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耀歷史

    在人類危難的時候神女妭從天而降,妭幫助黃帝打敗了蚩尤後,卻被當成妖物驅趕...

    “魃”的故事真的是可歌可泣,她在人類需要她的時候紆尊降貴下界施展神通,而戰爭過後卻又被人類當成妖物驅逐追打。

    再到了後來,“旱魃”甚至成為了人類內部互相迫害仇殺的藉口,清朝甚至發生了一件把活人當成“旱魃”活活燒死的“旱魃奇案”。

    一、天女妭變成了怪人

    旱魃在上古神話中, “妭”原本是一位天上的仙女,她的神通是能停止暴雨洪水。蚩尤為了攻打黃帝請來了風伯雨師,人間下起了狂風暴雨人類的生存受到的威脅。於是乎黃帝請來了天女妭,她停止了暴雨,黃帝趁機打敗了為害人間的蚩尤。

    天女妭

    可能是因為干預了人間事務觸犯了天條,天女妭無法重新返回天界,只能滯留在了人間。蚩尤縱雨為害人間時,妭停止雨水的神通是人類需要的,但戰爭結束後她止雨的神通卻成了妨礙人類正常耕種的災害。

    於是乎人類開始無情地放逐她到邊遠之地,人類表面上還尊稱她為神,但她走到哪裡都被驅趕。這則神話見於《山海經·大荒北經》:

    到了商周時代,人類對天女妭連表面的尊敬也不願意維持了,女字邊的“妭”變成了鬼字邊的“魃”,還在她的名字前面冠上了“旱”字。

    《詩經·大雅·雲漢》中說:“旱魃為虐,如惔如焚。”人類在這則詩文中對昊天上帝埋怨:“為什麼要讓旱魃這種糟糕的東西為害人間呢?”

    到了漢晉南北朝,人類進一步褫奪了她天神的稱號說她是怪人,並開始醜化她的形象,說她禿頂、兩隻眼長在頭頂上。

    晉《神異經·南荒經》中說:“南方有人,長二三尺,袒身,兩目頂上,走行如風,名曰魃,所見之國大旱,赤地千里,一名旱母。”

    南朝《玉篇》說她:“女魃,禿無發,所居之處,天不雨也。”

    禿頂的怪人旱魃

    二、怪人旱魃變成了殭屍旱魃

    然而從天神降格為怪人並不是天女魃的最低谷,從漢代開始人們又進一步把旱魃從怪人貶為殭屍鬼怪。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講求雨儀式時說,求雨時須:“取死人骨埋之。”這是旱魃第一次與死人骸骨產生關聯。

    董仲舒的埋骨求雨法在漢代還真的有人應用,《搜神記》中就記載了東漢元初年間洛陽尹周暢埋骨求雨的事:

    到了宋代,開始出現各種擊殺旱魃、暴曬旱魃以求雨的記載,人類對待旱魃的態度越來越兇殘,甚至開始有借驅逐旱魃之名、行“女巫獵殺”之實的迫害行為。《癸辛雜識》記載了一次擊殺旱魃:

    《燕志》中記載了一次把產下畸形怪胎的人類婦女當成旱魃,並把她活活曬死的殘忍記錄:

    到了明代,漢晉時代的埋骨求雨法與宋元時代的焚曬旱魃法在北方農村神奇結合,產生了新的詭異民俗:遇到了旱災就把新葬的屍骨刨出來,當做旱魃砸毀並焚燒。明代筆記《五雜俎》說:

    明人筆記《蓬軒別記》中批判了這種巫俗,有別有用心的人借破除旱魃之名義,發動愚民發掘仇家的墳墓:

    可笑的是,到了清代,原本被明代文人們抨擊批判的刨墳除旱魃的邪惡巫術,居然開始受到知識分子的認可,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中就說:

    袁枚的《子不語·旱魃》中也說:

    三、旱魃奇案

    清代民間刨墳毀屍除旱魃的巫俗愈加興盛,朝廷屢禁不止,《大清律例》裡明確將這一巫俗定性為死罪:“凡指稱旱魃刨墳毀屍,為首者照發冢開棺見屍律,擬絞監候。”

    描述清朝人大戰殭屍的畫作

    然而,重罪嚴刑並沒有消除山東河北民間對這一巫俗的狂熱,乾隆嘉慶年間山東發生了數次震動朝野的旱魃案,乾隆年間山東舉人曾衍東,在其筆記《小豆棚》中就講了這麼一次旱魃案:

    講的就是山東高平縣有個姓張的村民妻子去世下葬,恰巧那年大旱,村裡的人說他妻子變成了旱魃於是刨開了她的墳墓,把她的屍體綁在繩子上,然後拉著繩子犁地。張姓村民去告官,結果按律例應該“絞監候”的為首者畏罪潛逃,官府就把參與了發冢毀屍的其他村民發配充軍了。

    嘉慶年間,山東壽光縣又出了一個把活人當成旱魃燒死的奇案,這次旱魃案非常能夠反映出旱魃荒謬的本質。壽光當地作家劉其安寫下了筆記小說《雙頭墳記》,詳細記載了這次事件。

    壽光縣有卜與劉兩姓鄰村而居,兩姓村民因為地界糾紛械鬥,卜姓村民打傷了劉姓村民。

    卜姓族長卜峨害怕對方報復,就佯裝死亡躲在棺材裡躲避劉姓尋仇。劉姓的人前來尋仇,但是發現卜峨已經裝在棺材裡,於是作罷。

    然而紙包不住火,卜峨裝死的事還是被劉姓的人發現了。劉姓出了不少達官貴人,他們並沒有讓村民去劉村的再次去尋仇,而是設計趁大旱之時,稱本地出了旱魃,請來法師捉拿旱魃。

    事情鬧大了,引來了交界的昌樂、壽光、濰縣三縣的縣令。劉姓請來戲班唱大戲,引出藏身在附近墳地裡的戲迷卜峨,劉姓村民當場把他當作旱魃捉住。卜家不服,官府便亮墳驗證。

    開墳後人們發現裡面果真沒有屍體,大家更加深信不疑卜峨的確成了旱魃。於是在三縣縣令的見證之下,卜峨被活活燒死。入殮卜峨時,官府命人用石灰、沙子、糯米湯的土法混凝土築了一個雙頭墳用以鎮壓“旱魃”。

    這次奇案僅見於民間傳說,嘉慶年間發生在高密的另一次旱魃案則是震動了嘉慶皇帝,影響之大甚至迫使皇帝降詔息事。

    嘉慶九年,山東高密縣久旱不雨,有人發現年初病故的村民李憲德墳土潮溼,便瘋傳李死後變成了旱魃。四鄉村民不顧李家阻攔,強行刨墳開棺。開棺後村民發現李的屍體沒有腐爛,於是更加確信李憲德就是旱魃。於是四鄉村民不由分說便將李憲德屍體燒燬,李家將掘墓焚屍者告上官府。

    此案在山東民間影響極大,縣府道層層上報,山東巡撫鐵保上摺子給嘉慶皇帝彙報了這件事,幾乎就要演變成叫魂案第二。

    嘉慶皇帝為此降詔:“殭屍久變旱魃之說,本屬無稽之談,鄉曲小民,為謠言所惑,做出掘墓毀屍,傷天害理之事,情節殊為慘酷。”最後皇帝詔喻刑部,將高密旱魃案的領頭人判了個死刑緩期執行的“擬絞監候”罪,才將此案得以了結。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嘉慶帝為了禁止這一惡劣巫俗不惜降詔修法,然而他的孫媳婦慈禧當朝時,居然有地方官員公然開啟了全民捉旱魃的迷信運動,《清稗類鈔》:歷史轉了一圈又回到了原點。

  • 2 # 國粹繁榮絢麗日

    神女“妭”原是神話傳說中天上的神宮仙女。據《山海經大荒北經》載:“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復天上,所居不雨。”上古洪荒時代,軒轅黃帝敗炎帝於阪泉(地名,據《史記五帝紀》載:今地所在,其說有三;1在河北涿鹿縣東南,2在山西運城縣南,3在山西陽曲縣東北。)後,又與蚩尤大戰於涿鹿之野;斬殺蚩尤,被諸侯尊為天子。

    在這場大戰中,黃帝乃令神將應龍攻之翼州之野。應龍蓄水,蚩尤(即古九黎族部落酋長。古籍相傳,說各不一。1炎帝臣,2黃帝臣,3九黎之君,4古天子,5古庶人。)因作兵討伐黃帝,便請風伯雨師先生,興風作雨亦鏖戰。黃帝后派下天之女”魃”止雨,所到之處燥風野火,枯木燒盡。寸草不生,農作絕收。居住棲息,在無雨潤。雖戰勝蚩,後尤殺之。但戰爭勝利的同時,黃帝也失去了忠臣鳳後,及至愛鳳曦;而下天神女“魃”也與大將應龍因感染了凡間人世的所謂“汙穢濁氣”,無法返回天界。可見“戰爭”殘酷的同時,神將與天女故不得復天上耳。

    古代神化傳說及世代相傳民間故事版本諸多,其說不一可謂神乎其神。但所謂的“魃”即為旱魃也,就是傳說中能引起旱災的怪物。旱魃一詞,舊時講能致旱災的神。有詩大雅雲漢:“旱魃為虐,如惔如焚。”疏《神異經》曰“南方有人,長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頂上,走行如風,名曰魃,所見之國大旱,赤地千里,一名旱母。”以上形容可能就是人們把自然災害的久旱無雨稱之為“旱魃”真正原因,及對美麗仙女“妭”與邪惡凶神“魃”轉換變化的比喻吧。

  • 3 # 井夫子

    神女妭是從什麼時候出現的呢?其實最早是從黃帝的傳說之中。

    這個傳說就是知名的涿鹿之戰,其是說距今大約4600年前,黃帝部族聯合炎帝部族,與蚩尤所進行的一場大戰。

    這場戰爭不僅對於古代華夏族由野蠻時代向文明時代的轉變產生重大的影響。也留下很多神話傳說。如說黃帝與蚩尤九戰九不勝,蚩尤作大霧瀰漫三天三夜,黃帝之臣風后在北斗星座的啟示下,發明了指南車,才衝出大霧。

    而《山海經·大荒北經》中也有一個傳說,“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覆上,所居不雨”。

    其實這裡的黃帝女魃,就是傳說之中的天女女妭。

    要知道,正在這個傳說之中,天女女妭是為了應對蚩尤方面的風伯雨師而來,那麼如何治水?唯有大旱。所以又稱呼旱魃。

    但是在這裡,旱魃還不是後世傳說之中的“妖怪”。那麼是如何成為後世傳說那般呢?其實還是這個傳說之中記載,雖然妭是因為黃帝的求助,才來幫忙,但是因為她屬於私自參與了民間的鬥爭,所以被禁止踏入天界,成為了留在民間的神女。

    只是,對於神來說旱是一種能力,但是在人間來說乾旱技能卻成了讓百姓受苦的原因之一,所以漸漸才有口碑扭轉的事情發生,當然這些不過都是傳說。

    但有趣的是,近代環境考古發現,距今5000至4000年左右是自然環境一次大變化時期,不斷升高的氣溫,持續不斷的冰川融化與降雨均驟然停止。距今5000年前後,從遼東半島到長江三角洲都留下海退的遺蹟,以後,距今4700年開始又發生了小的波動。

    所以涿鹿之戰中,那些被巫術呼喚來的暴風雨及其後的乾旱,其實極有可能是真實發生的,當然這並不是說那些神話是真的,但至少說明這些神話並不是全無根據的,它確實濃縮了對過去的回憶。

  • 4 # V盟文史

    我是小七,一個喜歡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個沉迷於扯淡的萌妹子。

    一、旱魃預示的現實意義

    旱魃是上古神話傳說中的旱神,又叫“魃”或“天女魃”,有時也稱“旱母"。上古人民由於對旱災的真正原因不甚瞭解,以為那是早魃之類的惡魔在作怪,於是便創造了旱魃這一旱神。

    旱魃的醜陋樣子,正是被他弄得到處乾枯的大地的寫照。她一再為虐,十分兇惡,人們既請天神驅逐他,又群起趕殺之,表達了人民戰勝自然的願望。

    二、對於旱魃最早的記錄

    關於旱魃的記載,最早出現在西周。

    《詩經·大雅》中,記錄了一首周宣王憂旱祈雨的詩,名字叫《雲漢》,其中有一段提到了旱魃的名字。

    旱既大甚,滌滌山川。旱魃為虐,如惔如焚。我心憚暑,憂心如燻。群公先正,則不我聞。昊天上帝,寧俾我遁?

    這是一首反應當時氣候乾旱的詩。

    原文的意思就是旱情嚴重,山川河流一片乾渴枯敗,眼看旱魔逞兇肆虐,大地好像被火焚燒過一樣。酷熱難耐,神靈卻不管人間的悲慼,難道真的是要逼我離開這裡麼?

    三、天之驕女是如何變為旱神

    成書於戰國中晚期的《山海經》中也出現了旱魃的身影,並闡明瞭她身為黃帝女兒的身份。

    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臺,射者不敢北鄉。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覆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後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為田祖。魃時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決通溝瀆。

    就是這段記錄了炎黃蚩尤戰爭的故事保留了女魃從天之驕女變為人人憎惡的旱魃故事的雛形,在《山海經》另一部分中則說:“有鐘山者。有女子衣青衣,名曰赤水女子魃”。用現在的話解釋就是就是:在鐘山這個地方,有一個穿青色衣服的女子,名字叫做赤水女子魃。

    根據《山海經》記述我們可以知道,旱魃並非一個怪物,她是黃帝的女兒,住在系崑山的共工臺上,有著作為神的尊寵。可是因為和蚩尤的那一戰,她五段從身著青衣的天女,變為頭禿無發,體內蘊含大量熱量的旱神。

    她走到哪了乾旱就蔓延到那裡。後來,為了解決人間乾旱的問題,后稷的孫子叔均將她驅趕到赤水以北的地方,將她囚禁於此,以免生靈塗炭。

    根據山海經復原圖可知,赤水從崑崙山發源,一路向西南流動,最終注入海洋。赤水就是今天的瀾滄江,而赤水之北就是今天的青海地區。系崑山是崑崙山西北方向的一座小山,旱魃被人從系崑山趕到鐘山,至少驅逐了八百多里,可見人們對旱魃是多麼的痛恨。

    明清時期,青海的淺山地區,經常遭受旱災,那時候的人們愚昧,意味天氣的乾旱是由於旱魃造成的,於是對旱魃恨之入骨。

    於是每到雪祭求雨的時候,眾人頭戴由樹枝編成的簡易涼帽,光著腳,手持楊柳長條,邊走邊作擊打狀,並且口中誦祝道:“眾姓降香,禱告上蒼。早魃肆虐,赤子遭殃。賜敕律令,遣彼北方。雨師佈陣,龍王噴泱,普降甘霖,年豐歲穰。”

    據傳,這就是用驅打之法驅趕旱魃的。

    就這樣這個原本高高在上的天之驕女變成了人人唾棄的旱魃,並在後來的洪荒玄幻小說興起的時候成為四大僵神之一,但究其根本她也只是一個被戰爭連累的可憐女子。

    參考書籍:《詩經》、《楚辭》、《山海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龍八部》中,慕容博已經準備死了,為什麼還會對掃地神僧說的療傷方法依依不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