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太2

    首先要糾正一下題目,俄羅斯肯定不會是趕走了兩名德國大使,而是驅逐了兩名使館工作人員。如果是大使,問題就嚴要了,那相當於斷交。而俄羅斯驅逐這兩名德國使館的工作人員只是為了報復。報復德國驅逐兩名駐德的俄羅斯官員,德國驅逐他們的理由是:他們沒有配合調查今年8月份,發生在柏林的一次槍殺事件。俄羅斯認為,該案是一件刑事案而非外交方面的問題。所以,德國驅逐俄羅斯的外交官是一種無理的,不能容忍的岐視,俄羅斯除了採取對等的方式,手段,別無它法。理由很筒單,也很直接。但其中的資訊量卻很大。

    首先說德國為什麼要這樣做?這件事發生在8月份,按常規已經是一件過氣的事。但在德俄協作的天然氣工程北溪2號按近尾聲,在最後一個障礙過境丹麥經濟區,10月30號被丹麥政府批准後,北溪2看似一片坦途,明年中期工程就會完工。在通氣即將可以進行的情況下,美國加大了阻攔力度:不僅參議院要制裁這項工程,連可能影德俄關係的過氣事也開始發酵。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件事已經過去了幾個月,槍殺者也被逮捕,德國對其身份也掌握在手,並沒發現有確鑿證據是車臣政府或俄羅斯所為,用一個不配合調查的名義,就做出驅逐俄外交官,影響兩國關係的事來,不是懷有特殊的目的,就是愚鈍到頂。所以,這件事有可能是有人配合美國做的或為緩和德美關係故意作出的一種姿態。

    其次我們還原一下這件事,就可以發現,對德國來講,這只是一件刑事案,與德國的政治外交無關,德國不應牽涉到外交層面:死者叫貢戈什維利,是前車臣極端分子的一個頭目,有多種身份,是喬治亞,同時又是ClA的臥底間諜和線人。曾參與莫斯科地鐵爆炸案;在車臣叛亂中揹負有98條人命,被俄羅斯定為恐布分子,被多方追殺。2015年5月在第比利斯街頭曾被人打中兩槍,僥倖撿了條命,逃往德國。結果今年8月23日在柏林一家公園,又被一個叫索科洛夫的人槍殺。有訊息稱,這個俄羅斯人是一個職業殺手。可見,貢戈什維奇的對手要的就是他死。但,要貢戈什維奇死的人是誰?則比較複雜。

    美國現在的態度一口咬定是俄羅斯干的,儘管俄羅斯一再否認。德美關係近兩年一直不好,德國現在拿俄羅斯開刀不排除有與美國緩和緊張關係的意思,因為美國對德國非常不滿。在與美關係或與俄關係問題上,默克爾可能採取一些讓步姿態或權變手法。但在北溪2號問題上,德國卻不能不要自己的利益。美國希望把自己的頁岩氣賣到歐洲,但美國的頁岩氣質次價高,沒法與俄羅斯天然氣競爭。北溪2號的實施打破了美國的美夢。美國用歐洲安全的理由來阻滯歐洲國家與俄羅斯接近,想廢掉北溪2號。應該說,無論是德國驅逐俄羅斯外交官,還是俄羅斯驅逐德國外交官,都是這場鬥爭的一部分。俄德雖然互驅外交人員,卻口氣上保恃低調,大約是不願意讓事態擴大化吧!

  • 2 # 木春山談天下

    俄羅斯和德國最近關係出現了波折,互相驅逐外交官。這讓德國總理默克爾很惱火,因為俄羅斯的做法損害了該國主權。

    事情還要從今年8月說起。

    8月23日地大白天,在柏林一個公園一名喬治亞人被三顆消音子彈擊斃,死者年齡40歲。目擊人士稱他被打死好似“行刑一般”。說明槍手手段非常老練和熟稔。

    德國司法部門認為,本次暗殺者如果不是為了俄羅斯聯邦做事,就是為車臣自治共和國做事。所以要求俄羅斯駐德國大使館來配合調查此事。

    俄羅斯大使館不配合,兩名外交官還試圖掩蓋一些情況。

    德華人在最後等待期限到來後認定俄羅斯對此事難逃干係,因此就把這兩名外交官給驅逐了。

    幾天前,在巴黎參加諾曼底四方會晤的普京曾談到這件事。他說,死者是分裂分子,一直被俄羅斯官方搜捕,警方認為他涉嫌2004年和2010年莫斯科地鐵爆炸案。

    德國和俄羅斯因此互相驅逐外交官之後,普京又表示,這不是外交危機,俄羅斯將全力協助德國澄清此案。

    其實從邏輯上講,能把這樣一個車臣分裂分子幹掉,當然是俄羅斯人所為。因為這個人被德國調查後發現,他除了與俄羅斯有矛盾之外,並不涉及其他問題,比如感情糾紛、財務糾紛等。

    所以也就基本排除了因為情感、財物等尋仇被殺的邏輯。這也就是德國要求俄羅斯外交官配合調查的原因所在。因為這件事的邏輯鏈條已經指向了俄羅斯和車臣當年的戰爭衝突。

    但畢竟還需要證據來做實,所以俄羅斯外交官不配合,反而還掩蓋一些資訊,那麼德國當然就更有理由懷疑了。

    因此這件事雖然不會給雙方關係帶來根本損害,不過俄羅斯特工在德國土地上光天化日之下行兇,讓德國很沒面子,一定要強硬也是可以理解的。

  • 3 # 英武

    昨天談過了:俄羅斯這是對等措施,畢竟在12月4日德國驅逐了兩名俄駐德國外交官,理由是涉及一起案件,俄羅斯拒絕配合調查!

    一般涉及可能的間諜案,相關國家不會指名道姓,更不會擺在桌面上鬧騰,去年英俄之間間諜案算是一個特例了。

    兩個時間點有意思:

    12月5日,北約70週年峰會,4日德國驅逐俄外交官(9月發生槍擊案後,德國認為涉及俄羅斯,並要求配合調查,遭拒)。算是為北約峰會創造一個好氛圍,尤其是跟美國?

    12月11日,美國宣告準備就對“北溪2”參與國進行制裁,12月12日歐盟峰會開會,俄羅斯宣佈驅逐德國外交官!俄羅斯給歐洲國家上眼藥!

    無論如何,德國與俄羅斯合作的“北溪—2”不會受影響,這個可以肯定!

  • 4 # 諶人

    俄羅斯驅逐兩名德國駐俄羅斯外交官,在預料之中。

    8月23日,一名喬治亞男子在柏林遭到槍擊暗殺,據信他支援俄羅斯車臣分裂主義。德國猜測暗殺事件與俄羅斯有關,要求俄羅斯駐德使館配合調查。而俄羅斯認為,這是德國一起普通刑事案件,與政治無關,不應該牽扯到俄羅斯,因此拒絕配合調查。

    為此,在12月5日,德國宣佈驅逐兩名俄羅斯駐德國外交官。

    俄羅斯外交部立即迴應;德國的做法毫無依據也不友好,莫斯科將被迫採取系列迴應措施。於是,12月12日,俄羅斯也對等驅逐了兩名德國駐俄羅斯外交官。

    俄羅斯的應對做法符合其睚眥必報、以牙還牙的一貫外交風格。

    賴人尋味的是,德國選擇在英國舉行的北約峰會期間,宣佈驅逐俄羅斯外交官,顯然有迎合美國、強調北約面臨著俄羅斯威脅的含義。默克爾在這次吵鬧的北約峰會上雖寡言少語,但用實際行動強調了德國要配合美國反俄的政治立場。

    但德國的做法美國並不領情!12月13日,美國國會出臺《制裁北溪2法案》,給了德國當頭一棒!德國立即迴應,為了歐洲能源供應多元化,德國需要進口俄羅斯天然氣,要繼續堅持推進北溪2專案建設。

    這表明雖德俄發生互逐外交官不友好事件,但不會把事情鬧大,不會影響兩國繼續發展和保持務實經貿合作關係。

  • 5 # 張139558534

    俄羅斯驅逐兩名德國使館人員,是報復德國首先趕走了俄方使館人員。12月初,德國政府宣佈兩名俄羅斯大使館工作人員不受歡迎,要求他們儘快離境。德國之所以驅逐俄方這兩名人員,是因為他們涉嫌參與了8月23日的謀殺案。那天,車臣裔喬治亞人漢戈什維利,被人用無聲手槍射殺。而一名俄羅斯公民涉嫌殺害堪戈什維利而被捕。案件發展,牽扯俄羅斯使館的這兩名外交身份人員吧,他們也有外交豁免權,德方也不可能逮捕他們,只好驅逐了。

    這件事動靜很大,連俄總統普京都表態說明了。普京是在巴黎開諾曼底模式峰會期間,記者會上被問到時說的。他表示,俄羅斯曾多次要求德國引渡漢戈什維利,但都沒有成功。死者是一名參與組織致命恐怖襲擊的激進分子,“殘忍、嗜血的武裝分子”,曾經在高加索地區開展反俄武裝活動,並參與了莫斯科地鐵爆炸案。顯然普京太激動了,也覺得說的過頭,也尷尬的做了一下解釋,“雖然漢戈什維利罪大惡極,但俄羅斯不會採取暗殺這樣的下流方式""。當然,明眼人可以看出,普京對他的確是深惡痛絕了。一般判斷,被殺掉也是正常。畢竟,人家克格勃也有那個光榮傳統。

    事情既然出了,而且雙方也進行了對等行動,都驅逐兩名外交官,應該到此為止了。一個是德國不會繼續打擊俄羅斯。不過是從對方叛逃過來的,沒有什麼價值,意思一下就行了。何況,雙方還有合作專案在搞,如北溪二號專案。沒有必要關係那麼緊張。二是,俄羅斯也想盡快發展和歐洲國家的全面關係,尤其德國法國這樣重要國家的關係。這次剛剛開過的諾曼底模式四國峰會上,普京不僅和烏克蘭有所突破敵對關係。更重要的是,繼續和德國法國發展了友好關係。這點也是俄羅斯一直積極要做的,如今好不容易形勢好轉,普京當然不希望破壞了。

    所以,雙方稍稍碰撞一下後,肯定會趨於正常。這應該是必然的了。

  • 6 # 科羅廖夫

    普京果然強硬,一出手就是狠招,直接將兩名德國大使給趕了出去。根據中新網訊息稱,“諾曼底模式”峰會前夕,德國驅逐了兩名俄羅斯外交人員。他們給出的理由是,今年8月,一名49歲的俄羅斯人在柏林涉嫌“殺害”了一名喬治亞公民,案發後,俄羅斯卻不配合德國調查,引發了德國不滿,所以下令驅逐2名俄外交官。但俄羅斯豈是好惹的,二話不說就開始了反擊。日前俄羅斯外交部發表宣告稱,作為報復措施,俄方決定驅逐2名德國駐俄大使館人員,並宣佈他們是不受歡迎的人,限令他們在規定時間內離開俄羅斯國土。

    顯然,以牙還牙是俄羅斯的外交作風,你怎麼對我,我就怎麼反擊你,絕不含糊。這種“報復”風格始終貫穿在俄羅斯的國際交往當中,這就好像當年英國間諜案一樣,西方多國驅逐100多民俄外交官,俄羅斯硬是眉頭都不皺一下,以同等方式驅逐了多名西方國家外交官,彰顯了其絕不受委屈的強硬立場。

    當然,此事也幹擾著德國和俄羅斯的外交關係。要知道,俄德關係比較單薄,依靠的天然氣管道連線,如果因為這麼一點小事而黃了,必然會給雙方造成巨大損失,俄羅斯沒有外匯賺了,德華人也將在寒冷中度日。考慮到這個,普京也沒有把話說死,他在“諾曼底峰會”上表示,在柏林遇害的那名男子是一個恐怖分子,曾參加過莫斯科地鐵爆炸案,所以在可以的情況下,俄羅斯願意協助德國調查。

    普京的意思是明確的,無論這名男子是怎麼死的,但他肯定不是個善茬,德國在沒有證據之前就驅逐俄羅斯外交官顯然不理智,俄羅斯只能以同等方式迴應,顯示自己的清白,但他希望不要因為此事而影響德俄關係,莫斯科願意配合調查。話說到這個份上了,就看默克爾怎麼定調了。

    最後談幾個簡單的看法吧。首先,俄羅斯是不好惹的。其奉行的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則,在西方長期的圍追堵截中,俄羅斯只能反抗,這也是俄羅斯能夠屹立不倒的原因。如果一時半會向德國妥協了,那麼俄羅斯的損失可能就大了,以後所有壞事都會賴在俄羅斯頭上,屆時,俄羅斯多年來樹立的光明形象可能會毀於一旦。

    其次,這麼一件“殺人案”,普京處理的十分巧妙。他用先“兵”後“禮”這一招,既保住了俄羅斯面子,也給了德國一個臺階下,不至於讓雙方不歡而散,影響後續的能源專案合作。

    最後,俄德關係仍然有很多不確定性。雙方既然會因為一個“殺人案”而驅逐外交官,可見這種合作關係並不牢靠,而且德國和俄羅斯在軍事上還處於對峙關係,不排除以後這樣的事情還是會發生,所以這考驗著兩國領導人的外交智慧,未來俄德兩國還將在敵人和朋友的角色上進行較量。

  • 7 # 見腫消世界

    事情緣由說簡單很簡單,說複雜也複雜。簡單的說,一名外華人在德國被槍殺,德國一調查,發覺問題並非是一般性質的問題,而是水很深啦——死者是喬治亞男子托爾尼克·K,40歲,據說是車臣分裂勢力的支持者,而槍手是瓦季姆·克拉西科夫,現年54歲,在哈薩克長大移居西伯利亞。德國認為是俄羅斯蓄意製造的“謀殺”,要求俄羅斯方面給予調查方面的配合。俄羅斯認為,那就是一起普通的案件,不要政治化,所以不理睬德國的要求。最近有媒體報道,說俄總統講,這個托爾尼克本人就是一名“殺人犯”,在俄羅斯境內參與血腥暴力襲擊、關聯莫斯科地鐵爆炸案。俄羅斯提出的引渡要求一直沒有獲得迴應。德國卻說並未接到“引渡的請求”。這就是各說各話。

    德國為了敲打俄羅斯,讓俄羅斯的兩名外交官12月7日離開德國,當時,俄羅斯就恢回覆,德國的做法不可接受,俄方將以外交對等原則實施報復,所以12日,俄羅斯就驅逐了德國的外交官2名,還稱這是“外交層面的標準操作”。德國表示了“遺憾”,但表示還有“進一步的行動”。實際上仔細觀察,德國的外交部長最近一段時間的所作所為,和默克爾並不在一條戰線上,是不是於她的控制力下降有關?

    德國和俄羅斯發生小小的摩擦,美國看在眼裡樂在心上;因為美國正準備制裁俄、德之間的“北溪2”工程所有方,德國已表達了“屈從”美國的意思,美國樂見他們兩國掰手離開,越遠越好,各個擊破是美國夢寐以求的手段之一。故此,如何管控分歧,不讓小的事情上升到影響兩國的正常關係,才是德國和俄羅斯高層要預防之所在。

    英國要走了,法國和美國成了“鬥眼雞”,一旦德國再被攻破,整個歐盟就會滑向崩潰的邊緣,美國將向歐洲部署2萬多兵力和裝備,美其名曰是幫助歐洲的防禦和安全,本人認為那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最大的目的是為了看住歐洲,既是幫手也是龐大的武器銷售市場,美國大意不得!丟不得!

    德國、俄羅斯一定明白箇中厲害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清明節只能掃墓,不能燒紙?有什麼淵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