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蜜蜂文學

    這個問題我仔細研究了下,我個人感覺‘老子’在《道德經》第十章言語中透漏了基本修煉法門!

    我們先看下原文:

    《道德經》第十章

    載(zài)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知(zhì)乎?天門開闔(hé),能無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為乎?生之、畜(xù)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zhǎng)而不宰,是謂玄德。

    解讀:

    載營魄抱一(精神與形體統一)

    能無離乎?(能不永遠分離嗎)

    專氣致柔(結聚精氣以致柔和)

    能嬰兒乎?(能像初生的嬰兒嗎)

    滌除玄鑑(洗滌心靈之鏡,使心靜平和)

    能無疵乎?(能沒瑕疵嗎)

    愛民治國(愛護百姓治理國家)

    能無為乎?(能不順應自然嗎)

    天門開闔(百會穴開合導氣)

    能無雌乎?(能不規源於道麼)

    明白四達(百事通理)

    能無知乎?(能不遵守自然法則麼)

    生之畜之(創造並養育萬物的大道)

    生而不有(創造萬物而不佔為己有)

    為而不恃(無所不能而不自恃有功)

    長而不宰(左右萬物而不任意宰割)

    是謂玄德(這就是恩澤天下的玄德)

    本章我研究很久後終於發現了端倪;自漢以來,文化人大多都是儒家思想,所以歷代解讀《道德經》的人,受本身固有思想所限,大多也都是從儒家思想的角度出發來詮釋,這其實是不符合原始道家思想本意的。所以我們如果完全從道家思想出發去看本章,又是一番美景,真是令人咋舌!

    《道德經》前三十七章說的是‘道’,後四十四章說的是‘德’,所以分為《道經》和《德經》。而這第十章屬《道經》範疇。繼與每個讀者的理解都不一樣,我說下自己看到的修煉法門。本章請大家耐心閱覽,希望給大家帶來知識和感悟。

    這篇主要用了六問的形式來闡述道的‘玄德’。我們先仔細分析下六問內容就能發現,這是一篇‘純陽之境’的基礎修行法門。

    純陽之境 !道家修煉達到很高的境界是純陽而無雜氣;純陽是原始的氣息,當修練到純陽沒有雜氣的時候,也就是歸根覆命了。這時候就能夠隨心所欲,自然合道,上通於天,下通於地,明達古今了,不會被什麼東西所迷惑。這樣即使什麼也不做,萬物也會自然地歸化了。

    本章六問中有三句話是修煉的疑點。我們來看:

    載營魄抱一

    即精神與形體統一,就是‘形神合一’!

    魄:陰神也,陽言氣、陰言神者、陰中有陽也;魂魄不離形質而非形質;‘老子’把“營”和“魄”兩字合用精確簡明:一、“營”和“魄”皆常人無法視之卻真實依附於人的軀體而存在,如以身載之,故曰載營魄;二、單用無法全面表達,且“魄”有被誤以為迷信之魂魄之嫌。尚不夠貼切就暫簡單理解為心神之意,因其皆依附於身形。“一”即始生天地之氣,為“有名”,我以前文章已經提過。《道德經》裡多次用到“一”這個字,這是首次出現“抱一”,第二十二章將會再次出現,到時會作詳細解讀。“抱一”明意指‘守道’,此處意指進入“天地未分之前那種鴻蒙虛寂之境”而不離。此境界為抱一不離,這是入道的首要條件。

    一般人修養最主要目的就是要保護身體,使自己健康。在道家看來,天地間有一種至剛至柔的罡氣,任何東西都無法衝開、也無法抵擋它,所以道家修煉最重要的就是修煉罡氣,回到“載營魄抱一”的狀態。佛家的煉氣和養神也有些類似,比如天台宗智者大師的《六妙法門》,就是教我們怎麼從呼氣吸氣中一步步進入入定狀態;密宗也是專門修氣、修脈、修明點,利用氣息修煉精神,使心跟氣相依,最後達到心氣合一。這些都可以叫做“載營魄抱一”。

    當修煉成功“營魄抱一”以後,就會覺得精神飽滿,對食色的欲求都沒有了,睡眠也非常短,並且精滿氣足,神發於外。

    專氣致柔

    《道德經》裡的氣大多都是‘炁’(qi)。之前我的文章也具體解釋過,‘炁’就是混沌的先天能量。那麼這句就是運轉‘炁’以達到身體與身心的柔和平靜。

    “專氣”就是聚氣、凝氣,專一地修氣,這是道家專門的東西。《黃帝內經》中也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入藥鏡》注:“藏則為炁,形則為氣”。在人體,先天之“炁”與後天之“氣”密不可分。出生後“炁落丹田”,為“呼吸之根”,人在進行呼吸活動時,所謂氣移則動志,志妄動則燻心,心神散亂,情、欲虧耗元炁,致人炁場薄弱,易外染虛邪賊風,內亂五臟神明。此一氣為病之根,氣治則井然秩序,身心喜悅安祥;氣亂則臟腑不和,百病橫生。

    呼吸深、細、勻、緩,這樣腹部就會形成相對高壓,高壓產生高溫,高溫有利於食物的消化,使後天食物精華轉化為炁。待腹部真氣充盈,真氣自然下衝會陰,逆督脈而上,順任脈而下,完成小周天旋轉,進而打通四肢八脈及周身穴位,完成大周天迴圈。這一規律也完全合乎現代熱力學原理,即氣體會從高壓區域自動向低壓區域膨脹。可以說,功夫練到這個層次,身體就可以抵禦大氣中邪氣的侵襲,傷風感冒的疾病就不會再發生,萬一發生,我們也可以調動真氣把病氣逼出體外。

    老子強調要學習嬰兒,要學嬰兒的什麼呢?人的成長也是一個不可返回的過程,所以任何人都不能夠返回嬰兒的狀態。老子的意思是我們必須透過修養自己,去掉各種心智機巧、私心慾望,這樣就能夠把神氣收斂起來,使自己內心變得柔和平靜。還有透過修煉,凝聚精氣以致柔和平順,做到像天真自然的嬰兒一樣。

    凝聚精氣於一處,整個人呈現出柔和平順的狀態,就像初生的嬰兒一樣,天真自然、生機盎然。

    滌除玄鑑

    就是使心明、寂靜、無垢。五祖弟子神秀說:“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常拂拭,莫使惹塵埃。”意思是身體神聖猶如菩提樹,心靈明敏猶如光明鏡,這些東西要常常拂拭乾淨,不要叫它染上了塵埃。六祖慧能又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清除雜念反照內心,就能做到心境清淨無瑕疵。說白了就是達到‘無我之境’!

    這裡已經符合了道家的呼吸吐納法門,入道的基礎功就是利用後天之氣,‘煉精化炁’!

    我們平常人的呼吸是肺部呼吸,也稱胸式呼吸。煉精化氣的修煉,首先改變人的呼吸方式,變胸式呼吸為腹式呼吸,即吸氣時一定要把氣送到腹部,又稱“氣沉丹田”!

    內丹術整片共有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內丹術以精、氣、神以精為基礎,可元精須與元氣合煉,化為輕清無質的精炁相合之物,始能隨河車運轉,煉成丹胎。

    煉精化氣;煉精化氣只是起步階段,一心一意、沉心靜氣(致虛極,守靜篤)自然而然達成,運氣往返成迴圈,源源不斷,生生不息。心無雜念,而後無七情六慾,忘我之境,全在己心。是真氣過三關,通任督,培育丹田之氣,循經執行的一種功法。小周天是練精、氣、神的基本功,所以又叫百日築基。這一步功夫,據說使之重返先天精氣。也叫“歸真返璞”又名“返本還原”。

    煉氣化神;《還真集》捲上:“中關煉氣化神,補離中之陰而成乾也。”這一階段已屬內丹的很高層次,古今修煉成就者已不多。煉氣化神,又稱中關、十月關、大周天功。與初關煉精化氣不同,這一階段修煉的目的是神、炁合煉而歸於純陽之神,也就是結聖胎的階段。就是在返還童體以後,全身的關竅進一步開啟,經脈暢通,此時將人身之氣與天地之氣進一步相合,並配合自己的元神進行煉養,使神炁摶結,結聖胎於中下二丹田間,再和合凝集,以養大丹。

    在見小周天基礎上內氣從丹田發動,透過奇經八脈、十二經脈,流遍全身,使精和氣密切結合,達到氣化為神的目的。腎氣入腦,補益腦髓,腎腦可以互相補益。所似,丹書上說,大周天可以長壽還童。

    煉神還虛;又稱上關,九年關。指一種出神入化的境界,它是內丹修煉第三階段,透過煉炁化神這一關後,便進入丹道修煉的高階階段。這一修煉過程不同於初關“有為”、中關“有無之交”,而是行持無為之法,入大定功夫,內觀定照,乳哺溫養,煉就純陽之神。

    也就是說由之前的肉體修煉而轉入精神修煉,即由仙功轉入道功,進一步溫養自己的陽神,使陽神最終出竅。元李道純《中和集》說:“工夫到此,一個字也用不著。”即說無為入定。道教內丹修煉家多用“○”表示“虛無”,即抱元守一,一切入於虛空之中,一切圓明,返本歸根,明心見性。其稱“九年關”者,類似於佛教達摩祖師面壁九年。

    這是由於長期苦練,已形成條件反射,一坐下來真氣就能周天流轉,氣息微微,若有若無,中和之氣與天地合而為一,這就叫還虛了,意思是在練功中出現一些覺境,輕鬆愉快,俗念全無。這種境界已經可以體悟到生前事情,預知到未來吉凶禍福,大地山河盡在掌握之中,眼睛可以看到萬里以外的事物,這表明修煉功夫已經到了天眼通、天耳通、神境通、宿命通、他心通、漏盡通的地步,已可稱之‘地仙’!

    煉虛合道;煉虛合道為丹道修煉之最上一乘,又稱粉碎虛空或虛空粉碎,為內丹修煉的終極目標。 也是與道同化的一種表現,就是真正步入仙人境界!

    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是靜坐功練精、氣、神,疏通經絡。這是內丹術功法的三步功夫,實際上武術家講內壯也是指練精、氣、神。人的生存離不開精、氣、神。人只有精足,氣充,神旺,身體才能健康。所以古人講修身養生之道,就離不開精、氣、神之修養,孔子說:“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

    這章也是老子首次提到的修行法則,透過形神合一、 聚齊致柔 、摒除雜念、 百會開合達到煉精化氣的效果。所以此章被有些道家視為修煉心法。我喜歡道,但我不是道教中人,在此不會將《道德經》作為修道入門書來參悟,僅分享個人在學術層面的膚淺理解,力求將其間的智慧更落地於實際生活。也算拋磚引玉,歡迎同好高人參與探討,大家共同在平常的生活中去悟道、明道!

    本章‘老子六問’就是說人要達到心靜的三重境界!後面就是‘老子’闡述會修煉的人與天道差距,天道有‘玄德’!不論任何人都要去效仿天道。只有‘心’與‘德’合一,才能近道、明道、悟道從而才能達到天人合一的層次!

    道生萬物,德蓄萬物,卻又不佔有,不主宰萬物。人的本性本無分別,我們學習了知識、規則,有了智慧,就有了慾念,起心動念,就有了分別心,要回歸本性,就要去除分別心。

    心無分別,心就會無限大,心有多大,世界就會有多大。

    人生多劫難,前途迷茫茫。如今社會人心浮躁,人們在爭名奪利中失去自我。有限的名利,無限的慾望。生活的快節奏讓我們疲於應付。

    我們在《道德經》中可以看出‘老子’非常注重‘心’的修煉。正所謂‘欲修道,先煉心’。這點‘儒釋道’都有相近之處。

    儒家講‘心正’。如儒家經典《大學》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講的就是‘心正’。

    佛家講‘心明’。如‘相由心生 ’又如六祖慧能‘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道家講‘心靜’。如“致虛極,守靜篤、上善若水等”都是心與道的連線!

    西方文化也注重‘心’。如希臘神話的愛神丘位元,每次射箭的時候都會蒙上眼睛;還有西方法院門口的正義女神像,也是蒙上眼的;他們認為眼睛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只有‘心’才能洞察萬事萬物的本質!

    所以說人有時會感到煩躁不如偶爾放鬆自己一下,讓自己孤獨一陣子,好好靜靜,你會想通很多事。

    人的心靈只有在孤獨獨處時,才會散發智慧的光芒!若是混跡人群人云亦云,心靈上也會籠罩一層塵埃,智慧被矇蔽。孤獨會讓心靈逐漸的澄明,漸漸清澈宛如琉璃,自然生出智慧!

    心靈返觀內照,正本清源,心到即到,心輪處大放光明,百脈皆通,提升能量頻率,身心合一,人心意識溶於宇宙本源,照亮天地宇宙,無處不在。

    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此乃‘天人合一’至高心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反映秋月美景佳人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