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努比行走歷史
-
2 # 林子說歷史
古代皇帝多的數不勝數,上面說的漢武帝,唐太宗,朱元璋,康熙、亁隆這幾位,都是比較有名的。雖然他們都是皇帝,可古代畢竟是古代,生產力、技術等條件有限。他們在過夏天時通常都會用扇子、冰塊、冰窖、避暑行宮。
扇子
扇子這個東西,不管是身份、地位、條件有多大差別的人,在夏天都會用到。因為扇子的製作非常簡單,成本也很低。
甚至不需要製作,比如:古代夏天人們幹活時帶的草帽,拿下來就可當扇子用。而皇帝是古代條件最好的,扇子就更是必不可少。
冰塊
在古代皇帝過夏天時,必備的東西中,肯定少不了冰塊。因為他完全有這個條件。
冰塊放屋裡感覺上就不一樣,它還可以融化後喝冰水。可見夏天用冰塊的好處是很多的。
冰窖
冰窖對普通家庭而言,可能有些不現實。但對皇帝而言,這也是一定要有的。畢竟條件擺在那裡。
冰窖的好處不僅可以納涼,還可以當成冰箱、冷庫使用。這在古代的夏天,也屬於是頂級幸福生活的一種體現了。
避暑行宮
避暑行宮在當代,我們通常稱其為避暑山莊。一般都是依山傍水、景色秀麗的園林。
夏天在這樣的地方生活,讓人感覺心曠神怡、涼爽舒適。想想都讓人感覺十分嚮往。所以這也是皇帝在夏天時,一定會用的地方。
綜上所述古代的漢武帝,唐太宗,朱元璋,康熙,乾隆,這些皇帝在度過夏天時,一定會用到的有:扇子、冰塊、冰窖、避暑行宮。
-
3 # 穿越再現彼岸
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凌陰。
這是《詩經.豳風.七月》中記載古代人在冬天割取冰塊,收藏於凌陰,以供貴族們夏天炎熱時使用。先秦時期的豳是一個地名,豳同邠,指現在陝西旬邑、彬縣一帶,周王朝的京畿附近。這說明在周朝時期就已經開始藏冰,周王室和貴族到夏季炎熱時使用,或避暑降溫,或做冷飲。常規的扇扇子降溫,吃食品解暑等對於皇帝來說是小菜一碟,後世很多皇帝不滿足於小小室內溫度低,他們渴望更大的空間。
漢武帝如何避暑?
古代皇帝避暑的選擇還是比較多的,漢武帝時期,漢武帝為了躲避炎熱的夏天,在秦二世胡亥修建的林光宮的基礎之上修建了甘泉宮,這裡夏天涼風習習,氣溫很低,是避暑的好去處。
甘泉宮位於渭水北岸的甘泉山,山中有甘泉,現在咸陽市淳化縣以北25公里。漢武帝為了避暑,自己住在甘泉宮,夏天在這裡處理朝政大事,甘泉宮是僅次於未央宮的朝政宮殿。公元前91年陰曆7月,太子劉據起兵時,漢武帝就在甘泉宮避暑,沒有在長安城,每年夏天的避暑辦公已經成了一種習慣。(甘泉宮遺址,宮殿已經沒有了)
此外,在渭水南岸還有一座甘泉宮,秦國秦昭襄王的母親宣太后就長期住在這裡,並在這裡殺死了義渠王,隨即消滅義渠國。
唐太宗如何避暑?
唐太宗避暑的宮殿主要有三個地方:
一、九宮城。
唐朝九宮城是在隋朝仁壽宮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當時隋文帝也是為了避暑才修建的仁壽宮。始建於593年,地址在陝西麟遊縣,這裡三伏天的氣溫保持在22攝氏度左右,非常適合避暑;擴建於631年(貞觀5年)。唐太宗李世民主要在這裡度過炎熱的夏季。
二、翠微宮。
翠微宮位於西安以南,秦嶺北麓,是唐太宗李世民下旨修建的,於647年修建完成。李世民此後只在翠微宮避暑,並且於649年病逝於此。(復原的翠微宮)
三、玉華宮。
624年,唐高祖李淵時,在陝西銅川市玉華鎮修建了仁智宮作為避暑的宮殿。647年,李世民對這一宮殿進行擴建,並改名為“玉華宮”,也是李世民避暑之地。此地夏季炎熱時氣溫比西安城要低10攝氏度以上,是李世民比較常去的避暑之地。
朱元璋如何避暑?
朱元璋是貧窮出身,非常勤政,很少出去避暑休息,每天忙於政務。宰相的職務取消後,朱元璋每日忙的不可開交,皇帝、宰相的事都讓他一個人做了。據記載,朱元璋吃飯時經常停下來寫條子貼在身上,處理完了才摘下來,有時朱元璋渾身貼滿條子,就像是長滿了羽毛;他後宮和宮殿上也貼滿條子,處理完才取下來。
至於炎熱的夏天如何避暑他也不會去避暑的宮殿。一般都會在朱元璋辦公的宮殿內放置儲藏的冰塊,進行降溫處理,這一做法在西周時期就已經開始使用了。
康熙乾隆如何避暑?
很多人可能說去承德避暑山莊啊,這事不大可能。承德避暑山莊又稱熱河行宮,始建於1703年,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89年完成,康熙皇帝使用承德避暑山莊的時間很短,雍正皇帝也勤政,也很少去承德避暑山莊,倒是乾隆去承德避暑山莊的時間和次數最長。(承德避暑山莊景色)
據記載,康熙皇帝在避暑山莊未建好之前,每年固定進行北巡,時間在陰曆的五月二十五到九月二十二日,共計116天,此中主要有兩大原因,第一,康熙皇帝主張不修繕長城,北聯蒙古,北巡就是要巡視北方各地;第二,此時正是炎熱的夏季,越往北走越涼快,起到了避暑的絕佳效果。(康熙皇帝北巡圖)
康熙皇帝北巡,二十里一休息,四十里就要住下過夜,因此沿途修建了不少的離宮。著名的有“暢春園”(1690)、“圓明園”(1701-1709年)等,原來都是臨時駐紮的地方。
除了避暑的宮殿可以避暑之外,歷代皇室的宮廷藏冰也可以用來室內降溫,最少在西周已經開始了。明清時期紫禁城有五處藏冰地窖,合計可以藏冰25000塊,主要用來降溫和吃冷飲了。
-
4 # 喬江寶
這自然避暑很好理解,就是修建專用的避暑行宮,與普通的宮殿格局不同,如清朝皇帝修建的園明圓和承德避暑山莊就是皇帝夏日必去的地方。
這些園林式的避暑地主要突出自然界的植被和山水,制用區域性形成的小氣候來降低周邊的溫度。比如園明圓被毀前就有眾多的湖泊,池塘環繞,還有大量的奇花、異草和各種參天大樹,植被遮擋了光線的直射形成綠蔭,自然溫度就降下來了。
這機械避暑就比較複雜了,類似於我們現在的空調房,但要複雜許多。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唐玄宗的"涼殿”。
唐玄宗執政的中後期開始安於享受,他想建一個在夏日裡供自己休閒、娛樂、辦公的清涼場所,於是召集有關人員實施。《唐語林》記載了這件事,言官陳知節知道後極力反對,認為這是勞命傷財之舉並在社會上引起效仿,使眾人沉浸於奢靡之中,於國不利。
唐玄宗沒有理睬,還是搞出了自己避暑的專享之地一一涼殿。唐玄宗派人把陳知節喚來,陳知節進殿後看見玄宗坐在那辦公,身後有一個小水車在不停地轉動,清涼的河水流到房頂,在從另外一個方向流下來,殿內不但涼爽而且還有習習微風吹過。
這主要是水流運動中帶動了空氣的流動而形成風力。
象這種避暑方式複雜而且投入不菲,普通百姓是消費不起的,那麼就有了物理避暑。比如在冬天的時候,有人把河裡的冰塊鑿開,一塊塊地拖到專用地窯封閉貯藏起來,以便在夏日到來之時售賣或自用除暑納涼。老百姓在家中放一大塊冰,由於冰塊在溶化的過程中能吸收大量熱量,使屋內溫度降下許多,尤其是在夜晚,涼爽怡人。
另外還有冰鎮的各種食品以滿足人們消暑的願望,各種器皿也應運而生。最古老的當屬出土的春秋時期的青銅冰鑑,類似於現在的冰箱。原理是在器皿周圍放上冰塊,中間的缶內盛裝食物,以冰塊給食物降溫,不管是酒類或是菜品,都能起到冰鎮的效果。
古代人民的智慧是推動歷史文明發展的動力,我們當今的很多現代生活都有那時代的縮影和變遷。
-
5 # 125878215蜂獾
謝謝悟空邀請。古人怎麼過夏天,當然有辦法過夏天,據古籍記載,漢武帝劉徹皇宮裡攻有冬夏兩用空調房,冬天用房叫溫調殿,夏季圍房叫清涼殿,清涼殿內有多重降溫裝置,以石頭為床,用玉晶盤裝冰塊。還有宮女站在一邊扇扇子,清涼殿內盛夏時仍清涼無比,如同含霜一樣。唐太宗宮殿也建有含涼殿,內有扇車,用水轉動扇葉,風扇再對著涼水吹就形成冷空氣。到了明清,皇家宮殿房間內出現了可移動冷源,貯存冰塊的櫃子,上面鏤空作為冷氣出孔,中間還可儲存食物,如西瓜,冷飲,冰鎮飲食己經充斥尋常百姓家,盛夏時節有很多小販挑著擔子沿街售賣涼水,有的還加入楊梅,桃子,做成冰楊梅,冰桃子,做成蓮子湯,能養神益脾。修心養性,以靜制熱。康熙去過43次避暑山莊,乾隆也會享受生活,去過48次,據江湖傳言,當年康熙沒有傳位於雍正,他的皇位是篡奪而來,還殺死好幾個兄弟,雍正一到避暑山莊心懷愧疚根本無法入睡。當然康熙乾隆為了避暑,還建了圓明園,很會享受生活。
-
6 # 老貓談史
時間到了八月份,即使快要到立秋了,但是氣溫絲毫沒有明顯的下降,在這個炎熱的時期,能夠呆在家裡看手機吃西瓜吹空調簡直成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了。話又說回來了,在古代那個生產水平較低而且科技水平不發達的年代,古人們是如何度過夏天的呢?我們不要低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這點小事情難不倒古人。除此之外,古代皇帝作為九五之尊更是會享受生活的,我們來看看古代皇帝是如何避暑的吧。
使用冰塊避暑是古代皇族非常普遍的降溫方法可能有人會問了,古代社會沒有冰箱,是怎樣製作成冰塊的呢?在古代製作冰塊的方法就是在冬季做到未雨綢繆,我們知道冬季的北方是非常寒冷的,到了冬季,北方的湖泊都會出現結冰現象,這時候皇宮就會派出專門人員來採集冰塊,採集人員將冰塊取出之後將其分割成統一的形狀,之後挖一個非常深的地窖,將所採集的冰塊倒入冰窖中在用茅草將其覆蓋好,到了夏季這些冰塊就能夠排上用場了。
冰塊可不像今天那樣廉價,由於製作過程繁瑣,冰塊在古代是比較昂貴的,只有富貴人家才會大規模的使用冰塊。
唐朝的丞相楊國忠得勢的時候,他在夏天宴請其他人員時派人用一整塊冰雕刻了一座冰山,其降溫作用絲毫不弱於今天的空調。皇帝覺得熱的時候會有人把冰塊放在皇帝的寢宮之中以此來達到降溫的效果。
第二就是人力降溫的方法這種方法估計大家會了解,方法就是派幾位宮女拿著大扇子手動為皇帝扇風。雖然降溫效果沒有冰塊那麼涼爽,但最起碼還是有風,也不失為一種方法
第三種就是非常土豪的方法,建造寢宮這種方法是成本最高的方法,但是降溫效果的確有一個質的提高。唐太宗經常嫌棄長安城一到夏天會變得異常的炎熱,因此多次有在涼爽地方重新建造宮殿的想法。
時間到了清朝,著名的避暑山莊就是清朝皇帝用來避暑乘涼的絕佳去處,當時我去承德旅遊專門去了一趟避暑山莊,去了才知道避暑山莊的避暑效果有多麼涼爽,大殿宛如一個天然的大空調。不得不佩服勞動人民的智慧。
回覆列表
每個時期的過夏天方式有細微差別
一、漢武帝時期1.葉輪撥風,一種漢朝時的大型納涼器具。“一人運之,滿堂寒顫”,可見製冷效果。
2.冰塊,冬天儲冰塊於冰窖,夏天享用。
3.冰鑑,在青銅器裡放入冰塊,再在中間放入菜品,果品等,吃的時候拿出來很清涼。
4.避暑山莊,專門修建用來納涼的避暑之地。
5.人工風扇,宮女們會左右隨侍,給皇帝扇風。
二、唐太宗時期1.瓷枕,瓷枕表面有層冰涼的釉,枕起來又冰涼又舒適。
2.涼屋,一般都是建在水邊,利用水的動力,推動扇輪轉動,將水的涼氣帶到屋裡。
3.冰塊,冬天儲備好,夏天拿出來使用。
4.冰鑑,同樣也是有的,用來冷凍食物。
5.避暑山莊,唐太宗也修建了專門的避暑山莊,供自己納涼用。
6.風扇,同樣宮女隨侍的風扇不能少。
三、朱元璋時期1.“冰酪”,最早出現於宋代,由“牛奶、果汁、冰塊”等構成,馬可波羅將該技術帶回西方,後來演變成了今天的冰激凌。
2.冰鑑,這個類似冰箱一樣的存在,延續在每個朝代。
3.獨特的屋簷,利用光照角度,建造特殊的屋簷,能起到冬暖夏涼的作用。
4.涼屋,延續改進了唐朝的涼屋
5.避暑山莊,每個皇帝必備的。
6.風扇,必備之物,看起來還氣派
7.此時已經開始流行喝一些能解暑的食品“蓮子湯,綠豆湯等”
四、康熙乾隆時期1.冰酪和甜碗子,相比明朝的技藝更加嫻熟多樣。
2.冰桶,桶裡放入冰塊,就一個孔,讓冷氣瀰漫到屋裡
3.水機,透過水機把水弄到屋頂,水往下流,像水簾一樣,能降溫
4.避暑山莊,夏天避暑勝地
5.冰鑑,這樣的“冰箱”你值得擁有
6.風扇,雖然效果不咋的,主要是氣派
7.解暑食品,此時各種解暑食品種類更多,比如皇帝在蓮子羹裡放點冰塊,很是享受啊!
以上是筆者的粗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