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向青山

    楊廣是一個暴君,但並非昏君,從長遠來看,楊廣有功,但無德。

    即使我們列舉楊廣再多的功業,也掩蓋不了他耽於逸樂、沉湎酒色、濫用民力和拒納忠言的史實,這一點與秦始皇不同。

    歷史上以不正當手段取得皇位之人,幾乎都會刻意的追求文治武功,以證明自己即位稱帝乃天賜。

    楊廣、李世民、趙光義、朱棣,莫不如此,但只有楊廣搞砸了。

    李世民和朱棣分別開創了大唐和大明的盛世,趙光義在兩次北伐失敗之後認識到了自身能力的不足,於是開始穩定大宋內部,也就是說趙光義是有自知之明的。

    但楊廣不同,他並非沒有才能,應當說他鞏固了楊堅開創的偉業,但其能力並不能完成他內心的雄心萬丈。

    楊廣希望歷史肯定他的登基是正確的,於是四處開邊,三徵高句麗只是壓倒他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已。

    李世民的早年經歷與楊廣極為相似,但與李世民不同的是,楊廣驕奢淫逸、追求豪華壯觀,又喜歡阿諛奉承,這一點是他最為致命的。

    古代的歷史文獻確實誇大了楊廣的荒淫無道,但其敗家的行徑卻是無可否認的事實。

    隋煬帝妄興師旅,征討琉球,殺害夷人,焚其宮室,俘虜男女數千人。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虛名,自弊中土。載諸史冊,為後世譏。

    這是朱元璋對楊廣的評價,“徒幕虛名、自弊中土”可說評價非常到位,他是後世帝王的反面教材,這一點毋庸置疑。

    人都是有兩面性的,楊廣還是是一位美好事物的鑑賞家、一位有成就的詩人。

    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斜陽欲落處,一望黯消魂

    這是楊廣很有名的一首詩《野望》。

    或許帶有強烈的藝術成分的政治個性,使楊廣一直具有一種炫耀性的想象力,最終導致了他個人在歷史上的這種戲劇性。

  • 2 # Winter

    皇帝不是隻有明君和昏君兩個選項。

    楊廣苦了百姓、失了天下,不是明君。

    但不是明君一定就是昏君?

    現在來看,楊廣主要乾了三件事:

    1、遷都 ;2、修運河 ;3、徵高句麗

    這三件事都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遷都是為了利用首都的政治輻射效用恢復被南北朝連年戰爭摧毀的民生國計,聯結東西;

    修運河是為了加強交通設施建設,提高物流效率促進經濟發展,打通南北;

    徵高句麗是為了國家周邊軍事戰略安全考慮,臥榻之處豈容強鄰在側?

    但壞就壞在楊廣好高騖遠,想一次性把三件事都做了,太急功近利。這三件事在封建朝代,任何一個皇帝,能幹成一件已經到國力的極限了,三件一起,勞民傷財太深,老百姓只能反了。

    這才是隋朝被推翻的原因,那為什麼唐朝史書裡的楊廣那麼“昏”?那麼多黑料?

    因為隋唐兩朝的官僚差不多是一批人,李淵李世民打天下的幹部體系基本都是原來隋朝的官員,包括李淵自己也是隋朝當官的,現在把隋推翻了,如果在史書裡把隋朝整個朝廷都罵了,那不是“我罵我自己”?

    不能罵整個朝廷,但沒有黑料不罵他你為什麼要推翻他?

    所以一定要罵,但官不能罵,那隻剩皇帝了,不罵你罵誰?

  • 3 # 易乎

    我認為楊廣並非暴君昏君,你要知道歷史從來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再加上現在的各種電視劇給楊廣抹黑,導致隋煬帝更無法洗白了。

    隋煬帝楊廣開鑿大運河,雖然在當時是勞民傷財,但是他是過在當代,功在千秋。大運河的作用甚至超過了絲綢之路。大運河還是隋、唐、宋三代運輸的大動脈。

    而且他還開闢了科舉制,讓多少寒門子弟可以入朝為官,即使到了現在,我們也還在沿用著科舉制高考。他還三徵高句麗,但是太急於求成,最後以失敗而告終,比較可惜。

    為什麼後人都認為楊廣是個昏君暴君呢?因為都是李世民瘋狂給楊廣抹黑,如果不給楊廣抹黑,不凸顯出他的殘暴,怎麼才能顯示出李世民的賢德對吧。

    而且李世民把他自己乾的缺德事全部安在了楊廣身上什麼弒父殺兄,欺母淫嫂。楊廣乾的他也是一個沒少,只是他開創了一個盛世,他是勝利者,史家也沒有司馬遷之骨氣!說楊廣好色,歷史上那個皇帝不好色,不好大喜功對吧,再說了李世民晚年的時候也沒見的有多好。所以我說楊廣的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 4 # 毀建策

    《楊廣與大隋漢志皇》:

    我認為楊廣是個明君。其之一切,他的一切作為,成敗,功過,可用我下面所做的詩《楊廣》來形容,評價。

    《楊廣》

    其志可通天,

    其行貫日月。

    只因不恤民,

    身與國俱消。

    為我根據史實實,準備做《大隋漢志皇楊廣》以給其正名,以下其為此之節選。

    《大隋漢志皇楊廣》

    楊廣,楊廣原名楊英,因其祖上為漢太尉楊彪,楊修之後,世代書香門弟,再加上其父為拉擾漢人對抗鮮卑恢復漢姓,大舉漢化……

    在家庭薰陶,以及出於一個小孩子想討父親歡心,好感,等心理作用下,開始主動接觸漢學,漢文化,並漸漸為之陶醉,影響,俘化……

    而昔人漢人之強大,以及今日之弱小,卑賤,還有身為北周核心成員對北周,北魏,燕……等南北朝時期胡人對漢人所做的一切的瞭解……

    潛移默化中使其慢慢形成興漢之志,對胡人,胡文化無比痛恨,厭倦。也正因此,就因《詩經》中有一篇寫漢水的《河廣》,而改名楊廣,以表自己強漢之心,興漢之志,以時刻提醒,鞭策自己,為實現這而奮鬥……

    也正其才會放棄身為皇子的安逸生活,而天天習文練武,日夜苦練,以圖成功,興復漢業。也正因此其才能才會以弱冠之齡就可統天下兵馬南征,不引朝臣,楊堅懷疑,全力支援,才能大破南方,一統中國。

    而在未南征前其於太原防禦突厥,高句麗來犯,還有坐鎮揚州,鎮守江南所經歷的事,看的書籍,記載,還有南方純種漢人所顯露的風貌,風土人情都讓其無比迷戀,嚮往,更加增強其對胡人的痛恨,還有興漢之心。

    而太子,兄長楊勇軟弱,無能,心向胡人,根本扶不起來,為了家族江山,內心瑾想,漢人大業,其奮不顧身,走上奪嫡之路…

    (按《百家講壇》蒙曼講隋史《大隋風雲》來看,楊廣,楊堅或不是漢太尉楊彪,楊修之後,而僅為自己往臉上貼金,但幾百年後的事誰又能說清,即使真不是,在楊忠,楊堅兩代人影響,經營也會變成真的,讓人信,即便是假,在潛意識楊廣也會選擇相信,而非祖上草根,無名。)

    楊廣在登級後先利用支援原太子楊勇關隴集團借楊堅之死混亂髮動政變,刺殺自己,以圖改變即定事實,翻盤之機,以此為由,大肆捕殺關隴,削弱其實力。

    然後借發展科舉,大興教育扶持,支援江南文士集團,與關東豪族三者相互實行對峙,牽制,保持平衡,掌握大局,徹底坐穩皇位,接手朝政,完成權力交替。

    然後經數年磨合,休養生息,準備,操作後,已被整個天下承認,認可的楊廣開始實行他苦思數年,一直為之謀劃,準備的血脈純淨計劃,以圖屠胡,滅外,雪恥,純淨血脈,揚中國威,再興大漢,為此其可犧牲一切,並在拿整個國家的命運做賭注。

    血脈純淨計劃:

    一,修築貫通南北,連結五湖四河的大運河,同時在全國各地重要地方大修離宮,建立糧倉,以作據點,集聚天下糧草兵甲,以江南,關中為基地,洛陽,江都為核心,大運河,五湖四河為紐帶的龐大攻守防禦體系,以作最壞打算。

    以圖在全國烽煙,全面淪陷這樣最壞的情況下以此翻盤,再統天下,同時也是想以此逼死,累死胡化漢人,有胡人血統的漢人,甚至讓其反好明正言順殺其,甚至借其手互相殘殺,借其手屠殺世家,減少扯牽,加強中央集權……

    二,四出天下,征服四海,在軍民心中建立絕對威望,以使如臂使指,一聲令下,莫敢不從,莫有不從,為坑殺胡人,胡化漢人,坑殺軍民做準備。同時使這些國家因畏,因懼因被嚴重削弱,無法,無力,不敢乘華夏內亂,虛弱,入侵,插手……

    三,找借囗進行國小,但實力大,城池易守難攻,地形複雜的高句麗,架起絞肉機,先利用自己人連戰連勝之驕,與不熟悉留情等,坑殺,然後用臉面為由再徵,不斷殺,消耗,河北胡化,胡成軍民力量,人,還有世家。乘此逼反全國,給各野人家機會,讓其主動跳出來……

    四,親征高句麗,利用自己對之瞭如指掌,和優勢兵力,滅之,報仇給國大交待,同時徹底解決後患。然後回師國內,滅野心家,再建輝煌……

    在楊廣努力,苦心經營下,終用十年建成大運河,將戰旗插上東瀛,琉球,東南亞之上,大軍踏破今天柬普寨,收復新疆西域,滅亡青海吐谷渾,數掃突厥,甚至將其可汗抓來當侍衛長,順利完成第一二步計劃,甚至可以說第三步計劃也完成的不錯。

    雖有一次因失控,沒控制好使攻破高句麗首都,險些提前完成計劃,破壞大計,不過好在由於主帥來護兒為其心腑,透過放縱手下掠奪,給敵人機會反撲,成功避免……

    然第四步,就在其即將成功時,由於李淵等人的聯手破壞,最終功敗垂成,大隋也因此而風雨飄搖,被終滅亡,其也隨之死去……

    楊廣雖死,大隋雖滅然其志,其行可驚天。在其打擊下昔日好吃人的羌人,慕容鮮卑幾乎滅亡,以至現在羌族人只有千人,差不多消失。

    在其謀劃下大部分世家消失,分崩離析為貞觀之治,大唐盛世,國家政權對全國控制力增強,幕定基礎。在其坑殺下,胡人幾乎被殺絕,縱然還有存在在漢人華夏之中的比例已不多,經幾百年,兩千年徹底被融化,消失在歷史風煙中……

    在隋末戰爭中死的多為河北,中原胡人,胡化漢人,而關中,淮南,江南基本沒受影響,多大打擊……

  • 5 # 會挽雕弓如滿月123

    我是滿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楊廣在位期間開科舉,通運河,三徵高句麗,無論哪一項,其功績都足以流傳傳千古。由此可見,楊廣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少數幾個有作為的皇帝,可惜他也犯了大多數皇帝都有的毛病,就是好大喜功。他井科舉,給寒門士子一個晉升的通道,極大的損害了當時門閥氏族的利益,將門閥氏族推向了對立面;他,開通京杭大運河,鞏固了隋朝對南北雙方的統治,然而操之過急,極大的透支了民力,為隋末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埋下了伏筆;三徵高句麗的戰略及戰術失誤更是直接成了隋朝滅亡的導火索。自此楊廣失盡了民心,軍心和臣心,更落得個昏庸,暴虐之名。然而,以唐代隋以來,唐朝所重用的幾乎都是隋朝的舊臣,其政策和政府架構也幾乎照搬隋朝,開科舉,通運河,徵高句麗,與隋朝楊廣所做一般無二,只是步子放緩了,給民力以休息,就成就了開元盛世。可見,其昏庸之名,大多是當時勝利者潑的髒水。

  • 6 # 西府趙王爺

    楊廣有能力,但無德行,最終導致了亡國。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修建了“大運河”的楊廣,絕對不是昏君,他的能力相當強,隋朝也曾一度在其手中走向了頂峰。

    但此人德行卻極為低劣,而且好大喜功,驕奢淫逸。不管是三徵高句麗,還是龍舟過江都,那都是極大的敗筆,所以楊廣肯定算不上明君。

    身居高位的人,能力確實不應該太弱,楊廣在位期間,做到了很多前人做不了的事情,在政治上,楊廣除了改革官制,還頒佈了大業律,最讓世人稱道的是他還做到了遷都洛陽這件大事。

    在文化上,楊廣對科舉制度有所貢獻,他增設了進士科,科舉制度在他這裡才算是真正的成型。據說楊廣在科舉取士中,他更重視的是一個人的品行,其次才是文才。

    如果真的是這樣子的話,那對於楊廣而言,真的是莫大的諷刺,因為後來的楊廣就是栽在了德行低劣。

    最受爭議的應該是楊廣在軍事上的所作所為,也就是歷史上相當有名的三徵高句麗。

    在征討的過程中,楊廣完全沒有理會社會經濟的實際情況,更不在乎人民的生計死活。

    為了在戰場上爭高下,楊廣前後動用了數百萬的人力,這裡面除了士兵之外,農夫也是嚴重摺損。弄得是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傳說有些百姓為了能夠不去服役,居然自己把自己腿給弄殘了。

    由此可見,楊廣此舉,是多麼的不得民心,那麼他最終的敗亡,也在情理之中了。

    至於錢財方面,那就更不用說了,打仗最費錢了,隋文帝“開皇之治”所攢下來的資本北揮霍一空,其社會經濟慢慢地被拖垮。

    隋朝末年的大起義正是在這樣子的氛圍之下萌芽直至壯大起來的。

    事實上,相比於明君昏君這樣的評價,隋煬帝更應該被稱為暴君,舉幾個例子。

    第一,他為了奪下皇位,氣死了自己的父親(野史傳說他弒父),同樣連自己的手足也每放過,李世民估計就是找他學的。

    第二,當時有一個叫做薛道衡的文人,頗有文辭,楊廣看這個人非常地不爽,出於嫉妒,於是直接弄死了事。這種全憑個人喜惡,生殺予奪的皇帝,那肯定是暴君無疑了。

    第三,張衡算是楊廣身邊的有功之臣,可是,他也難逃被弄死的悲慘命運,起因是這個張衡勸說了自己的主子好多次,勸他不要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而濫用民力。

    楊廣相當地火大,認為這個張衡是在唱衰自己,所以就找了個機會送他一程。

    其實從楊廣身上我們就應該直到,為何那些皇帝在選取繼承人的時候,最看重的不是其能力,而是其德行了。

    能力不足,有大臣們輔助,但德行不行,可就為禍天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說說有哪些旅遊城市,用一個美食、一棟建築、一個景色或其他什麼就能代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