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作為明朝人,朱由檢以身殉國,但作為明朝皇帝,朱由檢猶豫不決沒有南遷,最終被迫自縊煤山,實力雄厚的南明陷入內亂,被滿清擊潰,如何看待崇禎的死?
9
回覆列表
  • 1 # 楊大眼看歷史

    崇禎之死非常悲壯,君王死社稷,被很多人津津樂道,但要說他死的價值嗎,我感覺半毛錢都沒有。

    崇禎接手的是個爛攤子,大明滅亡或許已經是時間問題了,但崇禎的性格或許也加速了大明朝的滅亡。 崇禎在李自成快要打到北京時就想到了要南遷,但是又不想自己提出來,怕擔歷史的罵名,就想找大臣提,但是大臣沒人願意提,這也是崇禎自找的。之前有個叫陳新甲的官員,經崇禎同意和後金議和,後來事情洩漏到言官那裡遭到了彈劾,崇禎不僅不站出來給陳新甲說話,還最終處死了陳新甲。南遷丟掉祖宗陵寢比與後金議和更顯的恥辱,遇到老大不敢擔當還殺人,就沒有大臣敢再提出來了。

    李自成馬上就合圍北京城時,有大臣提議把太子送到南京,崇禎不採納就罷了,又大發雷霆說大臣居心叵測想讓自己當太上皇。大臣遇到這麼個領導也是夠了。

    崇禎死後,據說屍體就丟棄到路邊,大臣、百姓沒有人給他收斂,當皇帝當到這個地步連董卓那個軍閥都不如!董卓死了還有蔡邕來哭一把。

    但是後來後金入關,為了體現自己是繼承了大明,為崇禎報仇,又把崇禎重新拉上神壇給供了起來。

    崇禎的死,並且帶著自己的孩子一起死,就直接導致了南明的內鬥不止,沒有一個大家都認可的繼承人,南明很快就在內鬥和清朝的打擊下徹底滅亡。

  • 2 # 小龍了

    一提到中國的歷史朝代,大家都有自己的喜歡,尤其是對漢唐,總是有一種強烈的追捧感。但實際上,還有一個朝代,它可能並不是很起眼,但是卻有足夠的話題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都去反思和體會。它就是明朝,它的最大話題就是,從朱元璋建立明朝到最後滅亡,200多年的時間裡面,一直都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明朝建國之初定在南京,後來經過朱棣將都城遷到北京,而目的就是為了“天子守國門”。從明英宗到崇禎,即使是國難臨頭,也沒有捨棄皇都自己逃跑,這也就是“君王死社稷。

    “崇禎之死”究竟是“自縊”還是“殉國”,這還要從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以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起義軍攻克北京說起。三月十九日,天未黎明,崇禎在司禮監太監王承恩的陪同下,來到景山自縊而死,維持了270多年統治的大明王朝由此滅亡。作為明朝的第十六位皇帝,崇禎大概怎麼也不會預料到自己將會成為明朝的亡國之君。在他之前,像嘉靖、萬曆兩位皇帝,數十年不上朝,已經導致明朝內部政治腐敗愈發嚴重,外部來自後金的侵擾也逐步加深。反觀崇禎,即位之初便力圖革新吏治,處置了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慨然有為”,給人帶來了一絲希望。怎奈國家積弊已久,縱然崇禎再努力,也已無力挽救危局。內憂外患的夾擊,最終促成了崇禎的自縊和明朝的滅亡。

  • 3 # 食途綠色生活

    崇禎皇帝應該算是明朝後期不可多得的好皇帝,明朝後期皇帝大多昏庸,唯獨朱由檢勤政為民,只是個人才能差了一些,接手朱由校已經殘破不堪的明朝江山,雖有心但是卻無力。他為人優柔寡斷,猜忌心重,軍事才能也是平庸無奇。當時的明朝廷內憂外患,外有清兵/李自成等,內有朝廷大臣擁兵自重,可以說崇禎皇帝無力迴天吧。對於他的死,我認為是既不是重於泰山也不是輕於鴻毛,對於他充滿悲劇的一生,自縊身亡也許是儲存顏面的最好解脫。

  • 4 # 坐看東南了

    今天終於來到北京景山崇禎皇帝上吊的地方參觀、憑弔。

    明思宗朱由檢的死很可惜,朱由檢是很勤勉的皇帝,李自成攻破北京後,朱由檢跑到皇宮後面的景山上吊身亡,景山距離皇宮很近。李自成逼死了朱由檢,但是李自成自己也沒能成功守住北京,山海關大戰失敗後,李自成即退出北京,結果被滿清撿了個便宜,明朝最後被滿清全面取代,這樣一來,朱由檢的死反而引發了漢人無限的懷念和惋惜。

    封建帝王在國家滅亡之時,選擇自殺的並不多,國家已然如此,死不死已不重要,無關泰山和紅毛,畢竟國破山河在,朱由檢是死於農民起義軍的進城。如果是滿清等異族攻進北京,朱由檢不投降而選擇上吊自殺,那朱由檢死的光榮,死的重於泰山。

    死於本民族內部的爭鬥,無所謂泰山和鴻毛,陳友諒的兒子陳理投降朱元璋,沒人說陳理不好,張士誠不投降,也沒人說張士誠死的比泰山還重。但是可以說,朱由檢死的剛烈。

    我對景山仰慕已久,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剛剛去了北京景山明思宗殉國處,算是憑弔這位亡國之君。以前沒去過,以為朱由檢上吊的地方是在景山上面,去了才發現,就在山腳下。我就在想,當年朱由檢已經跑到山腳下,為什麼不跑到山上去上吊,畢竟山上風景也好一點,選在山腳下上吊,一點氣勢都沒有。

  • 5 # 歷史小達人

    輕於鴻毛,因為他的死並不能挽救大明江山,相反是大明江山在強敵的入侵分崩離析,如果他能向南撤退,重新組建軍隊,未嘗不會讓大明光復。

  • 6 # 非非空

    這個問題我只能說,芸芸眾生都會有生死離別,但並非每個人的生命終結要麼重於泰山,要麼輕於鴻毛。就像非黑即白一樣,這個世界還是有很多介於黑白之間的顏色,甚至比黑和白數量要多得多。

    朱由檢自殺謝世,自有他自殺的理由。大明國祚自1368年太祖即位,至1644年北京四面楚歌,已歷16帝計276年,雖有外侮內患,人禍天災,雖有皇帝怠政、內官擅權,但還是平穩過渡到了朱由檢之手。他即位後,勵精圖治,勤勉克己,以圖重塑大明輝煌。但天意弄人。江山在他祖父手裡內部已經腐朽,又經過他哥哥恣意揮灑,已成千瘡百孔,無藥可救。再加上天災不斷,官員怠工,士兵缺餉,以至於民怨四起,哀鴻遍野。後金伺機而動,牽制平判的力量,大臣們卻忙於黨爭,崇禎皇帝眼見覆興無望,亡國有期,更覺無顏見列祖列宗,只得自盡謝罪。

    至於說朱由檢之死有多輕多重,我覺的,做為一個血性男兒,他的死值得後人尊敬,體現了古代儒家文化“士可殺不可辱”的節操觀。所以他死的悲壯!但做為一代帝王,他沒能在危機關頭救黎民於水火,置江山於不顧,自殺謝罪,不值追祟!

    個人觀點,管窺蠡測,不成一家。

  • 7 # 蝦哼哼的叔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這其實就是在問崇禎在中國歷史中的地位?其實這個要看從哪方面看,如果是放在明朝末年,國破時肯定對很多人心中是很複雜的。必定當時大多數漢人是把後金當作異類蠻族(事實證明人家並不比漢人做的差,至少到康熙以前不比老朱家最後幾位幹得差,雖然在意思形態“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這個問題上導致幾次屠城事件)來看,但是問題是他們尊奉了幾百年的老朱家也幹得不咋地,不然那個快遞小哥也不會拉出一百多萬的農民軍,更有甚者真的出去敲鑼打鼓迎接“闖王”。所以對於當時的老百姓來說並沒有多大傷感的,至少底層老百姓是這樣想的,因為他們餓,誰來當皇帝不是餓,而且新來的說不定還真不一樣。對於老百姓來說輕於鴻毛。

    真正擔心怕亡國成為亡國奴的應該是那些中產地主老爺和文人士大夫,這到不是他們有多高尚,而是他們怕失去土地,和丟掉烏紗帽。這一切都是因為明朝祖製造成的,在朝堂之上庭杖百官,估計也只有老朱家才幹得出來。所以這些文人士大夫早就已經喪失了儒家的仁義禮智信,而成為徹頭徹尾的不知廉恥的文官集團。站在明朝這個朝代的角度來說,他死了留下的確是個無比大的爛攤子,看看南明就知道了,立個新羅君斗的是不亦樂乎。他真是揮揮手什麼也沒有帶走,留下麻煩無比大,這也是他不讓太子到南京的後果。對於文人士大夫地主階級和明帝國來說肯定非常重要。

    對於整個中國歷史來說,就更扯淡了。老朱家除了給了中國一個最黑暗的朝代,真是其它什麼也沒有帶來。崇禎死後,清朝更是繼承了明朝的制度,將中央集權發揮到玲離盡致。導致老百姓越來越傻,不思進取。當政者更是飄飄然,自以為是,自以為是天朝上國。導致中國發展嚴重受阻。對於中國慢慢歷史長河來說就那樣……

    回答不精,請指正。

  • 8 # 奉木

    個人意見,不喜勿噴!

    我的意見,輕於鴻毛!

    因為明朝的滅亡,跟崇禎帝的死也有很大關係!

    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禎帝就灰心喪氣,認為天要亡明,然後就撂挑子不幹自縊了,崇禎帝以身殉國,為人所敬佩,可是明朝就真的沒救了嗎?只是被攻破了北京城而已,崇禎帝就絕望自殺,在我看來,精神可嘉,但這是懦夫行為!為什麼要自殺?劉備屢敗屢戰何曾怕過?劉邦被項羽欺負成那樣放棄過?崇禎帝太脆弱了,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也太悲觀了,可能我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但是實際上,明朝還有南方大片國土,這時候又有人說了,明朝氣數已盡,逃到哪裡都是死路一條。可是,若是崇禎帝有重整河山的信心,在南方號召天下兵馬勤王,就算不能打敗滿清,但至少,明朝絕不至於亡的那麼快!

    此話怎講呢,我們回過頭來看看崇禎帝死後的南明政權,南明政權是由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若干政權,歷經四帝一監國。還據有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抵抗清兵,包括弘光政權、魯王監國、隆武政權、紹武政權、永曆政權及明鄭時期。從這裡大家就可以看出,南明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沒有主心骨,政權更替太頻繁,無法聚攏兵力有效地抵抗清朝,因為崇禎帝死後其他的南明都不被承認,導致這個政權抵抗一下然後另一個政權又抵抗一下,根本無法齊心合力。

    倘若崇禎帝沒死,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他是正統天子,天下臣民的主心骨,他在位17年,天下忠於他的臣民還是很多的,如果他在南方振臂一呼,天下心向明朝之人肯定群起響應,比福王唐王等人管用太多了。

    雖然明朝那時候已經腐敗很久了,但還沒到亡國滅種的地步,只能說,崇禎帝若是去南方繼續抵抗那就不是崇禎帝了,明朝命該如此吧!

    我惋惜的只是滿清是少數民族出身,真正的精銳滿清士兵不過10萬人,加上漢人和吳三桂的以及蒙古八旗加起來也就20來萬,結果入關後兵力越打越多,大部分都是漢人,到最後,是漢人幫滿清打漢人,吳三桂在昆明殺害永曆帝與太子朱慈煊,真是悲哀!

  • 9 # 仁者厚德載物

    中國歷史上自殺殉國的亡國皇帝屈指可數,除了明朝的崇禎帝朱由檢就是金朝的金哀宗完顏守緒,這兩位皇帝都是勤政愛民勵精圖治的皇帝,但都不具備力挽狂瀾的雄才大略,何況崇禎帝還犯下很多自毀長城的低階失誤,最終導致國破家亡。

    與金哀宗面對蒙古與南宋的夾攻山窮水盡的無辜與無奈相比,崇禎帝一直到自殺的時候,明朝其實遠遠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包括南方的全國大多數地區仍然在明朝的控制之下,可惜隨著崇禎帝的自殺,明朝作為大一統王朝已經宣告滅亡。因此崇禎帝的自殺殉國對大明王朝對廣大明朝人民來說不是重如泰山的悲壯,而是比泰山還要沉重無數倍的巨大災難,至少導致數千萬無辜人民被滿清鐵蹄屠殺蹂躪奴役,中華文明倒退幾百年,中華經濟文化發展程序被打斷被倒退,自己作死的崇禎帝可謂罪孽深重。

    崇禎帝的一生雖然勤政節儉,不好女色,面對絕代佳人陳圓圓都坐懷不亂,但崇禎帝性格上有嚴重的缺點,剛愎自用,多疑殘暴,極度虛榮,缺乏耐心,殺害忠臣名將自毀長城,幾乎都是在做親者痛仇者快的作死行為,導致大明王朝江河日下,最終滅亡。

    崇禎帝繼位的時候,面臨的局面並不是很多同情崇禎帝的粉絲為美化崇禎帝而說得那樣慘,好像明朝已經病入膏肓不可救藥。

    事實上天啟帝留給弟弟崇禎帝的局面還是不錯的。對外,明朝完全壓制後金,寧遠大戰明朝頭號抗金名將袁崇煥大破後金開國君主努爾哈赤,努爾哈赤被火炮打傷七個月以後死去。寧錦大戰,袁崇煥大破滿清開國君主皇太極與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等四大貝勒帶領的後金軍主力,重傷濟爾哈朗薩哈廉瓦克達等,擊斃努爾哈赤的侄子覺羅拜山等。蒙古北韓等都向明朝稱臣。對內李自成張獻忠等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還沒有爆發。

    崇禎帝也並不像秦二世漢獻帝光緒帝那樣被權臣太后控制的傀儡皇帝,崇禎帝剛剛上任就除掉權傾天下的大太監魏忠賢,剷除閹黨,撥亂反正,年輕的崇禎帝給明朝帶來煥然一新的氣象。

    崇禎帝繼位時明朝人才濟濟,比如名將袁崇煥孫承宗袁可立孫元化滿桂毛文龍邱禾嘉朱大典洪承疇孫傳庭黃龍金日觀沈世魁賀人龍吳三桂熊文燦左良玉史可法鄭崇儉祖大壽何可綱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曹變蛟盧象升白廣恩曹文詔馬世龍等,還有著名科學家徐光啟,巾幗英雄秦良玉等。

    可惜這樣一手好牌被崇禎帝打得稀巴爛,袁崇煥孫元化等抗金名將被崇禎帝自毀長城殺害,導致明朝將領人人自危離心離德,祖大壽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投降後金,尤其是崇禎帝殺害抗金名將西洋火炮專家孫元化以後,導致孫元化的部下孔有德耿仲明等帶著一萬多人的艦隊及西洋火炮投降後金,使明朝徹底失去對後金的艦隊及火炮優勢,明朝在與後金暨滿清的戰爭中江河日下敗局已定。

    崇禎帝的國內政策也有很多低階失誤,比如裁減驛站導致李自成等人下崗走投無路官逼民反,在明朝鎮壓李自成張獻忠等義軍佔據絕對優勢的時候自毀長城,殺害熊文燦鄭崇儉等名將,把孫傳庭朱大典等名將逮捕下獄,導致李自成等農民起義死灰復燃。

    崇禎帝致命弱點是缺乏耐心 ,明朝頭號抗金名將袁崇煥提出五年復遼,可僅僅一年多崇禎帝就中了皇太極與漢奸范文程高鴻中鮑承先等人反間計把剛剛在北京保衛戰擊退後金軍主力的袁崇煥逮捕下獄,八個月以後又自毀長城把袁崇煥千刀萬剮傳首九邊。嚴重打擊了明朝將領勤王的積極性,有袁崇煥北京勤王浴血奮戰打退強敵後金卻被崇禎帝千刀萬剮的血的教訓,面對李自成與皇太極的圍攻,誰還敢去拼命勤王?

    崇禎帝缺乏耐心的另一表現是急於求成,在時機沒有成熟的情況下逼大將與強敵決戰,比如松錦大戰,崇禎帝逼迫洪承疇出城與皇太極決戰,導致明軍主力幾乎全軍覆沒,曹變蛟等名將戰死,洪承疇等名將被俘投降清軍。比如汝州大戰,崇禎帝逼迫孫傳庭與李自成決戰,結果明軍主力慘敗,四萬多人戰死,明軍大勢已去敗局已定,潼關被李自成攻佔,白廣恩等名將投降李自成,孫傳庭等名將戰死,刻薄寡恩的崇禎帝居然對英勇戰死的孫傳庭沒有任何封賞,讓明朝將領更加寒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欒川肉絲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