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992舒暢

    重度抑鬱症應該是很難相處的,他自己都控制不住自己,或許整個人的精神狀態都已經差到極點了!可以說,那種自殺自毀的慾望會頻率很高,當然,可能也會出現其它的問題!

    當然,這個陪同人很重要。需要有耐心去引導、需要有花樣去挑逗、需要心摸著心去感受、需要帶著笑容去守候……針對(她)他的患病原因,去有心、用心讓他(她)回到原位,找到新的樂趣!

    切忌,,,莫要在原位提起傷心事,避免傷口上撒鹽,加深傷及神經元細胞,使之難以康復,留下終身遺憾!

  • 2 # 解憂心理醫生

    我結合案例和專家思想,分享五點,希望幫您尋找到您要的答案!

    一,心理醫生帶您去理解抑鬱症

    二,應對抑鬱,心理醫生李子勳的3點建議

    三,什麼是對抑鬱症者真正有效的陪伴?

    四,會傷害抑鬱患者的話

    五,抑鬱症治療是用藥物還是心理治療?

    當您對這幾個清楚後,我想您就有整體理解,那麼如何與抑鬱症的人相處,就有了方法。

    一,心理醫生帶您去理解抑鬱症

    理解了,認識了,才有方法啊!心理學家楊鳳池老師:心理諮詢有道有術,不解決悟道的問題只用術,不能奏效。

    正所謂:有道無術尚可求;有術無道則止於術!

    先看一個小案例 我老公患有嚴重的抑鬱症,曾經試圖自殺。他整天不開心、不說話,封閉自己,還經常衝兒子發脾氣。每天在外邊他都會裝得沒事,可一進家門就情緒很糟……讓整個家庭氣氛非常壓抑,我不知道如何是好,也不知道如何幫助他走出來。

    您看了怎麼想的?如果你是他家人或者同事過周圍人,你會怎麼做?

    有沒有很快留意到自殺?

    有沒覺得他現在失去了正常社會功能?

    有沒覺得對家庭也有影響?而家人卻不知怎麼幫他?

    很多家屬都是這樣的,這源於我們對抑鬱症不太瞭解。今天我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熟悉下,必要時也許可以救人助人自助。

    重性抑鬱症障礙,它的特點為抑鬱心境或者興趣或者愉悅感減退的發作持續至少兩週,並伴有典型的相關症狀(如,睡眠、食慾或活動水平的改變,疲勞,注意力難以集中,無價值感,或過度自責,自殺觀念或行為),必須區別於其他其他幾種障礙。(這個最好是醫院醫生診斷)

    抑鬱症要和抑鬱情緒是兩回事。最好是由專業人士評估。

    (明星也經歷過抑鬱症)

    心理專家李子勳老師談抑鬱症抑鬱與保護,抑鬱病不全是壞事

    他曾在《送走抑鬱》中說:一個人被打倒了,倒在地上,只要他不再爬起來,誰也不能再一次打倒他。

    在這個意義上,抑鬱有的時候表達了身體的訴求,拯救了人的生命。

    當精神還處於高漲的時候,我們忘我地工作,忘我地付出和奉獻,忽視了肌體的耗竭和生命的日見脆弱。抑鬱來了,它讓我們倒下,得到了別人的奉獻、關愛、幫助和體貼,精神雖然是不快樂的,身體卻在休息,生命的力量也在恢復。

    我們的大導演、大畫家陳逸飛先生如果當時有抑鬱來幫助他,他可能還好好地活在這個世界上。 拒絕抑鬱幫助的人不能不說是一種愚蠢。

    其實,抑鬱需要是一種能力,是身體對情緒、壓力、疲勞的感知能力,缺少這種能力的人,不能感覺到自己已近崩潰,過勞死往往就找上他們。

    想想如果抑鬱這個詞沒有被好事者發明,我們只會對抑鬱的人說:“你太累了,你需要休息。你可以在床上多躺躺,讓別人來照顧你。”

    那麼,你就不會那麼緊張,也不會讓自己情緒低落太久,因為你是正常人。

    當你接受你是一個抑鬱病人,你的很多過分的行為就變得合理,你可以理所當然地享受疾病給你帶來的利益。

    疾病的確有一種很強的改變環境和關係的能力,關鍵是你是否知道如何來利用它。

    這麼說來抑鬱對自己有保護自己。

    心理學解釋抑鬱與心態應對

    心理學解釋抑鬱是憤怒的朝內釋放。因為擔心攻擊性、憤怒和敵意的洩露給自己帶來麻煩,所以把它朝向自己,攻擊自己是安全的。心理醫生有時會故意激怒抑鬱者,如果他們憤怒,抑鬱立即就會減輕。

    抑鬱的另一個心理解釋是與責任有關。伴隨抑鬱有強烈的無力感、無能感、失去活力,這樣的人是不能承擔責任的。當一個人做錯了什麼事,需要承擔責任的時候,抑鬱就來幫助他解脫這樣的責任。

    人們只有接納抑鬱的情緒,把它視為一種情緒常態,並採取積極措施去適應和改變,才能成為抑鬱的朋友。

    德國的託·德特勒夫森說:“不要認為疾病是多了什麼,換個角度想疾病是少了什麼?比如車裡的指示燈亮了,提示我們需要加油續水。”

    抑鬱也是人體的一盞指示燈,它提示我們身體需要休息,情緒需要宣洩,生命需要愛護。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剋制慾望,減少過度的辛勞,因為抑鬱使我們清心寡慾,沒有興趣就沒有動力。

    我們總看到抑鬱可怕、糟糕的一面,我們得到的只有煩惱、災難、絕境甚至決定結束生命。

    如果文化提醒我們抑鬱也有好處,我們無意識地就會把抑鬱導向一種寬容,並利用它為自己獲得在不抑鬱的時候得不到的利益。

    善待你的抑鬱也就是善待自己。

    二,應對抑鬱,心理醫生李子勳的3點建議

    首先要注重家庭關係。情感是包括老闆在內的任何人的生命線。家庭是最能充分舒展人性的所在,其安全感是無可替代的;   

    其次要有純私人興趣,這種興趣要與生意和公司沒有關係,比如繪畫、攝影、釣魚;  

    第三是要建立一個完全與生意無關的“社會支援系統”,要交一些即便破產時也可相處的朋友。你的存在對他們就是一種安慰,他們認為你很重要,你也認為他們很重要。“天塌下來你也不必擔心他們不喜歡你。”比如追求博愛、利他的正統宗教的教友關係,可以使人產生充分的歸屬感,是從自我衝突和自我矛盾中走出來的一個途徑。  

    最後是認識一個專業的心理學醫生。

    尋找一位你滿意的心理諮詢師陪伴著你,哪怕是一句鼓勵的話也足矣。事實上,一位能走進你內心的心理諮詢師,足以讓你充滿希望和能量,而抑鬱症的人最缺的就是能量和希望。 來訪者主動接受諮詢,配合治療 ,是好的開始。

    其實抑鬱症是非常好治的心靈感冒的,就是要防止復發。其實也不是治,或者好了,而是我們學會了一種應對方法。我們姑且叫治療吧!

    治療它,首先要確保安全,然後就是促進專業治療,因為抑鬱症可能會自殺,那麼有陪伴就降低很多。

    三,什麼是對抑鬱症者真正有效的陪伴?

    真正有效的陪伴是:適當的距離、適當的空間、適當的關注,鼓勵他們向專業人員求助,給予足夠的時間等待他們慢慢好起來。

    四,會傷害抑鬱患者的話 ❌“你有什麼可抑鬱的,那些殘疾人比你可憐多了。”“想開點,別總是鑽牛角尖。”“你整天這樣消沉難過對得起關心你的人嗎?”“你總是這樣會把負能量傳給別人。”“你太閒了,應該出去旅遊/學習/健身。” “就你日子那麼難過嗎,別裝了。”抑鬱症治療是用藥物還是心理治療

    我的建議:

    1,由醫生評估,如果重先用藥物,用藥物先控制症狀,好比有人發瘋,先給打針麻藥再說,安全第一,然後考慮副作用。

    2,有了1,儘量用心理治療。

    當您知道以上這些,您就知道了怎麼與抑鬱症人相處了!

    這樣,就不會耽誤對方或者不合理或者傷害到正有抑鬱症的人了。他也安全,自己也安全。和他們友好相處了!

    引用文獻:李子勳《善待抑鬱》貝克《認知行為療法》和個人工作經驗,希望可以多些瞭解,理解理解他們,這樣才能真正的幫到他們。

    在此向在此領域做出貢獻的專家致敬!

  • 3 # 扒少爺

    五大方法幫助身患抑鬱症的朋友, 除了醫生的治療外,家屬、朋友的幫助與支援也是治療抑鬱症最關鍵的因素。因此,作為朋友,能夠給予病人的最大幫助就是友情。作為患者朋友要做到以下五點: 一、督促病人配合醫生治療,定期複診以控制病情,減少復犯的可能性。 二、多談心,勤交流,接納和尊重患者,併為患者提供適當的情感宣洩途徑。三、培養友情,加強相互間的信任,幫助患者識別和糾正錯誤的想法或者是消極的念頭,為病人提供正確的資訊作為參考。 四、幫助病人記錄一些令人輕鬆愉快的事情,並從中獲得良性的情感體驗。五、如果遇到一些比較難以處理的問題,引起病人的情緒波動,在藥物調整的同時,還應考慮看看心理門診。 我個人認為: 你太直接了當的去問他狀況,對他來說不太好,他會感到更加壓抑; 如果我的親人是抑鬱症患者,我會想他為什麼會患上抑鬱症患者? 知道原因後好對症下藥,所謂“心病還得心藥醫”, 你可以假設自己是他,既然不在身邊,那隻能透過語言去開導和引導他,在說每句話之前要先思量一下,如果是你: 你喜歡聽什麼話?什麼話會讓你變得豁朗開朗?什麼話聽了會讓你覺得這個世界其實還很美好、還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去追求、還有很多好玩的、吃的等著我們去嘗試及品償?總而言之一句話“樂觀的,積極向上的東西多多意善” 多用自己的思想去為他設想,如果你的表達能力有限,那麼為了你的朋友,為了讓他快樂,請你一定要學著去開導別人,學著去幫助別人。 說了這麼多,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祝你那位朋友早日康復^_^

  • 4 # 思想OK繃

    在很多療愈諮詢的案例中,很多是親人想要幫助患病的親友,看到飽受煎熬的親人朋友,沒有人會無動於衷的,這個出發點絕對是天地可鑑無可厚非的,但是經過一個轉述的過程,往往會加重患者的病恥感,讓他不自覺的王身上貼精神不正常的標籤,這往往比陌生人帶來的傷害更甚。那麼什麼好的方法跟抑鬱症患者相處同時能夠起到幫助他們的目的呢?

    引導他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是潛行默化的不是急功近利

    當人們處在抑鬱狀態下的時候,是沒有辦法意識到自己的問題的,往往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所以作為親朋好友,最關鍵的就是如何引導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如何引導,很多人會苦口婆心勸說對方去醫院就診或者求助心理諮詢師,但是對方往往置若罔聞,大道理誰都懂,知易行難,抑鬱症有著一個很複雜的心理成因,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讓患者釋懷或者豁然開朗的,只能潛行默化的去引導,讓他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而不是急功近利希望在一朝一夕之間就讓他們頓悟,這是不現實的

    曾經遇到一個媽媽因為女兒的抑鬱症求助於我,她告訴我為了給孩子致病三番五次的將孩子往心理科神經內科去領,孩子一點也不配合,後來在溝透過程中,這個17歲的女孩吐露了心聲:我現在也知道自己的問題,但我就是看不慣她那急吼吼的樣子,好像天要塌陷了,好像我得了什麼不治之症,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

    想要幫他們首先要無條件的包容

    這裡可以看出,真正的引導不是去幹涉,而是無條件的包容,當人在抑鬱狀態下的時候會很懶惰,但是他們並不享受這樣的懶惰,他們沒有力氣去改變這種狀態,同時他們害怕周邊人的不理解,所以會不自覺的自我封閉起來,這在這周邊正常人看來是不可理喻的,上邊案例中的媽媽就是這樣,看到花季中的女兒像是垂暮的老人一般把自己鎖在房間裡,又急又氣,想了種種辦法想讓孩子走出去,想讓她像同齡孩子那樣去交際去旅遊,但是過多的干涉導致抗拒,於是相互間不斷抱怨,最終矛盾升級,這樣適得其反!

    可以從身邊的人找到療愈的傷口

    抑鬱症患者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從身邊的人或者事情上找到導致抑鬱的成因的,但是作為身邊的人卻有意無意忽略了這一點,進而轉向外界尋求幫助,把所有的問題打包給心理諮詢師或者醫院,這是不現實的,抑鬱症的成因往往是可以在身邊人身上找到答案的,這在《了凡心療愈》裡稱之為限制性信念,在漫長的人生長河裡,我們的頭腦慢慢的會給我們塑造一個形象,這個形象會讓我們躲在這個集體社會里有很強的安全感,不會受到他人意識的無端攻擊,這種意識又是人群相互作用反射鞏固加強,帶著這樣的標籤的我們在生活裡不敢越雷池半步,這種小我意識會越來越強化,越來越安於這種無意識的安全狀態,你活不出自己想要的樣子,當一個人形成自己的限制性信念,成為生活的準繩,比如我們常常被教導不要跟陌生人說話,從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導致失去了很多人生大好機會,因為這種失去導致你去質疑挑戰這種限制性信念,這會讓你抑鬱!

    就拿上邊的媽媽為例,她告訴我發現女兒患上抑鬱症是在高二的時候,學校的教導處主任打電話叫她到學校才知道女兒在學校跟其他女生鬥毆,她用熱水壺將對方給砸了,究其原因是對方罵了她父親,只好領回休學在家,換了一所學校後就慢慢抑鬱了,在諮詢過程中得知,從小的耳濡目染,她認為父親是神,是一切道德規條的制定者,是不容任何人褻瀆的,這是她的限制性信念,所以她才對那個出言不遜的女生大打出手的!後來的事改變了他對父親的看法,她看到父親出軌,見證了父母的離婚,她跟母親生活,她心目中的神坍塌了,儘管父母還是一如既往的愛她, 但是她恨父親的同時也恨母親的懦弱,所以她也不斷挑戰母親的底線,週而復始惡性迴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豬喂到三百斤要多少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