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街味道

    問題:使用頻率比較高的入聲字有哪些?

    前言

    辨別古仄今平的入聲字,是學習格律詩的絆腳石之一。如果能記住一些常用的入聲字,會節省不少查詢的時間。

    觀唐絕句02-飲酒

    莫學劉伶醉,莫學屈子醒,醒醉不關酒,皆是真性靈。

    2、得

    觀唐絕句03-名利

    大道往來客,湮沒風塵裡。幾人能解得,名利甚滋味?

    3、奪

    觀唐絕句09-評宋之問

    嶺外奪袍客,鴻臚賣友時。不愁明月盡,何故陷庭芝?

    4、節

    君懷一瓢酒,清淡不須多。高節自相重,溪舟戴雪過。

    觀宋填詞51帝臺春

    春染柳色,東風入寒食。野渡短亭,折盡千條,詩人騷客。醉飲低吟說契闊,又分棹、鳳城南陌。笑浮雲,自去還來,何曾歇得。

    煙雨織,愁未釋,淚暗滴,倩誰拭。睡起立黃昏,泛滄江,白鷺直、一天空碧。星月繩河望迢遞,飛絮碎萍恨無力。問孤雁雙魚,可知人訊息。

    2、竹

    觀宋填詞04越江吟

    金樓銀闕曾開宴,一片,落花芳草時見。蓬萊殿、珠簾暗卷,星雲散。

    酒樽空、鶯聲閒婉,邈雲河漢,天涯水闊煙漫。蟾宮轉、風清竹亂,蹄聲遠。

    3、折、別、節、惜、發

    觀宋填詞05陽關引(用寇準塞草韻)

    酒暖簫聲咽,夢促雲煙闊。盤根古柳,知多少、曾攀折?且傾杯聽取,一曲陽關徹。任渭城、朝雨汗漫泣離別。立馬塵泥涴,辭鳳闕。嘆年來事,人千里,共明月。漸路遙聲遠,惜此芳菲節。若有情、風遣亂絮伴君發。

    4、笛、國、夕、白

    觀宋填詞34念奴嬌 京口多景樓

    江山千古,問憑臨多少,英雄騷客?北界南疆遺鐵甕,角鼓兵戈無跡。祖逖橫舟,孫劉攜手,曾負垂天翼。浮嵐搖翠,倚樓鐘磬歷歷。

    吟得風正帆懸,潮平岸闊,更想桓伊笛。白鷺落霞催晚照,剩有滄流凝碧。遠岫參差,一橋飛渡,何處無生國。往來如夢,不知今夕何夕。

    5、缺、隔

    倚瑤臺,海天萬里澄輝。望姮娥、婆娑似舞,丹桂風裡參差。浸滄波、徘徊欲上,悄無語、空惹相思。玉鑑瓊田,扁舟旅雁,漫尋牛女辨星移。念佳人、妝樓顒望,誤幾月圓時。河漢淺,鵲橋何處,萍跡誰知。

    記同攜、也憐圓缺,轉頭雲雨分飛。嘆經年、信音遙隔, 當此夜、杯酒棲遲。千古嬋娟,一襟素影,廣寒宮對碧琉璃。人間事、悲歡離合,常與此身隨。驚霜鬢,偷窺鸞鏡,暗數歸期。

    三、五律

    1、足、溼

    《霜信》:

    殘月曉風裡,天涯霜信歸。板橋遺足跡,禽唱染清威 。觸手黃花溼,憑欄草色腓。寒秋一行雁,猶自向南飛。

    2、拍、覺

    《登嶗山》

    海霧因風散,群峰迤邐開。滄波拍岸起,雲舸自天回。懷古尋芳徑,登高思釣臺。忽聞鐘磬響,不覺洗塵埃。

    3、積

    《寒山道》

    聞說寒山道,攀峰繞曲濱。松林常有鳥,澗戶寂無人。擔月風吹面,懸鶉雪積身。此中無歷日,彈指幾回春。

    4、殺、哭

    五律《出塞》

    殺氣角聲中,橫戈雪滿弓。遠山連朔漠,鐵馬盡霜風。驃騎銜枚渡,單于哭路窮。封狼藐萬里,遙拜碧雲東。

    5、閣

    《嶗山雪》

    三月嶗山雪,清都何處仙。 虛心掃塵慮,負手渡瓊田。 野徑雲飛閣,溪橋玉惹煙。 春風疑誤入,四望不知年。

    四、 常用的入聲字

    1、兩個平的常用入聲

    八節 拔白 拔節 拔擢 白搭 白吃 白鴿 白芨白食 白石 白說 白芍 白皙 白朮 白族 別集剝奪 剝蝕 剝削 剝啄 勃發 博得 博識 博學搏擊 搏殺 播菊 出發 出伏 出服 出格 出閣出國 出擊 出局 出脫 出息 出席 嗒嗒 達達德國 Jetta 捷足 截擊 竭澤 訣別 覺得 拉雜拉閘 邋遢 捏合 拍發 七絕 七夕 七一 漆黑掐訣 切割 切合 切削 曲折 曲直 屈服 屈節屈膝 缺德 缺乏 缺席 殺伐 失節 失實 失學失約 失職 失足 十八 十六 十七 十一 十足石窟 石匣 石竹 識別 實說 實習 實學 實則實足 拾掇 食積 食屋 叔伯 倏忽 熟食 熟悉熟習 說白 說服 說合 塌實 突出 突發 突擊託福 托熟 脫出 脫服 脫節 脫俗 挖出 挖掘吸毒 吸食 惜別 錫箔 習讀 習俗 習習 襲擊瞎哭 瞎說 歇乏 歇伏 歇息 學閥 學籍 學級學舌 學識 學塾 學說 學習 壓服 壓縮 一發一席 一夕 雜食 雜說 擇吉 賊諜 賊滑 賊窟賊禿 擇席 閘盒 摺疊 折服 折福 摺合 折殺折實 哲學 蟄伏 直裰 直接 直覺 直轄 職別職責 竹笛 竹筏 竹帛 捉賊 灼灼 茁實 卓絕卓識 濯濯 得食 滴答 敵國 嫡出 跌足 迭迭 喋喋督學 獨白 獨出 獨絕 瀆職 咄咄 發達 發福發急 發覺 發掘 伐竹 佛國 佛學 伏擊 伏服伏帖 伏貼 服毒 服帖 格格 割漆 割席 革出革職 格局 隔閡 隔絕 國格 國籍 國學 國賊虢國 喝粥 合格 合閘 合轍 核發 核實 黑白黑瞎 黑鴨 黑竹 活佛 活結 活潑 活脫 活捉擊發 擊節 唧唧 積德 積極 積食 積習 積壓激發 啟用 及格 吉德 岌岌 即席 急急 集合集結 集約 蛺蝶 嚼舌 接合 接活 揭發 節級節拍 節食 節約 劫奪 傑出 潔白 潔菊 結實結合 結核 結集 結節 結局 結石 結識 結穴結紮

    2、一平一仄的常用入聲

    服色 服藥 割裂 割肉格物 隔熱 隔日 國策 國腳 國力 國立 國色勒逼 力學 立決 立足列席 掠奪 路局 拍攝 霹靂 撇脫 一切 一日 雜遝 執筆直角 直立 直屬 直譯 值日 職業 植物 竹刻竹葉 逐客 逐鹿 逐日 囑託 拙筆 拙劣 卓礫卓越 啄木 昨日 黑話 黑麥 黑色 黑帖 黑色 獲得 激烈 激切激越 吉日 極力 極目 即刻 即日 即若 急促急迫 急切 急速 集錄 腳鐲 接觸 接骨 接力接木 接納 接洽 節烈 節錄 節略 節目 節日劫獄 結束 截略 截獲 竭力 克服 克復 刻薄刻毒 臘八 蠟白 蠟燭 八角 八字 拔步 拔腳 跋涉 白熾 白髮 白骨白鶴 白蠟 白熱 白肉 白色 白鐵 白雪 白藥白玉 白質 百尺 百十 百物 百葉 別業 伯樂博洽 博物 薄弱 不白 不得 不乏 不服 不合不及 不覺 不屈 不惜 不一 不足 尺牘 斥革斥責 斥逐 赤足 出列 出獵 出納 出色 出月促膝 的確 敵特 喋血 督促 毒辣 毒藥 獨立獨力 獨木 獨特 讀物 發跡 發落 發墨 發熱發物 伐木 佛法 伏法 撲克 撲滅撲朔 乞食 日食 日夕 肉搏 肉食 入獄 入閣入托 殺戮 涉足 攝食 溼熱 失落 失密 失竊失物 失血 失業 十月 石筆 石墨 實績 實錄實業 實質 食物 蝕刻 熟客 熟肉 熟鐵 屬國說法 說客 貼切 脫髮 脫落 吸力 吸墨 吸血昔日 息肉 熄滅 習作 俠客 峽谷 歇腳 歇業 學力 學歷 學業 壓力

    .............

    結束語

    入聲字,我沒有特意去背過,碰到不熟悉的就去查詢,寫的詩和讀的詩多了,自然就能記住很多。多讀、多寫是最好的辦法。

  • 2 # 初曉兒

    使用頻率較高的入聲字有哪些,這是個搶答題。

    古代漢語語音分平、上、去、入四聲,除了平聲外,都是仄聲。 現代漢語語音分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聲。沒有入聲字。陰平、陽平是平聲,上聲、去聲是仄聲。古代漢語的入聲字分別散入其他四聲之中。

    所以今人分析古代格律詩,必須能辨別入聲字。 今人寫格律詩,假如用《中華新韻》就可以不辨入聲,假如用《平水韻》就必須辨別入聲字。

    我之所以說“使用頻率高的入聲字有哪些,是個搶答題,是因為回答這個問題,只用列出所有入聲字,再列出常用入聲字,就完事大吉了。

    但是隻要前面有人回答對了,後面的人的回答要想是對的,就必然與前面的答案雷同。 比如,我問:《牡丹亭》裡“良辰好景奈何天”的下一句是什麼?回答只能是“賞心樂事誰家院”。 第一個人回答對了,後面的人要麼回答是錯的,要麼與正確的答案雷同。 所以,也是個搶答題。

    因為現代漢語普通話裡沒有入聲字,所以,入聲字的讀音方法,抽象地描述很難令人明白。 比如入聲字發音方法經典的描述是“入聲者直而促”、“入聲短促急收藏”,但如何“直而促”,如何“短促急收藏”,還是令人不知所云。

    下面略舉數例,淺近地說說辨別入聲字,對閱讀古代格律詩的必要性。

    例句都取自古代最經典的聲律啟蒙辭書,明末清初李漁的《笠翁對韻》,都是五言,僅從末字平仄相對角度進行比照。

    風高秋月白 雨霽晚霞紅

    上句的“白”現代漢語讀第二聲,陽平。 下句的“紅”在現代漢語裡也是讀第二聲,陽平。 明顯平仄不對。

    但是在古漢語裡,“白”是入聲字,是仄聲。“紅” 對“白”,是平仄相對的。

    莊周夢化蝶 呂望兆飛熊

    上句的“蝶”現代漢語讀第二聲,陽平。 下句的“熊”在現代漢語裡也是讀第二聲,陽平。 明顯平仄不對。

    但是在古漢語裡,“蝶”是入聲字,是仄聲。 “熊”對“蝶”,是平仄相對的。

    數竿君子竹 五樹大夫松

    上句的“竹”現代漢語讀第二聲,陽平。 下句的“松”在現代漢語裡是讀第一聲,陰平。 同樣平仄不對。

    但是在古漢語裡,“竹”是入聲字,是仄聲。 “松”對“竹”,是平仄相對的。

    諸侯千乘國 命婦七香車

    上句的“國”現代漢語讀第二聲,陽平。 下句的“車”在現代漢語裡是讀第一聲,陰平。 同樣平仄不對。

    但是在古漢語裡,“國”是入聲字,是仄聲。 “車”對“國”,是平仄相對的。

    石鼎龍頭縮 銀箏雁翅排

    上句的“縮”現代漢語讀第一聲,陰平。 下句的“排”在現代漢語裡是讀第二聲,陽平。 同樣平仄不對。

    但是在古漢語裡,“縮”是入聲字,是仄聲。 “排”對“縮”,是平仄相對的。

    竹間斜白接 花下醉紅裙

    上句的“接”現代漢語讀第一聲,陰平。 下句的“群”在現代漢語裡是讀第二聲,陽平。 同樣平仄不對。

    但是在古漢語裡,“接”是入聲字,是仄聲。“裙” 對“接”,是平仄相對的。

    密雲千里合 新月一鉤彎

    上句的“合”現代漢語讀第二聲,陽平。 下句的“彎”在現代漢語裡是讀第一聲,陰平。 同樣平仄不對。

    但是在古漢語裡,“合”是入聲字,是仄聲。 “彎”對“合”,是平仄相對的。

    這麼一比照,我們不難看出,如果不能辨別入聲字,按現代漢語普通話讀音,去讀古代格律詩,會覺得很彆扭。但能辨別入聲字,就知道這些對子上下句平仄相對極其工整。

    近些年普及國學知識,不少人學寫格律詩,要麼按《中華新韻》寫,要麼就必須記住入聲字。 要記住入聲字其實也並不困難,可以在寫中學,邊用邊學,也可以下載入聲字總表,有空就記幾個,積少成多慢慢就掌握了。

  • 3 # 六甲番人

    一、《平水韻》中的入聲字:

    《平水韻》是指引今人創作格律詩的韻書,將漢字分為106韻部,分別收入平、上、去、入四類聲部,上聲、去聲、入聲都歸入仄聲,其中入聲就有十七韻部,一共有一千七百六十三個字。

    二、方言中的入聲字:

    儘管普通話和大部分北方方言沒有入聲發音,但粵語、閩南語、潮州話、客家語、贛語、吳語、湘語、徽語、閩東語、莆仙話等各種南方方言以及江淮官話、晉語仍廣泛存在入聲,部分川渝雲貴方言和冀魯方言也有存在。

    一般入聲的發音特點是“短促急收”,大部分的入聲字可以透過方言來識別,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對著《平水韻》入聲字用本地方言發音,體會入聲發音的特點。

    三、普通話讀平聲的入聲字:

    近些年來各地推廣普通話,國內大部分人都會說普通話,中小學生語文教育也以普通話發音為前提,但是很多入聲字在普通話發音卻屬於平聲,這就造成一些古詩詞用普通話朗誦會出現失韻甚至拗口的現象。

    普通話讀平聲的入聲字並不多,大約有四百個左右,常用字也就一兩百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對著《平水韻》入聲字表試下普通話發音,在此不再贅述。

    四、古詩詞分辨入聲的必要性:

    上文提到,有些古詩詞用普通話朗誦會覺拗口,此時就必須分辨入聲,比如下面唐代王建這首《夜看美人宮棋》:

    宮棋佈局不依經,黑白分明子數停。 巡拾玉沙天漢曉,猶殘織女兩三星。

    按平水韻表,這首七絕的平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其中“局”、“黑”、“白”、“拾”、“織”五字在普通話中是平聲,這就導致整首詩讀起來缺乏韻味,尤其是“黑白分明”,都是平聲,非常拗口。

    此外,有些詞牌要求用入聲韻,比如《滿江紅》、《憶秦娥》、《雨霖鈴》等,在填詞時不懂入聲則只能改用仄聲韻,這對於情感的表達就會有很大的限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真相來了,慢鏡頭證明易建聯扣籃被誤吹,當場裁判會受到追加處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