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沉默寡言的思考者
-
2 # 簫簫解語花
曹操是英雄也是梟雄,最初因是官宦子弟,入朝為官,想做個大漢的忠臣,後十常侍之亂,何進死,董卓亂朝綱,殺少帝,立獻帝,禮崩樂壞,大漢的尊嚴巳經式微了,大漢巳經不足以號令天下了,後董卓死,群雄逐鹿,曹操迎獻帝於許昌,給了漢室喘息的機會,綿延了漢朝的國祚,所以應該是英雄。如果當初不理會獻帝,獻帝可能早就死了,至少後來得到了善終……
-
3 # 燕市屠狗者
三國演義中的曹操與歷史上真實的曹操還是有些不同的,單就三國演義中的曹操來說,是個白臉奸雄。我覺得他是一個很會自我開解的人,錯殺伯奢一家,說了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然後心安理得的繼續趕路。自己狐疑多怪,砍死了一個親衛兵,為自己開脫說是做夢殺了人,犯錯了就是夢遊。說得估計他自己都信了。馬踏新麥,論當斬首,他假惺惺的要自殺,最後來個割發代首。雖然是別人給出的主意,估計他這麼聰明的人早就知道這個坡,讓別人提出來,他好順坡而下。否則他也不會高調的喊著要自裁。從中可以看出,曹操還是很有頭腦的,就是鬼點子很多,但是這些聰明大多出於自私,都是為了自己。軍中缺糧,曹操下套,最後借人頭顱安撫軍心。這一點可以看出曹操太腹黑,陰狠毒辣。從各個方面來說,三國演義中的曹操是個壞人,陰險奸詐,不能做朋友~
-
4 # 超越1933202637212
對於曹操,自古人們就有說不盡的話題,因為這是一個個性非常複雜的人。曹操在民間是個“大白臉”就是奸賊。在《三國演義》裡面,因為文學創作的需要,有明顯的擁劉貶曹之意。
在《三國演義》裡,曹操是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
說他是政治家,因為他在外交方面對匈奴及西域各國恩威並用,收復北方失地;在內政方面,整頓吏治,興辦屯田,扶植農耕,使得魏國經濟一直是蜀漢和東吳望塵莫及。
說他是軍事家,他討黃巾、逐劉備、滅呂布、平袁紹、敗匈奴。歷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戰,就是他親自指揮的。
說他是文學家,國為他和兩個兒子帶動了建安之學。他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短歌行)流傳千古。
在演義裡曹操求賢若渴。因為他愛才,不讓曹軍對趙雲放箭,這才有了趙子龍在百萬軍中所向無敵;因為他愛才,才有了關雲長掛印封金、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的傳奇;因為他愛才,才有了“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經典典故。
在演義裡曹操也有奸詐多疑的一面,因為他的多疑,錯殺了他父親的好友呂伯奢全家,說什麼“寧讓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
曹操這個人還好色,為東吳二喬竟築鋼雀臺,激怒了東吳。
在演義裡曹操還是個特別講實際的人,孫權曾勸他稱帝,他確把孫權來書遍示群臣,說:“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耶!”可見,曹操只求實權。在他看來,虛名並不重要。
總之,《三國演義》裡的曹操是個人格、個性及其複雜的人。
-
5 # 小號哥
《三國演義》中的曹操是一個政治家,軍事家,性格奸詐,唯我獨尊-只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他討董卓,擒呂布,破袁紹統一北方。同時他實行屯田制穩定了北方的農業生產,緩解了階級矛盾。在政治上採取九品中正制,打破了自東漢以來官場閥門世襲制,為官員的合理使用,人才的發掘儲備打下了基礎。形成了清廉的官場之風,同時曹操自己也以身作則,反對奢侈浪費,這在他臨死前對斌佩們的囑咐可以看出。另外作品中對曹操的基本印象是負面的,他奸詐,欺君罔上,懷不臣之心。打擊政敵手段殘忍。當然這些都是以忠君正統思想為主軸的作者所描述的,以我們現在人的思維觀點來看人無完人,評價一個人主要看他的功與過的比重。
-
6 # 周原風
曹操在三國時期的功勞無人能及,他在軍事、政治、文學等領域均有傑出的貢獻,為了完成三國統一大業,耗盡畢生精力,直到晚年還未能完成夙願,面對破碎的山河,他已無力迴天,遂寫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名言,值得後人借鑑。
-
7 # 溪仔X的歷史文化觀
曹操是一個比較複雜,擁有多重人格的人。曹操,”是一位三國時期最具有爭議性的人物,自古以來,中國戲劇裡演的曹操是奸雄,老百姓也普遍認為曹操是歷史上的壞人。然而,毛澤東卻從1954年到1975年,多次不厭其煩地評價曹操,認為曹操是大英雄。例如,1957年4月10日,毛澤東與《人民日報》負責人談話時說:“小說上說曹操是奸雄,不要相信那些演義,其實,曹操不壞。當時曹操是代表正義一方的,漢是沒落的。”
毛澤東借古喻今的重要內容,就是評曹操。他反人們的傳統認識而議之,主張翻這樁歷史舊案。在他多次評曹操的言論中所包含的核心觀點之一,是認為曹操利用集中在手中的權力,改革惡政、推行法治、提倡節儉、穩定恢復發展了社會。曹操是天下大亂時期出現的“非常之人”、“超世之傑”,是“代表正義一方的。”總之,他認為曹操“不壞”。如果把曹操看作壞人,“是不正確的。”現在的學者大都畢竟認同這種觀點
在曹操的一生中,充滿了矛盾和對立面。他姓曹名操,他的父親就希望他是一個有操守,有品德的。但是曹操他正是一個即善即惡的人。善良時的他可以原諒殺愛子殺愛將的仇恨,寬宏大度,重新接納他人。
惡恨起來的曹操可以瞬間變成一個殺人如麻,輕易將恩情拋至於腦後的人。但是曹操在政治上,農業上都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他發展農業生產力,提倡要做到節儉,這在當今,也是有十分重要意義的。雖然他愛才惜才,即使有過恩怨仇恨,也會招賢納為己用,但是隻要這個人成為了他前進路上的絆腳石,不管當初有多麼深的情誼,照樣殺之,絕對不留一絲情分。
曹操在文學方面的造詣極高,他的作品至今流傳,很多的描寫手法和感情抒發都體現了一種憂國憂民,氣勢磅礴之感。所以曹操在另一方面確實是一個有才華的人,文化涵養極高。這一點,曹操確實值得我們佩服。
曹操是一個有野心的人,他寧負天下人,不肯天下人負他。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統一了當時的北方,平定了北方的安定,使北方的農業經濟得以發展,解決了人民的糧食問題和打戰軍人的軍糧問題,同時也加強了社會穩定。
曹操的智謀和勇氣也是令人佩服的。他利用想象,望梅止渴,讓行軍可以繼續前行,而非停滯不前,最後全軍覆沒。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
黃河流域在曹操統治下,政治漸見清明,經濟逐步恢復,階級壓迫稍有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曹操在漢朝的名義下所採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積極作用。
曹操軍事上精通兵法,重賢愛才,為此不惜一切代價將看中的潛能分子收於麾下;生活上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唐朝張懷瓘在《書斷》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
曹操對文學、書法、音樂等都有深湛的修養。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
文學
曹操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當今詩歌上,散文也很有特點。曹操的詩歌,今存20多篇,全部是樂府詩體。內容大體上可分三類。一類是關涉時事的,一類是以表述理想為主的,一類是遊仙詩。
與時事有某種關聯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門行》等,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薤露行》《蒿里行》二詩,作於建安初年。
前一篇反映何進謀誅宦官事敗,董卓入洛陽作亂;後一篇寫關東各州郡興兵討卓,又各懷野心,互相殺伐,在內容上緊相承接。詩篇以簡練的語言,高度概括地寫出了這一段歷史過程,因此被譽為“漢末實錄,真詩史也” 。《苦寒行》作於建安十一年,詩篇描寫冬日太行山區的酷寒、荒蕪、險峻,形象生動,同時也寫出了詩人內心的複雜感受。
《步出夏門行》作於建安十二年徵三郡烏桓時。該詩包括“豔”(前奏)及四解。“豔”著重寫了詩人出征時的複雜心情。一解“觀滄海”,寫進軍途經碣石時的觀感;二解“冬十月”、三解“土不同”,寫歸途中見聞;四解“龜雖壽”,寫取得了這場重要戰役勝利後的思想活動。以表述理想為主的詩歌有《度關山》《對酒》《短歌行》等。
前兩篇寫政治理想。他設想的太平盛世是儒法兼採、恩威並用的賢君良臣政治。這在漢末社會大破壞的現實背景下,無疑是具有進步意義的。《短歌行》的主題是求賢,以“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等詩句,抒發求賢若渴,廣納人才,以冀成其大業心情。
在藝術風格上,曹操詩歌樸實無華、不尚藻飾。它們以感情深摯、氣韻沉雄取勝。在詩歌情調上,則以慷慨悲涼為其特色。慷慨悲涼,這本來是建安文學的共同基調,不過在曹操的詩中,它表現得最為典型,最為突出。
如何公正的評價曹操這個人,他機智與奸詐雜糅,豪爽與殘忍並存,時而厚遇英雄,時而又摧殘人才,殺人時心如鐵石,事後又痛心疾首,
評價歷史人物自然離不開功過是非
-
8 # 李李白白胖胖
曹操生在亂世,崛起於亂世,縱觀其一生,所做所為,並不是一句簡單的對錯可以定論的。
因為很多事情僅僅用,好或者壞,去定論是很狹隘、片面的,從不同的側面理解就有不同的觀點和結論。
客觀的講:他做過好事(在文學、外交、國家統一)、也做過壞事(不義之事,如為了軍費掘墓,一己之私誤殺和枉殺了有才能的人,甚至是僭越禮法威脅控制上司-皇帝),但並不能因此斷定他是一個好人或是壞人,也有很多非議和爭論。
從他整個人生來看,好人和壞人是有爭議的,非要我說的話,拋開褒貶就他作為和能力而言,他確實是一個有本事的人
-
9 # 蓉城打工仔
三國時期是人才輩出的時代,曹操作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歷史上爭論一直很大。
毛澤東說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症,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可以說,曹操是名副其實的治世能臣。
在三國演義中,曹操被描寫成心狠手辣,多疑,奸詐,嫉妒心強的人,他殺呂伯奢殺孔融,殺楊修,又殺皇后皇子,殺近衛說是夢中殺人,還並且明目張膽的說: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心之黑,手之毒,真是達到了極點。
歷史上的曹操要比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好像很多。現在一提到曹操就會被評價成為一個奸詐的人,或是一個卑鄙無恥的小人。其實曹操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他唯才是用,軍事上戰術戰略靈活多變,著有《孫子略解》等兵書,他是魏國的奠基人,對經濟的生產和當時社會的秩序有重大的貢獻。他對文學、書法、音樂等都有很高的修養,他的詩具有創新精神,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
除去殺人這事,其他都值得我們學習。
-
10 # 子龍zh
曹操作為《三國演義》中,反面人物來刻畫的,畢竟這是一部歷史小說,和真實的歷史還是有差別的。
大家都知道,文學來於生活高於生活,每一部文學作品,都不可能是現實生活的照抄照搬,每個作者都有自己的偏向。
《三國演義》小說中,把劉備作為正面角色,把曹操作為反面角色來刻畫,其實每個人都有優缺點。
曹操在三國時期的功勞,是無人能及,他在軍事、政治、文學等領域,均有傑出的貢獻,為了完成三國統一大業,耗盡畢生精力,直到晚年還未能完成夙願,面對破碎的山河,他已無力迴天,遂寫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名言,是值得後人學習和借鑑的!
回覆列表
曹操是一個有大權謀,大貢獻的人物,他是三國時期頂尖的軍政雙優者。他以自己的雄才大略統一北方,發展經濟,功不可沒。但是又講權謀,手段,為魏晉統治者開了一個不好的頭。西晉安定了幾十年後,中華民族進入了最黯淡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