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野叟雜談

    隋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朝代,在經歷了魏晉南北朝數百年的紛爭之後,中國再度迴歸一統。隋朝的各種政治、經濟舉措,對後世也都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但是,隋朝又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短命王朝之一。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隋朝的疆域

    這裡我們首先來看隋朝所取得的巨大成績吧。581年隋文帝取代了北周稱帝,建立隋朝。這個時候的隋朝佔據著中國的北方,經歷了長期的動盪之後,生產逐漸恢復。隋文帝建國後,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北方地區是比較安定的。隋文帝又在政治、經濟領域內進行了諸多的改革,這些改革也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相反,在當時的南方,陳朝已經處於日薄西山的局面之中。陳後主陳叔寶除了聲色犬馬,也沒有別的能耐。隋朝逐漸取得了對陳朝的絕對優勢之後,589年隋朝派出五十萬大軍消滅了南方的陳朝,天下回歸統一。對此,我們絕對是要承認隋朝的偉大貢獻的。

    隋文帝楊堅畫像

    隋文帝在北魏、北周時期均田制的基礎上,進一步推行均田制。為了推行均田制,首先需要掌握人口數量。於是,又推行“大閱貌索”整頓戶籍。同時推行“輸籍法”,又稱“輸籍定樣”,強制隱庇戶口向政府登記。這些措施,打擊了豪強勢族們是勢力,增加了政府掌握的人口數量,進而增加了政府的賦稅收入,也增強了中央政府的控制力。所以,杜佑在《通典》中說:“隋氏之盛,實由於斯。”

    而且,大運河的開鑿,畢竟是一個影響深遠的重大舉措,大運河的開鑿,把政治中心長安、洛陽與江淮以南財富之地聯絡起來,在轉輸物資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通典》說:“西通河洛,南達於淮”,“交、廣、荊、揚、益、越等州,運漕商旅往來不絕”。皮日休在《汴河銘》中說:“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運河保證隋朝能獲取最富饒地區的資源,洛陽附近倉庫儲藏的豐富,足以證明這一點,其後唐朝的繁榮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歸因於這一運河體系。

    隋煬帝所開鑿的大運河

    到了隋煬帝大業之初,隋朝的國力就達到了頂峰!在很多人的印象之中,往往以為二世而亡的隋朝可能是很凋敝貧窮的王朝,其實隋朝是非常富庶的。隋朝的富庶首先體現在農業生產的恢復上。隋朝建立以後,多次迎來農業的大豐收。相應地,政府的糧食儲備也有了很大的增加。隋文帝末年,“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到了隋煬帝的時候,又在洛陽周圍興建了含嘉倉、洛口倉、回洛倉等著名的糧倉。根據史書的記載洛陽周圍有兩個大的糧倉,一個是洛口倉,周圍有二十多里,有三千個地窖,每窖可藏糧食八千石;回洛倉周圍有十多里,有三百多個地窖。這兩個倉庫就可以儲存糧食二千六百多萬石。從考古發掘也證實了這些糧倉的巨大。七十年代以來,在洛陽市對含嘉倉進行了發掘,找到倉窖四十多座。其中的第160號窖還儲存有約25萬千克的炭化穀物。全國類似這樣的糧倉還有很多。

    含嘉倉遺址

    不僅是糧食,隋朝政府手裡所掌握的布帛也數量眾多。太原的府庫中在隋朝滅亡四年後還存有十萬匹布帛。長安的府庫中所藏布帛等其他物資也不計其數。一直到唐太宗貞觀十一年(637年)隋府庫中的各種物資還未用完。著名歷史學家馬端臨在《文獻通考》中評價說:“古今稱國計之富者,莫如隋。”

    文獻通考書影

    但是,如此富庶的隋朝為什麼會二世而亡呢?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經濟發展而後,政府並沒有讓百姓從經濟發展之中獲得好處,更多的經濟發展成果都被隋朝政府佔有。我們前面提到隋朝政府擁有那麼多規模巨大的糧倉,這固然是經濟發展的反應,可它們也是隋朝稅賦的表現,這些糧食都是從百姓手裡徵收過來的。在當時的經濟條件下,如此大規模徵收的結果,必然是導致民生的凋敝。隋朝是典型的國富民貧!隋朝政府不懂的藏富於民的道理,過度的徵收,不僅剝奪了民間經濟發展的活力,而且使得民間失去了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在平安無事的時候尚可,一旦遇到一些非常情況的時候,民間就會因為政府救濟的不及時而出大亂子。王夫之在其《讀通鑑論》中曾經說過:“財散則民聚”,“財聚則民散”;“大損於國者”,“莫甚於聚財於天子”;“聚錢布金銀於上者,其民貧,其國危;聚五穀於上者,其民死,其國速亡。”這些無疑是導致隋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隋煬帝畫像

    其次,表面的富庶也使得統治者忘乎所以。隋煬帝本來就是一個好大喜功之人,他看到政府手裡所掌握如此巨大的財富之後,就更加忘乎所以了。輕易發動了對外戰爭,本人又巡行無度,加劇了隋朝崩潰的速度。剛愎自用的隋煬帝,更是到死也沒有意識到自己到底為什麼成了亡國之君。

  • 2 # 風逍逍兮易水寒

    隋朝在中國五千年曆史上,似乎並不是那麼起眼,也沒有多少人關注這個朝代。每次我們提起隋朝,都是跟唐朝一起並稱為隋唐時代,似乎隋朝成為了唐朝的一部分。因為隋朝是一個短命王朝,只經歷了兩位皇帝。

    隋朝的短命到什麼程度呢?用一件野史韻事就能體現。蕭皇后是南朝時期梁朝的皇族之女,到了唐太宗時期,蕭皇后卻做了唐太宗的昭容。這中間橫跨的可不止一個朝代,所以野史中就流傳蕭氏侍奉了六位君主,由此可見夾在梁朝和唐朝之間的隋朝有多短命了。

    隋朝雖然是一個短命王朝,但是隋朝的富足程度甚至遠超漢唐。隋朝創立了先進的三省六部制,又開創了科舉制度,制定了《開皇律》,改革了府兵制度等等,透過這些改革措施,隋朝國富民強,在短時間內就恢復了國力,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富足的朝代之一。

    那麼,隋朝到底有多富足呢?倉庫爆滿

    史學家馬端臨稱讚隋朝道“自古國計之富有,莫如隋”,還有這樣一段話可以佐證隋朝的富足:

    隋氏西京太倉,東京含嘉倉、洛口倉,華州永豐倉,陝州太原倉,儲米粟多者千萬石,少者不減數百萬石。天下義倉,又皆充滿。京都及幷州府布帛各數千萬,而賜賚勳庸,並出豐厚,亦魏晉以來,未之有也。

    就是說隋朝在東南西北都設有倉庫,各個倉庫都裝滿了糧食和布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種繁華的程度,自魏晉以來就沒出現過。唐朝的大臣馬周對李世民說過一句話:隋家貯洛口倉,而李密因之;東都積布帛,而世充據之;西京府庫,亦為國家之用,至今未盡。隋朝倉庫的糧食、布帛從隋末的諸侯割據用到唐太宗登基都還沒用完,由此可見隋朝的儲備有多豐盛了。

    人口迅速增長

    隋文帝楊堅是北周的外戚,他掌握北周的兵權後,前後滅亡了北齊和陳國,將分裂二百多年中華大地重新統一。但是經歷了南北朝時期的戰火橫飛的分裂時代,中國的人口銳減。

    楊堅統一全國,登基稱帝時,總人口大約是400萬戶,到了隋煬帝登基時,全華人口已增長至將近900萬戶。按一戶6口人來計算,隋煬帝時,全國的總人口數應該突破了5000萬。而唐朝建立後,人口再次銳減,直到唐玄宗時期,全華人口數才勉強達到隋煬帝登基時的標準。

    隋文帝登基後,開墾的土地大1900多萬頃,到了隋煬帝統治中期,開墾田地達到了5500多萬頃。而唐朝最強盛的唐玄宗時期,也是在退位前一年才達到1430萬頃。由此可見,隋朝到底有多富裕了。

    揮霍享樂,建造世界級大工程

    隋朝的富裕還體現在京杭大運河上。隋朝兩位皇帝都非常重視農業的發展,為了發展農業,楊堅和楊廣都非常喜歡興修水利。隋朝之前的運河大多是利用自然河道或者是古代留下的運河道來開通的,楊廣開鑿的運河大多也是利用古代開鑿留下的舊河道加以疏浚而成。

    楊廣為了開通隋朝大運河,也就是京杭大運河的前身,從中原徵調了百萬民夫修通古人留下的舊河道。為了能經常下江南遊玩,楊廣還派人到江南造了數萬艘龍舟和雜船。

    隋朝大運河的開通雖然初始目的是為了楊廣的享樂,但是另一方面也促進了運河兩岸城市的發展,餘杭、江都等沿河城市都很快繁榮了起來,隋朝大運河對後世南北的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

    不過為了開通大運河,楊廣所付出的代價可是巨大的。京杭大運河的工程量可不比長城小多少。萬里長城是拱衛了朝代的安全,隋朝大運河則是促進了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南北方的融合。假若隋朝沒有足夠的財力、物力和人力,是絕對不可能在這麼短的統治時間內完成這麼一項震驚世界的大工程的。

    而且皇帝乘龍舟下江南遊玩和龍舟選秀也是隋煬帝為了享樂首創的。我們都知道,古代不像今天一樣交通這麼發達,尤其是皇帝出遊,那是真的要勞師動眾,勞民傷財的,也只有強盛富足的朝代才有能力支援皇帝下江南旅遊。歷史上喜歡遊歷江南的一個是乾隆,另一個就是隋煬帝了。

    所以說,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富足的朝代之一的說法一點都不誇張,也許只有另一個富足的朝代宋朝可以比擬了。隋朝又比宋朝在軍事方面的成就強很多,所以隋朝的強盛絕對是中國歷史上首屈一指的。

    甚至可以說唐朝的強盛完全是建立在隋朝富足的基礎上的。無論是制度還是經濟、文化,唐朝都借鑑或照搬了隋朝的成就。透過上文的資料對比我們可以看出,唐朝雖然有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但是唐朝最富足的開元盛世也沒有達到隋朝的富足程度,更別提安史之亂後的年代了。

    雖然隋朝的富足程度首屈一指,但是“自古以來,國之興亡,不由積蓄多少,唯在百姓苦樂”。隋朝雖然強盛,但是隋朝的百姓卻生活得並不好。隋朝不體恤民力,在老百姓身上搜颳了大量的民脂民膏,各種賦稅壓得老百姓喘不過氣來。

    實際上隋朝是處於一種“國富民弱”的狀態,集中全國之力,造就了一個富足的朝代。而宋朝則是國富民也富,所以提到古代經濟最發達的朝代時,一般人都會提宋朝,而不會提隋朝,原因就在這了。

  • 3 # 河東一粟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隋朝的確比唐朝富,唐朝到他滅亡的時候都沒有達到這種層面。我們就來絮叨絮叨吧。

    我們耳熟能詳的三國實際就是漢朝大一統之後的分裂伊始,自此之後的分裂局面長達四百年之久。西晉永嘉之亂以來南北分裂的局面也有二百八十餘年。

    周武帝宇文邕將楊堅的長女楊麗華聘為皇太子妃,實際上楊堅是作為外戚上位為重臣,由於北周宣帝宇文贇奢侈浮華,沉湎酒色,政治腐敗,楊堅趁機將能臣外派,獨攬朝政,不久皇帝病死後,581年3月4日,楊堅逼北周靜帝禪讓帝位於他,自己登基為帝,建國隋,隋文帝楊堅橫空出世,590年隋派使臣韋洸等人收復嶺南歸順,自此,中國在隋朝再次被大一統。

    一個國家的富庶發達必須有全方位的制度支撐,這一點隋朝做的非常好!大唐只是學步者。

    隋文帝非常重視文化統治,他和兒子隋煬帝廣泛收集天下之書,楊廣命人把圖書整理分類為甲、乙、丙、丁四目,成為後來的“經、史、子、集”四庫書,隋朝還採取開放政策,吸收外域文化,同中國文化相融合,使“儒、釋、道”三教同時發展,隋朝出現了王通(文中子)等一批文化大家,由於其思想新穎先進,對後世產生很大影響。懂得用文化統治的人是聰明的!他兒子就沒有吸收進去精髓。

    軍事上隋朝沿用北周制度,設中央管理機關為“十二衛”由皇帝統一指揮。全國又設東、西、南、北四大軍區,鎮守要害,抵禦外患。

    最厲害的是隋朝外交理念以及制度十分包容,秉持以德服人的觀念,同藩屬國保持和平共處。有時候雖然採用戰爭手段,都只是以臣服為目的,更多的就是讓你口服心服,這一點是非常厲害的,透過這種手段使的邊境各國大都降伏於隋。商貿方面,他們在“絲綢之路”開啟之後,隋朝商貿交往達到了歐洲,同各方貿易往來的關係日益融洽。同時也大量吸引外國派使節來隋都,出現了“萬國來朝”的恢弘局面,外交以及經貿都達到了有史以來的頂峰。

    隋煬帝時期,開運河、修馳道與築長城,促進關中地區與南北各地區經濟與貿易發展;但他同時對四周國家展開徵討威服,擴張隋朝版圖。引發了隋朝社會矛盾。

    那麼對比一下,唐朝的李淵與隋煬帝都是北周大司馬獨孤信的外孫,即隋文帝與李丙(李淵之父)的皇后是同胞姊妹。李淵接手政權之後很多的隋朝官員隨之被任用,於是隋朝的文化、外交、軍事都被借鑑並被改良使用。比如隋朝的“十二衛”在唐朝改為“十六衛”,還有唐朝在“均田制”的基礎上改革“軍府制”,使其成為“兵農合一,寓兵於農”的兵役制度。既增加了兵源,又節約了軍費開支,此法一直沿用到唐朝中後期。

    唐朝也有進一步改革失敗的地方。比如:唐朝在承襲隋朝軍事編制的基礎上,又建立了“中央軍”和“藩鎮軍”。後來設九個節度使,總兵力達百萬之多,形成了最為強大的對外進攻能力。但就是這個改革使得各藩鎮擁兵自重,玄宗後期的“安史之亂”就是惡果,成為李氏後代皇帝揮之不去的噩夢。

    總而言之,唐朝在全面繼承隋朝政治、經濟、文化、外交和軍事制度的基礎上,加之傑出君主輩出的治理,使國力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出現了“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的頂峰時期,國史近三百年之久,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封建帝國。

    儘管如此,唐朝的表面輝煌幾百年,的確國力不如兩代君王的隋朝,以國庫收入為例,隋朝生產力極度發達,物產充盈,到隋煬帝繼位時,多個國倉中的存糧都在百萬石以上,可供國家六十年的開支,儘管隋末戰亂遭到破壞,但直到唐貞觀十一年還沒用完,可見隋朝當時富裕到何等程度。 隋朝“的開皇之治”,全國就有戶890 萬,即便到唐朝的開元盛世(這可是唐朝最最鼎盛時期!),全國也只有戶820 萬,可見楊堅和他兒子的厲害程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倆人結婚永結同心買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