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識小錄

    也沒那麼嚴重,秦晉之間的關係,既說不上是世仇,也說不上什麼秦晉之好。國家利益面前,既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

    春秋時期的秦晉兩國是什麼關係呢?其實看看地圖就可以知道,因為秦國的基本擴張策略是要從關中平原以西向東擴充套件。而晉國的核心統治區恰好就在汾河谷底,與關中平原隔著黃河相望。春秋時期,由於晉國國力強盛,因此能夠越過黃河,佔領了河西地區。

    而與此同時,秦國正努力將其勢力向東擴張,晉國對河西地區的佔領以及對從關中通往關東這條通道的控制,無疑給秦國的擴張造成了極大的阻礙,因此秦國一直試圖突破這種阻礙,與晉國摩擦不斷。

    尤其是秦穆公繼位後,秦國與晉國展開了一系列的戰爭,如穆公五年戰於河曲,十五年與晉戰於韓地,俘虜晉君夷吾。二十年(前640年)滅梁國和芮國。穆公三十三年,秦晉戰於殽(崤),即今河南省洛陽市洛寧縣,秦國大敗。穆公三十四年(《春秋》在穆公三十五年),秦國又與晉戰於彭衙,彭衙即今陝西省白水縣,秦師又敗。穆公三十六年,又伐晉,封崤之屍而還。取得了一定的勝利。

    這是戰的一面。當然歷史上還有所謂的“秦晉之好”,比如公元前647年,晉惠公在位的時候,晉國發生饑荒,秦國便向晉國輸送了大量的糧食,史稱泛舟之役。比如晉文公重耳流浪到秦國,秦穆公就將女兒嫁給他,並派兵護送重耳回國登上國君之位。這些都是兩國甜蜜的時期,但是從整體上看,在秦國努力擴充套件和鞏固其在關東的勢力的時候,秦晉兩國之間的衝突還是佔據主流的。

  • 2 # 歷史百家爭鳴

    說到秦晉之好的典故要提到一個人,可以說沒有他的存在,就沒有這個成語的誕生,這個人就是秦穆公,正是在他的手裡,秦晉之好的典故才產生,但也是在他手裡,秦晉關係更加惡化。

    秦穆公,可以說是秦國中比較有作為的君主,但是他早期在位期間,秦國還是一個西邊的弱國,東方大國壓根瞧不起秦國。秦穆公為了圖強,於是到處抱大腿,想跟人結好,而結好的最佳途徑就是聯姻。當時晉獻公有個叫伯姬的女兒,於是秦穆公就求親,請求晉獻公把女兒嫁給他,晉獻公為了解決西邊的邊疆安全,就把女兒嫁給了秦穆公,秦穆公就成了他的乘龍快婿,這就是秦晉之好的開端。

    晉國雖說強,可是內部常常發生內亂,晉獻公晚年時年邁昏庸,想要立小兒子為國君繼承人,於是殺死了當時的太子申生。另外的兩個兒子夷吾和重耳看到性命難保,就分別逃往梁國和翟國避難。 後來,夷吾得到姐夫秦穆公的幫助,做了晉國國君。但是不久,夷吾就忘了姐夫對他的恩情,一看到秦國發生饑荒,就發兵攻打秦國,但是秦穆公把他打的落花流水,他被迫送兒子公子圉到秦國做人質,這才緩和了兩國的關係。秦穆公看到公子圉日後有成為晉國國君的可能,就把自己的女兒懷贏嫁給了他,這樣秦國與晉國的關係又更進一層。可是公子圉聽說自己的父親病了,害怕自己不在晉國,自己的位置會被人替掉,於是跑回了晉國,當上了國君,也就是晉懷公。可是晉懷公當上國君後,沒有跟秦國修好關係,秦穆公一看自己的小算盤落空了,於是把重耳接到了秦國,想培養重耳,以便鞏固跟晉國的同盟關係,還把女兒懷贏改嫁給他。後來,重耳當上晉國國君,就是日後有名的“春秋五霸”中的晉文公,秦穆公也在重耳死後不久,藉機打敗中原霸主晉國,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但也是從這開始,秦晉的關係惡化起來,兩國常爆發戰爭,秦穆公也不得不向西開拓領土。

    秦晉之好在秦穆公手裡發展,也在秦穆公手裡完結,秦穆公用兩代人的婚姻鞏固秦晉之好,可是兩個國家在崛起以後,難免有利益衝突,兩國的同盟關係最終瓦解。

  • 3 # 歷史簡單說

    秦晉之好,這個成語先是特指秦國與晉國聯姻,後來泛指兩家聯姻,而在秦秋的時候,秦國與晉國互相打來打去,怎麼又是秦晉之好呢?

    這個其實很好理解,秦晉之好在前,秦晉之仇在後,也就是兩家的關係開始不錯,後來翻臉了,那為什麼會這樣呢,大家看一下這個春秋時候的地圖就知道了。

    春秋的時候,那時候晉國還沒有分為魏韓趙,東周最強大的幾個諸侯國,看上面的這張地圖就明白了,地盤大的,實力自然就強,可以看出,秦國,晉國,楚國,齊國是最強大的幾個諸侯國,再其次就是吳國,越國,燕國,趙國,鄭國,魯國這幾個諸侯國。

    我們可以看出秦國與晉國接壤,那麼秦國要東進,必然就要與晉國發生矛盾,也就是說秦晉之好變成秦晉世仇的主要原因還是地盤的爭奪,如果不是晉國後來一分為三,那麼晉國就能將秦國死死的頂著,更不用說秦滅六國了。

    那我們再來看看秦晉之好,具體是怎麼樣的。

    這個還得從晉獻公與秦穆公說起,晉獻公取了自己的庶母齊姜,生了伯姬與申生,當時秦穆公為了與中原結好,就向晉獻公提親,晉獻公就將自己的女兒伯姬嫁給了秦穆公。

    晉獻公後來寵信了驪姬,驪姬想要讓自己的兒子成為繼承人,就害死了太子申生,晉獻公的另外兩個兒子夷吾,重耳就逃出了晉國。

    後來,晉國大臣將驪姬的兒子殺死,想迎重耳回去當晉君,秦穆公也這樣想,但是大臣說重耳能力比較強,這樣對秦國不利,所以秦穆公就支援夷吾回去,夷吾說願意把河西送給秦國,夷吾回去就成為了晉惠公。

    可是晉惠公回去之後,就背信棄義,不把河西送給秦國。晉國發生饑荒,糧食不夠,向秦國借糧,秦穆公給了,但是秦國發生饑荒,糧食也不夠了,找晉國借糧,晉國不僅不報恩,還發兵打秦國,不過反而被秦國給俘虜了。

    晉惠公就他的兒子公子圉送到秦國做質子,把河西給了秦國,兩國的關係得到緩和,秦穆公還把自己的女兒懷嬴嫁給公子圉,晉惠公病重,公子圉擔心國君之位被別人搶走,就跑回晉國去了,也就是晉懷公,與秦國又不相來往了。

    秦穆公沒想到晉懷公跟他父親一樣,也是忘恩負義的,就幫助重耳攻入晉國,殺死晉懷公,重耳就是晉文公,秦穆公把懷嬴又改嫁給了晉文公。秦穆公與晉文公的關係,還真是複雜呀。

  • 4 # 西樓青門外一笑談文史

    公元前659年,秦穆公走馬上任,出任國君。在秦穆公上任之前的二百多年間,秦國偏居西垂,常年遭受西戎的騷擾,再加上前面幾代君主短命,政局動亂不穩。可以說秦穆公接手初期,秦國就是一個羸弱不堪的爛攤子。

    而秦國的鄰居晉國,家大業大。且晉獻公上任近20年了,內滅公子貴族威脅,外攻驪戎、耿、霍、魏等國,擊敗狄戎,假道伐虢,消滅強敵虞、虢,歷史上稱“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風頭正勁!

    秦穆公雖然現在是個窮小子,可是野心不小,一直想在將來東進中原變身高富帥。秦穆公腦瓜子也靈活,適當的抱抱大腿以後總會有用的,再說遠親不如近鄰。於是就向晉獻公提親,迎娶晉獻公的女兒伯姬,也就是晉太子申生的親姐姐,後來秦國賢相百里奚就是這次伯姬的陪嫁嫁妝。秦穆公搖身一變,就成了晉國君的女婿。

    後來晉獻公的寵妃驪姬亂政,設計害太子申生自殺,又趕走還有可能繼位的公子重耳和夷吾。晉獻公去世後,大夫裡克殺死驪姬兩姐妹及其兒子奚齊、卓子。

    夷吾就派人請秦國支援他回晉國爭奪王位,並許諾登上王位,就割讓晉國的河西八座城給秦國。等夷吾登上王位成了晉惠公後,又反悔不肯割讓土地。

    公元前648年,晉國大旱,秦穆公援助糧食救援晉國。公元前646年,秦國饑荒,晉惠公不僅不援助糧食,反而還乘機攻打秦國。晉惠公偷雞不成蝕把米,被秦國俘虜,後來周天子出面求情,再加上伯姬也就是晉惠公的姐姐也求情,秦穆公就跟晉國訂立了盟約,晉國獻出河西的土地,派太子圉到秦國作人質,這才放了晉惠公。

    雖然晉惠公是個白眼狼,背信棄義破壞了秦晉之好,可秦穆公也不喪氣,為了稱霸天下關鍵時刻有人撐,於是又把自己的女兒懷嬴嫁給太子圉,這下秦穆公又變成了晉國君的親家!

    而太子圉雖說是人質,可是有吃有喝有老婆,日子過的到也自在。公元前638年,晉獻公病重,太子圉招呼都不打一個,拋下老婆偷偷逃離秦國溜回晉國,繼承王位,成為晉懷公。秦穆公又變成了晉國君的老丈人!

    秦穆公雖然成了晉國君的老丈人,但女兒國被人家甩了,也只能是前老丈人,秦穆公非常氣憤。好你個太子圉,我對你這麼好,你不知恩圖報就就算了,還甩了我女兒一個人偷偷跑了,跟你爹一樣典型的白眼狼啊。以後估計跟你爹一樣,背信棄義說不到還來坑我。

    於是秦穆公從楚國接回晉公子重耳,也就是晉惠公夷吾的哥哥、晉懷公圉的伯父。並把原來晉懷公圉的老婆懷嬴嫁給重耳,這重耳剛開始不肯,懷嬴是自己的侄兒媳婦,娶了亂倫啊。但重耳在外流亡了近二十年,大部分時間日了過的很苦,最窮的時候吃土、吃隨從大腿肉,秦穆公這麼待見自己還要扶持自己奪回王位,這不能不接受啊,於是就乖乖同意了這門親事。

    公元前636年,秦國派人護送重耳回國,裡應外合,趕走晉懷公,重耳順利登基成為晉文公。隨後,晉文公派人殺了自己的侄子晉懷公圉。這樣一來,秦晉之好繼續延續,秦穆公仍然是晉國君的老丈人。

    從公元前659年秦穆公繼位,到公元前628年晉文公重耳去世,這30年間,秦穆公的身份從女婿、到親家,再到老丈人,不斷轉換,與晉國相安無大事,並未發生過激衝突,為秦國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為後世傳下了秦晉之好的美名。

    但實際上秦晉之好也只是政治上的短暫聯姻,秦穆公欲圖霸中原,必須東過晉國!所以晉文公重耳去世以後,公元前627年秦晉爆發決定性戰役崤之戰。最終結果以秦穆公大敗收場,秦晉關係徹底決裂,自此也再無秦晉之好!

  • 5 # 必讀歷史

    在晉國晉惠公當政時期,晉秦兩國就曾經發生過邊境的摩擦性戰爭,也就是韓原之戰,而且在這場戰爭之後秦國佔領了晉國河東之地,但是在晉文公當政時期,晉國的國力開始增長,期間秦國秦穆公對晉國伸出援手,讓晉文公對秦國的印象一轉之前敵對的形式,開始了和平的邦交,秦國為了表現誠意,更是把河東之地歸還晉國,甚至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晉文公,這時期可以說是晉秦兩國關係的最高點,史稱“秦晉之好”,而且在這之後晉國和秦國在戰爭之中也互相聯手結盟,可以說秦晉兩國曾經的恩怨徹底了卻了。

    但是在這樣美好的局面之中,我們也不得不看到秦晉兩國之間必然存在的地理矛盾,雖然秦晉兩國國君都希望兩國交好不再敵對,但是晉國的國土早在晉獻公時期就已經佔領了崤函、桃林之地,而其中崤函之地更是秦國唯一的東出之地,秦國東進因為崤函被晉國所佔而無法實施,而且桃林之地更是靠近河外列城五的地區,當屬佔領這裡就是為了遏制秦國結交外援向西部擴張的目的,就算兩國君王明面交好,也無法掩飾秦國若想發展,必須和晉國進行戰爭的情況。

    而後晉楚真正開始交惡,就是從崤之戰開始的,在晉襄公時期,秦國的臣子在鄭國向秦王報告,鄭國此時如果派兵,自己可以在內部進行接應,佔領鄭國可謂是易如反掌,不要認為秦國的臣子只是一時性起,秦國也因為地理原因被困許久,在逐鹿中原的春秋時代,如果不進行武力擴張,就必定被別人慢慢吞併,秦王在得知了這個訊息之後便開始和大臣們商討,對鄭國的攻擊是否有必要,並且是否做好了和晉國進行作戰的準備。

    秦國老臣騫叔在聽聞秦王打算攻打鄭國之後極力反對,因為秦國與鄭國的距離太過遙遠,在當時交通不便的情況下如此的出征聞所未聞,此次一去不知道軍隊會在路上遭遇哪些問題,變數太多還請秦王多多考慮,但是秦穆公此時其實已經下定決心,倒不是說秦穆公一意孤行,而是他很早就想透過對晉國屬國的進攻來試探晉國對於秦國的反應,如果晉國只是言語譴責而並沒有動兵支援,那麼秦國就有機會向東擴張,完成霸業,如果晉國真的出兵,那就直接開始對晉國的作戰。

    在秦王的計劃中,此次鄭國的來報可以說讓秦王徹底堅定了東進戰略的決心,此次裡應外合的機會千載難得,所以秦王立刻開始著手準備對鄭國的打擊,秦穆公命令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人作為將領,率領300輛戰車直接向東前往鄭國,但是在行軍的過程之中卻遭遇了鄭國商隊,鄭國商隊假意說自己是奉鄭王之命前來犒勞將士的,背後立刻派人回到鄭國通風報信,告訴鄭國秦國大軍正向鄭國趕來,立刻做好防備。

    秦王一開始的策略是希望對鄭國進行一個出其不意的偷襲,再加上內部有自己的人進行接應,本應能打出不錯的效果,以閃電戰的形式快速的消滅鄭國,讓晉國無法第一時間馳援,但是等到秦王率領部隊前往鄭國的時候,卻發現鄭國早就有所防備,這讓秦國的將領對比大為意外並且十分惱火。

    秦軍的將領在分析了眼前的形式之後做出了決定,本來應該快速進城立刻拿下鄭國,但是如今鄭國已經對秦國的進攻有所防備,而自己卻只有300輛戰車的部隊,直接進攻必定損失慘重而且難以攻下鄭城,如果圍城自己所帶的補給又不足以進行圍城之戰,而且後方距離前線太遠,本來一開始就是打算進行閃電戰所以並沒有準備太多的補給人員,根本對鄭國無計可施,所以不得不退兵,但是在路上路過滑國時,發現滑國並沒有任何的防備,而且滑國本身就沒有做任何戰爭的準備,於是秦軍臨時決定直接拿下滑國,但是秦軍的這個舉動徹底激怒了滑國的主國,晉國。

    秦軍的東進之路其實就是在晉國國土之內,如此大規模的進軍並沒有向晉國進行告知,也沒有經過晉國的同意,已經讓晉國不滿,但是礙於晉楚友好所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突然滅掉自己的屬國,這讓晉國不覺警惕起來,若是就這樣放他們回去,日後晉國的威嚴從何談起,而且此次已經是宣戰之舉,隨即派兵埋伏於秦軍回國之路,並且將秦軍的部隊直接擊潰,還俘虜了秦軍的三名將領,就此,秦晉大戰拉開了序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坦克的掛膠履帶是做什麼用的?會不會很快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