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熱愛歷史的同學
-
2 # 阿拙哥
司馬懿智謀過人,莫測高深,更具備百忍成鋼的堅強毅力。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以清君側的名義一舉消滅對手,成功之後並沒有稱帝,因此,只能算作魏國政壇的一次激烈變動,不能稱為造反。曹休之敗,實咎由自取,莫怪他人!
-
3 # 八戒聊歷史
司馬懿,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人。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軍事謀略家,魏國權臣,歷仕曹家四代君王,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公元265年,司馬懿之孫、司馬昭之子,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位於自己,立國號晉,建都洛陽。司馬家以晉代魏,可以說是謀反,也可以說是歷史趨勢使然,怎麼評價或許在於各自的理解和視角吧。司馬懿作為輔佐曹氏四代君王的肱骨重臣,一直是忠心耿耿效力於曹魏的。真正的轉折點,應該是“高平陵之變”。司馬懿自幼聰穎,胸懷謀略。當時的南陽太守楊俊以知人著稱,楊俊見過之後,評價他絕非尋常之人。《晉書·宣帝紀》:“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司馬懿或許是一個有野心的人,卻也需要“時勢造英雄”!
司馬懿的經歷:
1、曹操時代:曹操得知司馬懿之才,徵其任職,司馬懿卻因曹操出生宦官而稱病不仕。後曹操任丞相,強制將其招入。司馬懿雖有才幹卻又及能隱忍,曹操認為這是“有雄豪志”的表現,加之發現他有“鷹視狼顧之相”,對其多有提防,也因此提醒過曹丕。司馬懿有所察覺於是勤於職守,廢寢忘食,曹操遂心安。
在跟隨曹操期間,從征討張魯,到南征孫權每參與策劃多有奇策善謀;後關羽圍樊城,水淹于禁七軍,斬龐德,許都受到威脅。曹操一度想要遷都,司馬懿力阻並獻出借吳抑制關羽的計策。這個計策不但解了曹魏之危,也使一代武聖關羽被殺。
這個時候得司馬懿還做了一件事,就是力挺曹操登上魏王之位。
2、曹丕時代:建安二十四年開始,司馬懿作為太子中庶子,開始佐助曹丕。因在太子爭鬥中司馬懿立下大功,因而深受曹丕信任和器重。曹操去世後,曹丕襲魏王位。皇初元年,司馬懿助曹丕廢漢獻帝登皇帝位,魏國建立。黃初七年,曹丕病重。臨終時,司馬懿與曹真、陳群、曹休一同受命作為輔政大臣。
曹丕即位後多次發動對東吳的征伐,司馬懿則留守許都,對內鎮撫百姓,對外為大軍提供軍資。曹丕甚至誇司馬懿為自己的蕭何,可見其對司馬懿的器重。
3、曹睿時期:曹睿即位後,改封司馬懿為舞陽侯。曹操、曹丕時期,多是對外用兵,征伐其他人;曹丕去世,曹睿新登基,朝廷內部風起雲湧,這時候曹睿成了別人的征伐物件了。此時東吳首先發動了對魏的進攻,孫權、諸葛瑾、張霸兵分三路進擊,然而都被司馬懿擊殺或擊退。
輔佐曹睿期間,司馬懿新城擒殺孟達,關隴抗擊諸葛亮伐魏,平定遼東公孫淵,為保曹氏江山立下汗馬功勞。司馬懿也一度升任大將軍、加大都督、假黃鉞,直至太尉。
景初三年曹睿病危,司馬懿與大將軍曹爽一起接受遺詔輔佐少主齊王曹芳。《三國志·魏書·明帝紀》為“吾疾甚,以後事屬君,君其與爽輔少子。吾得見君,無所恨。由此可見司馬懿在曹睿心中的份量。
4、曹芳時期:齊王曹芳即位時年僅八歲,因其年幼,作為輔佐大臣的曹爽為了獨攬大權、控制魏帝,卻開始結黨營私,培植自己的勢力。為了達到擅權的目的開始排擠司馬懿,史載:曹爽兄弟“專擅朝政,兄弟並掌禁兵,多樹親黨,屢改制度”。朝中大臣對此多有不滿,卻又不敢言語。司馬懿受到威脅,私底下開始謀劃如何反擊,消滅曹爽勢力。同時偽病不朝,曹爽信以為真於是對司馬懿不加防範。
嘉平元年正月,魏帝曹芳離開洛陽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大將軍曹爽、中領軍曹羲、武衛將軍曹訓均從行。於是乎司馬懿的機會來了。
5、發動高平陵之變:司馬懿乘曹芳及曹爽兄弟祭拜高平陵之機,奏請郭太后,要求廢曹爽兄弟。當時,司馬師率兵屯司馬門,控制京都。司馬懿自率太尉蔣濟等勒兵出迎天子曹芳,駐紮在洛水浮橋。司馬懿誘騙曹爽交出兵權即可保留爵位永享富貴,無謀曹爽信以為真,一回府,即被司馬懿派兵包圍。隨後司馬懿以謀反的罪名殺曹爽及其黨羽並滅三族。嘉平元年二月,曹芳任命司馬懿為丞相。
高平陵之變司馬懿成功反擊曹爽,奪官奪權。由於曹爽的逆反之舉早已被諸多朝臣所詬病,高平陵之變,深得人心,受到朝野一致擁戴。251年王凌起兵,被司馬懿平定,其聲望一時達到頂峰。
高平陵之變後,因司馬懿對曹氏的剿殺極大的削弱了其宗室力量,至此魏國一應軍政大權,幾乎盡歸司馬氏所有。此後數任魏帝不過都是司馬氏手中傀儡。公元265 年,司馬炎進位晉王,隨後廢魏帝,建立晉王朝,魏亡。
-
4 # 魚兒約龍門
司馬懿謀反的直接原因是曹真的專權跋扈,遭到滿朝文武不滿,致使司馬懿得到群臣的支援發動政變。真正原因是司馬懿一直對曹魏篡奪漢室天下心有不屑,而自己一直懷有取代曹魏的野心。
司馬懿謀反策劃已久!司馬懿是一名成功的野心家,從曹操時代就懷有不臣之心。他歷仕曹魏四代君主,韜光養晦,終於等到機會發動高平陵政變,將曹魏大權掌握到自己手中。
曹操時代,他看到曹操作為挾天子以令諸侯,獨攬漢室大權,有篡奪漢室之心。而自己家族世為漢臣,曹操為閹宦之後,不屑於曹操之下,曾拒絕曹操徵召。後迫於曹操權勢,屈居與曹操之下,輔佐太子曹丕。但一直懷有不臣之心,他臥薪嚐膽,擁護曹操稱帝,取得信任,等待時機。
曹丕時,他竭心盡力,輔佐曹丕登上帝位,深得文帝信任,去世時,命司馬懿為輔政大臣。明帝曹叡時,抗蜀伐吳,平定遼東,幫助曹魏鞏固政權,成為明帝託孤重臣。
到曹芳時,因同為託孤大臣的曹爽把持朝政,排擠司馬懿,大權獨攬,引起司馬懿及滿朝文武不滿。司馬懿裝病不朝,放鬆曹爽對他的防備。終於趁曹真與皇帝祭拜高平陵之時發動政變,處死曹真,掌握曹魏大權。
-
5 # 今古大觀
曹操曾對曹丕言:司馬懿有狼顧之相,不會久居人下,必是他曹氏的隱患。在這裡不得不說曹孟德有先見之明。
司馬懿也不是吃素的,他對曹操那兩下子也是心知肚明。他和曹丕關係搞得很好!司馬懿又善謀奇策,曹丕非常依重司馬懿,把曹操的話當成了耳旁風。曹操看司馬懿工作誠懇,慢慢也就放心了。 司馬懿城府深不可測,連一代梟雄曹操都被他騙了,後面的曹爽更不是對手。他故技重施,裝病蟄伏。曹爽沒識破,就已經敗了。他幹掉曹爽,逼死曹彰,曹氏宗族勢力幾乎讓他一鍋端。這樣還是打著清君側的名義,天下歸心。軍政大權在握,他也玩起了曹操的那一套。
三國逐鹿,曹操、劉備、孫權嘔心瀝血,原來一直在為司馬家打工! 司馬懿憑藉隱忍、善謀笑到最後。
-
6 # 峰哥看歷史
那麼司馬懿為何會選擇反叛曹魏,是真的自青年時代就抱有狼子野心,以蟄伏的態勢,寄望於尋找合適的機會,學以曹操的套路,來翻天覆地,而為司馬家開天闢地嗎?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造反的代價對於司馬懿來說太大太重。且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是曹操的伯樂,在曹操初入仕途時,是司馬防舉薦曹操擔任洛陽北部尉的,更是多次照顧當時渴望建功立業的曹操,故而曹操與司馬家關係匪淺。雖然司馬懿不屑於與被稱為漢賊的曹操為伍,但以曹操的權勢和手段,司馬懿根本沒有任何機會,並且對司馬家和司馬懿,曹操還是相當看中的。
雖然看不上曹操,但進入仕途就一定要出人頭地。既然與曹操無緣,那麼就要與將來的魏帝有緣。相比於曹植,曹丕陰柔的性格更符合司馬懿的胃口,於是作為曹丕黨的司馬懿,在儲位之爭中為曹丕立下了汗馬功勞,深受曹丕的器重。在曹丕繼位後,司馬懿官運亨通,走上了仕途的快車道。此刻的曹丕早已忘記了父親提醒他司馬懿有“狼顧之相”,不甘人臣。對司馬懿十分器重的曹丕,甚至都讓司馬懿替代他鎮守許昌,並授予兵權。即使到了曹丕生命的盡頭,還任命司馬懿為四大輔政大臣之一,對司馬懿可謂信任到了極致。身為人臣能得到託孤之命,可以算是君王之恩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肝腦塗地、死而後已亦無怨無悔。
在魏明帝曹叡時代,司馬懿同樣深受器重,為曹家天下安定四方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同樣作為曹叡的託孤重臣,司馬懿再度感受到了君王之恩,無以為報的情感。然而已入花甲之年的司馬懿,作為兩代的託孤重臣,卻受到了實權派曹家託孤重臣曹爽的擠兌和仇視,甚至到了殺之而後快的地步。
兔子逼急了都咬人,何況有些狼顧之相的司馬懿。司馬懿深知作為執掌大權的曹爽,不會放過司馬家的任何一個人,斬草不除根定會後患無窮,司馬懿的死不會澆滅曹爽覆滅司馬家的火焰,此刻真是到了司馬家生死存亡的關頭。
擺在司馬懿面前的只有一條路,就是反殺曹爽控制朝廷。於是就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高平陵之變”。司馬家掌控了曹氏王朝,司馬懿成為了另一個曹孟德。如果不是到了家族的生死存亡之際,司馬懿定然會做一個忠於曹魏的大魏臣子,以回報兩代君王託孤之恩。然而命運卻給了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司馬懿一個無奈的抉擇。掌權後的司馬懿效仿曹操,並沒有篡奪皇位,保留了曹氏皇權的存在,以魏臣的身份結束了一生。
-
7 # 涵涵天宇
問司馬懿為什麼會造反,其實就是在問司馬懿為什麼會發動高平陵政變?我認為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他需要在曹爽擅專並且極力排除異己的情況下自保,而想要自保就需要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力,那要怎麼奪權呢?唯有發動政變這一條路。其次是要阻止司馬家被曹爽滅亡的命運,當時司馬懿和曹爽的鬥爭已經到了不死不休的局面,一旦自己身死,那麼司馬家族也一定會被曹爽夷滅,所以為了家族的存亡,司馬懿也只能發動政變。最後也是為了維護世家門閥的利益,保證士族能夠在與外戚的鬥爭中獲勝。
一、在曹爽擅專並且極力排除異己的情況下自保曹爽年少時因經常出入宮廷而和曹叡的關係很好,也因此成為曹叡任命的兩位託孤大臣之一。一開始曹爽還顧及司馬懿這位三朝老臣的聲望而本分做事,可等他慢慢體會到權力所帶來的滋味後,就越發不甘心居於司馬懿甚至年幼的皇帝曹芳之下,再加上曹爽身邊的親信丁謐和何晏等人的蠱惑和謀劃,他對權力的慾望愈加膨脹,不斷削去司馬懿的軍權和政權,慢慢將其架空,並且培植黨羽,大肆封官自己的親信,排除異己,獨掌軍政大權。
獨掌大權並且自比於皇帝的曹爽,對同為輔命大臣的司馬懿愈加不滿,自己都已經攬軍政大權於一身了,那還要司馬懿這個託孤大臣幹什麼呢,和自己爭權嗎?所以曹爽非常想要也必須殺了司馬懿。可眼光長遠、智慧高絕並且極善隱忍的司馬懿會看不透被他視為莽夫的曹爽的想法?所以為了自保,司馬懿在曹爽囚禁了郭太后,專擅朝政之始(公元247年)就抱病歸家迴避曹爽,暗中聯絡蔣濟等士族大臣等待時機一舉覆滅曹爽。終於在等待了兩年之後,在曹芳和曹爽前往高平陵祭拜曹叡之際,司馬懿在洛陽迅速發動政變,借郭太后的旨意接管禁軍、封鎖洛陽並宣佈撤銷曹爽大將軍的職權。無謀的曹爽在聽到訊息後立馬就亂了方寸,果然在太尉蔣濟的誘騙下交出了兵權。
因為司馬懿想要在曹爽專權並且極力排除異己的情況下保全自身,他就必須要奪回屬於顧命大臣的權力,而奪權的方法也就只有發動政變這一條途徑了。
二、改變司馬家被曹爽滅亡的命運我們都知道封建時代的政治鬥爭是異常殘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一旦失敗,就會落得個身死族滅的下場,而在東漢時期,家族觀念早已深入人心,國家,是先有家才有國,家族才是個人的根基,家族的傳承必須延續不能中斷。而司馬懿就是一個極其看重家族的人,行事都以家族利益為先。當時司馬懿和曹爽的政治鬥爭已經到達了不死不休的地步,他不只是要自保,更是要儲存和延續司馬一族,阻止司馬家族被曹爽滅亡的命運。所以司馬懿有必須發動政變覆滅曹爽的理由。
三、為了維護世家門閥的利益自陳群為曹丕獻上了九品中正制的選官制度後,世家門閥就牢牢掌握了官員選拔任免的名額和權力,司馬懿和陳群也因此成為了世家門閥在朝堂上的代言人。可是曹爽專權之後卻大肆培植黨羽、提拔親信、罷免士族官員,曹爽的行為觸及到了世家門閥在朝堂上的根本利益,必然會引起朝中眾多士族大臣的不滿。所以本來是曹爽和司馬懿之間的權力爭奪,卻升級成了外戚和士族之間的政治鬥爭。士族為了奪回自己在朝堂上的話語權和選官的權力,就暗中支援和幫助作為其代言人的司馬懿成功發動高平陵政變。從而維護了世家門閥的利益,保證了士族在與外戚的鬥爭中取得勝利。
總而言之,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也就是在我們看來的謀反,其原因就是為了自保,為了家族的傳承和延續,為了士族的在朝堂上利益。
回覆列表
司馬懿勢力積累到一定程度,當然會謀反。首先,司馬懿超級能隱忍。
在操哥手下做主簿,做了這麼多年,一點也不張揚。即使心中萬千策略,也不會像楊修一樣到處張揚,這點特別重要。
其次,司馬懿在曹丕即位後,獲得了重用。在軍隊中漸漸建立起自己的黨羽勢力。為後面,幹掉曹爽奪去實權奠定了軍事基礎。
第三,司馬懿確實為魏國做了很多事。後面,奪權後,打仗基本靠司馬懿統兵。就像蜀國靠諸葛亮一樣,司馬懿在魏國也是主力元帥一樣的存在。
第四,人的權力慾只會越來越強烈。到了司馬昭長大後,基本是篡奪曹家皇位之心已經昭然若揭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嘛,哈哈。
司馬懿,換成其他權臣,到那種地步,都會奪權,雖然沒立馬搶皇位,但是基本是性質也差不多了,自然而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