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吉祥草工

    狼筅是種兵器。用適當的竹子頭部加工,把上面的許多竹枝捆綁上許多似匕手般的利器,有直形有如鐮刀形的作戰兵器。主要用來破解倭冦的長形戰刀。

  • 2 # 歷史寶藏

    這是個很好的軍事史方面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戚家軍所向無敵,把大明東南的倭寇打的找不到北。

    戚繼光像

    而戚繼光沒有坐鎮東南之前,一小隊倭寇,竟然就可以攻下一個縣城,想想就覺得不可思議。

    抗倭名將戚繼光在取得輝煌的軍事勝利背後,有一系列的因素,而其中武器方面,狼筅就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偉大發明。

    上圖便是狼筅的式樣,這是個外形看起來很奇怪的兵器。

    它的主要材料不是銅鐵,而是大毛竹,底端除去枝丫,前段保留四旁附枝,節節枒杈,這些枝杈還要經火熨燙,搞得有直有鉤,還要灌進去桐油,敷上毒藥。

    這個狼筅,是針對倭寇的倭刀而專設的。

    我們都知道倭刀,有點像現在日本的武士刀,比較鋒利,幾個人圍成一團,向外揮動倭刀,緩緩而行,只見閃光一片,利刃翻飛,眾人無不膽寒,威懾力極強。

    所以倭患一開始,倭寇靠鋒利的倭刀,佔盡了便宜,明軍根本無法近身。

    戚繼光針對這個,發明了狼筅,狼筅有刺,且比較長,竹木也耐砍削,揮舞起來,搞得倭寇也無法近身了,這樣就很好保護了明軍的安全,大大提高了明軍的戰鬥自信。

    正如戚繼光所言:“狼筅乃用大毛竹,上截連四旁附枝,節節枒杈,視之粗可二尺,長一丈五六尺。人用手勢遮蔽全身,刀鎗叢刺必不能入,故人膽自大,用為前列,乃南方殺倭利器。”

    軍心是很重要,士兵膽子大了,打仗就能放開。

    狼筅這種長武器,配合刀槍、鳥槍等武器,長短配合,攻防有度。是一個因地制宜,很好的抗倭神器。

  • 3 # 小熙為人人

    『』狼筅專克倭刀

    狼筅(音xiǎn)又名狼牙筅,由明朝礦工起義軍最早發明,後為戚繼光抗倭所用,是“鴛鴦陣”的標配武器之一。

    (狼牙筅)

    狼筅長5米,重4200克左右。挑選長直且多節的毛竹,頂端裝鐵槍頭;兩旁枝刺用火熨燙後灌入桐油,枝刺便鋒利如刀;再塗上毒藥,倭寇受傷後見血封喉。

    戚繼光專門訓練了狼筅兵。與倭寇對陣時,狼筅兵率先衝入敵陣,狼筅上的軟枝能抗住鋒利的倭刀,也能擋住長槍。長槍兵與大刀兵緊隨左右或其後。

    這種詭異的的打法使的素來驍勇、擅長近戰的倭寇摸不著頭腦,往往還未近身就被狼筅撥倒,死在亂刀之下;即便僥倖闖進來的,也已傷痕累累,中毒已深,一頓大刀伺候,便送其回了老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戚家軍之所以能蕩平倭寇,跟狼筅與鴛鴦陣有很大關係。

    『』鴛鴦陣是對付倭寇的完美組合

    明 馮夢龍 《智囊補·兵智·鴛鴦陣》:“ 戚繼光 每以鴛鴦陣取勝。其法二牌平列,狼筅各跟隨牌,每牌用長鎗二枝夾之,短兵居後。”

    鴛鴦陣,顧名思義就是陣法排列如結伴而飛的鴛鴦。由戚繼光獨創並申請發明專利。此陣針對性地壓制了倭寇優勢,在與倭寇對陣中,每戰必勝。

    明軍軍隊起初抗倭寇採用的是大而密集衝鋒隊形,面對倭寇密集的火器和利刃,明軍死傷慘重。看一組資料:抗倭10年,僅參將以下武職,就有107人戰死;士兵與百姓死傷百餘萬。倭寇所過之處,村市蕩為邱墟,廬室為之一空。看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鬼子的三光政策始於其混帳的先祖!

    戚繼光臨危受命,使用狼筅等很多針對倭寇的武器,並一改以往的大而密集的陣形,採用疏散形隊形——鴛鴦陣。

    嘉靖四十年(1561年)5月10日,戚繼光首次採用鴛鴦陣法,在鳥銃、弓、弩、火箭的配合下,一舉殲滅3萬竄入花街的來犯之倭寇。

    嘉靖四十年(1561年),戚家軍依然用各種武器配合和鴛鴦陣法,九戰九捷於台州,全殲來犯之敵。此後與俞大猷聯手,肅清了福建、浙江倭寇。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戚繼光與俞大猷聯手剿滅廣東、南澳的倭寇,至此,東南沿海的倭寇被悉數蕩平 !

  • 4 # 火器工坊

    所謂狼筅,就以一種竹槍,只不過這個竹槍的形態真可以說是奇葩的不行。

    狼筅的原材料是毛竹,竹竿的長度能在5米左右,重約8.4斤。狼筅的前半段多是竹子的橫叉,橫叉的枝頭上會纏繞和綁上小的刀片,竹竿的杆頭有個槍頭。憑著茂盛的竹枝,狼筅是一種攻守兼備的兵器,其使用方法有攔、拿、挑、據、架、叉、構、掛、纏、鏟、鏜等。

    狼筅的使用之初,正好是明中期倭寇肆虐東南沿海的時候。由於浪人倭寇的戰鬥力非常兇悍,所以當時的明軍南軍很少有人敢和浪人正面交手。

    當時在東南抗倭的戚繼光將軍也是發現了這個問題,所以一心想找個克敵辦法。在戚繼光的《紀效新書》中有記載道:

    緣士心臨敵動怯,他器單薄,人膽搖奪,雖平日十分精習,便多張皇失措,忘其故態。惟筅則枝茂盛,遮蔽一身有餘,眼前可恃。足以壯膽助氣,庶人敢站定。

    就這樣,戚將軍選擇大規模裝備這種可以同時兼具攻守的武器,正好當時唐順之將自己所創編的鴛鴦陣授予了戚繼光。於是名正言順的,狼筅就成了戚家軍鴛鴦陣的標誌性武器。

    那麼為什麼狼筅可以剋制浪人的進攻呢?第一個原因是狼筅很長,五米長的距離完全可以給使用者一個安全距離。第二是大,狼筅茂盛的橫枝使得浪人很難向前突破。浪人要想靠前,就必須突破狼筅的橫枝,然而茂盛的橫枝一時半會兒是砍不完的,明軍也不是木頭,當浪人上前是,明軍士兵會用狼筅去刺和砸擊沒有甲冑保護的浪人,一旦浪人接觸到狼筅,上面的小刀就會劃傷和勾住浪人,然後把他們打倒在地。《紀效新書》雲:

    人用手勢遮蔽全身,刀鎗叢刺必不能入,故人膽自大,用為前列,乃南方殺倭利器。

    在戚繼光的鴛鴦陣中,狼筅位列第二排,主要作用是掩護全軍。因為浙江福建本身就多毛竹,因此狼筅的製作成本其實很低,即使用壞了,也可以馬上換新的。

    不過狼筅也有都侷限性,一旦到了不長竹子的薊州,狼筅的實用性就大打折扣了。因此在戚繼光守衛薊門的時候,北軍鴛鴦陣中狼筅的位置被耥耙、大棒和長刀所取代。

  • 5 # 歷史守望者

    狼筅是明代時期發明的一種兵器,屬於不常見的兵器之一。我猜想一般人是因為看了戚繼光的資料才得知狼筅的,但其實關於狼筅和狼筅兵的相關知識還有不少是需要了解的。比如狼筅的起源、狼筅的特點以及狼筅的用途等都是值得了解的。

    雖說狼筅在戚繼光將軍抗倭事業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其實狼筅並非戚將軍發明的。狼筅的發明和明朝英宗、代宗時期的一場農民起義有關,由於這場起義的首領名叫葉宗留,歷史上也把它稱為"葉宗留起義"。葉宗留是浙江麗水人,自幼習武,原本是麗水的一名衙役,後來迫於生計與陶得二、葉希八等人率眾前往福建寧德採礦。民間採礦在當時是禁止的,在規勸無果後,朝廷派兵對這批人進行鎮壓,於是開啟了這場"葉宗留起義"。這場起義前後經歷了十三年,直到明代宗景泰六年才被完全鎮壓。雖然沒有明確的記載為什麼當時起義軍發明狼筅這種武器,但其實也不難想象,那些人只是流民,肯定沒有多少像樣的兵器,發明狼筅肯定有補充兵器不足的原因。

    戚繼光將軍為什麼在操練士兵的時候用上狼筅這種兵器,這在他的作品《紀效新書》中有相關的說明。書中說雖然士兵們平常訓練有素,但是臨敵時還是會出現膽怯、失措的情況,而狼筅這種兵器本身就比較長,而且兩側有不少側枝,正好能起到壯膽提氣的作用。狼筅主要是用毛竹製作的,末端裝有矛頭,兩側留有側枝,很長而且七八斤重,需要選擇力大的人使用。也有將側枝熨燙塑形後,灌入桐油使其更耐用,甚至在上面塗毒增加殺傷性的。狼筅雖然是可攻可防的兵器,但主要作用還是在於壯膽和防禦,單獨用於進攻則並非便利的武器。

    正如上文所說,狼筅一般不是單獨使用的,而且和其他兵器配合使用的,戚繼光的鴛鴦陣就是運用狼筅和其他兵器組合而成的陣法。鴛鴦陣中用到了盾牌、長矛、狼筅和刀斧等兵器,是一個可攻可守又不容易被對方攻破的陣法。戚繼光將軍在軍事工程、兵器改良、陣法操練等方面確實很有造詣,也為民族的抗倭和邊疆防禦事業作出重大的貢獻,他確實是一代名將和名族英雄。

  • 6 # 薩沙

    狼筅就是毛竹。

    估計北方人很少看到這麼大的毛竹,南方有很多。

    這種毛竹一般是山中的盛產,山民砍伐後搬運下山,丟入水中。

    這些毛竹順流而下,到下游市鎮出售。

    毛竹有大有小,大的非常沉重,所以背毛竹也是一種重體力活,是山民以往的一種工作。

    狼筅就是用5米以上的毛竹製成,是在鴛鴦陣中對抗倭寇的核心武器之一。

    狼筅長度遠遠長於倭寇的任何武器,頭部安裝鐵槍頭,可以刺。傍邊又留下一些毛竹的枝丫,也安裝上槍頭可以刺。

    在實戰中,鴛鴦陣中的狼筅手都是高大強壯的大漢。

    他們以超長的狼筅首先打擊倭寇,不是將他們刺傷而主要是掃倒。

    隨後,鴛鴦陣中的長矛手就會出擊,將掃倒的倭寇刺死。

    如果敵人來勢洶洶,人數眾多,狼筅就先防禦穩住陣腳。

    它的其實就可以看做是一個小樹,用來防禦這要對準敵人,敵人根本就衝不進來。

    狼筅最大優勢是長,5米的長度比倭寇的長槍要長很多,在實戰中佔盡優勢。

    另外,毛竹堅硬度其實非常高,還有一定韌性,即便是倭寇的武士刀也不可能砍斷。

    大家不要小看區區一個狼筅,就靠它殺得倭寇落花流水!

    狼筅的缺點是重量較大,一般都在7斤以上,沒有較大的臂力不容易用得好。

    所以,戚繼光挑選的狼筅手都是健壯的鄉民。

  • 7 # 聽歷史說話

    這個東西,說起來其實南方人見的多一點,北方人如果沒有到過南方可能很難想象的到。因為這個狼筅【xian】,其實就是南方很常見的大毛竹。

    從字面意思理解,筅這個字,偏旁是“竹”,按照咱們中國的造字規則,很顯然跟竹子有關係。那麼它又是戚繼光用來對抗倭寇的武器,那麼什麼竹子可以符合這個標準呢。很顯然只能是毛竹。

    用竹子來當武器,肯定是又粗又壯,揮舞起來肯定是要有一定的殺傷力的。因為我之前到過南方,見過當地長的又高又粗壯的毛竹,所以我推測這個這個筅肯定是毛竹無疑。

    我是北方人,我們北方的竹子一般都是那種細長細長的,最粗的也不超過成年人手臂。而且它的枝杈很細很少,根本不符合打仗的標準。

    後來查了史料以後發現,這個狼筅果然就是南方的大毛竹,那麼它具體是怎麼用的呢?

    原來當時戚繼光跟倭寇打仗的時候,用了一種鴛鴦陣,狼筅兵在陣後的位置,而且一般狼筅兵挑選的都是孔武有力的,因為狼筅比較的沉重,然後倭寇衝上來的時候,到達攻擊範圍之內,狼筅兵先是一陣狂掃,這個帶來的慣性是很大的,再加上枝杈很容易傷到人,所以可以把一部分人掀翻在地。之後可以後面計程車兵投擲標槍,再殺一波倭寇。等到把倭寇的陣型沖垮以後,基本上勝負就分了。

    可以說有了狼筅兵的幫助,鴛鴦陣才是真正的有殺傷力的鴛鴦陣。

  • 8 # 庶民觀民庶

    戚繼光當年大破倭寇,得益於戚繼光對於鴛鴦陣的使用,這可謂是倭寇的剋星,同時也是明朝對火器運用戰術的一種探索。

    倭寇當初肆虐的時候,憑藉的陣法號稱蝴蝶陣,原因就是這種陣法靈活多變,多以二人、三人為一小隊。

    蝴蝶陣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其時刻都在包抄迂迴,對於傳統步兵方陣來說,壓制力十分明顯。

    加上倭寇使用的都是武士刀,這種武器靈活,稱得上是蝴蝶陣的標配,所以明軍起初,除非用大部隊圍剿,否則很難攆到這些可恨的“蝴蝶”。

    戚繼光研究透徹了倭寇的作戰模式,於是也就針對性的做出自己的戰術。

    而打破蝴蝶陣的關鍵點在於打破其武士刀的威脅,同時避免同倭寇短兵相接,也就是防止與其近身戰。

    因為倭寇武士刀近戰,往往對長槍大刀擁有壓制能力,這是戚繼光繳獲武士刀之後發現的特點。

    為了破解武士刀的優勢,戚繼光想出了兩點,一個是利用射程遠的弓弩和火器,一方面是運用長矛。

    所謂一寸長一寸強,火器和弓弩可以最大程度的遠距離殺傷倭寇。而長矛則是保護後面的弓箭手和火器手。

    漸漸的戚繼光發現火器比弓弩來的實在,原因就是火器更加的便宜,普通人只要訓練個幾個月,就能殺敵,不像弓箭。

    然而長矛卻出了問題,找不到好的長矛,木頭製造的槍桿,往往容易被砍斷,鐵製的又揮舞不動,長度也不能太長。

    最後戚繼光從百姓口中得知,最克刀鋒的東西乃是毛竹,用油煮過的毛竹,其韌性可以讓鋒利的刀刃陷入。

    甚至武士刀難以砍上力,往往都是會跳刀,最後被戚家軍反殺,毛竹做成的狼筅,成為了戚家軍最愛的大殺器。

    而以狼筅為主,戚繼光創造了鴛鴦陣,也就是狼筅保護,火器殺敵。其餘保持近戰,如此一來,倭寇難以鑽空子。

    正是這種鴛鴦陣,稱得上是最早的火器戰術,只不過在以騎兵為主力的北境,沒有重視這種戰術。

    在倭寇被擊敗之後,鴛鴦陣便再也沒能煥發其光彩,直到曾國藩後來組建湘軍,才又再度運用戚繼光練兵要領。

  • 9 # 歷史在記錄

    狼筅與筅槍:明代出現,保留木竹枝枒的槍,其中枝芽遭整修過的為筅槍,沒有修整過的為狼筅,保留的枝芽可以有效的抵擋敵方的攻擊。戚繼光的部隊中所使用的鴛鴦陣裡就有使用此種兵器的成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眾議院彈劾特朗普,是為日後起訴特朗普造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