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思想先鋒派

    不管那種表達,只要有中華血統和一半中國血統,已經在中囯這塊土地上生活了多少代,或者國家批准加入中國籍的都應該視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成員,視為自己人。

  • 2 # 明燭四方

    孔子云:“裔不謀夏,夷不亂華”。華與夏互文同義,應皆指有夏之居。後來詞意擴大,有諸華、諸夏之說,華夏才慢慢代指中國。

    關於華的來歷,有言華山,有言華胥氏,有言章服之美。

    華山一說:

    自然是華山夏水,然而華山、夏水之說,華與夏二者完全等同不起來,故難以令人信服。

    華胥氏之說:

    華胥國最早來自於《列子》,早期神話裡只有伏羲女媧,沒有說他們的父母是誰,至於有“華胥履大跡而生伏羲”的說法,最早則是東漢王符作《潛夫論》,之後關於華胥氏的記載才慢慢完善。

    《潛夫論·五德志》:大人跡出雷澤,華胥履之生伏羲。其相日角,世號太曎。都於陳。其德木,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作八卦,結繩為網以漁。

    有章服之美謂之華的說法:

    《左傳·定公十年》孔子云:“裔不謀夏,夷不亂華”。唐·孔穎達疏雲:“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這個說法是後人註釋之後才有的!

    故以上說法皆非其原本來歷!

    個人看法:

    夏后氏起於嵩山周邊,“夏”的來歷自然是夏朝或夏后氏。

    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中寫道:"夏人起於今河南省中部,正是所謂中原華夏之地。鯀與禹又別為一族,其居地殆起於河南嵩山山脈中。曰"有崇伯鯀",崇即嵩也。山海經"南望禪渚,禹父之所化",禪渚在河南陸渾。禹都陽城,陽城在嵩山下。

    至於華,西周時嵩山東南有華國,都城為華陽,今天還有華陽故城遺留;

    最早的文獻記載,是公元前773年,鄭桓公見西周衰敗,諸侯多叛,問太史伯,鄭國何處可以立國。《國語》說:"史伯對桓公,虢、鄶十邑,華其一也。"這就是說,公元前773年以前(西周時期),這個"華邑",即華陽城已經存在。《國語·鄭語》:(太史伯曰)"若克二邑(指虢、鄶),鄢、蔽、補、丹、依、駻、歷、華,君之土也"。華,即指華國。

    關於"華陽"的記載。

    華國都城華陽南有華水,山南水北謂之陽,故曰華陽。

    《水經注》:引《春秋釋地》雲:中牟縣西有清陽亭是也。清水又屈而北流至清口澤,七虎澗水注之,水出華城南岡,一源兩派,津川趣別,西入黃雀溝,東為七虎溪,亦謂之為華水也。又東北流,紫光溝水注之,水出華陽城東北而東流,俗名曰紫光澗,又東北注華水。華水又東逕棐城北,即北林亭也。《春秋》:文公與鄭伯宴於棐林,子家賦《鴻雁》者也。

    另外,《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帝王世紀》說:"神農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為少典妃,遊華陽,有神龍首,感生炎帝。"少典為有熊國君,而河南新鄭古為有熊國,炎帝既為少典之子,新鄭的這個"華陽"為第八代炎帝榆罔的出生地,或許更合情合理。

    華陽故城在今河南新鄭市郭店鎮華陽寨村。

    另外在某一時期,嵩山亦曾得華之名。

    《爾雅·釋山》:“河南華(嵩山某一時期的古稱),河西嶽(早期華山亦有別稱嶽或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 。周官曰:河南豫州,其山鎮曰華山,其澤藪曰圃田,其川滎洛,其浸波溠,其利林漆絲枲。圃田、滎澤、洛水這些都是嵩山東西兩側的地理座標,這裡華山當指嵩山而非陝西的華山。

    今日的華山屬於雍州之地,位於黃河拐角的西南,說位於河西還可以,說位於河之南就有些勉強了。

    《禹貢》:“黑水、西河惟雍州。

    《爾雅·釋地》:“河西曰雍州。”

    《周禮·夏官·職方》:“正西曰雍州。”

    另外,華山、吳嶽皆雍州之地,九州地標也不可能一州介紹兩個。古人不懂“河南華”的出處,只好強行解釋為華山或華陰,為了湊夠五嶽,只好把“河西嶽”給了吳嶽山。

    故五嶽當還指後面總結的五嶽:

    泰山為東嶽,華山為西嶽,霍山為南嶽,恆山為北嶽,嵩高為中嶽。

    另外,後面註疏和後世也有此類疑問,我也不是第一個發現的:

    《爾雅註疏》原文:河南華,(華陰山。)河西嶽,(吳嶽。)河東岱,(岱宗,泰山。)河北恆,(北嶽恆山。)江南衡。(衡山,南嶽。) [疏]“河南華”至“江南衡”。○釋曰:篇首載此五山者,以為中國之名山也。案《周禮•職方氏》:“河南曰豫州,其山鎮曰華山。”“正西曰雍州,其山鎮曰嶽山。”“正東曰兗州,其山鎮曰岱山。”“正北曰幷州,其山鎮曰恆山。”“正南曰荊州,其山鎮曰衡山。”鄭注云:“鎮名山安地德者也。”又為五嶽,知者,案鄭注《大司樂》雲:“五嶽,岱在兗州,衡在荊州,華在豫州,嶽在雍州,恆在幷州。”是也。案,下文及經典群書言五嶽者,皆數嵩高不數嶽。而鄭云然者,蓋鄭有所案據,更見異意也。其正名五嶽,必取嵩高為定解,下文別釋。

    著名考古學家唐蘭在他的《西周青銅器銘文分代史微》中說:"華、地名……。在河南省密縣,西為嵩山,是夏族舊居,所以華即夏,中華民族起於此。"華陽漢屬密縣,今屬新鄭。

    故華與夏,早期當皆指有夏之居。

    後來華與夏詞義擴大,有諸華、諸夏之說,這才慢慢代指中國。

  • 3 # 至樂無如讀書

    華即花,即玫瑰花。大約在五千年前,在華山腳下,在仰韶文化元君廟—泉護村遺址中的彩陶上繪有玫瑰花。而這個時期與炎黃部落的發祥時間基本一致。所以,考古學泰斗蘇秉琦教授說,玫瑰花就是炎黃部落的圖騰,炎黃部落也因此被稱為華夏部落。華山玫瑰燕山龍(燕山龍指紅山玉豬龍),大青山下斝與甕……。就是對這一成果的總結。華山也因此被稱為“華山”,這應該是華字的最初來源。顧炎武也認為,中華先民最初居住在華山腳下,華即源於華山之華。

    西漢·楊雄《方言》夏,大也。秦晉之間,凡物之壯大而愛好之,謂之夏。秦地把“壯大美好”稱為夏,引申為秦地即夏。《史記·吳泰伯世家》“歌秦,曰,此之謂夏聲,夫能夏則大,大之至也,其周之舊乎”。周秦舊地稱為夏。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中國西部地區稱為夏,夏有雅正大等義。宗周詩篇稱雅詩,秦風詩篇稱夏聲,夏聲就是雅詩。東方齊魯衛等大國諸侯,本是從西方(陝西)遷來,所以稱東夏,東西合稱諸夏”。

    從以上引文可以看出,華夏一詞源自炎黃夏周部族,源自陝西。周革殷命,殷商等部族逐步融入周人華夏,華夏就成為全民族的稱謂。其他都是由此派生,不一一解釋。

  • 4 # 郗金民新號

    華表:亦稱,桓表,路識也。古代,用以王者納諫或指路的木柱。橋樑、宮殿、城垣、陵園作為標誌、裝飾的大柱、石柱。民間的墳塋內的石柱,望柱。稱:華表。中華:古代華夏多建都於黃河南北,黃河中下游,稱其地為中原,中華。稱中華至今。華夏:中國之古稱、自稱。華,為榮意,夏,為中國民族之稱。華人:華夏子孫,中華子民。

  • 5 # 國病

    談談。

    華表很簡單,前身是帝舜時期的誹謗木,用於訴訟時在誹謗木上表達。所以華表首先是司法用途。為何叫誹謗木?那是因為誹是非議,謗一開始其實是斑,指老虎。帝舜時代屬於沿海支黃白聯姻聯盟主導的時期,沿海支的圖騰是豬虎同體的檮杌。虎的另外一個名字就是斑,指老虎身上的斑紋。誹謗的原意是非議斑人,就是允許被統治的內陸支蘇妹群體非議沿海支統治群體。後來誹謗連起來成了一個詞,今天演變成了造謠的意思已經完全脫離了原意。

    過去我以為帝堯時期制五刑,發明刑罰。帝舜時期立誹謗木發明司法。但實際上帝堯時期就已經有冤鼓了,冤鼓就是用來司法告訴的。因為內陸支被拋棄出九黎後就發明了牛皮鼓,也就是黃帝用一隻腳的夔牛皮做軍鼓,於是這個時期的黃帝也叫軒轅拉鼓,就是用車拉著軍鼓。所以內陸支帝堯時期使用冤鼓,沿海支帝舜時期則根據男性生殖器崇拜設立了誹謗木。後來誹謗木融合到了中國式建築裡,就是傳統建築正門口的兩根柱子。再後來內陸支民系成了中國主體民系,於是又重新使用自己傳統的冤鼓。誹謗木加了雲紋,有了朝天吼,加上了一個翅膀成了一個化字,正式演變為華表。華表是內陸支和沿海支文化的合體,正如代表內陸支的華婿氏和代表沿海支夏人赫婿氏男性生殖器崇拜的結合就是華夏。原本他們就是一家人,都屬於九黎,同時顓頊後人,只是後來內陸支華婿氏被沿海支拋棄出了九黎。華夏正是他們二者組合在一起的結果,雖然自認華夏的是中國,尤其是漢族。但其實全體NO系黃種都可以歸屬到內陸支或沿海支當中,就是都屬於華夏。比如泰族人屬於內陸支華婿氏的一個分支,比如馬來人就是百越,屬於大禹夏后氏。所以華夏包括了NO系全體黃種毫無問題,更廣義的還可以包括黃種的兩支跟隨民族C系和D系矮黑後裔。因為他們從古至今與黃種緊密生活在一起,並且互有母系混血。

    今天的華人指的是華人的後裔,現在基本是用來稱呼包括少數民族在內的全體華人和海外僑胞。這個稱呼總體上是沒問題的,就像稱中國為中華。因為中國的確絕大多數人口屬於內陸支華婿氏後裔。但是還是有一部分屬於沿海支民系O1,所以合起來稱呼華夏人更準確。但是我覺得沒必要這麼計較,漢語簡稱習慣性使用兩個音節,甭管名稱多長,華人都願意用兩個音節來簡稱。比如維吾爾,大家習慣稱維族,迪麗熱巴大家習慣稱熱巴,阿迪達斯大家習慣稱阿迪。所以這是語言習慣決定的,沒必要斤斤計較。

    華的原意還不能完全解讀,從華字看它是一隻站在木杆上開啟翅膀的鷹。與西方鷹徽不同的是華字是鷹頭向右,看著東方,表達鷹眼守家的含義。

    華通花,所以後來的華字有草頭。前面說華婿氏是內陸支民系,漢族出自北三苗羌人。苗瑤是南三苗,他們就有一個採花山的節日。這也可能代表華最初是與花有關的。內陸支老三苗蠻被拋棄出九黎後命運悲慘,因為他們不僅被拋棄還被挑斷了一隻腳的腳筋,也就是一隻腳的夔牛。姜子牙被附會祖先因此在房樑上,濟公也在房樑上,濟公頭戴公雞帽是指公雞信仰,拿著扇子是因為內陸支屬於南方赤帝祝融火夫。叫花子形象就是指被拋棄後的悲慘,叫花子這個名字就與華婿氏的華有關。

    根據我的破解,華婿氏還是擺渡人,可能是早期負責船運。在古希臘神話裡冥界有三頭地獄犬就是指內陸支養狗人,正是哮天犬。因為與沿海支哥哥群體二郎神爭帝失敗(就是姜子牙附會祖先想當玉皇大帝的意思),於是被定格成了哮天犬。全世界有冥神文化的地方都有至少一隻狗,古埃及冥神旁也有負責稱量人心的狼頭神阿努比斯。在古希臘神話裡還有一個負責擺渡靈魂的卡戎,其實就是代表內陸支華婿氏了。所以划船賽龍舟的劃也與華同語音。今天我們看黃種文化,很明顯,臺灣原住民基因O1屬於沿海支夏后氏,他們與印第安一樣只有蛇圖騰。有腳的龍屬於內陸支,這也可能是內陸支戰敗被挑腳筋的原因,你代表什麼就打擊你什麼。就像內陸支復仇時砍掉了沿海支黃白聯盟成員的一隻手,閹割掉部分人的生殖器。可見狡猾一詞明顯也是因內陸支華婿氏而得名的。夻讀hua,是大聲喧譁的意思。注意楚人的狍鴞就是饕餮的另外一個名字。饕餮是指張口吞噬,夻就是大口,也符合羌系專屬禮器張嘴的牙璋和內陸支張口八哥的名字。就是說hua這個語音都與華婿氏有關。化是後來華的高階含義,化代表開化,同時人七也表達了內陸支是七仙女後代七娜。也是契丹一詞的原意,因為契丹人是北逃的楚人,基因是苗蠻系裡的泰族基因O2a。同樣是養狗人後代,所以滿語裡的阿其娜是狗的意思。歷史看,七仙女嫁給九黎後的伏羲時代確實是人類文明的起點。今天一切傳統文化幾乎都來源於那個時期。那個時期就是西方所說的亞特蘭帝斯,就是早期自稱來自東方蒙特之地的古埃及至今未找到第一王朝提尼斯蠍子王時代,也是猶太第七月提斯利月迪士尼。化用人七代表最貼切,因為那是人類開化的曙光時期。後來北三苗羌人和大鯀族北支去到古埃及就有了開明獸和後來返回的古蜀開明氏一詞。實際開明就是化,也就是今天的文明一詞。昆明是崑崙古埃及開明氏的意思。所以《山海經》裡有崑崙之虛上立有開明獸。雲南羌系彝族其實很多就是古蜀開明氏與百濮融合的後代。所以把華用化來表示,並設計在華表裡是很有意義的。化字裡七字的一橫是一撇,那是因為內陸支代表八字左邊的一撇,右邊一捺是沿海支。八字既是指八紮(八挓)張開,又代表核心文化八芒星太陽。所以八字被這麼附會也就不奇怪了。簡寫的龍是尤字上加一撇,就是這個意思,代表內陸支。很多漢字都有密碼,有的是後世人知道古文化含義設計的。比如舊字就是指右邊的太陽,指原有的九黎體系。所以舊的語音為九,字則是後來人設計為右邊的太陽,表達原來的伏羲九黎時代。華表上的這一撇也是這個含義,代表華,也代表化。

  • 6 # 漢語的呼喚

    華為光芒四射,華夏流芳千古。古老的文明延續至今,我們依然叫中華。為什麼我們的先祖將這個國家稱作“華”?

    當遠古的華人看到植物苞蕾綻放以後,鮮豔芬芳、豔美絕倫。此妙美之物是由中心向四周開啟之形。取“囫”(音為-hu)的中心之意和“-a”音的開放之意(發-a音時口是全力開放的),所以定名為“❀”(音-hu和-a相拼的結果)。“❀”字的字形就是“華”(現在寫成“花”),簡體字為“華”。

    五千多年前,黃河中下游地區的各部落如雨後春筍般的蓬勃發展。各部落之間透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部落聯盟。聯盟以最強大的一個部落為核心向四周輻射,形如“❀”,所以定名為“華夏”聯盟。這就是古老的中國文化的雛形,此名稱一直延續至今。與此名稱相關的“中華”和“華人”中的“華”都意指中國。

    【古今注】記載:“堯設誹謗木,今之華表。”誹謗木本來是讓普通民眾有直接向聯盟首領進諫的機會,後來演變為部族時期的圖騰標誌,古亦稱恆表,現稱華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本自殺式飛機,為什麼叫神風敢死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