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糖尿病之友
-
2 # 醫聯媒體
一部分糖尿病患者透過使用胰島素來調節血糖平衡,然而有時候糖尿病患者可以適當的自身的調節也可以增加胰島的敏感度。比如:
1、控制體重。研究表明,體重較大,肥胖的人比普通糖尿病人對胰島素的吸收能力更差,患糖尿病併發症的機率也較大。所以,如果糖尿病人可以控制體重,對提高胰島素的作用也是很有幫助的。
2.改善新陳代謝。人體的許多疾病與自身新陳代謝有著密切的關係,糖尿病也是如此。糖尿病人可以透過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來提升新陳代謝,進而促進人體對胰島素的吸收。
3.適度增加運動量。增加運動量可以幫助人體加快新陳代謝,新陳代謝快了,糖尿病人對胰島素的吸收能力自然好了。
那麼糖尿病人應該如何適當的運動呢?
首先,糖尿病人的運動量不宜過大,防止患者血糖消耗過多,進而導致低血糖暈厥。另外,糖尿病人也不宜做劇烈運動,因而可以選擇慢跑,快走,騎腳踏車,打太極等運動。運動量不要求過多,但一定要多鍛鍊,抓住機會動起來,哪怕一招一式也是可以的。
-
3 # 李藥師談健康
大多數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屬於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也就是說,這類糖尿病患者朋友,胰島細胞功能並沒有衰竭,還可以分泌胰島素,但因為胰島素分泌不足,再加上胰島素抵抗等方面的問題,導致了血糖的升高。
先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胰島素的基礎知識,大家都知道胰島素是調節血糖的重要物質,但胰島素的功能可不僅僅是控制血糖。胰島素除了是體內唯一能夠降低血糖的物質外,胰島素還具有促進糖原、脂肪、蛋白質的合成等功能。所謂“胰島素抵抗”,就是指人體相關接收器對於胰島素的刺激產生響應的敏感度下降,比如說,本來體內分泌了正常劑量的胰島素,可以起到有效控制血糖的作用,但由於出現了胰島素抵抗的問題,導致血糖無法得到有效的控制。雖然對胰島素抵抗產生的根本原因目前尚不明確,但研究發現,胰島素抵抗不但影響人體的血糖調節,對於多項生理代謝性相關疾病,胰島素抵抗都是相關的病因之一,血尿酸的升高,血脂代謝的異常等等,都有胰島素抵抗息息相關。
透過上述介紹大家可以明白:對於非胰島素依賴糖尿病患者,想要調節好血糖,光靠促進胰島素分泌還是不夠的,只有在有效的改善胰島素抵抗,增加胰島素敏感性的基礎上,合理的提高胰島素水平,才能真正的做好血糖的控制。
那麼運動到底能不能增強胰島素的敏感性呢?答案是肯定的,透過運動,可以有效改善血糖代謝,增加肌肉對糖分的利用,降低體重,改善血脂、血尿酸代謝,控制血壓等多個方面,都有著重要的輔助調理作用,之所以運動有這麼多的健康獲益,與運動能夠有效改善胰島素抵抗,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有著重要和密不可分的關係。
綜合多年的文獻研究資料顯示,一次急性運動後16小時後,在健康受試者中,可見胰島素刺激導致的葡萄糖分解增加,糖耐量測試也顯示胰島素敏感度的增加,在絕大多數的實驗研究中,都顯示不管是人還是動物,在一次急性運動後,人體對於血糖的利用度升高,胰島素敏感性有所增強。當然,對於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我們不建議進行一次性的大量運動來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對於糖尿病患者的一次急性運動對於胰島素敏感性影響的研究也相對較少,但多數研究表明,對於肥胖型的糖尿病患者,一次急性運動對葡萄糖的利用有影響,而對於偏瘦的和體重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對葡萄糖的攝入和利用無顯著影響。
再來看看長期運動對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帶來的影響。對於非胰島素依賴糖尿病長期運動對於胰島素改善的研究文獻非常多,絕大多數研究都證明,運動能夠有效的改善胰島素抵抗,增強胰島素的敏感性。多數的實驗證明了透過長期的運動,能夠有效的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情況,但對於糖耐量方面的研究,則顯示出有效和無影響兩種結果並存的情況。但這些研究結果,也與受試者的個體情況,胰島素抵抗程度等多個方面相關,總結下來,長期的運動可以有效的改善胰島素抵抗問題,但多數研究也都指出,單純透過運動,無法完全改善胰島素抵抗的問題,因此,我們可以說,長期運動,能夠改善胰島素抵抗,增強胰島素敏感性,但並不能將胰島素敏感性恢復至完全正常的狀態。
運動對於增強胰島素敏感性的具體機制目前尚不明確,但通常研究認為,長期運動,對於糖尿病患者之所以能夠增強胰島素的敏感性,與運動促進糖原合成,改善胰島素在體內的訊號傳導以及運動能夠增加葡萄糖向骨骼肌的轉運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一直以來,由於運動對於胰島素敏感性的改善作用,以及血糖的調節作用,被作為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五架馬車”中重要的一個方面。
那麼對於非胰島素依賴糖尿病患者,應該如何運動來改善胰島素抵抗呢?給大家以下幾點建議——
1. 注意運動強度,一般推薦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最大心率保持在“220-年齡”的水平即可,65歲以上老年人還可以適度降低,保持最大心率在130左右即可,通常以運動時能夠微微氣喘,但不影響說話為原則。
2. 運動要注意循序漸進,如果是原來沒有運動習慣的朋友,不妨先從強度較低的運動活動開始,一開始可能是中速的步行,慢慢的身體適應以後,可以加強為快步走,甚至慢跑等,除了走路慢跑運動,健身操、太極拳,游泳,騎行等都是不錯的運動選擇。
3. 堅持運動很重要,通常情況下,建議進行每週不少於5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的運動鍛鍊,如果間斷時間超過3天以上,運動帶來的對於改善胰島素抵抗的作用就會減弱。
4. 注意選擇運動時間,一般建議餐後0.5~1小時後運動為宜,同時在運動過程中注意低血糖風險,雖然攜帶幾塊糖,結伴運動,都能夠有效的改善和減少運動過程中出現低血糖引起的風險。
5. 對於有運動禁忌的糖尿病患者,注意不能運動,就不要強行運動了,糖尿病患者有視網膜剝離或青光眼併發症,病情未得到控制者,糖尿病患者高血壓二級以上,未得到控制者;糖尿病患者有嚴重心率失常、心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合併急性感染以及肝腎功能不全者,都是不適宜運動的。
-
4 # 子樂健康科普
最新的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表明, 中國糖尿病患病率已經高達11.6%, 其中2型糖尿病 (T2DM) 患者佔糖尿病患者90%以上, 且以肥胖者居多。
與1型糖尿病 (T1DM) 不同, T2DM患者體內產生胰島素的能力並非完全喪失, 有的患者體內胰島素甚至產生過多, 但胰島素的作用效果較差, 表現為胰島素抵抗 (IR) , 胰島素敏感性降低, 血中胰島素增高以補償其IR而產生高胰島素血癥, 引起一系列的代謝功能紊亂症狀。肥胖是造成T2DM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可引起胰島素抵抗。大量研究表明, 透過改善生活方式、合理飲食、規律運動可以預防T2DM的發生和發展, 尤其是透過飲食控制, 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體重。近年來國際上大量研究發現間歇性斷食法 (intermittent fasting, IF) 可以有效降低超重和肥胖患者體重和體脂, 改善T2DM高危人群體內風險因素水平 (機體血糖調節, 胰島素敏感性等) , 進而起到預防和控制T2DM的作用。間歇性斷食法主要包括隔日斷食法 (alternate day fasting, ADF) 、改良斷食法 (modified fasting regimen, MF) 和限時斷食法 (time-restricted feeding, TRF) (表1) 。
間歇性斷食對機體胰島素敏感性的影響
胰島素敏感性越低, 單位胰島素的效果越差, 分解葡萄糖的程度越低, 就會導致機體高血糖, 進而引發T2DM。
對T2DM患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進行減重干預可使其胰島素敏感性提高, 且能預防或延緩T2DM的發生和發展, 提示減輕體重可有效改善T2DM患者體內的胰島素抵抗。
在2項改良斷食研究和4項隔日斷食研究中發現受試者在實驗前後的胰島素敏感性發生了改善。在這些研究結果中, 使受試者胰島素敏感性改善最明顯的研究, 其減重效果也最明顯。
在其中一項隔日斷食研究中, 受試者體重與基線相比下降8%, 胰島素抵抗指數下降33%, 胰島素敏感指數升高38%, 因此體重與機體胰島素敏感性可能具有相關性。
在2項MF研究中同樣發現受試者胰島素敏感性有顯著增高, 而體重明顯降低。
雖然以上結果表明體重減輕可能是是改善胰島素敏感性的重要決定因素, 但是這些研究並沒有證實內臟脂肪與機體胰島素敏感性的關係, 而內臟脂肪是T2DM IR的最強的獨立影響因子。
目前的研究僅用腰圍間接評價機體的內臟脂肪, 不能定量反映內臟脂肪含量, 因此在未來的斷食研究中還需運用MRI、X線等技術精確測量內臟脂肪含量, 以揭示其與機體胰島素敏感性的關係。
間歇性斷食方案雖然有效,但依從性存疑,且也有負面影響,是否廣泛推廣仍待研究目前研究表明,從減重效果來看, ADF和MF都可以有效減輕體重和內臟脂肪含量, ADF的減重效果最好, 但只適合短期應用, 因為該方案在人群中普遍依從性較低;
從對機體血糖調節的影響來看, ADF可以有效降低肥胖個體的空腹血糖水平, 但對正常體重個體血糖調節的效果不好, 甚至會對女性產生負面影響, 因此該法不適合廣泛應用於人群。
TRF方案可以改善T2DM人群的血糖調節, 預防T2DM的發生;
從對胰島素敏感性的影響來看, ADF和MF均能有效增加超重和肥胖個體體內的胰島素敏感性, 改善IR, 且胰島素敏感性改善的程度與機體減重程度相關。
在未來還需要更多該領域的臨床隨機對照試驗來證實間歇性斷食的臨床效果。
[1]國子豪,馮晴.間歇性斷食法預防和控制2型糖尿病的研究進展[J].浙江醫學,2018,40(23):2611-2614.
-
5 # 躍水營養
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有藥物、飲食、運動、作息等多種途徑。
糖尿病,病因複雜, 涉及遺傳、環境、免疫、生活方式等各個方面。
單就運動來說,自古醫學界就認識到了它對於糖尿病的益處。
許多病情較輕的患者,僅透過飲食和運動,即可使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而病情較重的患者,適當的運動,亦有助於病情的延緩和改善。
運動,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有一些注意事項:
1. 與醫護人員、家人等共同制定運動方案。
2. 如果血糖低於6 mmol/L、高於13.9mmol/L,或者尿酮體陽性,或者有其它身體不宜事項,則禁止運動。
3. 運動前後,實時監測血糖。
4. 進食1-2小時後,才開始運動,防止低血糖。
5. 選擇適當的運動鞋襪。
6. 隨時補充水分。
7. 隨身攜帶個人聯絡卡片。
8. 攜帶小份餅乾、糖果、水果等食物,防止低血糖。
9. 運動場地,確保個人安全。
10. 其它事項。
運動,特別對於二型肥胖糖尿病患者,非常適宜;病情穩定的一型糖尿病患者,亦可運動。
對於糖友來說,持續的、適量的、規律的有氧運動,比較對口。
騎腳踏車、散步、跑步、打羽毛球、游泳、太極、體操等中低強度的運動,可以增加心肺功能和能量消耗,降低血脂、血糖、血壓。每次持續20-30分鐘,每天都要進行!
居家做家務、瑜伽、伸展運動,也是有益的運動方式。
不宜選擇劇烈地、爆發式的運動,如快速跑、舉重、投鉛球等。
運動量不宜大,不宜過於勞累,貴在持之以恆!
糖尿病患者,建議根據個人身體狀況、病情、周邊環境、運動偏好、氣候等條件,運動定時、定量,每次做到安全有效、心中有數!
回覆列表
適量的運動可以增強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是糖尿病非藥物療法之一。
適合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方式是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不僅可以改善胰島素抵抗,增強胰島素敏感性,而且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機體免疫力,預防糖尿病併發症。
糖尿病患者可以選擇快步走、太極拳、游泳、騎腳踏車、慢跑、跳舞等運動方式。運動中心率達到最大心率的 60%~70%(最大心率 = 220 - 實際年齡),主觀感覺是尚輕鬆,微微氣喘,能與人交談,不能唱歌。
在運動之前要做5-10分鐘的熱身運動,運動中至少做3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心率達到最大心率的60%-70%。運動結束後,做5-10分鐘的整理活動。每週至少運動5-7次。
對於老年糖尿病患者及伴有糖尿病併發症的糖友,運動前應到醫院去做心血管運動功能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在醫生指導下運動。
合併心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或糖尿病腎病的糖友可選擇快步走、騎腳踏車、太極拳、健身操等輕中度運動。
合併糖尿病足的糖友要選擇對下肢關節衝擊力小的運動,如腳踏車、水中運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