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園居

    謝邀!要問老子到底是怎樣一個人,最直接最靠譜的評價莫過於同時代那些與老子曾經有過接觸交往的學人。孔子透過問學於老子,與老子面對面的接觸與交流,曾經對老子有過一個“高山仰止”的評價,他認為自己所見到的老子就像龍一樣,學識淵深而莫測,志趣高邈而難知。應時變化,能屈能伸。世事洞明,人情練達,神龍見首不見尾。三十而立的孔子也禁不住時時感慨:老聃,真吾師也!與古希臘的那些智者一樣,老子本質上是個參透“天地人”三才的智者。又是與赫拉克利特一樣具有天賦熱情和智慧,畢生探究宇宙永珍大千世界本原的哲學家,同時又兼具馬基雅維利式的道德功利和貌似高蹈卻極端現實的思想家。這也因此成為法家思想最初的源泉,後世歷代法家常常會自然而然的去老子的智慧叢林探險,尋找靈感。老子在其言簡意賅的偉大著作《道德經》裡開宗明義就提出了中國最家喻戶曉的觀念:“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裡的“一”,就是渾然一體整體天成的意思。這是宇宙萬物最根本的源自自然的法則和永不枯竭的創造力衝動。

    老子畢生崇尚自然,提倡以嬰兒般的心態和視角,迴歸自然,與自然為友,融入到大自然的山水草木蟲魚鳥獸之間,對自然抱以欣賞的審美態度,“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以水為自然萬物的最高最美的善,這樣的善,才談得上“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這些又成為了後世山水田園詩人們永不枯竭的思想資源。“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老子的道家與孔子的儒家,猶如華夏民族的雙子星座,猶如漢民族精神的深層心理結構,儒道互補,“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進退自洽,憂樂自我,深刻影響了漢民族的思想、文化、文學藝術、詩詞歌賦、為人處世,歷數千年而不衰。

  • 2 # 流年聽雪

    老子是春秋時代思想家,古代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其著作《道德經》闡述了“道”與自然的關係,提出“虛靜”、“無為”的主張,對中國哲學思想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老子的思想主要體現在: 1、闡述了“道”與自然規律的關係,“道可道,非常道”,“道”可以依據方法去修煉,“道”又因人而異,處於變化之中,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2、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主張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 3、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 4、權術上主張“物極必反”之理。老子思想對後世影響很深,表現在: 1、老子萬物本源為道,在“道”的基礎上世間萬物和人類相互依存、轉化、運動,具有樸素辯證法思想,對後世哲學影響很大。 2、老子“虛靜”、“自由”等思想對後世文學深有影響。 3、老子政治上主張“無為”,反對嚴刑峻法,對後世政治影響很深。 4、老子指出“物極必反”,對後世商道權謀也有影響。

    總體來說,老子的思想對促進社會和諧,促進人與自然、人與人關係和諧,提高人思想文化境界方面有很大作用。但其也具有歷史侷限性,顯得有些消極避世,我們要辯證地去領悟,以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面對現實世界,創造更高更新的人生境界。 謝謝邀請!

  • 3 # 楊朱學派

    老子名李耳,又稱老聃。河南鹿邑人,曾長期擔任周王室圖書館館長。道家學派創始人。

    一、世界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抱陽,衝氣以為和。此為老子的世界觀。即人類萬物,日月星辰並非上帝創造,而是源自自然法則和客觀規律。

    孔子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孔子此言就源自老子道生萬物的世界觀。

    二、辯證法。

    日中不須臾,驟雨不終日。弱者道之用,反者道之動。此為老子的辯證法。勝盈滿的狀態不能長久,不滿不盈,才是理想狀態。事物總是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

    泰極否至,否極泰來。孔子對《易經》否卦和泰卦做的傳。就受老子辯證法影響——物極必反。

    三、中。

    老子辯證法認為物極必反。不能處於滿和盈的狀態。月盈必損。要保持中間的狀態。

    孔子的中庸之道,與老子的持中雖不是100%相同。但也有老子思想的印記。

    中庸者,以中為用,不走極端。孔子曰:過猶不及,此之謂也。

    曾仕強教授說:河南人稱把’好’、‘行’、‘可以’稱為——中。中不但是中華、中庸、中原,更是對老子孔子兩位先哲思想精髓的高度概括。河南是華夏文明之根。

  • 4 # 風生水起道命理

    老子,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我們尊稱他為“老君”。

    老子的“道德五千言”玄之又玄,老子說,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吾言甚易知”,我講的話很容易懂。

    “甚易行”,也很容易就能做得到。

    可是結果呢,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整部道德經裡面所講的每一句話都值得我們好好學習,道德經因為太大了,不管從那個方面入門都會學到不一樣的東西。我們就單單講老子第4章兩個字就好了,“道衝”。

    “道衝”這兩個字就值得終身學習,這兩個字其中所包含的深意是什麼?為什麼是“衝”而不是“中”?老子為什麼講“衝”而不講“中”。儒家是講“中”,但是道家講“衝”。“衝”要自己慢慢悟,才能知道老子到底想要講什麼。

  • 5 # 半俠

    老子,春秋時期的思想家,他的思想簡而言之,就是無為而治,小國寡民最好的啦。

    春秋無義戰,戰國禍相連,連年的戰亂給廣發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災難。那麼怎麼才能避免和停止這樣的戰亂呢,老子的思想應運而生,他認為就是統治者太能折騰,都想擴大自己勢力範圍造成的,如果大家無為而治,國家都很小,人們都在自己小圈子裡生活,就不會出現那麼多矛盾了,自然天下太平,這個思想其實就是想回到以前周朝的那種社會。

    雖然當時他的思想沒有獲得認可,因為當時戰亂時期誰也不敢接受他這一套,接受了就沒有競爭力,就會有滅亡危險,但是到了漢朝建立後,統治者在面對怎麼才能改變天下疲敝,民不聊生的狀態時,老子的思想就非常適合,所以漢朝初年採取的就是老子的思想。

    所以我認為,老子的思想適合在動亂結束後的生產力恢復。

  • 6 # 樸易堂國學易學文化

    老子是個好人!

    老子(約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陽,諡號聃,又稱李耳,曾做過周朝“守藏室之官”,是中國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被後世稱為道家學派創始人,道教尊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其主要思想體現在《道德經》中,對後世影響深遠!

    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老聃處其中,如蛟龍游入大海,海闊憑龍躍;如雄鷹展翅藍天,天高任鳥飛。老聃如飢似渴,博覽泛觀,漸臻佳境,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旨,三年後又遷任守藏室史,名聞遐邇,聲播海內。這就是老子當官的經歷,也可以說就他這段經歷直接奠定了他的後期思想基礎。看來圖書管理員還是非常有作為的。

    關於老子的思想來源可能與其做史官時期的博覽群書有關,看來讀書是有好處的!古人講著書立說嘛!老子既是周的史官,因此《漢書·藝文志》說:"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比如《左傳》成公二年:“仲尼聞之曰: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左傳》昭公三十二年:慎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左傳》這些話,顯然是《老子》的"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第三十六章)的語意所本。

    關於道德經的成書,一般來講都是老子西出函谷關時所著。以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為鑑,溯其源,著上、下兩篇,共五千言。上篇起首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人稱《道經》。下篇起首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故人稱為《德經》,合 稱《道德經》。《道經》言宇宙本根,含天地變化之機,蘊陰陽變幻之妙;下篇《德經》,言處世之方,含人事進退之術,蘊長生久視之道。

    歐洲從十九世紀初就開始了對《道德經》的研究,到二十世紀的四五十年代,歐洲共有60多種《道德經》譯文,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尼采,俄羅斯大作家托爾斯泰等世界著名學者對《道德經》都有深入的研究,並都有專著或專論問世。比如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中國哲學中另有一個特異的宗派……是以思辨作為它的特性。這派的主要概念是‘道’,這就是理性。這派哲學及與哲學密切聯絡的生活方式的發揮者是老子。”

    所以說,老子的思想是一個非常普世性的,他用最簡短的語言刻畫出最深刻的道理,可謂字字珠璣!

    有時間建議你去讀一讀!有好處!記住,老子是好人!

  • 7 # 平凡2850

    先說第一個問題的答案。

    首先,老子是一位有道的賢人;

    其次,老子是一位執掌聖王之道,培養治理天下之聖王的天師;

    再說第二個問題的答案。

    老子的理論對後世來說,是一盞通向長生之道的指路明燈。

    賢人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

    “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別四時,將從上古合同於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

    為什麼不能說老子是一位聖人呢?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記載:

    “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

    “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慾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

    真人聖人,生逢其時,無世俗之累,老子的時代,老子的地位,真人聖人不可得也,所以,認真的計較起來,老子是一位合道的賢人。

    天師

    天師,天子之師。

    岐伯,老子,這樣的人,都是天師。

    白雲先生在對《黃帝陰符經》的解讀中說:

    先秦以前,天師的職責有三個:

    一是負責守道,掌管皇家圖書館;

    二是傳道,負責培養天師接班人;

    三是以道輔佐君王,經世濟國。

    李耳,正是周王室皇家圖書館的館長,周天子近臣,天子之老,故被尊稱為“老子”。

    老子之道

    老子的理論,繼承自伏羲以來的上古聖王之道。

    這樣的聖王之道,集中體現在《道德經》中。

    其核心是錨定於亙古不變的天地的,“道”的宇宙觀。

    依照這樣的宇宙觀設立的國家治理體系,被稱為道家思想。

    其精髓是“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對聖王來說,具體做法是”抱一不離“,”常德不忒“,”慈、儉、不敢為天下先“。

    以老子之道修身,人可以盡享天年;

    以老子之道齊家,家族會興旺發達;

    以老子之道治國,國可以長治久安;

    以老子之道平天下,天下可以長保太平。

    所以說老子之道是通向長生之道。

  • 8 # 老喬218152046

    老子是2500多年以前春秋戰國時代的人。是先秦諸子百家道家文化的創始人,其代表作品就是《老子》或曰巜道德經》。是包羅永珍思想全覆蓋,概括科學在內的非常道學之真理理論系統。有人總把力道家和道教文化混在一起說,是一種混淆視聽的現象,道家和道教設有任何關係。道家不信神,不迷信宗教,至於道教常用《道德經》當鎮教之寶,只能證明《老子》是全識的理論糸統,得到全視域的青來。

    老子無師,仰望天空獨立思考,接觸事物認識實踐,發現了事物固有不變的規律性:〈有無對立同一〉規律。打開了人類認識事物的大門。較之西哲之:“矛盾對立統一”規律之現象認識論不僅徹底髙級而且早了2000多年。這就是:“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法自然的自然結論。老子以〈有無同一〉規律之全識論為核心,創立了非常道學之〈道德經》指導人類的思想行為到永遠。這是全世界之書都可燒燬唯獨《道德經》不能燒燬的理由。老子是人類的導師,《老子》是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基礎。奉勸少數所謂學者別再把物豐民寡的"小國寡民”現象解讀成復古倒退了。因為那是全人類公有的前夜。

    談到借鑑意義一切的日常生活都有老子理論的指導,首先說說有關量子的波粒二象性,疊加態之薛定諤貓,一觀測波函式就塌縮,不觀測就疊加。這與《老子》之事物皆是以無為始,有無相生,化而去的世界觀,情景是一樣的。不觀察時事物恍惚存在,一觀察就以無的形式過去了。只是老子說的是一切事物的普遍性宏觀態,2500多年以前就發現了,科學在《道德經》理論籠罩之下。

  • 9 # 馬振廷1

    道大,登上月球,大,又到了火星,大,到任何星上它都是大於它,大大大,要説小,搏之不德微,分子微,夸克,還是微,微微微,大無外,小無內。道者帥也,光陰,時間,氣侯基因,天上飛,地上走,看得見用得上,和看不見的,也算暗物亮子吧,都是道給的。老子給人婁苦口婆心用各種比方解明道,(這就老子的偉大)。

  • 10 # 曹國俊a

    老子就是一個周朝的守藏史,但他並不是道德經的作者。道德經其實是上古的王官之學的一部分,老子守藏史的任務就是儲存和看護這些古書,同時老子也是把這些上古不傳之謎從周王室帶出來的人。所以這也是道德經跟春秋戰國的諸子百家的語言風格完全不同的原因。從這個角度來說,老子的道德經才是中國文化真正的根源。但遺憾的是後人並沒有真正的理解道德經的原意,尤其是外來文化的傳入,使得華人把對道的理解從本體論的角度來理解了,所以誤解了老子的思想。老子的道德經講的是知行合一的認識論和行為論的問題。

  • 11 # 一個有朋克精神的人

    老子是影響人類歷史,對人類社會影響深遠的偉大人物,是先秦思想家,哲學家。他是先秦道家思想的開創者。老子,原名李耳。也有說,他名聃,但近年來史家考證,老聃可能另有其人。老子原為周王室藏書室長和史官,後留下道德經,西出含谷關。我們的歷史書裡說他不知所蹤,而道教的說法,他成了神,被奉為老君。道教一些派別,甚至還有老子一氣化三清的典故,老子的形象更接近上古神話人物。道教承襲六千年的黃老學說,就是他和另一個被認為上古神話人物黃帝的理論。毋容置疑,老子對人類歷史影響深遠。

    後世,普通人從道家思想裡獲益良多。我認為,老子“道”的思想,”上善若水”不爭的思想,“物及必反”

    的思想,都是後世幾千年來,為人處事,甚至是治國理政的至理名言。到現代社會的今天,我們也能從中獲取智慧及力量。別人也說了很多了,我談談,物及必反吧,據道者們說,此觀點也是早期解釋了物理能量守恆定律。我認為有一定道理。可見中國古人的智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崇禎皇帝朱由檢,他的死是重於泰山,還是輕於鴻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