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玩童54121
-
2 # 筆不意馳
日本和美國開戰,日本自己說的不算
日本如果迅速佔領中國大部分領地,佔領東南亞大部分關鍵領地,開始掠奪資源並再無戰事,美國也就承認日本在亞洲地區的政治地位了,可日本深陷中國戰區,即便佔了東南亞也沒有足夠的緩衝空間,日本軍隊的侷限性在中國本土反抗力量的韌性面前顯得難以啟齒,美國只要把歐洲戰場擺平,再回頭東南亞漁利,日本就是板上的肉了。所以日本偷襲珍珠港,只能說是主動發起了一場必然到來的戰爭,只不過它從不考慮戰敗後是什麼結果。
-
3 # 史事求是君
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美國已經不支援日本了,正因為此,日本才孤注一擲偷襲珍珠港。
日本從1941年中就開始向東南亞的擴張,引起了這個地區主要強國的不滿,為了給日本一點顏色看看,美國凍結了對日本的經濟貿易,其中重要的是高辛烷石油,沒有石油日本的飛機無法昇天,艦艇無法在海中行駛,日本就無法繼續對外擴張。
加上日本的石油只能維持半年的時間,日本明白,要麼從中國撤兵,停止對外擴張,外交上向美國靠攏。要麼自組旗幟,南下奪取戰略資源,繼續加強對外侵略。南洋有美國,英國,荷蘭的殖民地,進軍南洋就等於向美英荷三國宣戰。
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是交通的主要樞紐,夏威夷東距美國西海岸,西距日本,西南到諸島群,北到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峽,都在2000海里到3000海里之間,跨越太平洋南來北往的飛機,都以夏威夷為中續站。日本認為先在太平洋上奪取制空制海權就意味著南下的道路暢通無阻,必須先摧毀珍珠港,於是日本策劃了珍珠港突襲。
-
4 # 月關略萌
先亮明我的觀點:不論日本有沒有轟炸珍珠港,美國都不會繼續支援日本。
“珍珠港事件”是美國二戰正式參戰的直接原因。很多人都覺得日本偷襲珍珠港是一件愚蠢的作死行為,從結果上來看的確如此,但站在當時日本的立場角度分析,偷襲珍珠港是其“迫不得已”孤注一擲的做法。
日本資源匱乏,維繫戰爭消耗巨大二戰時期的日本將軍國主義推向了最頂峰。在中國以及亞太地區的區域性勝利令日本囂張氣焰達到了巔峰,企圖稱霸亞洲的野心也膨脹到了極點。在這樣的局勢下,進一步對外擴張是日本帝國主義的必然選擇。
然而日本需要面對的客觀問題就是資源問題。眾所周知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其本身資源極度匱乏,而戰爭除了比拼軍備外,資源是主導戰爭持久和天平傾斜的重要因素。因為日本所處地理位置的緣故,石油對於日本的重要性尤為突出。不論是飛機還是航運都離不開石油,而日本的石油幾乎全部依靠對外進口。
日本“北上南下”策略損害美國利益日本需要大量的石油用來維繫戰爭以及資源運輸所需,特意制定了“北上南下”策略。所謂“北上”就是進攻蘇聯奪取西伯利亞從而獲得石油,而“南下”則勢必要“侵犯”英美等國的利益,因為那裡都是歐洲列強的地盤。
日本首先選擇了“北上”策略,就是不想跟歐洲列強產生摩擦,從而導致石油進口的通道徹底被封鎖。但日本在與蘇聯的戰爭中苦戰4個月最終以失敗告終,不得不採取“南下”策略。這就等同於“強奪”歐洲列強及美國的利益,日本此時已然與美國站在了對立面,美國自然不會給予日本戰略資源上的支援。
日本孤注一擲偷襲珍珠港,卻起到反作用,讓美國參戰對於英美等國封鎖石油進口,日本出了昏招,那就是偷襲珍珠港!日本試圖用這種強勢的手段孤注一擲,逼迫美國讓步。因為當時的美國是“中立”的,美國國內民眾也是反對戰爭,施行的是“不干預政策”,在參戰前美國屬於“隔岸觀火”,大發戰爭橫財的心態。本來當時美國總統羅斯福就是主戰派,日本偷襲珍珠港讓他更是沒有理由不參戰。
日本偷襲珍珠港是將美國這個沉睡的巨人給喚醒了,而日本卻沒有“奧特曼”來與之對抗。可以說,日本偷襲珍珠港是一個愚蠢至極的行為,不但沒有贏得一絲一毫的利益,反而加快了日本軍國主義夢想“破滅”的腳步。
綜上,即便日本沒有偷襲珍珠港,因為利益關係美國也不會繼續給予支援,唯一不同的是日本或許能夠在二戰中支撐的更久些,但失敗也只是時間問題。偷襲珍珠港則是加速了這個失敗程序而已。
-
5 # 寶樹白石
美國開始支援日本,並且在經濟資源上大力的和日本交往。美國為什麼要支援日本呢?
因為日本和俄國打了仗,並且和俄羅斯誓不兩立。
美國支援日本。
日本反對共產主義,這正是美國樂意見到的,這時的美國和日本心氣相投。
但是,美國看見了日本不光是反對共產主義,而且要把整個東亞地區建立大東亞共榮圈,把黃種人聚攏在日本的旗幟下和白種人作對,這就是觸動了美國中樞神經了,因為美國在東南亞有殖民地。
菲律賓就是美國的殖民地。越南是法國的殖民地,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
而美國在美洲的根本利益已經觸動,美國是屠殺印第安人獲得這塊富饒的土地的。
日本只要拿下東亞,下一個目標就是美國了,美華人看到這是東方又一個成吉思汗,一個黃色的魔影將會像當年成吉思汗一樣,席捲整個世界。
美國已經清楚的看到日本的意圖,開始仇恨日本。
美國大力支援東亞反對日本的勢力,美國開始斷絕日本的資源運輸,這是日本的戰爭生命線。
日本和美國打過仗,知道美華人的脾氣,只要致命的給他一擊,美國就會立即妥協。
但是,美國也看到了日本的弱點,日本戰線拉的太廣,已經很難支援這場戰爭了。
美國不害怕日本,而日本開始賭博,把美國海軍這個能夠切斷日本生命線的海上軍事力量給打痛,美國就會服軟。
可是日本賭博輸了。
美國已經看見日本的資源已經無法堅持這場戰爭了。
日本轟炸了美國的海軍基地珍珠港,不但美國沒有服軟反而與日本宣戰。
日本開始全力對付美國,可以日本的人力物力,鋪得太開,兵力不足,資源不足,日本戰敗了。
如果日本不轟炸美國的珍珠港,美國會對日本怎麼樣呢?
日本不轟炸美國的珍珠港,美國還會一如即往的向日本宣戰,因為日本觸動了美國的紅線,挑戰了白人殖民統治的利益,要把黃種人聚攏起來和白人作對,這是美國,英國,法國,澳洲,加拿大等國絕對不能夠忍受的。
-
6 # 百家悅讀者
美國嘛……基本上都是發戰爭財的……至於支援嗎?畢竟國內聲音不一定同意……但是作為一群老謀深算的政治家是絕對不會輕易說出一些招人厭煩的話。不支援不反對,默默做武器賺錢就這麼簡單。
-
7 # 叢中笑6603
會的。透過向日本輸出汽油,武器和鋼鐵等戰爭材料,美國佬發了戰爭財。
同時,美國一邊資助日本進行戰爭,一邊也在準備參戰,為此,必須要有一個有利的時機和參戰的藉口讓美華人民相信,美國現在進行戰爭是為了美國的國家利益而必須要做的。
日本軍閥原本想透過摧毀美國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艦隊,阻止美軍南下對日參戰,沒想到這樣一來,不但斷了戰爭材料的供應,反而讓美國參戰,讓日本兵力大大分散,戰線更長,結果可想而知了。
-
8 # 瘋馬哥
一個強大的日本不符合美國在東亞以及南亞的利益,而日本又必須大量獲取東亞以及南亞的戰爭資源,所以兩者利益不可調合必有一戰,只是日本更早認識到美國的可怕,所以必須在兩國還未徹底翻臉前先下手為強,而美國國內一批無知者還認為不該和日本現在翻臉,最終釀成珍珠港慘案,這是繼甲午海戰日俄海戰以來日本第三次偷襲得手,只不過美國工業太牛掰徹徹底底是二戰法西斯國家的墳墓,以至讓日本帝國走向滅亡之前再次讓它瘋狂了一把,日本從此認為自己天下無敵狂妄至極,直到日本徹底崩潰投降,很多日本軍人都不敢相信這種結果,至今不反思當年的罪過,還在為軍國主義復甦而搖旗吶喊。所以對待日本喜歡下黑手這種特性我們現在絕對不能掉以輕心,當年的帳遲早要跟它算清,也希望日本極右勢力繼續好好表現,也許以後給日本算舊賬的機會就出現在你們的身上,到時候千萬不要自己先慫了!
-
9 # 王司徒軍武百科
很遺憾,在日本轟炸珍珠港之前,美國就已經不支援日本了,不僅不支援,還在石油、鋼材等進出口貿易上逐漸斷絕了對日本的輸出,甚至拉著南美洲的墨西哥、巴西等國停止對日出口。
許多人在太平洋戰爭的史觀上存在幾個誤區,比如認為太平洋戰爭=轟炸珍珠港,或者美國斷供資源,所以日本跑去打美國。這屬於一種不完全的認知。
實際上,太平洋戰爭並非僅僅衝著美國來,偷襲珍珠港只是最先爆發的戰鬥罷了,與珍珠港同一時間遇襲的還有美國、英國、法國、荷蘭的東南亞殖民地。攻擊珍珠港,只是為了能消滅美軍的太平洋艦隊,給侵佔東南亞提供戰略先機。
日本人在偷襲珍珠港之前就打好了攻擊東南亞的算盤,日軍1939年在諾門罕對蘇作戰失敗,一眾精銳被朱可夫打得屁滾尿流,不得不與蘇軍媾和,之後一直處政治斡旋之中,直到1941年4月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
自此,日本與蘇聯合作開發庫頁島的石油,而蘇聯也撤走了對中國的援助。日軍不再與蘇聯作對,開始瘋狂的修築海拉爾的關東軍要塞,而蘇聯也得以安定了後背,以應對即將到來的德軍威脅。
值得注意的是,1939年時,日本國內出現了一次極為激烈的爭吵,陸軍與海軍系差點爆發直接衝突,起因是海軍系的米內光政、山本五十六、井上成美等人反對陸軍系的杉山元、板垣徵四郎等人的《德意日三國同盟》政策。這個被後世稱為“軸心國條約”的盟約在當時的日本施行的並沒有那麼堅定,海軍對此極為反對。
日本海軍系一向師從英美,也深知對方在海洋上的強大優勢,因此死活不願意與英美開戰,稱其為“愚行”,但陸軍系卻認為這其中大有油水可撈,能參與到歐洲人的戰爭中,像一戰取得青島好處那樣。
結果是雙方勢均力敵的打了個平手,海軍派阻止了《德意日三國同盟》更進一步的深度條約簽訂,僅維持了條約的表面合作關係,而米內、山本、井上三人則被從朝堂上驅逐,脫離了權力核心。
日本人在結束了與蘇聯人的初期斡旋,以及《德意日三國同盟》後,他們開始積極的謀求對東南亞的戰爭。他們還不得不這樣做,因為從1937年全面對中國開戰後,日本實質已經陷入了資源枯竭、經濟危機的泥潭。哪怕從中國掠奪了大量物資,等運回國內也耗的差不多了。何況中國缺少日本人最想要的“工業之血”——石油,這將讓日本逐漸喪失掉他們的機械化優勢。
美國正是看到了這一點,開始對日本的工業生產卡脖子,他們逐漸縮減了鋼鐵、石油、橡膠、特種金屬和食品等諸多種類的對日出口,他們不希望日本過分的體現出自己對周邊區域的覬覦,因為美國同樣想要這些地方。按他們的意思,日本人老實待著就行了。
《德意日三國同盟》對美國的刺激非常大,根據1940年的6月22日的世界形勢,納粹帶領的軸心國陣營已經打開了絕強的優勢,他們控制了大部分的歐洲,法國被打得投降,英國被圍在小島上踹門,如果日本再摻和進來,很難說會出現什麼超出控制的事情。
而且傻子都看的出來,英、法、荷這些國家的本土都被揍成了落水狗,他們留在東南亞的那些富饒殖民地豈不是唾手可得?日軍有強大的艦隊,有臨近的臺灣島,有泰國這個盟友,他們能放過如此天賜良機?
美國在1940年6月與日本進行了一波商談,內容圍繞在日軍侵華、《德意日三國同盟》、區域利益等問題上。但雙方都表示得非常強硬,日本人已經經歷了海、陸軍的激烈罵戰,對進攻東南亞已經鐵了心,而美國則認為自己卡著日本的脖子,堅決不肯讓步。
雙方的談判很快影響到了臺下,美國開始與國民政府等進行接觸,以提供一些經濟上的戰爭支援,而日本也老實不客氣,他們並不當1940年的美國是顆蔥,直接在1940年7月對法屬印度支那出兵,將鐵蹄正式踏到了東南亞的地皮上。
美國也不含糊,當即宣佈凍結日本在美國的一切資產,停止對日本出口石油物資,美陸軍遠東司令部成立,對英、中、荷等範圍內國家進行支援,對中國派出軍事顧問若干。
到了這個時候,事情已經沒得談了,美日關係迅速進入了真正的冰點,到1941年3月11日,美國總統羅斯福正式簽訂了《租借法案》,開始對美國支援的國家提供“任何形式的國防物資”。
很快,國民政府的特使宋子文找到了美國政府,要求美國能提供《租借法案》對中國的支援,這個時候,談了幾年的《日蘇中立條約》也正式簽訂,抗日戰爭進入了最黑暗的時刻,但很快,美國政府在1941年5月6日公開宣佈:“《租借法案》適用於中國”。
至此亞洲的戰場發生了改變,窮兇極惡的日本人被斷了供,而美華人開始了對中國的支援。這令日本人更加瘋狂的推動了“南向”政策,開始孤注一擲的要奪取東南亞的殖民地。雖然那裡有美國的菲律賓、荷蘭的東印度群島、英國的海峽殖民地和法國的法屬印度支那,但這些在日本的眼裡,仍然不過是生與死的選擇題罷了。
明白了這段歷史的糾葛脈絡,就會發現題主所說的“不炸珍珠港,美國會否支援日本”的命題其實根本是錯誤的,因為美日的矛盾在1941年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之前就已經存在了,並且美國早在1940年就已經成為了中國的盟友,更是英、荷東方殖民地的盟友,他們與日本先天就站在對立面。
最起碼的,日本不炸珍珠港,他們還怎麼打東南亞?
回覆列表
日本不是好人,美帝也不是好人,美絕對不會坐等日做大,因此珍珠港只不過是一個最好藉口,這兩狼遲早都會咬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