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淇淋 吃冰淇淋一般使用小勺。當和蛋糕或餡餅一起吃或作為主餐的一部分時,要使用一把甜點叉和一把甜點勺。
餡餅 吃水果餡餅通常要使用叉子。但如果主人為你提供一把叉子和一把甜點勺的話,那麼就用叉子固定餡餅,用勺挖著吃。吃餡餅是要用叉子的,除非餡餅是帶冰淇淋的,這種情況下,叉、勺都要使用。如果吃的是奶油餡餅,最好用叉而不要用手。以防止餡料從另一頭漏出。
煮梨 使用勺和叉。用叉豎直把梨固定,用勺把梨挖成方便食用的小塊。叉子還可用來旋轉煮梨,以使挖食梨肉。如果只有一把勺子,就用手旋轉盤子,把梨核留在盤裡,用勺把糖汁舀出。
果汁冰糕 如果作為肉食的配餐食用可以用叉,如果是作為甜點食用,使用勺子。
燉制水果 吃燉制水果要使用勺子,不過你可以用叉子來穩住大塊水果。把櫻桃、梅乾、李脯的核體面地吐到勺裡,放在盤邊。 鳥類:先把翅膀和腿切下,然後藉助刀和叉來吃身體部分。你可以把翅膀和腿用手拿著吃,但不能拿身體部分。
雞肉:先吃雞的一半。把雞腿和雞翅用刀叉從連結處分開。然後用叉穩住雞腿(雞脯或雞翅),用刀把肉切成適當大小的片。每次只切兩三片。如果場合很正式,不能使和刀叉取用的,乾脆別動。如果是在非正式場合,你可以用手拿取小塊骨頭,但中能使用一隻手。
肉排:用叉子或尖刀插入牛肉,豬肉或羊肉排的中心。如果排骨上有紙袖,你可用手抓住,來切骨頭上的肉,而這樣就不會使手油膩。在正式場合或者在飯店就餐時即使包有紙袖也不能用手拿著骨頭啃著吃。這些多餘的東西基本上是用來作裝飾的,而沒有讓你暴吃一頓的意思。另外,在非正式場合,只有骨頭上沒有湯時才可以拿起來啃著吃。
魚 先用刀叉把魚頭和魚尾割下,放在盤邊。然後用刀尖順著魚骨把魚從頭到尾劈開。這時你有三種選擇:
1 、將魚骨滑出
2、將魚平著分開,取出魚骨
3、揭去上面一片,吃完後再去骨
如果嘴裡吃進了小骨頭,用姆指和食指捏出,愛吃魚的人會連小魚頭吃掉,而吃到魚的臉頰是很幸運的事。 有時在出席私人宴請活動之後,往往致以便函或名片表示感謝。
冷餐會、酒會取菜 冷餐、酒會,招待員上菜時,不要搶著去取,待送至本人面前再拿。周圍的人未拿到第一份時,自己不要急於去取第二份。勿圍在菜桌旁邊,取完即退開,以便讓別人去取。 中餐的餐具主要是碗、筷,西餐則是刀、叉、盤子。通常宴請外華人吃中餐,亦以中餐西吃為多,既擺碗筷,又設刀叉。刀叉的使用是右手持刀,左手持叉,將食物切成小塊,然後用叉送入嘴內。歐洲人使用時不換手,即從切割到送食均以左手持叉。美華人則切割後,把刀放下,右手持叉送食入口。就餐時按刀叉順序由外往裡取用。每道菜吃完後,將刀叉併攏排放盤內,以示吃完。如未吃完,則擺成八字或交叉擺,刀口應向內。吃雞、龍蝦時,經主人示意,可以用手撕開吃,否則可用刀叉把肉割下,切成小塊吃。切帶骨頭或硬殼的肉食,叉子一定要把肉叉牢,刀緊貼叉邊下切,以免滑開。切菜時,注意不要用力過猛撞擊盤子而發出聲音。不容易叉的食品,或不易上叉的食品,可用刀把它輕輕推上叉。除喝湯外,不用匙進食。湯用深盤或小碗盛放,喝時用湯匙由內往外舀起送入嘴,即將喝盡,可將盤向外略托起。吃帶有腥味的食品,如魚、蝦、野味等均配有檸檬,可用手將汁擠出滴在食品上,以去腥味。
基本原則是右手持刀或湯匙,左手拿叉。若有兩把以上,應由最外面的一把依次向內取用。刀叉的拿法是輕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湯匙則用握筆的方式拿即可。如果感覺不方便,可以換右手拿叉,但更換頻繁則顯得粗野。吃體積較大的蔬菜時,可用刀叉來摺疊、分切。較軟的食物可放在叉子平面上,用刀子整理一下。 不管素食者是否願意接受,據考證,古時候,人們聚居在一起共享食物是從共同分享肉食開始的。個人在進餐時,如果只是植物——蔬菜、水果等物,他完全可以自己享用,不會擔心其他生靈前來搶奪,大家也不會因此而聚在一起。只有肉類作為主要食物,才會把眾多的人吸引在一起。這一點上,人類同動物世界是沒有多大區別的。而且只要有肉吃,人們是不會相讓的,大家肯定要爭先恐後,所以才從分享到共享。當然,這同當時大家共同打獵,回來後共同分享勝利果實也是分不開的。所以,食肉是我們人類群體開始坐到一起,共同分享生活樂趣的重要事件。
人類掌握了用火以後,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人類和野獸徹底地分化了。大家面對面地圍成圈子,共同享受飲食的快樂。在漫長的歲月中,人們漸漸掌握一些技巧,烹飪技術不斷提高,享用餐飲的手段也不斷增加,對進餐的方式方法也開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提高。這種由於吃而進行的社會交往逐漸轉變為共享美食,併成為人們交往的一種普遍形式、生活的必要內容之一。人們已經不是為了吃而吃,美食聚會已成為接觸交往,一起歡聚、共敘友情的一種常見的方式。
這種大家共餐的形式促進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發展。每到聚餐時,大家共享其樂,鞏固群體生活。餐後,各自回到自己的家庭,也就是說,桌和床開始明顯分開。如果,誰在家庭聚會、家族聚會或村鎮聚會不被邀請,這對於他來說如同被判驅逐。所以,聚餐不只是免除飢餓,這是證明他屬於這個群體,而更重要的是促進群體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誰也不可能只是以吃為生,每個人都需要同他人有來往,不論是親朋好友或者生意夥伴。所以,古代的節日不只是給那些飢餓的人分發食品,渡過難關,恰恰相反,富有才可使我們舉辦節日,歡聚一堂。
隨著時間的推移,共同進餐也促使大家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則。禮儀也就作為大家必須遵守的一種規範和紀律而慢慢形成,餐桌禮儀的誕生也就不難理解了。每個人要想在群體裡能同其他人有分享的機會,他也必須在這個群體裡找到自己的合適位置,也就是說有共享的資格。一個群體裡,都存在著年齡不同、性別不同的現象,而且,我們可以講,任何其他交際場合都不如餐桌這一特定環境更加重視社會地位的高低。就坐在餐桌的每個人都應該恰如其分地表現出他的地位和身份所要求他表現出的行為和做法,這樣他才能被社會所接受容納,才可被稱為是個“文明”人。
正是因為有紀律、規矩存在,才給社會帶來穩定和安全。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應按照社會對他的希望行事,接受禮節的約束。按社會規範為人處事,也就是說,他做到了文明禮貌待人,他就會被社會接受。
克尼格*(Knigge,1752~1796)先生在他的著作《與人交往》裡談到個人的表現並不是私人之事,它是社會倫理道德的一種人性的體現。禮儀不是空泛的條條框框,而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是人類文明的一種表現。禮節。
*克尼格Adolph(Friedrich Ludwig)Freiherrvon Knigge
1752年10月16日生於德國漢諾威附近的一個小鎮,1796年5月6日故於不來梅市。1769年開始在哥廷根市學習法律。曾在國家機關的不同部門做事,特別是在國家高階法庭工作為他提供了進一步探討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機會和條件,為他的寫作提供了很多頗有價值的素材。從青年時代開始畢生投入寫作,其中代表作品《與人交往》(1788年出版)、小說《不倫瑞克之遊》(1792年)等都對後世產生很大影響。 對於一般人來說對生活中的基本禮貌禮儀都會比較注意,人們出於禮貌在公共面前都會以收斂的態勢從而防止自己表現出不良的舉止。然後事實上對於公眾場合中的靜態美——坐姿禮儀卻是最考驗人的,也是最能體現氣質與美的。
正確規範的禮儀坐姿要求端莊而優美,給人以文雅、穩重、自然大方的美感。坐,作為一種舉止,有著美與醜、優雅與粗俗之分。正確的禮儀坐姿要求“坐如鐘”,指人的坐姿像座鐘般端直,當然這裡的端直指上體的端直.
(1)入座時要輕、穩、緩。走到座位前,轉身後輕穩地坐下。如果椅子位置不合適,需要挪動椅子的位置,應當先把椅子移至欲就座處,然後入座。而坐在椅子上移動位置,是有違社交禮儀的。
(2)神態從容自如(嘴唇微閉,下頜微收,面容平和自然)。
(3)雙肩平正放鬆,兩臂自然彎曲放在腿上,亦可放在椅子或是沙發扶手上,以自然得體為宜,掌心向下。
(4)坐在椅子上,要立腰、挺胸,上體自然挺直。
(5)雙膝自然併攏,雙腿正放或側放,雙腳併攏或交疊或成小“V”字型。男士兩膝間可分開一拳左右的距離,腳態可取小八字步或稍分開以顯自然灑脫之美,但不可盡情開啟腿腳,那樣會顯得粗俗和傲慢。如長時間端坐,可雙腿交叉重疊,但要注意將上面的腿向回收,腳尖向下。
(6)坐在椅子上,應至少坐滿椅子的2/3,寬座沙發則至少坐1/2。落座後至少10分鐘左右時間不要靠椅背。時間久了,可輕靠椅背。
(7)談話時應根據交談者方位,將上體雙膝側轉向交談者,上身仍保持挺直,不要出現自卑、恭維、討好的姿態。講究禮儀要尊重別人但不能失去自尊。
(8)離座時要自然穩當,右腳向後收半步,而後站起。
(9)女子入座時,若是裙裝,應用手將裙子稍稍攏一下,不要坐下後再拉拽衣裙,那樣不優雅。正式場合一般從椅子的左邊入座,離座時也要從椅子左邊離開,這是一種禮貌。女士入座尤要嫻雅、文靜、柔美,兩腿併攏,雙腳同時向左或向右放,兩手疊放於左右腿上。如長時間端坐可將兩腿交叉重疊,但要注意上面的腿向回收,腳尖向下,以給人高貴、大方之感。
(10)男士、女士需要側坐時,應當將上身與腿同時轉向同一側,但頭部保持向著前方。
(11)作為女士,坐姿的選擇還要根據椅子的高低以及有無扶手和靠背,兩手、兩腿、兩腳還可有多種擺法,但兩腿叉開,或成四字形的疊腿方式是很不合適的。
(12)在餐廳就餐時最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當椅子被拉開後,身體在幾乎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位者會把椅子推進來,腿彎碰到後面的椅子時,就可以坐下來了。就座後,坐姿應端正,上身可以輕靠椅背。不要用手托腮或雙臂肘放在桌上。不要頻頻離席,或挪動座椅。用餐時,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約一個拳頭的距離。兩腳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13)穿牛仔褲的坐法,首先身體側坐,一腳支撐身體的重量,另一腳的足踝靠在這腳的腳尖上。也可以採取盤坐的方式,兩腳交叉盤坐,腳尖朝上,兩手自然地擺在膝蓋上。如果坐沙發椅,就可不必太拘束,順其自然地坐著,保持優雅的坐姿即可。
就座後,坐姿應端正,但不僵硬。不要用手托腮或雙臂肘放在桌上。不要隨意擺弄餐具和餐巾,要避免一些不合禮儀的舉止體態,例如隨意脫下上衣,摘掉領帶,捲起衣袖;說話時比比劃劃,頻頻離席,或挪動座椅;頭枕椅背打哈欠,伸懶腰,揉眼睛,搔頭髮等。 1、頭盤
西餐的第一道菜是頭盤,也稱為開胃品。開胃品的內容一般有冷頭盤或熱頭盤之分,常見的品種有魚子醬、鵝肝醬、燻鮭魚、雞尾杯、奶油雞酥盒、焗蝸牛等。因為是要開胃,所以開胃菜一般都具有特色風味,味道以咸和酸為主,而且數量較少,質量較高。
2、湯
與中餐有極大不同的是,西餐的第二道菜就是湯。西餐的湯大致可分為清湯奶油湯、蔬菜湯和冷湯等4類。品種有牛尾清湯、各式奶油湯、海鮮湯、美式蛤蜊周打湯、意式蔬菜湯、俄式羅宋湯、法式局蔥頭湯。冷湯的品種較少,有德式冷湯、俄式冷湯等。
3、副菜
魚類菜餚一般作為西餐的第三道菜,也稱為副菜。品種包括各種淡、海水魚類、貝類及軟體動物類。通常水產類菜餚與蛋類、麵包類、酥盒菜餚品均稱為副菜。因為魚類等菜餚的肉質鮮嫩,比較容易消化,所以放在肉類菜餚的前面,叫法上也和肉類菜餚主菜有區別。西餐吃魚菜餚講究使用專用的調味汁,品種有靼汁、荷蘭汁、酒店汁、白奶油汁、大主教汁、美國汁和水手魚汁等。
4、主菜
肉、禽類菜餚是西餐的第四道菜,也稱為主菜。肉類菜餚的原料取自牛、羊豬、小牛仔等各個部位的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牛肉或牛排。牛排按其部位又可分為沙朗牛排(也稱西冷牛排)、菲利牛排、“T”骨型牛排、薄牛排等。其烹調方法常用烤、煎、鐵扒等。肉類菜餚配用的調味汁主要有西班牙汁、濃燒汁精、靡菇汁、白尼斯汁等。
食類菜餚的原料取自雞、鴨、鵝,通常將兔肉和鹿肉等野味也歸入禽類菜餚禽類菜餚品種最多的是雞,有山雞、火雞、竹雞、可煮、可炸、可烤、可燜,主要的調味汁有黃肉汁、咖哩汁、奶油汁等。
5、蔬菜類菜餚
蔬菜類菜餚可以安排在肉類菜餚之後,也可以與肉類菜餚同時上桌,所以可以算為一道菜,或稱之為一種配菜。蔬菜類菜餚在西餐中稱為沙拉。與主菜同時服務的沙拉,稱為生蔬菜沙拉,一般用生菜、西紅柿、黃瓜、蘆筍等製作。沙拉的主要調味汁有醋油汁、法國汁、幹島汁、乳酪沙拉汁等。
沙拉除了蔬菜之外,還有一類是用魚、肉、蛋類製作的,這類沙拉一般不加味汁,在進餐順序上可以做為頭盤食用。
還有一些蔬菜是熟食的,如花椰菜、煮菠菜、炸土豆條。熟食的蔬菜通常是與主菜的肉食類菜餚一同擺放在餐盤中上桌,稱之為配菜。
6、甜品
西餐的甜品是主菜後食用的,可以算做是第六道菜。從真正意義上講,它包括所有主菜後的食物,如布丁、煎餅、冰淇淋、乳酪、水果等等。
7、咖啡、茶
西餐的最後一道是上飲料,咖啡或茶。飲咖啡一般要加糖和淡奶油。茶一般要加香桃片和糖。
冰淇淋 吃冰淇淋一般使用小勺。當和蛋糕或餡餅一起吃或作為主餐的一部分時,要使用一把甜點叉和一把甜點勺。
餡餅 吃水果餡餅通常要使用叉子。但如果主人為你提供一把叉子和一把甜點勺的話,那麼就用叉子固定餡餅,用勺挖著吃。吃餡餅是要用叉子的,除非餡餅是帶冰淇淋的,這種情況下,叉、勺都要使用。如果吃的是奶油餡餅,最好用叉而不要用手。以防止餡料從另一頭漏出。
煮梨 使用勺和叉。用叉豎直把梨固定,用勺把梨挖成方便食用的小塊。叉子還可用來旋轉煮梨,以使挖食梨肉。如果只有一把勺子,就用手旋轉盤子,把梨核留在盤裡,用勺把糖汁舀出。
果汁冰糕 如果作為肉食的配餐食用可以用叉,如果是作為甜點食用,使用勺子。
燉制水果 吃燉制水果要使用勺子,不過你可以用叉子來穩住大塊水果。把櫻桃、梅乾、李脯的核體面地吐到勺裡,放在盤邊。 鳥類:先把翅膀和腿切下,然後藉助刀和叉來吃身體部分。你可以把翅膀和腿用手拿著吃,但不能拿身體部分。
雞肉:先吃雞的一半。把雞腿和雞翅用刀叉從連結處分開。然後用叉穩住雞腿(雞脯或雞翅),用刀把肉切成適當大小的片。每次只切兩三片。如果場合很正式,不能使和刀叉取用的,乾脆別動。如果是在非正式場合,你可以用手拿取小塊骨頭,但中能使用一隻手。
肉排:用叉子或尖刀插入牛肉,豬肉或羊肉排的中心。如果排骨上有紙袖,你可用手抓住,來切骨頭上的肉,而這樣就不會使手油膩。在正式場合或者在飯店就餐時即使包有紙袖也不能用手拿著骨頭啃著吃。這些多餘的東西基本上是用來作裝飾的,而沒有讓你暴吃一頓的意思。另外,在非正式場合,只有骨頭上沒有湯時才可以拿起來啃著吃。
魚 先用刀叉把魚頭和魚尾割下,放在盤邊。然後用刀尖順著魚骨把魚從頭到尾劈開。這時你有三種選擇:
1 、將魚骨滑出
2、將魚平著分開,取出魚骨
3、揭去上面一片,吃完後再去骨
如果嘴裡吃進了小骨頭,用姆指和食指捏出,愛吃魚的人會連小魚頭吃掉,而吃到魚的臉頰是很幸運的事。 有時在出席私人宴請活動之後,往往致以便函或名片表示感謝。
冷餐會、酒會取菜 冷餐、酒會,招待員上菜時,不要搶著去取,待送至本人面前再拿。周圍的人未拿到第一份時,自己不要急於去取第二份。勿圍在菜桌旁邊,取完即退開,以便讓別人去取。 中餐的餐具主要是碗、筷,西餐則是刀、叉、盤子。通常宴請外華人吃中餐,亦以中餐西吃為多,既擺碗筷,又設刀叉。刀叉的使用是右手持刀,左手持叉,將食物切成小塊,然後用叉送入嘴內。歐洲人使用時不換手,即從切割到送食均以左手持叉。美華人則切割後,把刀放下,右手持叉送食入口。就餐時按刀叉順序由外往裡取用。每道菜吃完後,將刀叉併攏排放盤內,以示吃完。如未吃完,則擺成八字或交叉擺,刀口應向內。吃雞、龍蝦時,經主人示意,可以用手撕開吃,否則可用刀叉把肉割下,切成小塊吃。切帶骨頭或硬殼的肉食,叉子一定要把肉叉牢,刀緊貼叉邊下切,以免滑開。切菜時,注意不要用力過猛撞擊盤子而發出聲音。不容易叉的食品,或不易上叉的食品,可用刀把它輕輕推上叉。除喝湯外,不用匙進食。湯用深盤或小碗盛放,喝時用湯匙由內往外舀起送入嘴,即將喝盡,可將盤向外略托起。吃帶有腥味的食品,如魚、蝦、野味等均配有檸檬,可用手將汁擠出滴在食品上,以去腥味。
基本原則是右手持刀或湯匙,左手拿叉。若有兩把以上,應由最外面的一把依次向內取用。刀叉的拿法是輕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湯匙則用握筆的方式拿即可。如果感覺不方便,可以換右手拿叉,但更換頻繁則顯得粗野。吃體積較大的蔬菜時,可用刀叉來摺疊、分切。較軟的食物可放在叉子平面上,用刀子整理一下。 不管素食者是否願意接受,據考證,古時候,人們聚居在一起共享食物是從共同分享肉食開始的。個人在進餐時,如果只是植物——蔬菜、水果等物,他完全可以自己享用,不會擔心其他生靈前來搶奪,大家也不會因此而聚在一起。只有肉類作為主要食物,才會把眾多的人吸引在一起。這一點上,人類同動物世界是沒有多大區別的。而且只要有肉吃,人們是不會相讓的,大家肯定要爭先恐後,所以才從分享到共享。當然,這同當時大家共同打獵,回來後共同分享勝利果實也是分不開的。所以,食肉是我們人類群體開始坐到一起,共同分享生活樂趣的重要事件。
人類掌握了用火以後,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人類和野獸徹底地分化了。大家面對面地圍成圈子,共同享受飲食的快樂。在漫長的歲月中,人們漸漸掌握一些技巧,烹飪技術不斷提高,享用餐飲的手段也不斷增加,對進餐的方式方法也開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提高。這種由於吃而進行的社會交往逐漸轉變為共享美食,併成為人們交往的一種普遍形式、生活的必要內容之一。人們已經不是為了吃而吃,美食聚會已成為接觸交往,一起歡聚、共敘友情的一種常見的方式。
這種大家共餐的形式促進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發展。每到聚餐時,大家共享其樂,鞏固群體生活。餐後,各自回到自己的家庭,也就是說,桌和床開始明顯分開。如果,誰在家庭聚會、家族聚會或村鎮聚會不被邀請,這對於他來說如同被判驅逐。所以,聚餐不只是免除飢餓,這是證明他屬於這個群體,而更重要的是促進群體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誰也不可能只是以吃為生,每個人都需要同他人有來往,不論是親朋好友或者生意夥伴。所以,古代的節日不只是給那些飢餓的人分發食品,渡過難關,恰恰相反,富有才可使我們舉辦節日,歡聚一堂。
隨著時間的推移,共同進餐也促使大家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則。禮儀也就作為大家必須遵守的一種規範和紀律而慢慢形成,餐桌禮儀的誕生也就不難理解了。每個人要想在群體裡能同其他人有分享的機會,他也必須在這個群體裡找到自己的合適位置,也就是說有共享的資格。一個群體裡,都存在著年齡不同、性別不同的現象,而且,我們可以講,任何其他交際場合都不如餐桌這一特定環境更加重視社會地位的高低。就坐在餐桌的每個人都應該恰如其分地表現出他的地位和身份所要求他表現出的行為和做法,這樣他才能被社會所接受容納,才可被稱為是個“文明”人。
正是因為有紀律、規矩存在,才給社會帶來穩定和安全。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應按照社會對他的希望行事,接受禮節的約束。按社會規範為人處事,也就是說,他做到了文明禮貌待人,他就會被社會接受。
克尼格*(Knigge,1752~1796)先生在他的著作《與人交往》裡談到個人的表現並不是私人之事,它是社會倫理道德的一種人性的體現。禮儀不是空泛的條條框框,而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是人類文明的一種表現。禮節。
*克尼格Adolph(Friedrich Ludwig)Freiherrvon Knigge
1752年10月16日生於德國漢諾威附近的一個小鎮,1796年5月6日故於不來梅市。1769年開始在哥廷根市學習法律。曾在國家機關的不同部門做事,特別是在國家高階法庭工作為他提供了進一步探討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機會和條件,為他的寫作提供了很多頗有價值的素材。從青年時代開始畢生投入寫作,其中代表作品《與人交往》(1788年出版)、小說《不倫瑞克之遊》(1792年)等都對後世產生很大影響。 對於一般人來說對生活中的基本禮貌禮儀都會比較注意,人們出於禮貌在公共面前都會以收斂的態勢從而防止自己表現出不良的舉止。然後事實上對於公眾場合中的靜態美——坐姿禮儀卻是最考驗人的,也是最能體現氣質與美的。
正確規範的禮儀坐姿要求端莊而優美,給人以文雅、穩重、自然大方的美感。坐,作為一種舉止,有著美與醜、優雅與粗俗之分。正確的禮儀坐姿要求“坐如鐘”,指人的坐姿像座鐘般端直,當然這裡的端直指上體的端直.
(1)入座時要輕、穩、緩。走到座位前,轉身後輕穩地坐下。如果椅子位置不合適,需要挪動椅子的位置,應當先把椅子移至欲就座處,然後入座。而坐在椅子上移動位置,是有違社交禮儀的。
(2)神態從容自如(嘴唇微閉,下頜微收,面容平和自然)。
(3)雙肩平正放鬆,兩臂自然彎曲放在腿上,亦可放在椅子或是沙發扶手上,以自然得體為宜,掌心向下。
(4)坐在椅子上,要立腰、挺胸,上體自然挺直。
(5)雙膝自然併攏,雙腿正放或側放,雙腳併攏或交疊或成小“V”字型。男士兩膝間可分開一拳左右的距離,腳態可取小八字步或稍分開以顯自然灑脫之美,但不可盡情開啟腿腳,那樣會顯得粗俗和傲慢。如長時間端坐,可雙腿交叉重疊,但要注意將上面的腿向回收,腳尖向下。
(6)坐在椅子上,應至少坐滿椅子的2/3,寬座沙發則至少坐1/2。落座後至少10分鐘左右時間不要靠椅背。時間久了,可輕靠椅背。
(7)談話時應根據交談者方位,將上體雙膝側轉向交談者,上身仍保持挺直,不要出現自卑、恭維、討好的姿態。講究禮儀要尊重別人但不能失去自尊。
(8)離座時要自然穩當,右腳向後收半步,而後站起。
(9)女子入座時,若是裙裝,應用手將裙子稍稍攏一下,不要坐下後再拉拽衣裙,那樣不優雅。正式場合一般從椅子的左邊入座,離座時也要從椅子左邊離開,這是一種禮貌。女士入座尤要嫻雅、文靜、柔美,兩腿併攏,雙腳同時向左或向右放,兩手疊放於左右腿上。如長時間端坐可將兩腿交叉重疊,但要注意上面的腿向回收,腳尖向下,以給人高貴、大方之感。
(10)男士、女士需要側坐時,應當將上身與腿同時轉向同一側,但頭部保持向著前方。
(11)作為女士,坐姿的選擇還要根據椅子的高低以及有無扶手和靠背,兩手、兩腿、兩腳還可有多種擺法,但兩腿叉開,或成四字形的疊腿方式是很不合適的。
(12)在餐廳就餐時最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當椅子被拉開後,身體在幾乎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位者會把椅子推進來,腿彎碰到後面的椅子時,就可以坐下來了。就座後,坐姿應端正,上身可以輕靠椅背。不要用手托腮或雙臂肘放在桌上。不要頻頻離席,或挪動座椅。用餐時,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約一個拳頭的距離。兩腳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13)穿牛仔褲的坐法,首先身體側坐,一腳支撐身體的重量,另一腳的足踝靠在這腳的腳尖上。也可以採取盤坐的方式,兩腳交叉盤坐,腳尖朝上,兩手自然地擺在膝蓋上。如果坐沙發椅,就可不必太拘束,順其自然地坐著,保持優雅的坐姿即可。
就座後,坐姿應端正,但不僵硬。不要用手托腮或雙臂肘放在桌上。不要隨意擺弄餐具和餐巾,要避免一些不合禮儀的舉止體態,例如隨意脫下上衣,摘掉領帶,捲起衣袖;說話時比比劃劃,頻頻離席,或挪動座椅;頭枕椅背打哈欠,伸懶腰,揉眼睛,搔頭髮等。 1、頭盤
西餐的第一道菜是頭盤,也稱為開胃品。開胃品的內容一般有冷頭盤或熱頭盤之分,常見的品種有魚子醬、鵝肝醬、燻鮭魚、雞尾杯、奶油雞酥盒、焗蝸牛等。因為是要開胃,所以開胃菜一般都具有特色風味,味道以咸和酸為主,而且數量較少,質量較高。
2、湯
與中餐有極大不同的是,西餐的第二道菜就是湯。西餐的湯大致可分為清湯奶油湯、蔬菜湯和冷湯等4類。品種有牛尾清湯、各式奶油湯、海鮮湯、美式蛤蜊周打湯、意式蔬菜湯、俄式羅宋湯、法式局蔥頭湯。冷湯的品種較少,有德式冷湯、俄式冷湯等。
3、副菜
魚類菜餚一般作為西餐的第三道菜,也稱為副菜。品種包括各種淡、海水魚類、貝類及軟體動物類。通常水產類菜餚與蛋類、麵包類、酥盒菜餚品均稱為副菜。因為魚類等菜餚的肉質鮮嫩,比較容易消化,所以放在肉類菜餚的前面,叫法上也和肉類菜餚主菜有區別。西餐吃魚菜餚講究使用專用的調味汁,品種有靼汁、荷蘭汁、酒店汁、白奶油汁、大主教汁、美國汁和水手魚汁等。
4、主菜
肉、禽類菜餚是西餐的第四道菜,也稱為主菜。肉類菜餚的原料取自牛、羊豬、小牛仔等各個部位的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牛肉或牛排。牛排按其部位又可分為沙朗牛排(也稱西冷牛排)、菲利牛排、“T”骨型牛排、薄牛排等。其烹調方法常用烤、煎、鐵扒等。肉類菜餚配用的調味汁主要有西班牙汁、濃燒汁精、靡菇汁、白尼斯汁等。
食類菜餚的原料取自雞、鴨、鵝,通常將兔肉和鹿肉等野味也歸入禽類菜餚禽類菜餚品種最多的是雞,有山雞、火雞、竹雞、可煮、可炸、可烤、可燜,主要的調味汁有黃肉汁、咖哩汁、奶油汁等。
5、蔬菜類菜餚
蔬菜類菜餚可以安排在肉類菜餚之後,也可以與肉類菜餚同時上桌,所以可以算為一道菜,或稱之為一種配菜。蔬菜類菜餚在西餐中稱為沙拉。與主菜同時服務的沙拉,稱為生蔬菜沙拉,一般用生菜、西紅柿、黃瓜、蘆筍等製作。沙拉的主要調味汁有醋油汁、法國汁、幹島汁、乳酪沙拉汁等。
沙拉除了蔬菜之外,還有一類是用魚、肉、蛋類製作的,這類沙拉一般不加味汁,在進餐順序上可以做為頭盤食用。
還有一些蔬菜是熟食的,如花椰菜、煮菠菜、炸土豆條。熟食的蔬菜通常是與主菜的肉食類菜餚一同擺放在餐盤中上桌,稱之為配菜。
6、甜品
西餐的甜品是主菜後食用的,可以算做是第六道菜。從真正意義上講,它包括所有主菜後的食物,如布丁、煎餅、冰淇淋、乳酪、水果等等。
7、咖啡、茶
西餐的最後一道是上飲料,咖啡或茶。飲咖啡一般要加糖和淡奶油。茶一般要加香桃片和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