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透過召開的戲子大會,鮑廷璽看到了杜慎卿的慷慨大方,就想借些銀子重新建立一個戲班。但杜慎卿向他介紹了自己的堂弟杜少卿,說他是一個更大方的人,只要提認識杜老太爺,並高抬他,就可以向他借出銀子。鮑廷璽去找杜少卿的路上,遇到了同去拜訪的韋四太爺。
杜少卿果然更是慷慨,不僅好酒好菜招待客人,給門客抓藥治病,並且不畏權勢,不去攀附本縣知縣,還在自身無錢的情況下,當了自己新做的衣服給楊裁縫死去的母親買棺材。
32.韋四太爺要回家, 杜少卿送了一隻玉杯,因平日慷慨施捨,家裡沒有銀子使用,就叫管家王鬍子賣了一塊地,賣了一千多兩銀子。婁老伯的孫子要回去,杜少卿送了一百兩銀子,僕人黃大的房子倒塌了,杜少卿送了五十兩修繕銀子,臧三爺收了別人三百兩銀子,替人買秀才不成,人家索要銀子,臧三爺怕吃官司,找杜少卿來借了三百兩.
張俊民的兒子想考學,因為是冒籍,杜少卿出了一百二十兩銀子替他疏通關係,知縣王老爺丟了官,沒處住,雖然從未來往,仍然騰出一間屋子讓他搬進來住;鮑廷璽見別人都能借到銀子,終於開了口,說是要組建戲班子,也借到了一百兩。婁老伯的病越來越重,回家前,叮囑杜少卿要學會持家,出借銀子要分人分事,有的人是來騙銀子的,並不會心懷感激。杜少卿依舊大方如故。又賣了一塊地。
33.杜少卿搬去了南京。眾朋友紛紛前來拜訪,杜少卿也回拜。杜老太爺的門生李大人要舉薦杜少卿做官,杜少卿自知無才,又不願受官場的束縛,裝病不去。遲衡山同杜少卿商量為吳泰伯(周太王的兒子)建一座祠堂,以便傳承傳統禮樂,並向眾朋友募集資金。
34.薛鄉紳宴請眾朋友,包括遲衡山、馬純上、蘧公孫、蕭柏泉、季葦蕭、餘和聲等人,杜少卿推病不去。期間高老先生大談杜少卿沒有做官的本事,將歷代積累下的家產都揮霍空了。遲衡山同杜少卿去拜訪莊紹光,商議建祠堂的事。莊紹光受徐巡撫舉薦,要進京赴任。在客店遇到押解銀餉的孫守備。同行。孫守備的馬隊遇到了響馬,被孫守備的朋友蕭昊軒用彈弓擊退。
35.莊紹光應詔覲見皇帝。 皇上大為讚賞他的才學,但是他不諳官場世故,得罪了太保,當皇帝要重用他時,太保說不適宜用沒有透過正規渠道進學的人。於是皇上賜了銀兩及元武湖,允許他回鄉著書立說。莊紹光回鄉的路上,借宿到一老農家,不幸老農夫婦雙亡,莊紹光花費銀子安葬了。回家中途及到家後,各路官僚、鄉紳因為他被皇上召見,紛紛前來拜見,莊紹光不堪其擾。搬到了皇上賜予的元武湖上。盧信侯隨即到湖上來訪,因為盧信侯收藏了禁書,被官府追來捉拿。盧信侯自首,一個月後,被莊紹光疏通關係救了出來。遲衡山、杜少卿來找他商議需找一個賢士主祭泰伯祠堂。
36.常熟有個虞博士五十多歲才中進士,為人極其忠厚,做了一系列善舉:受朋友之託,到南京國子監後即履行諾言,給予武書以關照。儲信和伊昭勸虞博士在春天時舉行生日,以便收些禮金用來春遊,被拒絕。虞博士的舊鄰湯相公來找他,告訴他因缺錢用,把虞博士讓他住的房子拆賣了,虞博士不但沒有生氣,還另給了銀子讓他再去租房住。應天府送來一個犯了賭博罪的監生,虞博士不但不治他的罪,反而與他同吃同住,過了幾日就放回了家。因此,虞博士被選為泰伯祠堂大典的主祭。
37.虞博士帶領眾人舉行隆重的祭祀大典,鄉人圍觀。禮畢,蘧公孫見到了張鐵臂,原來就是張俊民,從遊俠變成了醫生,張俊民見劣跡顯露,辭別而去。
武書給杜少卿又講了兩個虞博士的善舉。一個是虞博士監考時,發現了考生挾帶小抄,虞博士不但不查,還替他隱瞞,並給考生留足面子,事後不承認查過.
一個是虞博士白白把丫頭許配給嚴管家,嚴管家並不領情,要帶丫頭離開,虞博士給了十兩銀子的安置費。武書遇到了孝子郭鐵山,因父親曾隨寧王反叛而隱居,郭孝子苦尋幾十年後仍在尋找。
38.虞博士等江南名士湊了二十兩銀子,並給西安的朋友修書請於協助,資助他繼續尋找父親。郭孝子找到尤知縣,尤知縣贈與盤纏,並修書一封,命其到成都後可找好友蕭昊軒資助。郭孝子一路風餐露宿,途中遇到劫道的木耐,勸說他歸了正,並收為弟子,傳授武藝。
到了成都後找到了父親,已在庵裡出家,父親堅決不予承認。郭孝子在附近住了下來,每日做工給父親送飯。郭孝子在西安時曾在海月禪林裡住過,此時老和尚要去訪問峨眉山,順便看看郭孝子。路上遇到了劫道的趙大,因趙大以前被老和尚趕出過山門,懷恨在心,要害老和尚。一個賣酒的老婦人指了一條生路,讓他去找附近的一個少年。
39.能救老和尚的這個少年是蕭昊軒之子蕭雲仙,他跟隨老和尚返回庵裡,用彈弓射傷了趙大,揹著老和尚逃出來。途中遇到了郭孝子,郭孝子的父親已經病逝,郭孝子要被父親的骨骸回到湖廣安葬。正直番兵奪了青楓城,京裡派平少保剿滅番兵。
蕭昊軒叫兒子蕭雲仙去投軍,以博取功名。投軍的路上遇到了也要去投軍的木耐,遂收了木耐同行。平少保命令蕭雲仙打頭陣攻城,大軍墊後,蕭雲仙用計潛進城去,配合大軍裡應外合,拿下了青楓城。
40.蕭雲仙留在青楓城休整被破壞的城池,開墾荒地,安撫百姓,興修水利,又請教書先生給幼童教授知識。城池修好後,蕭雲仙向朝廷上報所花費用。但朝廷說有虛報,讓蕭雲仙自行承擔七千兩。後來四川知府調走,新任知府提升蕭雲仙為守備,去南京任職。
船上遇到了曾在青楓城教書的沈大年,正要把女兒沈瓊枝送到揚州嫁與鹽商宋為富,未料到宋為富是納妾,沈大年告狀,由於宋家暗中疏通,沈大年被押解回常州,女兒私自逃到了南京。
41.武書與杜少卿在南京城遇到了莊濯江等人,莊濯江與杜少卿的父親是舊相識,但卻是莊紹光的族親侄子。幾個人相互拜訪,遊玩作詩。看到了沈瓊枝的招牌後,前去認識。引來沈瓊枝到杜少卿家的回訪。此時,江都縣差役來捉拿沈瓊枝,沈只得隨他們回去。回去的船上,遇到李老四帶著兩個妓女投奔湯老六。
42.李老四將兩個妓女領到湯六老爺處,湯老六欣喜異常。湯鎮臺的兩個兒子要來南京趕考,路過這裡,堂弟兄湯老六接待。席間,兩個公子大談考場上的程式、排場。考完後,兩個公子請戲班演戲,又找戲子飲酒作樂。湯二公子因與人爭執,被脫光衣服關了起來。二十天後揭榜,均沒考中。
43.苗民造反,湯鎮臺給兩個兒子來信,囑其儘快回家,協助平叛。在貴州,湯鎮臺按上級指示,出兵打敗苗兵。但苗民首領別莊燕及降將馮君瑞脫逃,上司不看捷報,只關注苗首下落。臧四打探到別莊燕要來城中復仇的計劃,湯鎮臺設計拿下了別莊燕及馮君瑞。雷太守上奏朝廷時使壞,湯總鎮反被降三級,卸任回家。
44.湯鎮臺回到家後,見到湯老六不成氣候的樣子,十分生氣,又看到兩個兒子的學識太差,就想請教書先生。蕭柏泉介紹了餘有達,但因大公子湯由的傲慢無禮,餘有達拒絕應聘。餘有達的父母已過世多年,他與弟弟餘有重因找不到好地,一直未葬。餘有達去南京看望朋友,在與杜少卿談論風水之事時,遲衡山勸解不可過於相信風水,還舉出施御史家的例子來證明風水不可信。
45.身在南京的餘有達接到了在家的弟弟的來信,令其暫時不要回家。原來,餘有達在無為州曾收人錢財,幫助打了一樁人命官司,但用的是弟弟餘持的名字。現在案發,差役去捉拿餘持。餘持以沒有到過無為州為由,幫哥哥反覆應付差役。打發了差役後,有人請餘有達的堂弟餘敷及餘殷幫忙看風水,並請餘有達及餘有重作陪。餘敷及餘殷高談闊論,餘有達並不以為然。哥兩個還是去找了張雲峰幫忙擇地及擇日期安葬了已過世多年的父母。
46.餘有達無事可做,就去南京拜訪杜少卿,在杜家又遇到遲衡山、莊紹光、虞博士、武書等人,時值重陽,登高飲酒作詩作樂。餘有重來信讓大哥餘有達回去,說是表弟虞華軒要請餘有達教子讀書。
因鄉紳彭老四、方老六等依仗錢勢,剝削小民,府裡派季葦蕭下來查問。唐二棒槌認準不可能是季葦蕭,他以為要是真的來了,應該先去拜訪彭老四、方老六等,而不是先來拜訪虞華軒。事後證明確是季葦蕭,顯出唐二棒槌等人趨炎附勢的勢利眼心態。
47.成老爹來找虞華軒,說鄉下有分田地,因方家作威作福,不想賣給方家,虞華軒答應要買。並要留下成老爹吃飯,成老爹說有很多事要辦,並說後日方家要請他吃飯。虞華軒打聽到成老爹在說大話,替方家做了一張假請帖送給了成老爹,戲弄了成老爹一回。
縣裡的節孝祠建好後,方家、彭家、餘家、虞家都要送故去的女性老人的牌位到祠裡。因方、彭兩家勢大,四里五鄉的人都跟在方彭兩家的隊伍後面隨隊而行,包括虞、餘兩家的本家親屬。而虞、餘兩家送牌位的只有寥寥幾個人,冷冷清清。方彭兩家在祠裡大擺筵席時,虞、餘兩家湊成一桌將就吃了點酒食。
48.餘有達被選了徽州府學訓導,到任後,六十多歲的老秀才王玉輝來拜。交談中得知,王玉輝一直在著書立說,因而家貧如洗。王玉輝的三女婿病逝後,女兒也要殉夫,公公婆婆、母親都苦勸,只有王玉輝贊成這麼做,說是可以青史留名。三女兒絕食而亡,縣裡舉行了隆重的祭祀典禮。
葬了女兒後,王玉輝不耐煩老妻的整日哀愁,要去南京散心,餘有達給他寫信去找杜少卿、莊紹光等人。到了南京後,要找的幾個人都不在,卻遇到了老朋友的侄子鄧質夫。他來南京幫東家賣鹽。兩人一起去看了南京的泰伯祠,不勝嘆息虞博士在南京時的崇文風氣。一個月後,王玉輝把餘有達寫的書信交給鄧質夫,讓他轉交杜少卿等人,自己返回了徽州。
49.萬里自稱被保舉為中書,萬中書來訪高翰林時,高翰林邀請武書作陪。高翰林看不起當時的遲衡山、莊紹光、馬純上等所謂名人,因為他們一直是秀才,不能考中舉人。也看不起那些非透過正規科舉渠道而靠保舉取得職銜的人。因萬中書補缺後就與高翰林的親家秦中書是同衙,秦中書因此要在家中請他吃飯。席間,萬中書被方知縣帶領差役鎖走。
50.鳳四老爹提醒幾位朋友應去探尋捉走萬中書的原因,管家去打探,但未搞清。鳳四老爹自己去打探才搞清楚。原來是台州一名總兵被參,萬中書受了牽連。但公文上說萬里是秀才。在鳳四老爹的追問下,萬里才承認自己是秀才,借中書之名騙取錢財。本來官司不大,但若牽涉到假冒官職則事態嚴重。鳳四老爹一心救人,叫秦中書託施御史等人保舉一個真的中書官銜,如此在把萬中書押解回台州後,再打官司就無大礙。
51.鳳四老爹同府差押著萬中書回臺州。途中同船的有一名年少的絲客,受妓女的誘惑,被偷去二百兩銀子。鳳四老爹教把船搖回去,找到了妓女,騙到了這條小船上來,叫絲客人去找她的丈夫把銀子要了回來。到台州後,鳳四老爹叮囑萬中書在受審時,把責任都推到自己的身上來,萬中書照辦。
大堂給鳳四老爹用刑時,身懷武藝的鳳四老爹接連崩斷了三副夾棍而不招認。知府將情況上報。當時,案首苗總兵已經死在獄中,且牽連不大,就釋放了萬中書及鳳四老爹。
52.鳳四老爹到南京找朋友陳正公。陳正公借過他的銀子。鳳四老爹想把銀子要回來做盤纏回家。到杭州時遇到了秦二侉子與胡尚書的八公子胡八亂子。逗留了幾日。在胡八亂子家吃飯時,眾人見胡八亂子腳功厲害,一腳踢斷了馬腿,就慫恿胡八亂子踢鳳四老爹一腳看看,結果胡八亂子的腳趾頭幾乎折斷。此時,陳正公與好友毛二胡子在南京販絲。
毛二胡子接連介紹了兩筆放貸的生意給陳正公,收穫頗豐。後來因毛二胡子自己要盤一家典當行,銀子不夠,陳正公主動借與他一千兩。待陳正公找到那家典當行時,毛二胡子已將店面轉與他人。
這時,鳳四老爹來找陳正公,並答應幫他要回銀子。他們找到毛家當鋪,鳳四老爹徒手掀翻了他半間屋子,毛二胡子無奈,只得連本帶利清還了欠銀。
53.聘娘長相嬌媚, 喜好結交名貴。她舅舅給她介紹國公府裡徐九公子的表兄陳四老爺認識。見面的前一日,陳木南與徐九公子閒談,表達了妓女地位比戲子地位高的看法。陳木南來到來賓樓,聘娘很高興,叫他與正在和她下棋的師父鄒泰來下了十幾盤棋。陳木南說日後若得官做,定替她贖身。
54.陳木南從聘娘處出來,來向表弟借銀子。此時,徐三公子要去福建上任,徐九公子同去。因此耽擱了兩日陳木南才借到銀子。他回到來賓樓時,聘娘正在生病,需人參、黃連等名貴藥材補著。陳木南的房東董老太勸他不要把銀子花在聘娘身上,陳木南不聽。
果然,陳木南再無銀子可用時,聘娘就不再理他了。陳和甫的兒子也是個算命先生,為人混賬,整日與丈人吵架。在一次爭吵後一氣之下出了家。出家後還與同行測字先生丁言志為了鶯脰湖大會有無作詩的事大吵一回。
丁言志拿著僅有的二兩多銀子也想會會聘娘,被聘娘奚落出來。虔婆疑心聘娘私收了花錢,向聘娘索要。二人爭執起來,聘娘受氣不過,在延壽庵出了家。
55.萬曆二十三年,老一輩的名士逐漸故去之後,社會上崇尚文學的風氣漸漸衰敗下來。雖然也有琴棋書畫的高手如荊元、王太、季遐年、蓋寬等後輩出現,但空有滿腹才學,卻不得重用。只能在田間舍頭艱難度日。
56.萬曆四十三年,水旱偏災,百姓聊窮。河南道監察御史單揚言上奏朝廷說,是因為民間有很多有才學之士,朝廷不委以用,有才無處施展,積聚的怨氣與天地合為一體,致使水旱成災。因此請求朝廷深入民間調查,對於確有才學的,不論生死,均賜予學位,以梳理氣息。朝廷採納,對於文中出現的賢人名士,根據才情大小,分別給予了不同學位。
31.透過召開的戲子大會,鮑廷璽看到了杜慎卿的慷慨大方,就想借些銀子重新建立一個戲班。但杜慎卿向他介紹了自己的堂弟杜少卿,說他是一個更大方的人,只要提認識杜老太爺,並高抬他,就可以向他借出銀子。鮑廷璽去找杜少卿的路上,遇到了同去拜訪的韋四太爺。
杜少卿果然更是慷慨,不僅好酒好菜招待客人,給門客抓藥治病,並且不畏權勢,不去攀附本縣知縣,還在自身無錢的情況下,當了自己新做的衣服給楊裁縫死去的母親買棺材。
32.韋四太爺要回家, 杜少卿送了一隻玉杯,因平日慷慨施捨,家裡沒有銀子使用,就叫管家王鬍子賣了一塊地,賣了一千多兩銀子。婁老伯的孫子要回去,杜少卿送了一百兩銀子,僕人黃大的房子倒塌了,杜少卿送了五十兩修繕銀子,臧三爺收了別人三百兩銀子,替人買秀才不成,人家索要銀子,臧三爺怕吃官司,找杜少卿來借了三百兩.
張俊民的兒子想考學,因為是冒籍,杜少卿出了一百二十兩銀子替他疏通關係,知縣王老爺丟了官,沒處住,雖然從未來往,仍然騰出一間屋子讓他搬進來住;鮑廷璽見別人都能借到銀子,終於開了口,說是要組建戲班子,也借到了一百兩。婁老伯的病越來越重,回家前,叮囑杜少卿要學會持家,出借銀子要分人分事,有的人是來騙銀子的,並不會心懷感激。杜少卿依舊大方如故。又賣了一塊地。
33.杜少卿搬去了南京。眾朋友紛紛前來拜訪,杜少卿也回拜。杜老太爺的門生李大人要舉薦杜少卿做官,杜少卿自知無才,又不願受官場的束縛,裝病不去。遲衡山同杜少卿商量為吳泰伯(周太王的兒子)建一座祠堂,以便傳承傳統禮樂,並向眾朋友募集資金。
34.薛鄉紳宴請眾朋友,包括遲衡山、馬純上、蘧公孫、蕭柏泉、季葦蕭、餘和聲等人,杜少卿推病不去。期間高老先生大談杜少卿沒有做官的本事,將歷代積累下的家產都揮霍空了。遲衡山同杜少卿去拜訪莊紹光,商議建祠堂的事。莊紹光受徐巡撫舉薦,要進京赴任。在客店遇到押解銀餉的孫守備。同行。孫守備的馬隊遇到了響馬,被孫守備的朋友蕭昊軒用彈弓擊退。
35.莊紹光應詔覲見皇帝。 皇上大為讚賞他的才學,但是他不諳官場世故,得罪了太保,當皇帝要重用他時,太保說不適宜用沒有透過正規渠道進學的人。於是皇上賜了銀兩及元武湖,允許他回鄉著書立說。莊紹光回鄉的路上,借宿到一老農家,不幸老農夫婦雙亡,莊紹光花費銀子安葬了。回家中途及到家後,各路官僚、鄉紳因為他被皇上召見,紛紛前來拜見,莊紹光不堪其擾。搬到了皇上賜予的元武湖上。盧信侯隨即到湖上來訪,因為盧信侯收藏了禁書,被官府追來捉拿。盧信侯自首,一個月後,被莊紹光疏通關係救了出來。遲衡山、杜少卿來找他商議需找一個賢士主祭泰伯祠堂。
36.常熟有個虞博士五十多歲才中進士,為人極其忠厚,做了一系列善舉:受朋友之託,到南京國子監後即履行諾言,給予武書以關照。儲信和伊昭勸虞博士在春天時舉行生日,以便收些禮金用來春遊,被拒絕。虞博士的舊鄰湯相公來找他,告訴他因缺錢用,把虞博士讓他住的房子拆賣了,虞博士不但沒有生氣,還另給了銀子讓他再去租房住。應天府送來一個犯了賭博罪的監生,虞博士不但不治他的罪,反而與他同吃同住,過了幾日就放回了家。因此,虞博士被選為泰伯祠堂大典的主祭。
37.虞博士帶領眾人舉行隆重的祭祀大典,鄉人圍觀。禮畢,蘧公孫見到了張鐵臂,原來就是張俊民,從遊俠變成了醫生,張俊民見劣跡顯露,辭別而去。
武書給杜少卿又講了兩個虞博士的善舉。一個是虞博士監考時,發現了考生挾帶小抄,虞博士不但不查,還替他隱瞞,並給考生留足面子,事後不承認查過.
一個是虞博士白白把丫頭許配給嚴管家,嚴管家並不領情,要帶丫頭離開,虞博士給了十兩銀子的安置費。武書遇到了孝子郭鐵山,因父親曾隨寧王反叛而隱居,郭孝子苦尋幾十年後仍在尋找。
38.虞博士等江南名士湊了二十兩銀子,並給西安的朋友修書請於協助,資助他繼續尋找父親。郭孝子找到尤知縣,尤知縣贈與盤纏,並修書一封,命其到成都後可找好友蕭昊軒資助。郭孝子一路風餐露宿,途中遇到劫道的木耐,勸說他歸了正,並收為弟子,傳授武藝。
到了成都後找到了父親,已在庵裡出家,父親堅決不予承認。郭孝子在附近住了下來,每日做工給父親送飯。郭孝子在西安時曾在海月禪林裡住過,此時老和尚要去訪問峨眉山,順便看看郭孝子。路上遇到了劫道的趙大,因趙大以前被老和尚趕出過山門,懷恨在心,要害老和尚。一個賣酒的老婦人指了一條生路,讓他去找附近的一個少年。
39.能救老和尚的這個少年是蕭昊軒之子蕭雲仙,他跟隨老和尚返回庵裡,用彈弓射傷了趙大,揹著老和尚逃出來。途中遇到了郭孝子,郭孝子的父親已經病逝,郭孝子要被父親的骨骸回到湖廣安葬。正直番兵奪了青楓城,京裡派平少保剿滅番兵。
蕭昊軒叫兒子蕭雲仙去投軍,以博取功名。投軍的路上遇到了也要去投軍的木耐,遂收了木耐同行。平少保命令蕭雲仙打頭陣攻城,大軍墊後,蕭雲仙用計潛進城去,配合大軍裡應外合,拿下了青楓城。
40.蕭雲仙留在青楓城休整被破壞的城池,開墾荒地,安撫百姓,興修水利,又請教書先生給幼童教授知識。城池修好後,蕭雲仙向朝廷上報所花費用。但朝廷說有虛報,讓蕭雲仙自行承擔七千兩。後來四川知府調走,新任知府提升蕭雲仙為守備,去南京任職。
船上遇到了曾在青楓城教書的沈大年,正要把女兒沈瓊枝送到揚州嫁與鹽商宋為富,未料到宋為富是納妾,沈大年告狀,由於宋家暗中疏通,沈大年被押解回常州,女兒私自逃到了南京。
41.武書與杜少卿在南京城遇到了莊濯江等人,莊濯江與杜少卿的父親是舊相識,但卻是莊紹光的族親侄子。幾個人相互拜訪,遊玩作詩。看到了沈瓊枝的招牌後,前去認識。引來沈瓊枝到杜少卿家的回訪。此時,江都縣差役來捉拿沈瓊枝,沈只得隨他們回去。回去的船上,遇到李老四帶著兩個妓女投奔湯老六。
42.李老四將兩個妓女領到湯六老爺處,湯老六欣喜異常。湯鎮臺的兩個兒子要來南京趕考,路過這裡,堂弟兄湯老六接待。席間,兩個公子大談考場上的程式、排場。考完後,兩個公子請戲班演戲,又找戲子飲酒作樂。湯二公子因與人爭執,被脫光衣服關了起來。二十天後揭榜,均沒考中。
43.苗民造反,湯鎮臺給兩個兒子來信,囑其儘快回家,協助平叛。在貴州,湯鎮臺按上級指示,出兵打敗苗兵。但苗民首領別莊燕及降將馮君瑞脫逃,上司不看捷報,只關注苗首下落。臧四打探到別莊燕要來城中復仇的計劃,湯鎮臺設計拿下了別莊燕及馮君瑞。雷太守上奏朝廷時使壞,湯總鎮反被降三級,卸任回家。
44.湯鎮臺回到家後,見到湯老六不成氣候的樣子,十分生氣,又看到兩個兒子的學識太差,就想請教書先生。蕭柏泉介紹了餘有達,但因大公子湯由的傲慢無禮,餘有達拒絕應聘。餘有達的父母已過世多年,他與弟弟餘有重因找不到好地,一直未葬。餘有達去南京看望朋友,在與杜少卿談論風水之事時,遲衡山勸解不可過於相信風水,還舉出施御史家的例子來證明風水不可信。
45.身在南京的餘有達接到了在家的弟弟的來信,令其暫時不要回家。原來,餘有達在無為州曾收人錢財,幫助打了一樁人命官司,但用的是弟弟餘持的名字。現在案發,差役去捉拿餘持。餘持以沒有到過無為州為由,幫哥哥反覆應付差役。打發了差役後,有人請餘有達的堂弟餘敷及餘殷幫忙看風水,並請餘有達及餘有重作陪。餘敷及餘殷高談闊論,餘有達並不以為然。哥兩個還是去找了張雲峰幫忙擇地及擇日期安葬了已過世多年的父母。
46.餘有達無事可做,就去南京拜訪杜少卿,在杜家又遇到遲衡山、莊紹光、虞博士、武書等人,時值重陽,登高飲酒作詩作樂。餘有重來信讓大哥餘有達回去,說是表弟虞華軒要請餘有達教子讀書。
因鄉紳彭老四、方老六等依仗錢勢,剝削小民,府裡派季葦蕭下來查問。唐二棒槌認準不可能是季葦蕭,他以為要是真的來了,應該先去拜訪彭老四、方老六等,而不是先來拜訪虞華軒。事後證明確是季葦蕭,顯出唐二棒槌等人趨炎附勢的勢利眼心態。
47.成老爹來找虞華軒,說鄉下有分田地,因方家作威作福,不想賣給方家,虞華軒答應要買。並要留下成老爹吃飯,成老爹說有很多事要辦,並說後日方家要請他吃飯。虞華軒打聽到成老爹在說大話,替方家做了一張假請帖送給了成老爹,戲弄了成老爹一回。
縣裡的節孝祠建好後,方家、彭家、餘家、虞家都要送故去的女性老人的牌位到祠裡。因方、彭兩家勢大,四里五鄉的人都跟在方彭兩家的隊伍後面隨隊而行,包括虞、餘兩家的本家親屬。而虞、餘兩家送牌位的只有寥寥幾個人,冷冷清清。方彭兩家在祠裡大擺筵席時,虞、餘兩家湊成一桌將就吃了點酒食。
48.餘有達被選了徽州府學訓導,到任後,六十多歲的老秀才王玉輝來拜。交談中得知,王玉輝一直在著書立說,因而家貧如洗。王玉輝的三女婿病逝後,女兒也要殉夫,公公婆婆、母親都苦勸,只有王玉輝贊成這麼做,說是可以青史留名。三女兒絕食而亡,縣裡舉行了隆重的祭祀典禮。
葬了女兒後,王玉輝不耐煩老妻的整日哀愁,要去南京散心,餘有達給他寫信去找杜少卿、莊紹光等人。到了南京後,要找的幾個人都不在,卻遇到了老朋友的侄子鄧質夫。他來南京幫東家賣鹽。兩人一起去看了南京的泰伯祠,不勝嘆息虞博士在南京時的崇文風氣。一個月後,王玉輝把餘有達寫的書信交給鄧質夫,讓他轉交杜少卿等人,自己返回了徽州。
49.萬里自稱被保舉為中書,萬中書來訪高翰林時,高翰林邀請武書作陪。高翰林看不起當時的遲衡山、莊紹光、馬純上等所謂名人,因為他們一直是秀才,不能考中舉人。也看不起那些非透過正規科舉渠道而靠保舉取得職銜的人。因萬中書補缺後就與高翰林的親家秦中書是同衙,秦中書因此要在家中請他吃飯。席間,萬中書被方知縣帶領差役鎖走。
50.鳳四老爹提醒幾位朋友應去探尋捉走萬中書的原因,管家去打探,但未搞清。鳳四老爹自己去打探才搞清楚。原來是台州一名總兵被參,萬中書受了牽連。但公文上說萬里是秀才。在鳳四老爹的追問下,萬里才承認自己是秀才,借中書之名騙取錢財。本來官司不大,但若牽涉到假冒官職則事態嚴重。鳳四老爹一心救人,叫秦中書託施御史等人保舉一個真的中書官銜,如此在把萬中書押解回台州後,再打官司就無大礙。
51.鳳四老爹同府差押著萬中書回臺州。途中同船的有一名年少的絲客,受妓女的誘惑,被偷去二百兩銀子。鳳四老爹教把船搖回去,找到了妓女,騙到了這條小船上來,叫絲客人去找她的丈夫把銀子要了回來。到台州後,鳳四老爹叮囑萬中書在受審時,把責任都推到自己的身上來,萬中書照辦。
大堂給鳳四老爹用刑時,身懷武藝的鳳四老爹接連崩斷了三副夾棍而不招認。知府將情況上報。當時,案首苗總兵已經死在獄中,且牽連不大,就釋放了萬中書及鳳四老爹。
52.鳳四老爹到南京找朋友陳正公。陳正公借過他的銀子。鳳四老爹想把銀子要回來做盤纏回家。到杭州時遇到了秦二侉子與胡尚書的八公子胡八亂子。逗留了幾日。在胡八亂子家吃飯時,眾人見胡八亂子腳功厲害,一腳踢斷了馬腿,就慫恿胡八亂子踢鳳四老爹一腳看看,結果胡八亂子的腳趾頭幾乎折斷。此時,陳正公與好友毛二胡子在南京販絲。
毛二胡子接連介紹了兩筆放貸的生意給陳正公,收穫頗豐。後來因毛二胡子自己要盤一家典當行,銀子不夠,陳正公主動借與他一千兩。待陳正公找到那家典當行時,毛二胡子已將店面轉與他人。
這時,鳳四老爹來找陳正公,並答應幫他要回銀子。他們找到毛家當鋪,鳳四老爹徒手掀翻了他半間屋子,毛二胡子無奈,只得連本帶利清還了欠銀。
53.聘娘長相嬌媚, 喜好結交名貴。她舅舅給她介紹國公府裡徐九公子的表兄陳四老爺認識。見面的前一日,陳木南與徐九公子閒談,表達了妓女地位比戲子地位高的看法。陳木南來到來賓樓,聘娘很高興,叫他與正在和她下棋的師父鄒泰來下了十幾盤棋。陳木南說日後若得官做,定替她贖身。
54.陳木南從聘娘處出來,來向表弟借銀子。此時,徐三公子要去福建上任,徐九公子同去。因此耽擱了兩日陳木南才借到銀子。他回到來賓樓時,聘娘正在生病,需人參、黃連等名貴藥材補著。陳木南的房東董老太勸他不要把銀子花在聘娘身上,陳木南不聽。
果然,陳木南再無銀子可用時,聘娘就不再理他了。陳和甫的兒子也是個算命先生,為人混賬,整日與丈人吵架。在一次爭吵後一氣之下出了家。出家後還與同行測字先生丁言志為了鶯脰湖大會有無作詩的事大吵一回。
丁言志拿著僅有的二兩多銀子也想會會聘娘,被聘娘奚落出來。虔婆疑心聘娘私收了花錢,向聘娘索要。二人爭執起來,聘娘受氣不過,在延壽庵出了家。
55.萬曆二十三年,老一輩的名士逐漸故去之後,社會上崇尚文學的風氣漸漸衰敗下來。雖然也有琴棋書畫的高手如荊元、王太、季遐年、蓋寬等後輩出現,但空有滿腹才學,卻不得重用。只能在田間舍頭艱難度日。
56.萬曆四十三年,水旱偏災,百姓聊窮。河南道監察御史單揚言上奏朝廷說,是因為民間有很多有才學之士,朝廷不委以用,有才無處施展,積聚的怨氣與天地合為一體,致使水旱成災。因此請求朝廷深入民間調查,對於確有才學的,不論生死,均賜予學位,以梳理氣息。朝廷採納,對於文中出現的賢人名士,根據才情大小,分別給予了不同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