囚,這其中的差距用天差地別來形容不為過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未來飛機的發展有沒有可能全部用垂直起降取代滑行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