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香雲外飄

    如果晁蓋繼續坐梁山第一把交椅的話,那麼梁山是不可能得坐大坐強的;梁山是不可能有發展前途的;梁山也不可能得接受招安的!

    接下來,請看看下列的原因分析:

    (1)晁蓋等人,格局太小。用現代,比較流行的話來形容,托塔天王晁蓋的“最高目標”和“最高理想”,也就是“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和”老婆孩子和熱炕頭”了。而梁山108將當中,吳用和公孫勝等人,顯然不是池中之物。而作為梁山元老級的人物如林沖,與高俅更有著不共戴天之仇,以晁蓋的能力和格局,是不可能幫助林沖,與高俅血戰到底,甚至裡報仇血恨的。

    (2)晁蓋等人,沒有良好的群眾基礎。晁蓋等人,“劫取生辰綱”事發之後,也就只有宋江一個人,願意擔著殺頭的風險,來給晁蓋等人通風報信了。而反觀宋江,“及時雨”大名名滿天下。宋江一經落草梁山,立馬就有,包括清風山,二龍山等,各個山頭、各路好漢,就紛紛慕名前來投奔入夥了,短短的時間內,梁山隊伍就壯大起了。

    (3)按《水滸傳》原著小說的描述,梁山108將,分為36天罡星,以及72地煞星,是應天上的星象的,是上界的星君下凡作亂,然後在梁山聚義,以解釋前世的冤愆的。而包括白衣秀士王倫,托塔天王晁蓋等人,恰好不在108將之列,不在108個星宿之列,因此,自然也就 被作者施耐庵先生,給套路了!

    按《水滸傳》原著小說的描述,第一任梁山之主一一王倫,被作者安排林沖,來殺死了;第二任梁山之主一一晁蓋,曾被作者安排,在曾頭市,給史文恭的藥箭給射殺了。餘下的包括韓伯龍,包括扈家莊的扈成等人,曾被作者安排黑旋風李逵,來或是砍殺,或是砍跑了……

    總而言之,一切都是套路!

  • 2 # 林武師de文散打

    格局,決定結局

    如果把梁山泊比做一家公司的話,它前後有三任董事長。第一任王倫,只勉強可以派兌出兩個長處,一是有點酸文化,能唬住杜遷、宋萬、朱貴這些粗漢;二是還算有膽,秀才敢造反。此外妒賢嫉能、氣量狹小,眼界也不高,可說是毫無優點。憑他若想振興梁山公司業務、謀大事業那只有靠做夢。就像林沖火併時罵的那樣“你也無大量大才,也做不得山寨之主!”

    所以董事長這“第一把交椅”他坐不住。

    第二任董事長晁蓋倒是條漢子。不過卻不適合做董事長。這是由他的性格/行事所決定的。

    原來那東溪村保正姓晁,名蓋,祖是本縣本鄉富戶,平生仗義疏財,專愛結識天下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不論好歹,便留在莊上住;若要去時,又將銀兩齎助他起身。最愛刺槍使棒,亦自身強力壯,不娶妻室,終日只是打熬筋骨。

    ——以上簡歷可看出他的優點:一是仗義疏財,這是男子漢的極大加分點;二是武痴,一天到晚只愛舞槍弄棒,儘管身體倍兒棒、又不缺錢,卻連個老婆都不想娶。放今天該歸入奇葩類了。

    再看他的職場經歷。古時農村每10戶為一保,設保長;每50戶為一大保,設大保長; 10個大保(即500戶)設都保;都保負責人叫都保正,簡稱保正。古時不搞計劃生育,按平均5人/戶算,500戶人家約2500人左右,故保正大約相當於現在的鄉長。晁蓋是東溪村保正,可見東溪村倒是個都保/鄉。

    其次看晁鄉長的管理水平。

    鄆城縣管下東門外有兩個村坊,一個東溪村,一個西溪村,只隔著一條大溪。當初這西溪村常常有鬼,白日迷人下水,在溪裡,無可奈何。忽一日,有個僧人經過,村中人備細說知此事,僧人指個去處,教用青石鑿個寶塔,放於所在,鎮住溪邊。其時西溪村的鬼,都趕過東溪村來。那時晁蓋得知了,大怒,從這裡走將過去,把青石寶塔獨自奪了過來東溪村放下,因此人皆稱他做托塔天王。晁蓋獨霸在那村坊,江湖都聞他名字。

    隔壁鄉西溪村/鄉把鬼鎮到東溪村/鄉來了,晁鄉長不是去講理尋求公平解決,而是“大怒”——一發毛就跑過去把鎮壓物/寶塔搶過來放在本鄉。估計那鄉自鄉長以下,都給他那身疙瘩肉 + 蠻力氣 + 橫不講理嚇到了,只好自認倒黴。

    由此看他的“管理”也談不上“水平”——完全憑自我感覺在行事。

    一句話,他是條漢子/耿直哥們兒,是個最適合做朋友的人,但卻不是一個合格的領導人。

    最後再來看他判別形勢的眼力。

    ……晁蓋心中歡喜,對吳用等六人說道:“我們造下這等迷天大罪,那裡去安身?不是這王頭領如此錯愛,我等皆已失所,此恩不可忘報!”吳用只是冷笑。晁蓋道:“先生何故只是冷笑?有事可以通知。”吳用道:“兄長性直,你道王倫肯收留我們?兄長不看他的心,只觀他的顏色動靜規模。”晁蓋道:“觀他顏色怎地?”吳用道:“兄長不見他早間席上與兄長說話,倒有交情;次後……便有些顏色變了。雖是口中應答,動靜規模,心裡好生不然……”晁蓋道:“全仗先生妙策良謀,可以容身。”

    你看,作為一幫人的老大,晁前鄉長他是不是太缺乏眼水、太莫得心機/天真爛漫了吧?如此又怎可以帶領大家乘風破浪、去獲取一個又一個勝利、去追尋一個大的人生目標?

    所以說晁蓋是不適合坐第一把交椅/做董事長的。他是個好人/耿直弟兄,但缺乏做領導者的眼界和格局——他註定不可能將梁山公司帶大、給兄弟們一個光輝前景。

    論公司遠景/發展戰略、人生規劃、權謀手段、EQ,前鄆城縣東溪鄉晁鄉長和縣辦宋主任差的不是一二里。即使沒有後來的曾頭市事件,他也肯定會被宋主任PK掉。

    所以對他來說就是:格局決定結局。他在書中的結局雖然悲壯,卻也適宜——總比最後被宋主任文擠或武擠到一邊喝涼茶/尷尬好嘛。

  • 3 # 風從東方來163590821

    如果晁蓋不死,繼續坐頭把交椅。會出現三種互為交織的狀況:

    一,已被宋江架空,實權及人心歸屬宋江。而晁蓋與宋江的主政理念是兩相背馳的。晁蓋主張替天行道,反抗官府;宋江主張忠義忠君,爭取招安。是兩種不同思想主張的矛盾。一種繼續為匪為盜,一種爭取得以復為良民,安居樂業。這要放在任何朝代,都是兩種對立的矛盾。這樣,必會導致梁山內部分立山頭,矛盾激化甚至分裂;不利於梁山的生存,並且削弱梁山集團的戰鬥力;

    二,晁蓋一方若佔上風,則梁山接受招安不成,朝廷被其他義軍和遼國擾患所牽制,一時還無力剿滅梁山,梁山眾兄弟佔山為王的時日就會更長久,甚至壽終正寢於梁山。或因人老力衰後繼無人而被喘過氣來的朝廷剿滅,史實的確如此;

    三,宋江一方若佔上風,也就《水滸傳》中所述的結局。

    所以,晁蓋不死,梁山兄弟們要麼持續佔山為王,要麼以盜匪之身被官府剿滅。但絕無力量顛覆宋朝統治。反觀宋江接受了招安,雖難逃奸臣謀害,但追求古時為臣為民青史不汙的道德理想,還保全了未戰死的其他27位兄弟,得以復為良民,安居樂業。

    宋江其實也不可能預知接受招安後的不良結局,大凡人都會朝好的願望去努力,去著想。更不可能知道誰會死,誰能活到最後,當然也包括他自已。

    綜上所述,順帶夾一句:宋江接受招安,不純為個人,也是為眾匪兄弟重新謀求改過自新,重覓活路的長遠之計。按當時的歷史侷限及道德規範,死了這許多兄弟,是為此所付出的不可逆料的代價而已。但凡認為宋江是出賣兄弟來求取個人功名富貴的,不妨細思:難道宋江能夠先知先覺,知道自已不會戰死或被捊麼?

  • 4 # 體育大江湖

    如果梁山晁蓋帶領結果會如何?首先我們要清楚晁蓋的為人與性格,一個領導的為人與性格,會決定團隊的走向和興衰。

    透過以下幾點可以看出晁蓋為人:

    1.晁蓋出身保正家庭,豐衣足食江湖也很有威望。但是聽聞壓榨百姓的生辰綱送往京師,依然決定冒著生命危險,放棄富家翁生活走上為民除害的道路。說明晁蓋的一身正氣。

    2.白勝出賣晁蓋。但是晁蓋並未追究,依然在梁山給白勝一把交椅,不說白勝出賣晁蓋,就憑他一個村野閒漢,沒有任何本事,對他如此。說明晁蓋的義字當頭。

    3.江州劫法場。宋江對他有救命之恩,晁蓋自從上前後只下來兩次,第一江州救宋江,第二次攻打曾頭市。對待有過救命之恩的宋江,晁蓋捨命相救,有恩必報。說明晁蓋為人有恩必報。

    晁蓋的性格和為人以上幾點足夠證明,義薄雲天,有恩必報和一身的正氣,如果晁蓋最終帶領梁山,憑藉他的為人梁山也一定會興旺,投奔的人絡繹不絕,但是結果只有兩點:

    第一梁山興旺朝廷不可能坐視不理,晁蓋帶領大家保衛梁山,繼續當山大王。

    第二帶領弟兄們走上反抗朝廷,推到朝廷的道路。絕對不會詔安為朝廷賣命。

  • 5 # 辣椒是個好東西

    廢話!晁蓋就是繼王倫之後,坐第一把交椅的。要是晁蓋不被宋江謀殺,……這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晁蓋那村長水平,完全沒有政治水平,只靠義、俠、正直,而內心沒有陰謀詭計的方針政策,根本就駕馭不了那麼多土匪。

  • 6 # 半壺老酒半支菸

    如果托塔天王晁蓋一直坐梁山頭把交椅,那麼梁山很可能早就散夥了,即使不散夥,有一半“好漢”也被他殺光了——也許有晁蓋在上面坐著,很多“好漢”根本就上不了梁山。

    晁蓋是一個好人好大哥,但是好人晁蓋是領導不了梁山上那些壞蛋的,比如他在對待楊雄石秀這一件事上,就讓很多“梁山好漢”心生怨恨甚至離心離德。

    本來楊雄石秀來投奔梁山,晁蓋是很高興的,“眾人大喜,讓位而坐”,但是楊雄漸漸說到時遷偷雞石秀放火燒店,晁蓋勃然大怒:“孩兒 們將這兩個與我斬訖報來!”晁蓋的理由也很正當:“俺梁山泊好漢,自從火併王倫之後,便以忠義為主,全施仁德於民。這廝 兩個,把梁山泊好漢的名目去偷雞吃,因此連累我等受辱。”但是晁蓋忘了,身邊坐著的那個宋江,不久前剛指使花榮王英等人屠殺了青州城外數千無辜百姓,李逵更是無惡不作殺人不眨眼,要是偷雞燒店的楊雄石秀該殺,估計在交椅上大模大樣坐著的“好漢”們,得有一半該凌遲處死。

    晁蓋看似給楊雄石秀下馬威,但是卻一竹篙打翻一船人,那些“有案底”的山賊水匪從此跟他離心離德:都落草為寇了,還講什麼仁義道德?做人做事都沒有底線的宋江,才是我們一路人!

    有了這些有汙點的“好漢”們的支援,宋江才有了架空晁蓋的資本,僅從這一點上看,宋江確實比晁蓋“強”,強就強在宋江知道身邊都是一些什麼人,跟這群人講什麼仁義道德都是瞎耽誤工夫,還不如領著她們下山殺人放火想錢搶女人更痛快。於是每當宋江要下山搶劫,眾人都是爭先恐後要跟著去。

    而晁蓋要去打曾頭市,還得“請啟二十個頭領相助下山”,似乎沒有一個主動請戰的,連戰五渣白勝都拿來湊數,而兩大參謀智多星吳用和入雲龍公孫勝都不肯跟著下山,其實那時候晁蓋已經知道,自己已經被宋江架空,即使不戰死沙場,回到梁山也難保不會發生二次火併,而自己身邊的嫡系,還真不一定幹得過宋江手下的那幫殺人狂……

  • 7 # 西嶽頑石

    晁蓋的終極夢想就是終日和弟兄們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秤分金銀,生死一處,過著山高皇帝遠的生活。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總是讀書人,斯文掃地,晁蓋羞煞了無數古往今來道貌岸然的偽君子,他把兄弟義氣看的比生命更重要。

    晁蓋劫取生辰綱,落草為寇,並非赤裸裸的扯大旗造反,要與大宋朝廷做個對頭,他還沒有達到將大宋天子拉下馬的高度。他對痛恨贓官汙吏,對朝廷滿腹怨氣,但是他出氣的方式只是停留在逃離統治者的控制範圍上,守著一畝三分地。

    你管不到我,我也只是時不時跟你發生點小摩擦,當時山頭不止梁山一個,只要你動靜鬧的不是太大,朝廷也懶得理會,直到宋江上山後,這種情況才發生轉變。

    此後晁蓋出局,宋江上位,梁山正式步入了宋江主政的時期。雖然晁蓋是一個出局的老大,被排除在108將之外,但他是全書中一個舉足輕重的主線人物,他最大的貢獻就是打造了梁山的雛形,為日後天罡地煞齊聚梁山提供了便利的條件。那麼假如晁蓋一直坐梁山第一把交椅,梁山好漢的結局會如何?

    有很多人可能會有這樣一種觀點,假如晁蓋不死,梁山好漢的結局一定不會這麼悲慘,我認為這純屬是一種錯覺,或是一廂情願的意淫。其實梁山絕大多數好漢是贊同招安的,真正反對的人寥寥無幾,他們夢想著洗白為朝廷效力,將來封妻廕子光耀門楣,所以晁蓋的這個老大位子本來就不穩固。

    隨著梁山隊伍的逐漸壯大,很多人投奔梁山都是衝著宋江去的,晁蓋也也意識到了自己逐漸被架空,眼看成了光桿司令。他感覺到了壓力,也領教了宋江的鋒芒,再也坐不住了,所以才會一意孤行的攻打曾頭市,想要扳回一城。

    所以,以晁蓋的聲望和能力,他無法鎮住群龍,即使他還是梁山之主,也註定是一個擺設。退一步講,假如梁山不招安,他們的出路在哪裡?

    可以預見,要麼被朝廷剿滅,要麼一輩子做賊,思前想後,不外乎這兩種情況,投靠遼國斷無可能。 先說第一種情況,和朝廷死磕到底很傻很天真,梁山憑藉天然的地理優勢不會被朝廷輕易擊破,可若是這樣長期耗下去,他們一定耗不起,糧草補幾就是個問題。朝廷若是全力對付梁山,舉一國之力還拿不下一方水窪之地?

    再說第二種情況,和朝廷井水不犯河水,一輩子嘯聚山林,那梁山很可能分崩離析,因為很多人不甘心一輩子做賊。為什麼那麼多人擁護宋江,除了他的個人魅力之外,還得益於他的政治頭腦——替天行道,只反貪官,不反天子說到眾人心坎裡去了。沒錯,梁山好漢征討方臘死傷大半,確實很慘,可死了就是失敗嗎?也許對於他們來說,為國捐軀遠遠強於一輩子做個逍遙快活的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蟈蟈的生活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