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否極而泰
-
2 # 陽仔聊遊戲
這個東西它本身就沒有什麼對與錯,環境使然,在當時的那種環境下,李建成和李元吉是非常忌憚李世民的,要知道李世民手下猛將如雲,同時李世民在百姓中的口碑勝過了李建成不是一點半點,作為太子的李建成是十分尷尬的,憑什麼我是太子,該百姓中李世民的威望卻是最高的,加上李建成雖然有些能力,但是畢竟是容易動搖的主,意志力不像李世民一樣堅定。
在當時的情況下發生了玄武門事變,而這場事變的開始是由李建成為首的太子黨策劃的,但是失敗了,反過來更好的為李世民登上皇位做了鋪墊,正所謂成王敗寇。李世民既然要做皇帝而且他也成功的掃除了障礙,那麼不論是出於李世民的為人也好。還是出於做皇帝的必須讓自己的皇位穩固也好,不論出於那種原因,李世民都必須去這麼做,斬草除根
所以說對於玄武門事變來論誰對誰錯是不恰當的,應該從客觀的全面的去角度去評價這段歷史
-
3 # 品書悟人生
不對,雖然事實證明李世民有當皇帝的能力,但是這個行為絕對是錯誤的。
本來唐朝是大亂以後得大治,這個是歷史規律。李建成當上皇帝,只要盡心盡力,同樣可以大治。
大亂以後是大統一,接著是大治。這是中國歷史的規律。
比如秦朝大一統,然後漢朝大治。五代十國亂,然後隋朝大一統,接著是唐朝大治。
所以說唐朝盛世,不能絕對說是李世民一個人的功勞。
唐朝建立,整個中原地區,禮儀崩壞,道德淪喪。在這樣的環境下,應該是維護正統,讓天下人心中有一個概念,誰都可以換,但是皇帝不能換。天下人心中這個念頭都不能產生。
其實唐朝初建,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重禮儀,重道德,重法度。
可是執政者們又是怎麼做的那,有能者居之。
這就給天下人,立下了一個壞榜樣。最終有能者,人人可以效仿。
統治者家族都不去維護這個規矩,還會有誰去維護那?
有能者存在,而稍微差一點的人管理。這個很正常。難道你在公司,只要上司稍微有點不如你,你就要想著代替他嗎?
如果李世民不開這個頭,至少在唐朝不開這個頭。堅決維護立嫡立長立賢。而不是有能者而據之。我想歷史應該更加安穩,老百姓的生活應該更加正常。不至於動不動就大規模的傷亡。
叛亂和平叛往往死的人要比任何災難多。
所以說李世民不對。
天下不可以有能者而據之,你可以為官為將,甚至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萬萬不可奪天下。
-
4 # 大黃扯點歷史
我覺得這個問題問的似乎不太妥當,什麼叫對不對,這個是非評定標準是什麼,又應該站在誰的立場?
站在李淵的角度,肯定不對。兒子之間手足相殘,死了兩個兒子,十個孫子,自己也被親兒子逼著退位當起了太上皇,從掌握億兆黎民,一言影響天下的開國皇帝,變成了一個躲在後宮裡的糟老頭子,這種落差不是一般的大。
站在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角度,也是不對的。自己都被殺了,本來屬於自己的皇位被奪走了,怎麼說也沒有對的道理。
站在李世民的角度,當然是對的,拼死一搏奪去了最高的權力,這種回報率,冒再大的風險都值得。同理,李世民的那幫手下也一樣。
站在黎民百姓的角度,說不上對不對,李世民是個好皇帝,但李淵就不是麼?李建成如果順利登基,難道一定是昏君麼?李世民登基之後篡改了一部分歷史,把唐朝的天下基本說成了他奮鬥來的,李淵李建成就是坐享其成,這種說法現在深入人心,但實際上經不起推敲,我在這裡也不做贅述了,相關的文章很多。對於百姓來說,只能說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不是錯的,因為他們有了一個好皇帝,但萬一李建成更好呢,歷史不容許假設,所以談不上對,只能說不是錯的。
站在後世人的角度看,這完完全全就是錯的,這給了多少宗室野心家造反的法理支援,雖然沒有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野心家也不見得會變少,但有了李世民這一舉動,至少在師出有名上就能說的過去了:我要成為李世民第二,我會是個好皇帝給你們帶來幸福。你看看貞觀之治開啟唐朝盛世,趕緊支援我一起造反吧!嫡長制的好處就在於從根本上決定了繼承人的順序,避免了不必要的內耗,打破這一制度,也就開啟了潘多拉魔盒。
-
5 # 深圳汪一夫
政治鬥爭,成王敗寇,無所謂對錯。
雖,就家庭道德倫理而言,殺兄弒父,在古代封建社會,絕對是違揹人倫的大錯,三綱五常嚴格規定,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兄弟之間情同手足。李世民所為,謀逆是為不忠;殺兄弒父是為不孝,牽連那麼多兄弟冒險,是為不義。宣武門之變是為不忠不孝不義的劣跡。
但,政治鬥爭,你死我活,如果那種情況下,不主動出擊,可能會被太子一黨所陷,也會遭到殺身之禍。
不過從最終歷史效果來看,太宗禮賢下士,從善如流,勵精圖治,開創了一代盛世,文治武功,前無古人,國力達到封建時代一個頂峰。
從歷史觀來看,宣武門之變無疑又是正確的。
-
6 # 神都的潁川君
歷史沒有對錯,人都是逐利的,不要用道德標準去衡量歷史事件。這不過又是歷史上的一次成王敗寇。
從李世民當上皇帝之後的表現來看,這是個明君,讓唐朝走向了強盛,讓中原文化征服了四海,成為萬邦公認的天可汗。讓老百姓過上了好日子,同時在中國的整個封建史上來說,李世民治下可稱為盛世。
並且李世民作為一個皇帝,也流傳下來很多的佳話。比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還有就是與魏徵的故事,一個成了歷史上有名的諍臣,一個成了明君。
就整個事件來說,李世民弒兄殺弟逼父,儘管該事件被粉飾得是李世民被逼造反,但是對李世民來說也是人生的一個汙點。
如果是李建成做皇帝,未必會不如李世民,只是李建成沒有機會做這個皇帝,世人 也無法得知他會不會取得像李世民一樣的政治成就。
站在李世民的角度來說,他沒錯,誰不想做皇帝,雖然手段不光彩,但是評價一個皇帝不能用道德標準去評價。從老百姓的角度來說,誰做皇帝不重要,只要能讓來百姓過上好日子,就是好皇帝。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李世民做皇帝讓中華民族更有民族自豪感。
還是那句話,歷史沒有對錯。
-
7 # 大師兄翡翠原石
這個不存在對不對的問題啊,這完全就是一個利益之爭。那麼從後續的歷史發展來看呢,啊李世民確實是一代明君,也為後面整個唐朝的繁榮強大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那麼咱就僅僅看玄武門之變這件事情來說,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已經不再是李世民個人的問題啦,因為作為李世民來說,他的手下有一批下屬,有一個體系的人是依附於他。如果李世民他不發動這場政變,那麼以後他手下一個體系的人就將面臨著覆滅。所以呢,從集團利益的角度來說,或者從李世民他個人的利益角度來說,都必須要去發動這樣一場政變。
。
-
8 # 紫蜮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究竟對不對?這一問題,首先,我們得看站在誰的角度來說了。對於李世民來說,發動政變肯定是沒錯的。
李建成社團李唐社團剛剛建立不久,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之間,就為了爭奪社團話事人展開了激烈的鬥爭。李建成和李世民各自成立自己的社團,來進行鬥爭,李建成拉攏其弟齊王李元吉一起對付李世民,而且,李建成在戰時,坐鎮帝都長安,總管後勤,也網羅了一部分追隨者。依靠自己下一屆話事人這一頭銜,自然會吸引一大批皇親國戚來到自己的社團,為自己效力。而且在長安是一帶擁有堅固的基礎,為自己本土作戰提供了雄厚的力量。
李世民社團反觀李世民社團,在唐朝的建立中,李世民戰功赫赫,還有尉遲敬德、秦叔寶、李靖等這些社團扛把子,並且李世民還喜歡廣泛結交知名人士。所以,他的勢力也是十分雄厚的。火併起來,各有優勢。
總之,對於李建成來說,其實是不希望去火併的,因為他早就內定了,社團遲早是他的,等老爹一死,肯定是自己的,所以他才不著急。反觀李世民,他肯定比較著急呀,必須趕在老爹死之前,把話事人搞到手,得到老爹的傳位,才顯得更加的明正言順。自古為了權利鬥爭,沒有誰對誰錯,誰不想拿到龍頭棍來號令天下。
所以我覺得這場鬥爭,本就沒有對錯。
-
9 # 道生無名
身雖非儲君之位,德能皆高於儲君,水火之爭自然而成,太原起兵取洛陽,途遇大雨阻兵行,若非秦王戰略意志堅定,高祖李淵會退守太原,錯過取得戰略優勢的機會。一念天成成在秦王!哪裡有對錯喲,天擇人成!玄武門之後,胸襟寬闊,政略深遠,未因宮闈內爭波及天下,損傷國體,人天不成其治願可能嗎?
-
10 # 不鹹人
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有爭議的皇帝,有人說他是千古一帝,開創貞觀盛世,是唐朝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也有人說他弒兄殺弟,謀朝篡位,是一個冷血無情的殺人狂。弒兄殺弟是鐵定的事實,那李世民殺死兄長對不對呢?小白認為不對。至於原因,小白為大家分析一波,如有不合理,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違背封建禮法自古以來皇位繼承製是嫡長子繼承法,這是個鐵律,歷朝歷代都有很大程度的遵守(元和清這些少數民族王朝除外)。
或許這不公平,那麼,哪有那麼公平,尤其是那個封建時代。封建時代不同於現代社會,封建社會的穩定機制並不完善,國家對於各地的控制並不能做到盡善盡美。不同於今日,通訊和現代的軍隊和經濟制度保障了國家政權的穩定。
嫡長子繼承是基於禮樂制度下的為數不多的穩定機制,你破壞了他就是帶了一個壞頭,後世的人竟相模仿,這也開啟了以後的皇室成員謀反的先河。這也使得以後大唐的太子和皇后們基本沒有什麼好下場。
李建成也會是個好皇帝(基本)李建成和李世民一樣,在大唐的建立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絕對能夠勝任大唐的皇帝,開創自己的盛世,貞觀之治不是李世民的專利,李建成也可以。
李世民和李建成作為同父同母的兄弟,能夠輔佐李世民的肱骨大臣也能輔佐李建成。凌煙閣二十四臣除極個別李世民的死黨,其他的都會發揮自己的精彩(其他人也不一定,比如魏徵就投靠太宗,天策府其他的人也能輔佐太子)。
玄武門之變太殘忍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殘忍的殺害了太子和齊王的兒女,甚至還娶了齊王的妃子(不論什麼原因都不對)。甚至李淵都罵他禽獸不如。有人說最是無情帝王家,也有人說為防止後代報復。那太子恨李世民真的去殺他嗎?李世民在這上面是站不住的。比如朱元璋殺了朱文正之後,他不也封其子為靖江王了嗎?
這不是他殺害無辜孩子的藉口,他是殘忍的,不然李承乾也不會被他逼迫謀反。即使對,那娶齊王妃又是為哪般呢?!
回覆列表
對或不對,都是在不同的角度來評價的。以當時李世民的實力,是量變促質變。大唐江山有一半甚至更多是他打下來的,眾多名將是他一手帶出來的,很多割據都是在他的威名下來歸的。
如果他不發動政變是很難活下來的。第一,皇權不能容忍在太平年代任何一人手握重兵。第二,交出兵權後,由誰來也不能指揮這些將領。第三,等待他的要麼是終身監禁,要麼是一杯毒酒。
第四,論文韜武略,他是所有皇子中的第一人。
這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在倫理道德上,他是錯的,君要臣死,父要子亡,長兄為父,他違背了倫理。
在大局意識上他是對的,政治需要他這樣文武兼備的君主。國家需要他這樣眼光長遠,雄才大略的皇帝。百姓需要他這樣民貴君輕的聖主。周邊小國需要一個一諾千金,能主持大局的天可汗。歷史需要一個促進民族融合的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