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蠟筆小東5
-
2 # 平田君Bellatores
簡單來說,織田信長之所以沒能統一日本,很大程度只是因為時運不濟、遭遇了本能寺之變這一突發事件;另外,能與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並稱“戰國三英傑”的德川家康並非庸碌平常之輩。德川幕府的建立,既是自我奮鬥的結果,也符合歷史的行程。
先解答第一個問題。從下圖可以看出,在本能寺之變爆發之前,織田信長已經成為當時日本最為強大的大名,具備了統一日本的實力基礎。1582年信長成功消滅了自己最大的勁敵——甲斐武田氏之後,能與織田家對抗的勢力只剩下毛利、上杉、北條等寥寥數家。與此同時,信長部下的各個軍團長也開始對剩餘實力發起進攻:羽柴秀吉主攻毛利家;瀧川一益聯合德川家康主攻北條家;柴田勝家主攻上杉家;丹羽長秀和信長之子信孝則開始籌備渡海平定長宗我部家的行動。除了征討長宗我部的行動尚未實施之外,信長在另外三條戰線上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然而本能寺之變的爆發徹底打破了信長的統一計劃、引發了織田政權內部的政治鬥爭,使得統一日本的程序被推遲了近10年。可以說,假如沒有本能寺之變,信長統一日本基本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除他之外,當時再無其他大名具有統一日本的實力。
再解答第二個問題。德川家康並非庸碌平常之輩,他能統一日本、終結戰亂絕不是偶然的。雖然家康的前半生因為實力弱小長期依附於信長,但他與信長的才能差距並沒有兩人的勢力範圍差距那麼大。家康幼時曾做過人質,返回領地後又從城主做起、逐漸統一三河成為地方大名,並與武田信玄長期相持、為自己的盟友信長分擔了不少壓力。在此期間,家康也積累了豐富的政治經驗。家康命運的轉折點則是1582年的本能寺之變,他趁亂脫離了織田政權的影響,並透過插手信長繼承人之爭施加政治影響力。當然,最重要的事件莫過於家康在小牧長久手之戰中擊敗最強大的對手秀吉,成功地使自己成為獨立於豐臣政權之外的200萬石級別的大大名、躋身“五大老”之首。在文祿慶長之役(1592-1598年)期間,家康的實力並未受到損耗,這也為他後來擊敗豐臣氏奠定了實力基礎。於是,當豐臣秀吉於1598年逝世後,德川家康再無對手。1600年關原之戰的勝利,則為德川幕府的建立掃清了最後的障礙;德川幕府建立十餘年後,家康又透過兩次大阪之役徹底消滅了豐臣家,穩固了幕藩體制。總之,家康的最終勝利既有時運因素(秀吉逝世後無人能夠制衡他的勢力),但更是個人奮鬥的結果。
-
3 # 北京赤軍
信長和家康的性格迥然不同,信長豪情天縱、殺伐由心、殘忍暴虐,說白了他的能力表現非常外在,而家康表面忠厚、擅長隱忍,能力比較內外,故此兩相比較,才會有人誤以為家康之才遠不如信長,其實這完全是錯覺。二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都為一時之傑,實是難分伯仲。
信長向來唯力為視,在用人方面也極其功利,倘若家康真是庸碌平常的話,恐怕信長早就吞併遠、三了,不會放心讓家康保證自己的側翼。
信長未能統一日本,純出意外,非戰之罪;當然家康得以建立幕府,也有一定的偶然性——因為他活得夠長啊。只是以信長獨立不羈的性格,以及吞併一切的野心,他若真的統一了日本,或許將會謀圖建立一個與過往形態迥乎不同的新政權,是否適應時代需要且另說,遭到各方面勢力甚至於各階層的反對,那是可以想見的,很可能這個新政權將會如同豐臣政權一樣,兩代而終吧。
相比起來,家康的政策很接地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很善於妥協,他只是恢復和強化了傳統的幕藩體制而已,所受到的阻力相對要小得多,再加上前後三代的不懈努力,這才能夠使得江戶幕府穩固綿延。
不過江戶幕府的穩定,其功不全在家康。打個比方說,家康搭起了架子,真正蓋房的其實是二代秀忠,最終裝修完成的則是三代家光。
-
4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從表面上看:織田信長的確比德川家康要強大的多,德川家康在織田信長面前的確顯得有些庸碌平常,以致於有人認為:織田信長之所以沒能統一日本完全是因為本能寺之變這一突發事件,如果信長沒死壓根不會有之後的秀吉和家康什麼事。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
其實歷史本身就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統一體——本能寺之變從表面上看只是因為明智光秀臨時起意而導致的一次突發事件,然而究其實質卻和信長的性格缺陷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事實上明智光秀之所以要發動旨在反對信長的本能寺之變在相當程度上是被信長逼出來的,另一方面信長得罪的可不只明智光秀一人而已:他推翻了足利幕府,可想而知足利家族及其家臣對信長會是何等態度。1580年他流放了織田家的元老重臣林秀貞,由此我們也不難想見織田家的元老宿舊們對這位主公是充滿畏懼的,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正是明智光秀的本能寺之變使他們避免了被流放乃至抄家滅族的命運。織田信長咄咄逼人的天下布武之策令全日本的諸侯大名都感到深深的畏懼,恐怕在想要信長死的人當中也少不了他們的身影。信長曾火燒比叡山的根本中堂,從而將自己置於全日本佛教徒的對立面。甚至連一直遠離實際政治看起來人畜無害的天皇朝廷似乎也有對信長不滿的跡象。這恰恰正是信長性格的缺陷,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他有些類似於中國歷史上的西楚霸王項羽——儘管身為一代戰神,然而個性上卻是剛愎自用,幾乎把能得罪的人全都得罪了一遍。明智光秀的本能寺之變看似是一次意外的突發事件,實際上恰恰是信長的反對勢力的一次反噬——在此之前反對勢力在信長如潮水一般的攻勢下節節敗退,而這次他們直接滲透到織田的家臣體系內部打了信長一個措手不及並最終導致信長被迫自盡從而與統一日本的霸業失之交臂的結果。
戰功赫赫的織田信長因為自己的性格缺陷而與霸業失之交臂,那麼看起來庸碌平常的德川家康是否當真一無是處呢?其實我們不妨看看信長死後發生的歷史——在豐臣秀吉統一日本的過程中只經歷過一次戰敗——小牧山·長久手之戰,而這一戰對方的統帥正是德川家康。很顯然德川家康並不是真正庸碌無為之人——家康幼年時就作為人質在今川、織田等各家諸侯大名手中不斷轉讓,這使他在寄人籬下的生活狀態下養成了能忍人所不能忍的性格,從某種程度上而言:織田信長正是因為他狂放不羈的性格而死;而德川家康恰恰是因為他的隱忍才得以最終取得天下。當織田信長在桶狹間之戰中戰勝號稱“東海道第一弓”的今川義元而一戰成名後德川家康抓住時機脫離今川而獨立。小牧山·長久手之戰的勝利使家康得以成為遊離於豐臣政權之外的200萬石級別的大大名,儘管如此他卻並沒急於同豐臣秀吉一爭長短,而是謹慎地選擇在名義上服從秀吉的領導。當秀吉發動旨在侵略北韓、圖謀中國的戰爭時他又慎重地使自己避免捲入這場戰爭,從而保留了實力。甚至連秀吉都死了,他也沒立刻採取行動,而是暗中積攢實力,然後在適當的時機果斷出手——他並沒直接以自己的名義去挑戰豐臣政權,而是煽動起豐臣家文治派和武將派之間的內部矛盾,最終使自己從中漁利。
由此可見:織田信長同霸業失之交臂,而德川家康終成霸業固然同時運有關;不過這也和二人自身的秉性具有極大的關係
-
5 # Startin3
家康最初的實力很弱加入信長的隊伍為了自保事實也證明自己站對了隊伍!織田信長是一個牛逼的人但是唯一缺點就是脾氣很差!憤怒的時候六親不認什麼事都做的出來!所以手底下的人也都很害怕他!這也為日後的死埋下伏筆!加上信長控制了京都後也不接受天皇的提議不當關白也不開幕府!讓保皇派很害怕他來取而代之!而光秀貌似是受到保黃派蠱惑!畢竟天皇一直是這個國家的神話!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來的猴子與家康都不去改朝換代的原因吧!
-
6 # 375度222792039
歷史總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就是那個時候一定會誕生一位一統天下的雄主,偶然性,就是那個雄主未必就是你。別說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中國古代一樣出現這樣的事情,楊堅撿漏,趙匡胤撿漏,司馬懿熬死了曹魏都是一樣的。說明在古代成功第一要素是你一定要活得久,哈哈。
單論兩人能力,織田信長一定在德川家康之上,除了脾氣。如果不是偶然,一統天下是必然的。當然加上脾氣因素,織田家能否統治的比歷史上德川家更久,沒人知道,假設沒有意義,因為你無法在假設中假設有什麼意外事情。論賬面實力,織田家有德川和秀吉輔助,加上信忠不是無能之輩,至少織田家如果一統,3代以上不成問題
-
7 # 星火辰
傳說,德川家康在三方原會戰中慘敗給武田信玄,騎著馬倉皇逃命,等他逃出來時才發覺屎尿已經拉了一褲子,身為二百多年德川幕府的開創者,這樣的糗事也能流傳出來,由此可見,德川家康從沒有想過非要樹立自己英明神武的樣子,他只是要取得最後的勝利。
一、關於杜鵑鳥不鳴怎麼辦的傳說,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不同態度看出,烏龜精神往往能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這個故事不見得是真實的,但是反映了三個人性格的不同。鳥不叫,織田是殺之,豐臣是強令之鳴,而德川則是等待之。恰恰,德川在這三個人中間,年齡最小,活得最長,他的確有等待的本錢。有人把德川家康這種態度定性為烏龜精神,定性為老奸巨猾,其實這原本也沒什麼錯。德川不具備織田和豐臣那種天生的勝利者的直覺,因此,他就發揮自己善於等待、善於模仿別人長處的特長,這原本也沒什麼錯。
據說,日本人很喜歡織田和豐臣那種直來直去、胡作非為的行為,卻討厭德川這種因循守舊、躲在暗處的特點,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說:你若對個日本人說他像秀吉,他必然大喜過望,而說他像家康,他必然跟你翻臉。但事實上,日本人動不動把別人先進的東西拿過來全盤照用,這和德川家康實際沒什麼差別。要用別人的東西,學別人的長處,最好的辦法,就是等待,就是活得夠長。在這一點上,織田足夠失敗,居然在49歲的壯年,被叛將偷襲而自殺。豐臣呢,在女色方面又過於荒淫,到底熬不過本就比他小而身體還比他好得多的德川。
二、德川家康自己總結的奪取天下的秘訣,既簡單,又不那麼容易做到,那就是:多生兒子
德川恐怕是織田、豐臣、德川三人中最不好色的,這個色是多方面的。他既不喜歡華麗的裝飾,也對女人的美色沒太大興趣。但是德川卻講究生物繁殖的最基本成果,多生兒子,他也的確是這樣身體力行的。於是我們看到,他加上私生子共生了十多個兒子,這和中國有些帝王自然沒法相比,但是比起豐臣秀吉幾乎生不出兒子來,那就顯眼得多。至少在日本那個時代,德川家康可以送出好些個兒子去給別的大名當養子,賺取了別人的土地,還不用擔心自己德川家後繼無人。是的,這個簡單直接的方法,是日本戰國那個特定時代決定的,那個時代的日本人好像更在乎姓氏而不在乎血緣,透過把兒子送給別人當養子辦法,德川不戰而屈人之兵,讓他獲取了巨大的利益。而與此同時,織田信長雖生了不少兒子,卻無奈何找不出一個對織田家真正有用的,反倒因為其諸子內訌喪失織田家的權勢。豐臣就更別說了,生下一個豐臣秀賴,是不是豐臣之子都值得懷疑,何況秀賴還是個繡花枕頭。
三、事實上,看似平庸的德川有他超越織田、豐臣的很多長處
第一點,自然是年齡優勢,他比織田小整整九歲,比豐臣也小七歲,還比兩個人身體更健康,這就讓他獲得了二十年一代人的時間優勢。二十年能幹什麼?開竅的人,用二十年能夠征服世界,譬如說成吉思汗。
第二點,德川的家臣團封閉而穩固,少有內部之憂患。這點是織田和豐臣所比不了的,和杜鵑鳥不鳴,織田殺之、豐臣強迫之的態度嚮應的,是織田、豐臣的家臣團都是因為他們的武力威脅、或是利益誘惑這才團在一起的,一旦兩個人一死,他們的勢力很快因為家臣團的內亂而分崩離析。而德川家臣團卻大不相同,他們都是德川老基地三河的人,此地貧瘠,商業不算繁榮,形成了這裡的人不但作戰勇猛,而且死腦筋、愚忠的表現。據說德川為人吝嗇,封賞功臣時斤斤計較,不像織田、豐臣大而化之,但即便這樣,德川家家臣團也總體表現得比較忠心。
第三點,在一些關鍵戰役上,其實德川的部隊比織田更能打惡仗。熟悉日本戰國曆史的朋友應該知道織田、德川聯軍對淺井、朝倉聯軍的戰爭,反倒是德川一路有優勢,而織田一路敗下陣來。
第四點,德川善於學習別人的長處,最後把許多日本戰國梟雄的長處都集中在了自己身上。譬如說,他學習把自己打的屎尿橫流的武田軍的軍制,譬如說他學習織田、豐臣開始的檢地制,清查土地等等。
第五點,德川不張揚的性格,恰恰是他成為最終勝利者的原因。因為性格過於鮮明、也過於暴躁,織田不但樹敵太多,而且讓手下將領都無法忍耐,最終造成了明智光秀的反叛。因為野心膨脹,一味自大,豐臣悍然發動了侵略北韓的戰爭,還妄想佔領明朝,結果間接造成了豐臣政權的垮臺。德川在織田、豐臣之後,糾正其執政的過失,延續其執政的長處,因此才讓德川幕府成為一個穩定的政權。
回覆列表
首先糾正一下,德川家康可不是庸碌之材。家康的能力比不比的織田信長不好說,我認為一定是超過豐臣秀吉的,從小的人質生涯到重返三河,到狹埇間的獨立成為岡崎城主,在聯合織田信長阻擊武田信玄。德川家康是一步一險阻的走過來的,忍痛逼迫妻兒自裁,一心一意跟隨信長,如果信長不出意外家康估計最好的歸宿就是個大大名,然而織田信長魂斷本能寺,這場意外給了德川家康無限的機會先是死裡逃生返回岡崎整頓軍備,再到與豐臣秀吉的小牧長久手戰役的勝利給自己贏得政治資本榮登五大佬之首,轉封關東,一步一步積累實力,終於在豐臣秀吉死後,關原之戰爆發,剿滅石田三成後。威逼天皇賜封徵夷大將軍,從而開創江戶幕府三百年基業,德川家康的成功真是時也,運也,命也!如果說為什麼德川家康統一日本結束戰國時代,應該是所有條件都已經成熟,而德川家康又恰恰具備所有的條件,所以幕府將軍非他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