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咿呀呀LL
-
2 # 對門網路1
戊戌清明有感
天人路斷經年久,
悲慟深哀漸化移。
歲歲清明今又至,
輕煙燭火寄幽思。
-
3 # 使用者5092139236349
歲歲清明,今又清明,清明時節,萬物皆清明
是日清明,愛天涯為您送上:節氣清明,節日清明,風俗中的清明,詩詞裡的清明。
“清明”本身,就是一個美好的詞。
它可以用來形容心靈的清澈明淨,也可以用來描述精神清朗,還可表達為聲音清澈響亮。無一處,不美;無一處不好。
作為一個節氣,清明的蘊意是:天氣晴朗溫暖,草木返青。《歲時百問》中有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寥寥數字道出:季節醞釀至此刻,不只是百花爭妍的一派繁盛。春天,不只是用色彩染成,它在拔節,它在不斷生長,它是萬物沐浴後清爽乾淨的芬芳。
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也就只有清明瞭。
作為節氣,你該知道的清明密碼
密碼一:太陽黃經
今年的清明是公曆4月4日,有的人會吃驚:怎麼清明提前了一天?其實不是的。清明節氣的定義是:在仲春與暮春之交,冬至後的第108天。太陽到達黃經15度時為清明節氣,一般也就是在農曆每年三月初一前後(公曆4月4-6日)。
地球繞太陽運轉一週約365天5小時,運轉94,000萬公里。這個公轉軌道人們就稱之為太陽黃經。中國古人把360度劃分成24等分,每分15度,為一個節氣。兩個節氣間相隔日數為15天左右,全年即二十四個節氣。
密碼二:清明風
清明風是一年中的八風之一,是冬至後吹過45天條風和45天景風以後吹來的溫暖清新的風。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爽明淨之風。清明前後往往細雨霏霏、和風拂拂, 春意盎然,萬物競發, 古人有“和風吹綠柳, 細雨潤紅花”之句,讚美清明景色。
春秋時《國語》中記載:一年中共有“八風”,其 中“清明風”屬巽,即“陽氣上升,萬物齊巽”。漢朝劉安所作的《淮南子·天文訓》中也有“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的記載。中國古人將一年中的“八風”都起了名字:東南風叫清明風。
密碼三:物候
俗話說:“花木管時令,鳥鳴報農時”,自然界的花草樹木、飛禽走獸,都是按照一定的季節時令活動的,其活動與氣候變化息息相關.因此,它們的各種活動便成了季節的標誌,如植物的蔭芽、發葉、開花、結果、葉黃和葉落,動物的蟄眠、復甦、始鳴、繁育、遷徙等,都與氣候變化相關,人們把這些大自然的一種節律現象叫做物候.《詩經》的“四月秀羅、五月鳴蜩”、“七月流火”、“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等,都是物候的體現。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三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故“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氣清徹明朗,萬物欣欣向榮之意。”“滿階楊柳綠絲煙,畫出清明二月天”、“佳節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等名句,正是清明時節天地物候的生動描繪。
密碼四:花信風
按自小寒至穀雨,一百二十日,八個節氣,中國古代以每五日為一候,計二十四候,人們在每一候內開花的植物中,挑選一種花期最準確的植物為代表,應一種花信,稱之為“二十四番花信”。整個春天,由此可謂一個“花花世界”。
清明花信: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
根據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說》雲:始梅花,終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風。二十四番花信風,就是每個月有兩個節氣,每一個節氣,有三個候,每個候為五天。每五天中,有一個花信,也就是每五天有一種花綻蕾開放,即一月二氣六候花信風。 每一候花信風便是候花開放時期。
《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
作為節日,你該知道的文化淵源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清明節的起源,是一個動人的故事: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靜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揹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裡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唐代之前,寒食與清明是兩個前後相繼但主題不同的節日,前者懷舊悼亡,後者求新護生;一陰一陽,一息一生,二者有著密切的配合關係。禁火是為了出火,祭亡是為了佑生,這就是寒食與清明的內在文化關聯。唐玄宗時,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將民間掃墓的風俗固定在清明節前的寒食節,由於寒食與清明在時間上緊密相連,寒食節俗很早就與清明發生關聯,掃墓也由寒食順延到了清明。
入宋唐代開始,寒食與清明並列放假,不同年號分別有四至七天的假期。宋代是生活日趨都市化的時代,也是民俗向娛樂方向發展的時代。為了讓人們能夠在清明掃墓、踏青,特地規定太學放假三日,武學放假一日。《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就是當時盛世清明圖景。
現在的清明節,不僅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2006年5月20日,中國文化部申報的清明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傳承在風俗中的清明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外,還有一些體育活動。相傳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尤其在文化活動相對匱乏的古時候,在清明這天盪鞦韆、蹴鞠、射柳,鬥雞、拔河等體育會動。還有蠶花會,插柳等風俗。
可以說這個節日中既有掃墓祭祖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現今保留下來,並流傳較廣的活動主要是以下:
掃墓祭祖
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為習俗。唐朝之後,寒食節逐漸式微,於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節俗傳統。到了今天,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踏青
“佳節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清明時節,春暖花開,春和景明,正是人們出戶郊遊“勝日尋芳”的好時節,華人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習俗。
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清明節祭祖活動往往在郊外進行,人們把祭祖掃墓和郊遊踏青結合起來,即追思先人,又健康身心,於是踏青成為清明節的習俗之一。
這一習俗由來已久,傳說遠在先秦時已形成,也有說始於魏晉。據《晉書》記載:每年春天,人們都要結伴到郊外遊春賞景,至唐宋尤盛。據《舊唐書》記載:“大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
實際上,清明踏青的內在意義在於順應時令節氣,陽春三月,生氣始盛,萬物萌生,人們走出屋門,來到野外,積極主動地迎合時氣,以促進自身體內的陽氣流轉,這對身體的健康大有好處。
插柳
據說,插柳的風俗,也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簷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裡,活到哪裡,年年插柳,處處成陰。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原來華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為防止鬼的侵擾,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柳可以卻鬼,而稱之為“鬼怖木”,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眾生。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裡說:“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自然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放風箏
清明放風箏是普遍流行的習俗。清人潘榮陛所著《帝京歲時紀勝》記載:“清明掃墓,傾城男女,紛出四郊,提酌挈盒,輪轂相望。各攜紙鳶線軸,祭掃畢,即於墳前施放較勝。”古人還認為清明的風很適合放風箏。故有‘清明放斷鷂’之諺。”
在古人那裡,放風箏不但是一種遊藝活動,而且是一種巫術行為:他們認為放風箏可以放走自己的穢氣。所以很多人在清明節放風箏時,將自己知道的所有災病都寫在紙鳶上,等風箏放高時,就剪斷風箏線,讓紙鳶隨風飄逝,象徵著自己的疾病、穢氣都讓風箏帶走了。
浸潤在詩詞裡的清明
寒 食
【唐】 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絃管暗看花。
清 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鵲踏枝·清明
【五代】馮延巳
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
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驚飛去。
滿眼遊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
濃睡覺來慵不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長安清明
【唐】韋莊
蚤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閒分白打錢。
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鞦韆。
遊人記得承平事,暗喜風光似昔年。
臨安春雨初霽
【宋】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清 明
【宋】王禹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無論是節氣清明,還是節日清明。無論它寄託著對於親人的悠悠哀思,還是奏響了踏青時的喜悅歡愉,在傳承的風俗與流傳的詩詞中,有著先人勘破生與死的豁達智慧,也有新生煥發的勃勃生機。
因而,清明,是我們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慰藉和文化傳承。歲歲清明,今又清明,清明時節,惟願萬物更清明!
回覆列表
人間四月春意濃,歲至辛丑今清明
北出春城三百里,乃是吾之生養地
少年不知學識重,十九國考落孫山
父說母勸望重補,兩耳不曾聞一言
入世十年業無成,一身負債恐餘生
而立之年轉瞬至,回首往事悲前程
過往雲煙悔不及,當下時光且珍惜
幸得生在盛世中,時代贈予新機遇
莫怕前路布荊棘,逢敵亮劍無人敵
古來成器皆多磨,一日三省漸精進
皇帝方可輪流坐,王侯將相寧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