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章醫生
-
2 # 詩人艾靈
人面魚紋盆是新石器時代的陶製品,陶製品是火與土的藝術,由普通粘土製成。
人面魚紋,古代中國陶器裝飾紋樣之一。紋樣為接近圖案化的人面形象,常與魚形紋相結合,反映了原始時代人們祈求漁獵收穫的願望和繪畫創作的豐富想像。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半坡型別和甘肅馬家窯文化陶器上都有這種紋飾。
人面魚身紋是人面和魚型合體的花紋,具有寓人於魚的特殊含義,是最具代表性的裝飾紋樣。
人面魚紋繪於盆的內壁,人面呈圓形,人面上繪三角形的鼻子,圓大的雙眼,嘴上銜一條魚,頭上頂著錐狀物,似帽子,又似髮髻。人物五官雖只用簡單的墨線鉤勒,但總的形態頗為生動逼真,具有濃厚的意趣與藝術魅力。
人面魚紋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期考古工作者在陝西一帶發現的具有特殊意義的圖形圖案,學者們對此圖案的解釋眾說紛紜,現今為止最具影響力的就是圖騰說。透過考察仰韶文化地區原始人對人面魚紋的崇拜,延伸至其他氏族圖騰崇拜現象,可以得見遠古時期人類的圖騰崇拜是一種較為普遍和真實存在的現象,圖騰崇拜是原始社會各個氏族向祖先、保護神表示崇敬的一種儀式或精神文化。(以上部分資料摘自百度百科)
我是江西人,景德鎮的瓷器名揚天下,順便科普一下,陶和瓷的區別:
一,使用材料不同,陶使用一般的粘土即可製成。瓷則需要高嶺土。位於江西景德鎮的高嶺村。
二,燒成溫度也是不同的,陶所需要的溫度一般是800度左右,瓷則需1200以上,有的朋友可能會問,那我把普通土燒到1200多度?不好意思,那樣會燒成玻璃質,哈哈!
三,國標中,陶和瓷是按它們的吸水率來區分的,吸水率小於0.5%的為瓷,大於10%的為陶,介於兩者之間為半瓷。
四,陶器入爐溫度低,坯並未完全結實,擊叩時聲音悶,硬度較差些,瓷器的燒成溫度高,,擊叩時聲音清亮,硬度高。
人面魚紋陶和代表性魚紋
-
3 # 小漢字見大歷史
半坡「人面魚紋盆」是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非常典型的仰韶彩陶。上面「人面魚紋」,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古樸神秘之美感,這恐怕是中國考古最為熟知又醒目的logo之一:
「人面魚紋盆」其實就是甕棺葬(urn burial)中「甕棺」的「蓋子」。在中國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流行一種甕棺葬的習俗,把夭折的兒童置於一口陶甕中,以甕為棺,以盆為蓋,埋在房屋附近。
中國的「兒童甕棺葬」習俗一直流行到漢代,2016年10月,在河北省【郛堤城遺址】發110多座「兒童甕棺葬」:
戰國秦漢時代的「甕棺葬」分佈示意圖:
「甕棺葬」的剖面圖:
引自:白雲翔. (2001). 戰國秦漢時期甕棺葬研究. 考古學報(3), 305-334.「甕棺葬」在西方史前文化中也有發現:土耳其甕棺祭奠遺蹟,距今約4000年
波蘭、羅馬尼亞的考古中發現的「甕棺葬」:
西安半坡遺址也屬於仰韶文化,發現了龐大的「甕棺葬群」。半坡遺址發掘報告統計:半坡遺址發現 250 座墓葬:成人墓 174 座,兒童墓 76 座,其中有 73 座是甕棺葬,排在居住區房屋的附近:
甕棺葬葬具就是日常使用的陶器,半坡的兒童甕棺有兩種:這一種甕棺就是「人面魚紋盆」的那一種,「人面魚紋盆」底部有個孔,作為死者靈魂出入的地方。孔上面蓋一個陶碗:半坡遺址甕棺中的孩子骨架:
半坡的兒童甕棺出土照片:
所以,這種人面魚紋的彩陶盆,就是甕棺的蓋子,一共出土了兩個,一個是魚,一個漁網紋飾:
華夏先民為何將夭折兒童放入甕棺中,埋在房前屋後?許宏先生在《略論中國史前時期甕棺葬》一文中指出兩方面的原因:夭折兒童不能葬入成人墓地,人類父母愛護後代的自然情感,不忍夭折兒童遠離自己:
半坡和姜寨遺址中的兒童甕棺分別佔到整個墓葬的29.2%和52.1%,可見當時衛生狀況堪憂,兒童死亡率很高:
引自:許宏. (1989). 略論中國史前時期甕棺葬. 考古(4), 331-339.當然,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是甕棺葬是「模擬子宮,使得夭折兒童快速轉生投胎」:「用甕棺這種特殊形式的葬具來安葬,實際上是對再生的模擬和象徵。「甕棺葬把死者屍體放入象徵 女陰的甕、罐、釜中,就意味著模擬胎兒在子宮中發育的 情形,其目的無非是讓死者轉生」。(見:郭立新. (2005). 石家河文化晚期的甕棺葬研究. 四川文物(3), 22-26.)我想不管是那一種,都可以訴諸常識和人性來解釋,因為歷史在變,人性從來未變,愛護自己的後代的天性古今皆同。孩子的夭折對任何父母來說,都是痛貫心肝的「不可承受之重」,史前先民們很自然會以「超自然」來的緩解喪子之痛。史前父母不忍讓無法獨立生存的兒童遠離自己,故將孩子的埋在房前屋後,甚至是床底下。正如郭沫若先生《訪半坡遺址四首》之一所言:「可知愛子心,萬劫永不灰」半坡小兒冢,甕棺盛屍骸。甕蓋有圓孔,氣可通內外。墓集居址旁,彷彿猶在懷。大人則無棺,縱橫陳荒隈。可知愛子心,萬劫永不灰。延伸閱讀除了人面魚紋的彩陶盆,半坡遺址最有名的文物就是這件魚紋陶盆了,小學和中學歷史課本中最常見的文物圖片:
這兩個魚紋陶盆出土的時候,都破碎得很厲害,由文物修復專家拼湊起來的:
半坡人以「魚」為圖騰,他們是漁獵民族,所以出土很多與捕魚有關的文物,比如精緻的魚鉤:
半坡遺址還出土了這種無比怪異的錐刺瓶,「密集恐懼症者」看了肯定起雞皮疙瘩:
與半坡有關的書影截圖和圖片全部引自:中國科學考古研究所. (1963). 西安半坡. 文物出版社.,頁198、200、206、附錄圖版部分 -
4 # 史無止境
人面魚紋彩陶盆暗示了什麼?陶器是原始社會人們創造的第一種日常生活用具,是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的一個重要標誌。彩陶在實用基礎上以其豐富多樣的圖案和紋飾具有了極其珍貴的審美價值,作為中國藝術的重要源頭而倍受後世學者的推崇。在彩陶的眾多紋飾中,有一種充滿神秘感的特殊紋飾,至今人們仍不能理解其蘊藏的無窮內涵,那就是20世紀50年代出土於陝西西安半坡遺址的人面魚紋彩陶盆。這件彩陶盆,淺腹,底部接近平坦,陶盆內壁用黑彩描繪出由人面和魚紋混合組成的圖案,人頭呈現圓形,兩條彎眉又細又長,上面塗成黑色,眼睛是一條直線,鼻子呈現倒丁字形,嘴形是漏斗狀的,頭頂上還有一個高高的三角形髮髻,嘴下面全部塗成黑色,在嘴的兩邊有魚形的紋飾,更為奇特的是,在兩耳旁邊也各有一條魚,魚頭和魚身都呈三角形。圖案整體顯得古拙、簡潔而又奇幻、怪異。我們的祖先為什麼要繪製這一複雜的人面魚紋圖案?數十年來,專家們為此爭論不休。有人認為,此圖反映了半坡人和魚之間的密切關係和特殊的感情,是半坡氏族崇奉的圖騰。
半坡人在河谷階地營建聚落,生活方式與漁獵密不可分,他們喜愛魚、崇拜魚,認為其氏族起源於魚,故把魚奉做自己氏族的圖騰祖先加以崇拜,人與魚組合畫在一起,代表著人與魚是不可分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生共存,能力“互滲”。此外,古籍記有人魚互變的神話,《山海經》說顓死後復甦化身為魚,變形的魚紋很可能是代表人格化的獨立神靈魚神。曾有學者對國外部落和氏族魚圖騰進行過研究發現在澳洲和南美等圖騰比較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靠海和沿河而居的部落,大多數都是以魚為圖騰,或以魚為主要圖騰。當時半坡氣候與這些地方類似,同時這裡出土的實物也證明了其漁獵的發達程度,這樣一來認為魚是保護神或是祖先的說法有了依據。
但也有人持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既然魚作為祖先來加以祟拜,那麼照理祖先是不能被獵殺的,然而,事實上在半坡遺址裡出土了大量漁獵工具,這顯然與先人們將之作為圖騰崇拜是相矛盾的。還有人認為,此圖具有宗教祈福的作用。在遠古時代,人們對自然萬物充滿了神秘感,因而產生了萬物有靈的觀念,在這樣的觀念下,原始巫術盛行。天文氣象學家透過對孢粉和植被等情況的分析研究,發現當時的半坡氣候狀況較今天的半坡遺址更為溫暖、溼潤,附近湖沼密佈,雨水豐盈,在這樣的環境下魚類是很繁盛的。人們在半坡出土物中也發現了大量漁獵工具,其中骨魚權21件,骨魚鉤9件,石網墜320件,可見當時的漁獵是非常發達的,在半坡人的生活中佔據了重要地位,而魚也成為半坡人的主要食物之一。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有人提出,人面魚紋實際是巫師在進行巫術活動時所戴的一種面具,半坡人面魚紋飾是戴著魚形帽子的巫師形象,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也是半坡人對魚施加巫術影響所用的面具。原始人在漁獵活動中,透過巫師進行的巫術活動,可以使魚自動地投入網中,細觀人面魚紋飾,表面的前額塗黑,還留出一塊彎曲的空白,似乎還符合“陰膽臉”的形狀,切合巫師的身份。而考古發現似乎也在證明著這一觀點:大多數繪有魚紋的器物和陶片都出自於半坡氏族的祭祀區,僅見的幾個完整恢復的陶盆皆發掘於“大髒土坑”,亦為祭祀重地。可見,被繪製人面魚紋的陶器不是一般生活用具,而應該是有特殊用途的。因此,可以推測魚紋有一定的宗教祭祀作用。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此圖象徵著生殖崇拜,該說認為是半坡人將魚作為女的象徵,實行生殖崇拜,以祈求人口的繁盛。這種論述,主要是以弗洛伊德的“原欲”理論為主要支撐,而非文獻或實物。但是,弗氏“原欲”理論自身缺乏有效的實證性。而將一切都歸因於“原欲”,貝殼、魚紋皆成為生殖器的象徵,也確實難以令人信服。同時,這種觀點對魚紋之間的差異性,尤其是在形式和色彩方面,無法進行合理的解釋和深入的研究。
有人還提出了此圖象徵著天文曆法的觀點,這一觀點將人面魚紋盆的所有紋飾從天文曆法角度進行了釋讀。學者們認為人面魚紋盆上的網紋既與田獵漁獵用的網有關,也象徵星宿與雨季的關係。半坡文化時期,人們還沒有認識到詳細的天文曆法,但是原始農業生產生活又必然直接受到春暖秋涼的季節規律的制約,所以,自然界氣候的週期變化是原始人類最先認識的自然規律。而在天文曆法之前,原始社會人們長期以動植物的變化作為參照以掌握季節的變化,這就是物候曆法。所謂“物候”,是指生物的週期性現象與季節氣候的關係也指自然界非生物變化與季節氣候的關係。魚被作為觀察物候的物件,既有古文獻的證據,也有現代民族學的證據,是具有普遍性的。《詩經·豳風·七月》和《禮記·月令》等先秦文獻,都有依據魚鳥花木以記時節月令的記述。所以這些學者認為:半坡人面魚紋彩陶圖案的來由可以解釋為人們用平常所觀察的物候物件作為彩陶紋飾。
當然除以上幾種說法外,還有幾種非主流說法,如權利象徵說、摸魚圖說,以及磐兒出生圖,等等,總之對於人面魚紋飾包含的精神指向,到目前也沒有一個統一的公認的答案,因而,人面魚紋飾的真實涵義也就成為了學術界的一大未解之謎。但是,無論半坡人試圖用它表達什麼人面魚紋圖案所蘊含的創造性和藝術性都是令人驚歎的。即使它只是原始人類為了美的感受而留在陶盆上的裝飾,也讓生活在今天的我們感受到了震撼。
-
5 # 文物考古聊歷史
人面魚紋盆是甕棺葬的一部分,但對於這種葬俗的由來還存在著爭議,有認為是【模仿女性子宮】,因為這類甕棺葬的主體是兒童。
半坡人對兒童的葬法與成人不同。大人死後埋葬在村落北部、東部的公共墓地,而夭亡的孩子使用甕棺葬,即一個【夾砂陶罐或甕內,上面蓋一個陶缽或陶盆】、較大的孩子用【兩個大甕對扣】起來,埋葬的地點就是生活居住的房前屋後。
從埋葬的地點來看,體現了【父母之愛子】的思想。或許是希望早逝的孩子在死後依然能受到照拂,再者或許是希望來世仍能化作自己的孩子。值得注意的是,人面魚紋盆等的頂部都有眼孔,或許這便作為靈魂出入的通道。
並且人面魚紋彩陶盆上的紋飾精美,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也很值得研究。
人面魚紋是人首魚身,符合史前的半人半獸的神人形象。並且,人面的左額被全部塗黑,右額也被塗黑了一個半圓形的形狀,這或許反應了半坡人有“黥面文身”的習俗。同時,還有一個疑問,為什麼是人與魚的組合?
可以看到上面這件彩陶盆上還有一對魚,魚是多子的,或許這也是一種當時的生殖崇拜。在盆的邊遠還有類似箭頭的影象,箭頭的標誌可能與古代的一種立法有關,這種立法叫“餘五法”。所以,決不能只簡單的將人面魚紋盆當作是一種葬具,此盆很可能是與巫術、宗教相關的。
回覆列表
摘錄一段文字供您參考: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於1955年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半坡.新石器時代前期,多作為兒童甕棺的棺蓋來使用,是一種特製的葬具.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