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得失隨緣884
-
2 # 使用者振華
我認為最能表達母愛的古詩是:
遊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首詩表達詩人孟郊,親切而真淳地吟頌了一種普通而偉大的人性美——母愛,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心情感。寫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樸素自然,親切感人。這裡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然而一片愛的純情從這普通常見的場景中充溢而出,撥動了每一個讀者的心絃,催人淚下,喚起普天下兒女們親切的聯想和深摯的憶念。
-
3 # 66662847755忠誠衛士
謝謝邀請。我認為最能表達母愛的古詩,當屬(唐)詩人孟郊的那首(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本篇詩為寫母愛的名篇,選取母親密密為遊子縫衣的感人情景,描寫慈母疼愛兒女的深情,並以寸草難報Sunny的恩情比喻慈母的恩深情重。用詞貼切,真摯感人,讀後令人感動流淚。
-
4 # 簡單l
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本篇詩為寫母愛的名篇,選取母親密密為遊子縫衣的感人情景,描寫慈母疼愛兒女的深情,並以寸草難報Sunny的恩情比喻慈母的恩深情重。用詞貼切,真摯感人,讀後令人感動流淚
-
5 # 墨魚520
《遊子吟》字裡行間無處不體現母親的那種偉大與無私。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母親那一針一線,不求回報的無私,只為兒女身上那件飽含愛意的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密密麻麻,每一個針腳都是母親表達愛意的結晶,每一針都體現母親的不捨,與鼓勵(在困難時,永遠都會想起那個時刻給予你肯定而又慈祥的眼神的母親)。
全詩僅數字,每個符號都體現著母親對兒女的那種關愛,不捨,鼓勵。
-
6 # 勝哥聊民俗
你覺得最能表達母愛的古詩是哪一首,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中國被稱為“詩歌的王國”。這個王國中,湧現出了無數著名的及名氣不大的詩人,還有許多“無名氏”。
這些詩人創作了無法計數的詩歌,這些詩所表達的內容,也涵蓋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母愛,是個永恆的話題,不僅限於人類,許多動物同樣有著令人感動的母愛。
古詩中,表達母愛的詩也有許多。從中國的第一本詩歌總集《詩經》,一直到現代人,從來就不缺少歌頌母愛的詩。
至於說哪一首詩表達得最好,這個不好判定,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就要看讀者自己怎麼評判了。
不過說起流行最廣,相信很多人第一次讀到的,是唐朝比較有名的詩人孟郊的《遊子吟》。
《遊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名詞解釋:遊子:古代稱離家旅居的人。吟:詩體的一種。寸草:小草。這裡比喻子女。三春暉:春天的Sunny,指慈母之恩。這裡用Sunny來形容母愛如同春天的太陽,照耀著小草一樣的子女。
全詩通俗易懂,共六句,三十字,描寫了一個母親,為臨行前的兒子縫衣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母親的感激之情,以及對母親深深的愛與尊敬。
此詩情感真摯自然,並無華麗的詞藻,也沒有過多雕飾。全詩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蘊含著濃郁醇美的詩味,千百年來廣為傳誦。
創作背景:孟郊早年漂泊無依,窮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在當時,這個年齡已經是老人了),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之職。此時,孟郊結束了長年的漂泊生活,便決定將母親(即便是古人結婚早,這時也應該70來歲了)接來同住。《遊子吟》便寫於溧陽(今屬江蘇)。這首詩題下有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
作品賞析:詩人仕途失意,漂泊半生,終於有了一個安身之所,便決定把母親接到身邊,以便晨夕奉養。可以想像,詩人飽嘗了世態炎涼,此時愈覺親情之可貴,於是寫出這首發於肺腑、感人至深的頌母詩。
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對仗工整,卻又簡單易懂。那個時候不像現在,衣服買現成的。那時個“衣”,大都是母親一針一線縫製出來的。在這裡,作者用“線”與“衣”這兩件生活中最常見、最普通的東西,將“慈母”與“遊子”緊緊聯絡在一起,寫出母子間血濃於水的骨肉之情。
緊接兩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寫出了母親的具體動作和意態,把筆墨集中在慈母上。透過慈母為即將離家遠遊的兒子趕製衣服的動作,以及此時母親心理的刻畫。此時此刻,母親的一針一線“密密縫”,是因為“意恐”兒子“遲遲”歸。古時交通遠不及現在便利,兒子出門遠遊,不知道幾時才能回來,一定要把衣服縫得結實。詩人透過日常生活中的細節,把慈母的一片深篤之情自然流露出來。樸素自然,親切感人。
前面四句採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飾,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全詩的高潮,是最後兩句,這是前四句的昇華。
這兩句,是詩人的內心寫照:“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作者直抒胸臆,表達了對母愛的無盡情謳歌。
這兩句採用傳統的比興手法:兒女像區區小草,母愛如春天的Sunny。無論兒女怎樣回報,都不能報答如Sunny一般偉大的母愛。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託著赤子對慈母發自肺腑的熾烈的情感。
孟郊的這首《遊子吟》展現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來贏得了無數讀者強烈的共鳴。
宋代大文豪蘇軾,在《讀孟郊詩》中這樣評價:“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
後世很多學者都對這首詩給予高度評價,不一一列舉。有興趣者自己查一下吧。
1992年9月,香港曾舉辦過一項活動——“我最愛的十首唐詩”,評選結果按得票多少計,最後在眾多優秀唐詩中,《遊子吟》名列榜首,足見人們對這首詩的喜愛。
《遊子吟》還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定為向世界各國推薦的學生優秀讀物。
另外,有些詩雖然不像《遊子吟》那樣廣泛流傳,但也寫得充滿感情。列舉一二:
《詩經·邶風·凱風》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這首詩是《詩經》中的一首歌頌母愛的詩。
《詩經》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300多首。
本詩創作歷史久遠,不像《遊子吟》那樣通俗易懂,很多名詞需要解釋。
國風·邶風1·凱風2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3。棘心夭夭4,母氏劬勞5。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6。母氏聖善7,我無令人8。
爰有寒泉9?在浚之下10。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黃鳥11,載好其音12。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1]
詞句註釋
1、邶(bèi):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湯陰縣東南。
2、凱風:和風。一說南風,夏天的風。這裡喻母愛。
3、棘心:酸棗樹初發的嫩芽。這裡喻子女。棘,落葉灌木,即酸棗。4、夭夭:樹木嫩壯貌。
5、劬(qú)勞:操勞。劬,辛苦。
6、棘薪:酸棗樹長到可以當柴燒了。這裡喻子女已長大。
7、聖善:明理而有美德。
8、令:善,好。
9、爰(yuán):何處。一說發語詞,無實義。寒泉:衛地(現冀豫魯交界處)的一處水名,冬夏常冷。
10、浚(xùn):衛地名。
11、睍(xiàn)睆(huǎn):猶“間關”,鳥兒宛轉的鳴叫聲。一說美麗,好看。黃鳥:黃雀。
12、載:傳載,載送。 [2] [3]
白話譯文
和風煦煦自南方,吹在棗樹嫩芽上。棗樹芽心嫩又壯,母親養兒辛苦忙。
和風煦煦自南方,棗樹成柴風吹長。母親明理又善良,兒子不好不怨娘。
寒泉之水透骨涼,源頭就在浚邑旁。母親養育兒七個,兒子長成累壞娘。
黃雀婉轉在鳴唱,悅耳動聽真嘹亮。母親養育兒七個,難慰母親不應當。
當然,這種譯成白話的詩文,雖然是能看懂了,但讀起來就沒有了原詩的韻味。
創作背景
這首詩的背景,說法不一。《毛詩序》認為是讚美孝子的詩。說:“《凱風》,美孝子也。衛之淫風流行,雖有七子之母,猶不能安其室。故美七子能盡其孝道,以慰母心,而成其志爾。”
朱熹《詩集傳》承其意,進一步說:“母以淫風流行,不能自守,而諸子自責,但以不能事母,使母勞苦為詞。婉詞幾諫,不顯其親之惡,可謂孝矣。”
而魏源、皮錫瑞、王先謙總結今文三家遺說,認為這是七子孝事其繼母的詩。
聞一多認為這是一首“名為慰母,實為諫父”的詩(《詩經通義》)。
還有人說這是悼念亡母的詩。
現代學者一般認為,這是一首兒子歌頌母親並自責的詩。其大致情景是,詩人在夏日感受到溫暖的南風的吹拂,看到棗樹在吹拂中發芽生長,聯想到母親養育兒女的辛勞,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詩。
整體賞析
此詩以凱風吹彼棘心開篇,把母親的撫育比作溫暖的南風,把自己弟兄們小時候比作酸棗樹的嫩芽。“叢生的”小嫩芽之所以能夠健康成長,全是母親大人辛勤哺育的功勞。
七個兒子一個一個長大成人了,母親的大恩大德,堪稱聖善,兒子卻自責是不孝兒,總嫌自己回報母親做得還遠遠不夠,與母愛相比,還差得很遠很遠。母親的養育之恩,無論如何也報答不完。
第三、四段,作者又以寒泉比母,以黃鳥比子,作進一步的自我批評。寒泉也成為母愛的代稱。寒泉在地下流淌,滋養浚人。母親生養弟兄七人,至今還如此勞苦,讓作兒子的如何心安?小小的黃鳥尚且鳴叫得清麗如此婉轉,悅耳動聽,為什麼七個兒子卻不能撫慰母親那顆飽受孤苦的心呢?
後兩句一方面極言母親撫養兒子的辛勞,另一方面極言兄弟不成材,反躬以自責。詩以平直的語言傳達出孝子婉曲的心意。此詩對後世影響很大。因為此詩,“凱風”具有了人子思母孝親的特定含義。古樂府《長歌行》有遊子頌母之作,詩云:“遠遊使心思,遊子戀所生。凱風吹長棘,夭夭枝葉傾。黃鳥鳴相追,咬咬弄好音。佇立望西河,泣下沾羅纓。”命意遣辭全出於《邶風·凱風》。
其實,前面提到的孟郊的五言古詩《遊子吟》的名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實際上也是脫胎於《邶風·凱風》“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曾任安徽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的蔣立甫教授指出:“六朝以前的人替婦女作的輓詞、誄文,甚至皇帝下的詔書,都常用‘凱風’‘寒泉’這個典故來代表母愛,直到宋代蘇軾在《為胡完夫母周夫人輓詞》中,還有‘凱風吹盡棘有薪’的句子。”(《詩經選注》)
此外,寫母愛的詩有很多。唐代大詩人李商隱也有這類詩。
《送母回鄉》
唐·李商隱
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
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投。
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譯文:將車子停下來,茫然的回顧周邊,感覺自己就像楚囚一般困頓窘迫。憂愁傷感從心中驀然升起,悲傷的眼淚流下,如鯁在喉。慈母剛剛得了重病,我本想要送她去拜訪名醫。可是就在當車子急迫接送時,蒼天就無情地帶走了我的慈母!母親對我養育之恩都無法報答,我的人生還能做點有用的事了嗎?
《別老母》
清·黃景仁
搴帷1拜母河梁2去,白髮愁看淚眼枯。
慘慘3柴門4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譯文:
即將去往河梁,掀起門簾依依不捨地與母親告別,愁容滿面,悽切悲涼,欲哭無淚。
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悽慘地遠去,不禁感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註釋:
1、搴(qiān)帷(wéi):掀起門簾,出門。
2、河梁:橋,代表送別地。
慘慘:幽暗無光。
柴門:樹枝編的門,代指貧苦人家。
結語:
父愛、母愛,是說不盡道不完的,無論你喜歡哪一首詩,都不能代替你去回報母愛。古人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珍惜當下,及時行孝,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
回覆列表
孟郊的《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
表達作者,遠在它鄉,思念家中的老母親,
世上最無私的愛,那就是母愛,
兒行千里母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