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簡史講官

    孫權和劉備,都是站在三國亂世金字塔頂端的男人。劉備從一個織蓆販履的人,一步步成為漢中王,統領大軍七十萬,而孫權,從小出生在官宦人家,飽讀詩書,連曹操都說過“生子當如孫仲謀”,所以說,兩人都是三國亂世的佼佼者,那麼誰更厲害一些呢?看看兩人的成就就知道了。

    ​劉備:

    此人自稱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但是劉勝光兒子就有一百多個,誰知道此人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後。劉備戴著這頂帽子,一路招兵買馬,收買人心, 先是把張飛和關羽兩位大將收攏,接著就是許攸和諸葛亮等人,這些人都是當世名將,既然能跟隨劉備,那麼說明劉備一定有異於常人的本事。

    在統兵作戰上,劉備雖然不如曹操和諸葛亮等人,但是劉備極其會收買人心,而且非常會治理國家,只要是自己打下的地盤,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穿著布衣會見百姓,盡最大的能力安撫百姓,以至於只要是劉備待過的地方,就沒人說劉備的不好,這是稱王稱霸的關鍵。還記得劉備當初被曹操追擊,劉備帶著全城人逃跑,城中百姓說,就是死也願意和劉備在一起,足以見得劉備這一艘大船開的很穩。

    孫權:

    孫權自小就沒有體會過窮苦的滋味,從小就有父親的關愛和哥哥孫策的保護,加上東吳一開始就是父親孫堅的底盤,孫堅死後,孫策又拿下了偌大的江東,孫策一死,孫權自然就成為了東吳的主人,白白的得到這麼大的江山。而劉備的江山是自己一步步打下來的,從這一點可以說,劉備略勝於孫權。

    在統兵作戰上,個人認為孫權和劉備差不多,都是沒有什麼實際性的戰略,但是兩人非常善於用人,劉備有諸葛亮可用,孫權有周瑜可用,手下的這幾位大將對峙了好多年,始終沒有分出勝負,可見兩人都是很有智謀的人。

    有一句歌詞叫做“爾虞我詐是三國”,三國的主帥,搞的都是攻心計這一套,所以很難說誰才是最厲害的。這些主帥,不像是呂布張飛等人,只要打一架就能分出勝負。

  • 2 # 南宮雁門

    我認為孫權和劉備相比還是劉備厲害一點!

    孫權的基業不是他自己打下來的。而是繼承他的哥哥孫策的。而劉備的基業是自己打下來的。沒有繼承過任何人的。他只是繼承了一個皇室的名聲。自己的好名聲還是靠自己的作為爭取到的。不是誰賦予他的。

    有了一個好名聲就招到了很多賢人投靠自己,幫助自己打天下。這種能力是帝王的標配。沒有什麼太大的異議。當年劉邦打仗不如韓信,謀略不如張良,治國不如蕭何。但他能讓他們為他所用這就足夠了。劉備也是一樣。在籠絡人心這方面來說孫權離劉備差的遠。

    孫權的名聲在曹操和劉備之間,不好也不壞,不溫不火。導致沒有太多頂尖人才來投靠自己。當時曹操率大軍來進攻東吳的時候東吳滿朝官員都要孫權向曹操投降。如果不是周瑜魯肅主戰,諸葛亮舌戰群儒可能就沒有後來的東吳了。可見東吳群臣沒幾個能人。

    孫權在位的時候東吳的土地也沒有太多的擴大,國力也沒有被他給治理的蒸蒸日上。軍隊也沒有變得更有戰鬥力。孫權只是一個守業之主,卻生在了亂世之中。而劉備是一個創業之主。雖然蜀國存在的時間比東吳短,但是當時劉備在的時候蜀國的實力比東吳強。

    所以我認為劉備裡孫權厲害。

  • 3 # 倒看世界

    個人認為,劉備比孫權更厲害點。首先在三國初期,人稱江東之虎的孫堅和小霸王孫策等人,打下了東吳的地盤和基石。孫堅死的時候,孫權只有9歲。所以東吳的天下並不是靠孫權的來的。不過9歲的孩子能從別人軍營裡領回自己父親的骨骸,也是很厲害了。而劉備卻是實打實的帶著人打下了蜀漢的天下。兩人也都有守天下的過程,這個就不多累述。劉備很會哭,這點無論是孫權還是曹操都比不過他,也有戲說“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小時候會覺得呂布張飛厲害,長大點覺得郭嘉周瑜諸葛亮厲害,現在覺得真正厲害的,還是曹操劉備和孫權。三人中,最佩服劉備,不論在什麼逆境下,他都能堅持下來,他身邊的人也從未離開,這是什麼樣的魅力,能有這麼大的作用。而且他非常能忍,這一性格也非常重要,能忍常人而不能忍之事。所以相比較而言,我認為劉備更厲害。

    在羅貫中先生中的三國演義裡,主要是以劉備皇家正統的位置編寫的,主角光環給了劉備,壞蛋是曹操,而孫權就是看熱鬧的。比如把斬殺華雄的功勞給了關羽,把赤壁之戰的功勞給了諸葛亮等。故在三國演義裡,並不能體現出孫權和劉備。本人以上觀點部分源自於小說,部分源自於點評,部分源自於史書。

  • 4 # 小歷說史

    劉備和孫權最大的不同就是,劉備的江山是自己一手打下來的,而孫權是在自己的父親孫堅以及孫策手上繼承下來的,但是這並不影響孫權成為明君,俗話說“創業難,守成更難”,作為一個守成之君,但是孫權積極的開拓了領土。

    雖然我們前期看到的劉備一直在打敗仗,首先在劉備接替陶謙做了徐州牧,被呂布偷襲失去了根據地。投奔曹操之後,曹操給與劉備軍馬攻打呂布,但是還是被呂布打敗了,後來等到曹操出馬,才把呂布殺死。後來劉備與曹操發生矛盾,以劉備的性格肯定不會寄人籬下的,在豫州想獨立起來,但是被曹操擊敗。於是劉備投奔了袁紹,然後三國演義還發生了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最後袁紹在官渡之戰被曹操擊敗,劉備投奔劉表,最後在赤壁之戰後,孫劉聯軍擊敗曹操。直到這個時候,劉備的人生才開始出現轉機,劉備開始小宇宙爆發了。赤壁之戰之後劉備霸佔了荊州,劉備開始以荊州為根據地,按照《隆中對》的既定方針攻打益州,在益州劉備一直親臨前線指揮作戰,以戰養戰,實力不斷增強,劉備剛進入益州的時候,軍不滿萬,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佔領了益州,成功的的付出很大,但是勝利的背後也離不開團隊的貢獻,比如法正、龐統的謀略以及馬超的加盟,益州平定之後開始在漢中和曹操發生一場區域性戰爭。最後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在定軍山紮營,夏侯淵率軍前來爭取定軍山時,被黃忠所殺,這就是大名鼎鼎定軍山之戰,劉備一舉擊敗了曹操,佔領了漢中。

    孫權參與的直接戰爭不多,一般都是部下去出征的,翻閱史料,孫權參與的直接戰爭是合肥之戰。

    第一次:208年十二月—209年。曹操於赤壁之戰大敗,但大軍仍駐紮於荊州北部。孫權為了佔領荊州,在十二月,派周瑜攻打江陵的曹仁,而孫權則親自一軍進攻合肥,想開拓西、北兩邊戰線。但是,合肥一直沒有被攻下,最後無奈退軍了。

    第二次:215年八月。孫權第二次圍攻合肥,這次是因為劉備和曹操正在漢中反生戰爭,孫權想在背後捅曹操的刀子,隨後孫權率十萬人北至陸口,出征合肥。最後圍合肥十多日,都不能攻下,一直被張遼牽制,又遇上疫疾,便命大軍班師,但是在回師的過程中被張遼痛擊,這就是張遼威震逍遙津的故事,現在合肥市還有逍遙津公園的遺址。

    第三次:233年十二月。在公元230年,魏國於合肥建築新城,防備吳國。孫權於233年十二月出兵圍攻合肥新城,但是因為因城遠水,孫權二十餘日不敢下船攻擊,被滿寵打敗。

    第四次:234年六月至七月。蜀漢丞相諸葛亮進行第五次北伐,便邀請東吳一起出兵前後夾擊。孫權答應。隨即引發第四次合肥之戰,孫權分三路大軍,第一路孫權親率大軍進駐巢湖口,攻向合肥新城;第二路派陸遜、諸葛瑾率萬餘人進駐江夏、沔口,攻向襄陽;第三路,由將軍孫韶、張承進駐淮,向廣陵、淮陰進逼。形成三路兵馬北伐。但是曹魏這一方面也不虛,魏明帝也御駕親征了,最後孫權作戰失利,侄子孫泰被殺,加上吳軍中士卒都多有病患,孫權敗北。

    雖然孫權幾次攻打合肥並未成功,但是絲毫不影響孫權的政權,因為在孫策死的時候就評價孫權“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孫權雖然打仗不擅長但是善於治國,孫權禮賢下士,手下也是猛將如雲,周瑜,魯肅、呂蒙、陸遜,他們是吳國四大都督,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故事,周瑜在赤壁擊敗曹操,還娶了小喬,傳為佳話;呂蒙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的故事主角,用計殺了關羽;陸遜在夷陵之戰擊敗劉備,最後劉備在白帝城含恨而終。

    要論軍事能力毫無疑問是劉備,劉備從征討黃巾開始一直到新野,他的能力是慢慢增長的。平益州定漢中應該是他最巔峰的一段時間。而在漢中決戰中,和他對決的是曹操,他可不是司馬懿。曹操個人能力和可動員的資源顯然是超過司馬懿一節的。從戰果和對手來說,劉備高孫權一節沒什麼問題,劉備自個從中平元年入伍,到死前幾乎征戰了40年。這是什麼概念?那會很多人壽命也就3-40歲而已。與他同時代的沒幾個比他經驗更豐富了。三國演義中比如火燒博望坡等戰役其實都是劉備指導的,三國演義中強加給諸葛的功績,據三國志記載曹操曾經在火燒赤壁敗退時說過劉備和自己軍事能力相差無幾只是兵弱。這就是對劉備軍事能力的肯定,而孫權沒有劉備那麼坎坷,出戰少,沒有劉備那麼多實戰經驗。唯一一次親征率10萬大軍還被張遼的幾百人打的落荒而逃,還落得了個孫十萬的罵名。可以見得,劉備軍事能力強於孫權。

  • 5 # 海量說歷史

    孫權厲害一些,劉備雖自稱忠山靖王之後,漢室宗親,但忠上靖王有太多的後代,根本沒有人能說的清,這本就是一本糊塗帳,真假也只有劉備自己知道,他就是靠著這個身份籠絡了兩個鐵粉,關羽與張飛,這兩人把一生的時光都獻給了劉備,即使在劉備窮途末路的時候也沒有拋棄他,可見這兩人對劉備的忠誠,也說明了劉備的厲害之處,首先他識人,而且會用人,能讓人心甘情願的為他賣命,這就是本事。

    劉備前生都是在屢戰屢敗中度過的,半生不是逃跑就是在逃跑的路上,先後跟過公孫贊,曹操,呂布、袁紹,劉表等,屬於見風順舵的人物,在眾多英雄之間穿梭而沒有被滅,每一次都完好的保全了自己,其圓滑可想而知。請出諸葛亮後,其人生才發生了轉折,也許他的堅持感動了上天,曹操赤壁之敗讓劉備抓住了機會,取得了荊州,雖然只有其中幾郡,但對半生漂泊的劉備來說,終於有了穩定的根據地,這讓劉備看到了希望。

    正當劉備志得意滿的時候,上帝的橄欖枝又一次的拋向了劉備,一個唾手可得四川的機會放到了劉備面前,劉備又豈能放過,糊塗的劉璋引狼入室,以為可以藉助劉備的力量抵禦張魯,結果送掉了自己的四川,劉備就這樣冒著遭人唾罵的危險得到了益州。

    上天似乎對劉備的表現並不滿意,讓其以後在與孫權的對決中接連失利,首先是關羽敗走麥城身亡,荊州丟失,讓劉備失去了對外擴張的重要基地,後又有夷陵之戰,讓劉備之國之精髓力量喪失殆盡,劉備面對孫權的連連失利,讓他屈辱難伸,憤恨交加,抑鬱而終。

    郭德綱曾經說過,誰笑到最後,誰就是勝利者,孫權與劉備之對決,無疑是孫權佔據了絕對的上風,無論是在實力還是在人才方面,孫權一方還是勝過劉備一方的,孫權的能力也不比劉備差,在絕對的實力面前,投機取巧就是自尋死路。

  • 6 # 喬喬讀歷史

    孫權和劉備誰厲害?

    要說前三國時期誰最厲害?答案是曹操。曹操的戰略眼光,識人用人,統帥萬軍運籌帷幄均在孫劉之上(三國的開啟是曹丕稱帝故曹操算前三國時期的人物)。

    至於孫權和劉備都是一代梟雄,但有相同有不同。

    相同之處,劉備和孫權都具有能識人用人,會收民心的長處。並且兩人個人在軍事方面的作為也差不多,基本上屬於沒作為。不同之處在於孫權為守業之君而劉備為開創之君(孫權是個富二代,劉備是立志想讓自己的兒子做個富二代)。

    先說識人用人,孫權自己幹仗不行,但身邊圍繞著一堆厲害人物,周瑜、魯肅、陸遜等等,這些人可都是一時豪傑,有些是他哥哥留下的他能用,有些是自己找到的他也能用,要是沒有這些人,孫吳也就不存在了。

    至於劉備,那就更厲害了,自己打不過就找幫手,五虎上將、諸葛亮豪華陣容。歷史上有沒有桃園結義呢?反正沒找到記載(說不定人家悄悄的幹了,當時不出名就沒有被記載),但是在沒有結義的情況下就關羽張飛這樣比較有能力的人能跟著劉備一個基本屬於光桿司令的一起搞事情,想想都覺得劉備厲害。更不用說在長期固定的根據地都沒有一塊的情況下還拉來諸葛亮這樣的人才且忠心為他辦事,確實有兩把刷子的。

    所以說,做大事還得有團隊,還得會管理團隊。

    再說兩人的軍事方面,劉備就不說了,靠自己就沒幹贏過幾仗,基本屬於被追著跑的角色,但他能屢敗屢戰堅持不懈,這一點就值得很多人佩服,要一般人早就自閉自殺了。孫權類似,但孫權自己基本上就沒上過前線(誰讓人是富二代呢),連他哥哥孫策都對他說打仗你不行我行,但搞管理收人心你行我不行(孫策是個人物,可惜死的太早也太冤)。

    其次不同之處,上面講劉備是想努力做個富一代,而孫權是個富二代。所以在這方面劉備強過孫權。劉備一路以來受盡折磨和坎坷最後終有所成,真的很不容易,這就好比一個人創業,真的是挺過無數次破產倒閉的失敗才終於成功一樣,如果是普通人人生受到劉備那麼多的打擊和折磨估計都死一百回了,所以劉備真是人物,也說明一代梟雄這稱號不是所有人都能擔當的。至於孫權,雖然是富二代,但創業難守業更難,剛接手就碰到到處反叛等一堆問題,但好在會用人,雖有波折但也算有驚無險。

    最後,兩位同志的晚年生活也是不相上下,劉備夷陵之戰大敗虧輸,蜀國元氣大傷,但劉備是有目的的並非完全昏庸,要怪只能怪自己帶兵打仗確實不行(其實他也可以怪遺傳基因,畢竟祖上是劉邦先生)。孫權就很不用說,晚年過的相當的失敗,基本算的上一個晚年昏君,特別是在立儲上的決定,導致吳國內部爭鬥不斷,國力受到影響並且影響了後續吳國的發展(當時的吳國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和曹魏叫板的實力的,比當時的蜀國要強)。

    綜上所述,這兩位同志各有長短之處,但若真早比較劉備應當稍強一點,畢竟他確實屬於百鍊成鋼。劉備和孫權帶給的思考是識人用人、會管理團隊無論何時都是管理者必備的素質(雖然這很難很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唐太宗李世民發動宣武門之變,究竟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