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陌影1028

    後人在說到商鞅變法時,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法家代表人物之一韓非子認為商鞅變法是明智的改革。北宋王安石,稱讚商鞅的變法為:“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足以見之商鞅變法悠久而深遠的影響力。

    商鞅是法家思想的達標人物,關於商鞅思想所承何處,有三個爭論。一是說商鞅的老師是公叔痤。商鞅年輕求學時候,受到魏國李悝變法的影響,十分認可和推崇法家思想。公叔痤為魏國的宰相,商鞅早年拜於他的門下。公叔痤很是欣賞商鞅的才幹,於是對魏惠王說,公孫鞅有很大的才能,可以任用他作為宰相。過了一段時間,公叔痤告訴魏惠王,如果不任用公孫鞅,就要在魏國境內殺掉公孫鞅。魏惠王以為公叔痤病重,說話語無倫次,便沒有采納公叔痤的意見。商鞅在魏國聽說秦孝公廣納賢才,於是帶著《法經》前往秦國。

    第二個說法是商鞅的老師屍子,原名屍佼。劉向曾記載說,屍子曾經做過秦國宰相商鞅的門客,在商鞅執行變法期間,為商鞅出謀劃策。所以,很可能屍子是商鞅的老師。

    第三個說法是說商鞅的老師是鬼谷子。但是,這一說法被推翻了,因為鬼谷子的學生都有記載,比如張儀、蘇秦、孫臏和龐涓。如果商鞅是鬼谷子的學生,那麼也會有相關記錄。

    對於,商鞅老師一說,認為公叔痤和屍子的可能性較大。

    商鞅之死的謎團揭秘

    商鞅原名為公孫鞅,來到秦國後,秦孝公任用他進行了變法,商鞅變法在秦國獲得很大成功,為了獎勵他,後封於商,後來稱為商鞅。商鞅變法,使秦國走上了富國強兵之路,但是商鞅變法觸動了貴族階層的根本利益,在秦孝公去世後,商鞅就迎來了人生的末路。

    商鞅變法,在秦國深入人心。商鞅為了穩定秦國的統治秩序,便借鑑了李悝的《法經》一書,商鞅實行輕罪重罰和連坐制度,引來很多人的不滿,但是商鞅位高權重,常人也無可奈何。商鞅廢除了世卿世祿制度,招來了貴族階級的強烈不滿,秦孝公時期,商鞅深受秦孝公寵信,貴族階層不敢反抗。秦孝公去世後,秦惠文王繼位,秦惠文王第一件事就是處罰商鞅。

    朝中大臣告訴秦惠文王,商鞅因位高權重,想要謀反。秦惠文王意識到商鞅的存在已經危害到他的統治權,加上商鞅以重刑處罰了他的老師,秦惠文王以此為契機,下令抓捕商鞅。商鞅得知後,逃到了邊關。夜已經很深了,商鞅打算找一家客棧住宿,商鞅從家中匆匆逃出,沒有帶相關憑證,客棧的主人不敢收留他,並且聲稱,如果不遵守,就會實行商君的連坐懲罰。商鞅一面感慨法律的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又覺得無可奈何。

    商鞅逃到了魏國,但是魏國沒有接納他,商鞅不得已逃回他的封地,組織手下計程車兵攻擊鄭國。秦惠文王知道後,下令討伐商鞅,商鞅兵敗後將他在黽池殺死,商鞅的屍體被帶回秦國。秦惠文王下令將商鞅屍體進行車裂,商鞅的家人和朋友也難於倖免,都被誅殺。

    商鞅變法的措施有哪些

    秦孝公時期,秦國的軍事實力不夠強大,經濟水平發展緩慢。軍事和經濟上的微弱,讓秦孝公對秦國的未來進行了思考。在借鑑其它諸侯國的基礎之上,秦孝公明白了只有透過變法運動,才能挽救秦國不被兼併的命運。

    為了挽救秦國積貧積弱的現狀,商鞅決定在農業上,商鞅推行重農抑商政策,鼓勵廣大農民開墾荒地,大面積的種植糧食,除此之外,商鞅廢除了井田制,這一做法,極大的鼓舞了廣大農民生產積極性。在軍事方面,商鞅主張獎勵軍功這一做法。在軍隊中,對於屢立戰功計程車兵,給予豐厚的獎賞,以此來提高士兵們的作戰積極性。以及,商鞅統一了度量衡,這一做法,推動了社會以物換物的程序。

    為了鞏固統治者的權力,商鞅實行了郡縣制,郡縣制的頒佈意味著商鞅廢除了分封制,使秦孝公的統治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郡縣制的實行,也讓秦孝公便於管理。

    商鞅廢除了世卿世祿制度,這一做法提高了士族階層的信心,這一做法,推動了社會進步。

    為了鞏固秦國的秩序和統治者的利益,在法律上,商鞅學習了魏國李悝變法,他借用了李悝《法經》一書,商鞅根據秦國的國情,制定了相關的法律條例。商鞅為了在秦國推行法律的施行,三令五申秦國每個人都要遵守相關條例,在這基礎之上,推行了連坐制度。

    秦國透過推行商鞅變法的措施,使秦國生產力和生產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綜合國力也得到了較大的提升。

  • 2 # 人者仁義也

    從廣義上看,商鞅只不過是把春秋戰國變法的成果帶到了秦國,並在這些變法的基礎上有所進步而已。由於現在的人看歷史總是看切一個點,根本沒有看到歷史的發展,所以他們總有錯覺,以為商鞅變法就是商鞅一個人搞出來的,商鞅的變法涉及到秦國的各個方面,怎麼可能一個人設計的了這麼大的工程,這種東西也不是一兩個老師能夠教出來的,商鞅的才能是有,但是後世之人誇大了商鞅的才能。

    商鞅變法有兩次,第一次的主要內容是:

    引用魏國變法中李悝制定的《法經》,但是商鞅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實行連坐法。必須要分家,家裡有兩個兒子的必須分開。

    商鞅廢除舊了秦國的世卿世祿制,實行軍功爵制,也就是按軍功賞賜的二十等爵制度,同時打擊私鬥之人。

    重農抑商,獎勵耕織。

    此後秦國在商鞅的主持下又發生了二次變法,但是這只是整理政治制度,而非開創性的

    廢除井田制,實行土地私有制,允許自由買賣。普遍推行縣制,設定縣一級官僚機構。遷都咸陽。統一度量衡。編訂戶口,五家為伍,十家為什,規定居民要登記各人戶籍,開始按戶按人口徵收軍賦。

    這其中比較重要的是廢除井田制,承認土地私有制;建立軍功爵制,以軍功和農業生產來安排爵位,以此制定社會財富的分配;修訂法律;編訂戶口。但是這些都不是商鞅的主創的。下面我來簡單的說一下。

    首先舉一個例子,商鞅在秦國推舉的軍功爵制,軍功爵制並不是商鞅的創舉,只是被商鞅引用而已

    軍功爵制簡單點說意思就是以軍功授予爵位,這在東周時期是一項創舉,東周之前實行的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制,所謂“親親尊尊”,也就是親近親近的人,尊重應該尊重的人。爵位這個東西只能夠透過血緣來獲得,並不能夠透過功勞來獲得,國家的爵祿是由貴族世代傳承的,是透過血緣關係獲取的。通俗講就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只能打洞。”一個人的命運在出生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但是在東周時期,周天子無力領導諸侯,於是諸侯爭霸,在這種情況下,這種五等爵制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於是軍功爵制誕生了。

    齊國最早在春秋時期就有軍功爵制的記載 比如《左傳》記載春秋時期,齊國齊莊公設立勇爵,所謂“設爵位以命勇士”。就是給戰鬥中勇猛之人賜予爵位,晉國晉定公時期,晉國的趙衰就已經在一次誓師大會大會上宣佈,攻克敵軍,上大夫賜給縣,下大夫賜給郡,士給予田地,庶人平民獲得自由,奴隸獲得解放。戰國時期魏國變法,李悝就講“食有勞而祿有功”,建立軍功賜爵制度,申不害變法時也有“循功勞,視次第。”的制度,而商鞅之前,秦國的爵位裡就有商鞅變法中的不更,庶長等職位。可以說這都為商鞅變法奠定了基礎。

    商鞅在秦國的變法就是把爵位的賞賜,待遇和軍功捆綁在一起,只有獲得軍功才有相應的待遇,這個舉措是相比較於當時的軍功爵制是進步的。在秦國商鞅變法之後,連秦國的宗室都必須有軍功才能享受宗室待遇,一個爵位是一個待遇。秦國變法後的爵位是二十等爵制,主要是:一級公士,二級上造,三級簪嫋,四級不更,五級大夫,六級官大夫,七級公大夫,八級公乘,九級五大夫,十級左庶長,十一級右庶長,十二級左更,十三級中更,十四級右更,十五級少上造,十六級大上造,十七級駟車庶長,十八級大庶長,十九級關內侯,二十級徹侯。

    這二十級的爵爵位決定了一個人的待遇。最低一級的公士爵位可以擁有田一頃、宅一處和僕人一個。第三級爵位簪嫋可以有精米一斗、醬半升、菜羹一盤、乾草半石。後面的爵位待遇就不細說。

    所以題主說到商鞅的大才,其實也不算是大才,商鞅出生於衛國公室,是衛國公室的庶子,此後有機會遊學到魏國,跟隨魏相公叔座,魏國的變法是戰國時期第一個大規模變法的,魏國的變法主持人李悝,制定法經,修繕制度,吳起改革魏國的軍事制度,建立魏武卒,魏國的變法內容和實施的措施在商鞅給魏相做中庶子時期應該是很明白的,因為這些制度和規定都是魏國的明文規定,其中的操作流程商鞅應該也會,此後商鞅離開魏國來到秦國,開始了自己的變法之路,對於其中的內容經過修改昇華,對於秦國原來制度的引進,最後變成了商鞅變法的內容。

  • 3 # 一世嘉文

    商鞅是公叔痤的門客,公叔痤是魏國的相國。商鞅拿著《法經》對照魏國的實際情況,輕易就能理解《法經》在魏國的運用到底如何。

    改良《法經》

    說是改良是針對秦國國情的改良,要是把這一套放到宋國,絕對不行,因為宋國國民普遍文化素質較高!文化!仁、孝、禮那一套非常強大,強大到齊國滅了宋國,差點引來滅國之禍!放到齊國也不行,齊國號稱禮儀之邦,你那套酷法根本不能昭告國民!

    後來秦始皇統一中國,推行秦法,比武力統一還要難,最後導致陳勝、吳廣起義!(後話)

    商鞅根據秦國的國情改良《法經》推行《啃草令》,仿照宋國的國都建造符合天下“禮儀”的咸陽城。然後時間足夠,精益求精,不斷細化,到後來商鞅自己逃走的路上,秦國的客棧拒絕商鞅入住!商鞅才意識到自己改良的秦法如此細密!

    至於推測他師傅是誰的做法,無疑都得不到確切答案!

    參照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趙武靈王的老師也不是一個確切的人名。而是實踐的結果。秦獻公更接近商鞅,在魏國耳濡目染,學到的是很多人努力的成果,然後回國也不是生搬硬套。

  • 4 # 一品鏟史官

    悅讀文史,我是子彧。

    魏惠王也喜歡問這個問題,聽說你是大才,請問你師從何人哪?然後魏國就衰落了。

    東漢末年大家也喜歡這樣說,聽說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然後袁家就滅了,就士族門閥了。

    商鞅變法成功了,然後很多人就拿著放大鏡,商鞅的師傅是誰呢?

    如果說非要說師傅的話,商鞅的師傅有屍子、公叔痤、李悝、魏國。

    商鞅有記載的唯一老師是屍子。此人名叫屍佼,是一個非常神秘而又有思想的人物,跟鬼谷子差不多。大家都知道他很厲害,諸子百家之一,精通道家和刑名之學,但卻不知道他具體做了些什麼事。

    根據司馬遷和劉向等人留下的點滴記載,大約可以知道,屍子是戰國時期魏華人,在魏國時時曾為商鞅的老師,但又像是亦師亦友的人物,因為他好像參與了商鞅入秦和後來的商鞅變法,而且商鞅的所有決策都要同他商議。但他卻始終躲在幕後,並沒有在秦國史料中發現他的蛛絲馬跡。後來商鞅被殺,屍子擔心被牽連,逃入蜀地或楚國,所以史記稱“楚有屍子”。

    他的思想在一本名叫《屍子》的著作中。但是很不幸的是,大部分已經遺失,難以窺見全貌。

    而商鞅的另一個“老師”公叔痤正好相反,大家都知道他做了很多年魏國丞相,卻不知道他有何功績(除了陷害吳起等人)。屍子是一個學者,而公叔痤像是一個純粹的政客。但對於商鞅來說,公叔痤相當於收留了他,並讓他在手下任中庶子多年,這六年對商鞅來說,很寶貴。並不是說公叔痤給他教會了多少做人做事的能力或者對商鞅的法家思想進行了多少指導,而是,他為商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和平臺。

    屍子和公叔痤是商鞅實際的老師,但是很遺憾,他們對商鞅才能的貢獻,基本屬於“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種型別的。甚至可以說,商鞅後來的政治軍事能力,大大超過了這兩人。

    而商鞅真正的老師,是李悝和魏國,學習的時間正是在魏國公叔痤手下做中庶子的那些年。

    李悝其實並不是商鞅同時代的人,但是他留下的《法經》是商鞅學習的重要的教材。李悝是魏國變法的鼻祖,是他第一次在一個國家全面實施了大規模的政治變法並取得了成功(沒有軍事的,軍事部分是吳起完成的)。而《法經》是他畢生所學所實踐而寫出來的,具有極大的實踐及學習價值。

    商鞅利用在魏國丞相手下做事的好機會,接觸到《法經》,學習《法經》,這才將一個愛好刑名之學的衛鞅,變成了一個真正的法學家。因此,雖然他們沒見過面,但李悝卻是商鞅重要的老師。

    而商鞅最重要的老師,是魏國的現狀。生活在在變法後的魏國,又在丞相府任職中庶子,有機會接觸點國家的一切典章、政令,有機會了解到魏國變法後的各方面現狀,商鞅就可以放大李悝變法的成功之處,改造李悝變法的不完美之處。

    魏國變法後的現狀、社會風氣、法治進展、強兵富國,加上對《法經》的學習,讓商鞅差不多親歷了從魏文侯到魏惠王整個時期的魏國,積累了大量寶貴的實踐經驗。

    如果只有屍子的指導和交流,那麼商鞅可以說是一個愛好刑名之學的學者;如果只是公叔痤的中庶子,那麼商鞅只能是一名幹練的書吏;如果只有《法經》,那麼商鞅只能是一個追慕李悝的法學家;如果只看到魏國的現狀,加以總結那麼商鞅可以做一名魏國的中高層官吏。

    但是把這四者結合起來,加以歸納總結,然後實踐、修正、再實踐、再修正,才成就了一個敢於變法、追求法制的大政治家商鞅。

    在商鞅之前,沒有如此完善的變法體系,他從各方面加以歸納和改良,以適應秦國國情。在他之後,沒人敢進行這樣強硬和巨大變化的變法。因此,商鞅額變法實際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孤品,因此,他也不可能從哪裡學到全套的“變法秘籍”

    所以,總結起來一句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一些年輕女性當媽媽後,會直接從女孩變成“油膩大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