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蔓莓愛運動

    司馬懿死後,其子司馬師把持朝政。嘉平六年(254年)二月,中書令李豐和張皇后的父親光祿大夫張緝等人圖謀廢掉司馬師,改立夏侯玄為大將軍。事情敗露,被司馬師滅族。 後司馬師逼曹芳廢黜張皇后,改立王皇后。曹芳因參與了李豐等人的圖謀而不安,司馬師則擔心後患,秘密圖謀廢黜曹芳。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 2 # 峰峰說史

    此時的曹魏已是名存實亡了!軍政大權早已在司馬懿在世的時候就掌握在司馬家族的手裡!司馬家族廢主是遲早的事!曹魏氣數已盡,改朝換代已是不爭的事實!廢主立君實屬水到渠成,順理成章!

  • 3 # 牡丹梅花鑫森淼

    曹操的報應,曹操、曹丕怎麼對待漢獻帝,司馬師和司馬昭、司馬炎就怎麼對待曹操和曹丕的子孫,曹芳、曹髦、曹奐就是第二個漢獻帝,漢獻帝有多悽慘,曹芳、曹髦、曹奐就有多悽慘。曹髦更是可憐,直接被司馬昭派人殺了。司馬師和司馬昭父子完全學曹操、曹丕父子,依葫蘆畫瓢,差不多樣。美其名曰:學文王,這叫禪讓。曹操後人估計也無話可說,氣死也沒用。

    司馬家族也同樣得到報應,他們的後代一樣悽慘,甚至比曹操後人更悽慘。他們的故事讓人不得不相信因果報應。

    權臣一旦功高震主,權臣和皇帝之間的博弈也隨之而來,誰勝誰負,誰對誰錯,難下結論。

  • 4 # 漫漫胡剪輯

    姜維在董亭與徐質交兵大敗,姜維造木牛流馬運糧誘殺了徐質,又於鐵籠山圍住了司馬昭,但被郭淮使來的降魏羌兵殺敗,在被包圍時,用郭淮射來之箭射死郭淮,敗回漢中。曹芳欲圖司馬師、司馬昭,被師所廢,立曹髦為帝。

    揚州都督毋丘儉與刺史文欽一起討伐,文欽子文鴦與敵軍陣營中左衝右突,司馬師眼珠迸出。 毋丘儉兵敗入慎縣,被縣令宗白所殺,司馬師付印受弟司馬昭,眼珠迸出而亡,從此大小事皆歸司馬昭,蜀將姜維趁魏內亂興師討伐,於佻水背水一戰大破魏兵,又勒兵取狄道城,被鄧艾設計殺敗。

    擴充套件資料 1、曹髦字彥士,豫州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曹魏第四位皇帝(公元254-260年在位)。魏文帝曹丕之孫,東海定王曹霖之子,即位前封為高貴鄉公。 嘉平五年(254年),司馬師廢齊王曹芳後,曹髦作為曹丕庶長孫被立為新君。他對司馬氏兄弟的專橫跋扈十分不滿,於甘露五年(260年)召見王經等人,對他們說“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並親自討伐司馬昭。 事洩,曹髦被賈充指使成濟弒殺,年僅20歲(虛歲)。死後被廢為庶人,降禮葬於洛陽西北。

    2、司馬師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的奠基人之一,晉宣帝司馬懿與宣穆皇后張春華的長子,晉文帝司馬昭的同母兄,晉武帝司馬炎的伯父。

    司馬師沉著堅強,雄才大略,早年與夏侯玄、何晏齊名。高平陵之變後,以功封長平鄉侯,旋加衛將軍。司馬懿死後,以撫軍大將軍輔政,獨攬朝廷大權,次年升為大將軍。

    掌權後,他制定選拔官吏的法規,命百官推薦賢才,整頓綱紀,使其各有職掌,朝野肅然。司馬師也有卓越的軍事才能,曾用計於新城之戰擊潰吳國諸葛恪的大軍。

    嘉平六年(254年),魏帝曹芳與中書令李豐等人密謀除司馬師,事情洩露,司馬師殺死參與者,迫郭太后廢曹芳,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次年,親自率兵平定毌丘儉、文欽之亂。回師途中病死,年四十八,諡號“忠武”。後被追尊為晉景王。西晉建立後,被追尊為景皇帝,廟號世宗。

  • 5 # 害羞的小師弟

    順應時代的趨勢吧!這跟曹操很相似吧!

    但跟曹操不同的是,曹操只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沒有真正的去廢掉漢家天子,畢竟漢朝一統那麼多年,民心所向,曹操本來就是被人稱為漢賊,所以說曹操不敢輕易逆天而為!

    而到了司馬家這裡,情況就不一樣了,當時的情況是三分天下,曹家的天下本來就是奪來的,並不是眾望所歸,而且當時司馬家已經在魏獨攬大權了,司馬家壓根不用受那條條框框的約束,所以這就是命啊

  • 6 # 拋磚引玉y

    欺他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司馬之心,路人皆之!天下為公,人皆可為主,非一家一姓之天下。然而,有德者居天下,萬民稱頌;無德者居天下,民不聊生。

  • 7 # ST老花眼聊基

    卻說姜維射中郭淮,翻身落馬,維勒回馬來殺淮時,魏軍驟至。維下手不及,止掣得淮槍而去。魏兵不敢來追,急救淮歸寨,拔出箭頭,血流不止而死。司馬昭下山引兵追趕,半途而回。姜維折了許多人馬,一路上收扎不住,自回漢中。雖然兵敗,卻射死郭淮,殺死徐質,挫動魏國之威,將功補罪。

      卻說司馬昭犒勞羌胡兵,回木土去了。昭班師還洛陽,與兄司馬師縱橫朝廷之上,大臣莫敢不服。魏主曹芳但見師上殿戰慄不己,如針刺背。一日,芳設朝,見師見師劍上殿,芳慌下榻迎之。師笑曰:“豈有君迎臣之禮也?請陛下穩便,臣聽奏事。”須臾,群臣奏數件事,盡皆是司馬師剖斷。不時朝退,師昂然下殿,乘車出內,前遮後擁,不下數千軍馬。

      芳遲到後殿,顧左右止有三人:乃中書令李豐,太常夏候玄,光祿大夫張緝。緝乃張皇后之父,魏主曹芳皇丈也。芳叱退近侍,同三人至密室商議。芳執緝手而哭曰:“朕先帝在日,司馬太傅懿也安敢如此?司馬師今視朕如小兒,覷百官如草芥,社稷早晚必歸此人矣!”言訖大慟。李豐奏曰:“陛下勿憂。臣雖不才,天下頗有聲名,以陛下之明詔,聚四方之英雄,以剿此賊。”夏侯玄奏曰:“臣兄夏侯霸非反,因懼司馬師弟兄而投西蜀。今若剿除此賊,臣兄必回也。臣乃國家舊戚,安敢坐視奸賊也?”芳曰:“但恐不能耳。”三人皆痛哭而奏曰:“臣等願舍三族以報陛下!”芳脫下龍鳳汗衫,咬破指尖,寫了血詔,授與張緝乃囑曰:“朕武祖皇帝誅董承,蓋為此也。卿等甚是忠義,勿洩於外!”豐曰:“陛下何故出此不利之言?臣等非董承之輩,司馬師安能比武祖也?陛下勿疑。”

      三人辭出,至東華門左側,正見司馬師帶劍而來,從者數百人皆持兵器。三人立於道傍。師問曰:“汝三人何故出遲?”李豐曰:“聖上在內庭看書,我三人侍讀。”師又曰:“所看何書?”豐曰:“乃夏、商、週三代之書。”師曰:“上見此書,問何故事?”豐曰:“天子所問伊尹扶湯、周公攝政之事。我等皆奏曰:‘今司馬大將軍即伊尹、周公也。”師冷笑曰;“汝等豈將吾比伊尹、周公耶?其心實猜吾為王莽、董卓耳”三人皆曰:“我等乃將軍門下之人,安敢如此?”師怒曰:“汝等乃口諛之輩!適間與天子在密室中所哭何事?”三人應曰:“實無此狀,將軍勿疑。”師叱之曰:“汝三人淚眼尚紅,如何詐說?”夏侯玄知事有洩,乃忿然大罵曰:“吾所哭者,為汝挾天子以令諸侯,視人如草芥,威震其主耳!”師大怒,喝武士來捉夏候玄。玄揎拳裸袖,徑擊司馬師。拳未及到面,一人手舉處,鐵錘打倒夏侯玄。師叱搜之,於張緝身上搜出一龍鳳汗衫,上有血字。左右呈與司馬師。師視之,乃是密詔。師看其詔曰:

      司馬師弟兄共持大權,將圖篡逆。所行詔制,皆非朕意。望各部官兵將士,同仗忠義,討滅無端,匡扶社稷,天下幸甚!

      司馬師看畢,勃然大怒曰.“原來汝等謀吾三族耶!吾以忠義之心待人,反招此禍!”遂令將三人腰斬於市,盡夷三族,傢俬散與御林軍。李豐、夏候玄罵不絕口,比臨東市中,牙齒盡被打落,各人含糊數罵而亡。

      師直入後宮。魏主曹芳正與張皇后商議此事。皇后曰:“但內庭耳目頗多,倘事洩漏,必累妾矣!”遂相抱而哭。忽見師入,皇后驚倒在榻下。師按劍與芳曰:“臣父立陛下為君,不在周公之下。臣今事陛下,亦與伊尹何別乎?今反以恩為仇,以功為過,視臣如王莽、董卓之輩,何也?”芳曰:“朕無此心。”師袖中取出汗衫,擲之於地,曰:“此誰人作耶?”芳魂飛天外,魄散九宵,戰慄而答曰:“皆他人之所逼也。膚豈敢有此心耳?”師曰:“妄誣大臣造反者,當加何罪?”芳默然無語。師再三逼迫,芳跪告曰:“理合抵罪反坐,望大將軍恕之!”師曰:“陛下請起,國法未可就廢也。”芳曰:“其人安在?”師曰;“三人己斬!”乃指張皇后曰;“此是張緝之女,理當除之!”叱左右捉出。芳大哭而告。師拂袖出內曰:“此輩害吾,豈得免之?無毒不丈夫也!”不時,張皇后在東華門內,被司馬師用白練絞死。魏主曹芳大慟不已。師盡滅三族。此乃曹操之報應也。後人有詩曰:

      當年獻帝正君臣,伏後哀哉盡滅門。司馬今朝依此例,天教還報在兒孫。

      又詩曰:

      奸臣篡國最堪傷,離別君王伏後亡。天理昭然施報應,故令張氏亦遭殃。

      次日,司馬師大會群臣,曰:“今主上荒淫無道,褻近娼優,聽信讒言,閉塞賢路:其罪甚如漢之昌邑,不能主天下。吾謹按伊尹、霍光之法,別立新君,以保社稷,以安天下,如何?”眾皆應曰:“大將軍行大聖伊、霍之事,所謂‘應天順人’,誰敢違命耶?”師大喜,遂同多官入永寧宮,奏聞太后。太后曰:“大將軍廢主,欲立何人為君也?”師曰:“臣觀彭城王曹據,聰明仁孝,可以為天下之主。”太后曰:“彭城王乃老身之叔也,今若立為君,我何以當之?今有高貴鄉公曹髦,乃文皇帝之孫,此人溫恭克讓,可以立之。卿等大臣從長計議。”一人奏曰:“太后之言是也,便可召之。”眾視之,乃司馬師宗叔司馬孚也。孚極忠義,師遂遣使往元城,召高貴鄉公去了,遂請太后升太極殿,召芳責之曰:“汝荒淫無度,褻近娼優,不可承天下,當納下璽綬,復齊王之爵,目下起程,非宣召不許入朝。”芳泣拜太后,納了國寶,乘王車大哭而去。只有數員忠義之臣,含淚而送。

      次日,人報高貴鄉公已到。公名髦,字彥士,乃文帝之孫,東海定王霖之子也。文武官僚即備鑾駕,於南掖門外迎迎。髦忙來答禮。太尉王肅曰:“主上不當答禮。”髦曰:“吾亦人臣也,安敢不答禮乎?”文武扶髦上輦入宮,髦辭曰:“太后召命,不知為何?吾安敢乘輦而入耶?”遂步行至太極殿東堂,司馬師迎著,髦先下拜,師急扶起。問候已畢,引見太后。太后曰:“吾見汝年幼時,有帝王之相,欲以御寶授之,今果然應矣。汝可為天下之主,當恭儉僕用,布德施仁,勿辱先帝也。”髦再三堅辭。師令文武請髦出太極殿,是日遂立為新君,改嘉平六年為正元元年,大赦天下。假大將軍司馬師黃鉞,入朝不趨,奏事不名,帶劍上殿。文武百官,各有封賜。

  • 8 # 三秀才

    三國演義中司馬家族廢主立君是歷史的必然。

    三國演義的開端起舞東漢末年。東漢末年群雄逐鹿,割據一方。董卓,袁紹,劉表等等都是一方諸侯,那個時候其實漢氏早已名存實亡了。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地盤上說了算。

    經過伐董卓,敗袁紹後,兩個大的諸侯去矣。曹操經過一路拼殺,奪得了北方天下,並且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後出現了三國鼎立之氏。曹操其實並沒有稱帝,曹丕稱帝后,劉備和孫權相繼稱帝。這時候的真正的三國才成立。

    三國中的魏國中出了一個司馬懿,一個決定歷史走向的歷史人物出現了。他幫住曹家守住了劉,孫的進攻。並且成功的把諸葛亮耗死了,加上劉阿斗的無能,很快就進入了頹勢。後來曹氏後輩無能,江山無意外的會落在司馬家族手裡。

    司馬廢主立君是歷史的潮流。歷史就是在權力的更替朝代的轉換中進行的。所以非常正常。只是符合了當時的歷史潮流。

  • 9 # 鄉村牛兄

    司馬師乃司馬懿之子,父子二人乘曹爽(曹橾之子)出城畋獵,在城中兵變奪了曹爽之權,曹魏之大權落在司馬懿手中,司馬懿死後便落入司馬師兄弟之手,而司馬師弟兄共持大權,又繼續將圖篡逆。又盡滅魏主曹芳左右勢力,盡滅三族,此乃曹橾之報應也。當年曹橾父子也同樣在權迫獻帝,今日司馬師又同樣方式迫害曹橾後人。

    有人用一詩表達天理昭然施報應:

    當年獻帝正君臣,伏後哀哉盡滅門。

    司馬今朝依此例,天教還報在兒孫。

    如果這個家庭兒及兒媳關係不好,常常打罵老人,刁難公公、婆婆,刁難小輩,家庭不和諧,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如果你有這種貫例將來也要象前故事一樣報應。有這樣的老子,就有這樣的兒子,有這樣惡婆將來就有這樣的惡媳報應。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

  • 10 # 杏林帥哥

    說到這個問題,我想起了另外兩個人:劉禪和劉璋。

    劉備進攻成都,劉璋不戰而降;多年後,鄧艾進攻成都,劉禪不戰而降。這應該是天理迴圈,因果報應吧!

    曹操欺負漢獻帝時,逼得人家咬破手指,用血寫了一份玉帶詔。此後,劉備等人有了“奉詔討賊”的口號。

    司馬師位高權重,小皇帝曹芳忍無可忍,卻又無計可施,實在沒招了,在幾個親信大臣的慫恿下,“芳脫下龍鳳汗衫,咬破指尖,寫了血詔……”只可惜,曹芳的血詔剛出皇宮,就被發現了。司馬師一惱——敢摸我這老虎屁股,一邊待著去吧!他把皇帝曹芳給“撤職”了。同時,令人將張皇后用白練絞死。

    當年伏後出宮門,

    跣足哀號別至尊。

    司馬今朝依舊例,

    天教還報在兒孫。

    人生在世,真得不能胡作非為太囂張了,有句老話說: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所以,還是多作點好事積點德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錢、孝敬和愛情,這三者平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