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迫在眉睫123
-
2 # 小魚兒的歌聲
中醫理論認為,自然界之所以出現季節和時序的變化是因為天地陰陽之氣的升降變化。一般而言,每一段時序各有不同的主氣,比如:“春夏陽氣多而陰氣少,秋冬陰氣盛而陽氣衰。”人與自然相應,人體內在的陰陽自然也要受到自然影響。冬至陰極一陽生,艾灸神闕正當時,莫負一年好光景,確保來年一身輕。艾灸神闕穴好處多多要激發元神、元氣,就要到它們居住的地方去找它們,這個地方就是神闕。神闕是一個起死回生、返老還童的要穴。冬至是中國夏曆(農曆、陰曆)二十四節氣中第一個重要的節氣。它類似於一天當中的子時,此時是陰極一陽生,即陽氣開始生髮起來了。冬天是可以進補的時節,因為冬天的熱全在體內可以把一些很不容易消化的東西都消化掉;同時還可以做一些身體方面的輔助措施。比如,可以買艾條來燻神闕穴的周圍。神闕穴是連線我們先天后天的一個很根本性的穴位。在冬至陰陽交接的時辰或此前此後的四天裡艾燻神闕穴,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艾灸神闕穴好處多多,你可以選擇隔姜灸或隔鹽灸。冬至前四天加冬至加冬至後四天共九天灸神闕保你來年不得病。冬至陰極一陽生,艾灸神闕正當時,莫負一年好光景,確保來年一身輕。“灸”字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灼”,是灼體療病之意。“灸法”是利用溫熱刺激面板穴位,激發經絡的功能,達到調節機體臟腑功能來預防或治療疾病的一種療法。灸法不但對寒性疾病和虛證有很好療效,同時也是很好的保健方法。《素問》有:“年四十,陽氣衰而起居乏,五十體重,耳目不聰矣。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氣壯則人強,真氣虛則人病,真氣脫則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灸法有多種形式,現代常用和平常所指基本是艾條灸。“冬至灸”是節氣灸的一種“節氣灸”是艾灸和“時間療法”相結合,利用節氣這個特定的時間,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針對不同的身體狀況選取不同穴位進行灸療的特殊灸法。“冬至灸”是節氣灸的一種,即指在冬至這一節氣進行灸治。冬至是中國夏曆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這一天北半球黑夜最長,之後白天慢慢變長,此時“陰極一陽生”,從這天開始,陰消陽長,陽氣生髮。故冬至灸能順應自然界陽升之氣,天人合一,大大增強艾灸溫補之力,達到強身健體、祛病延年的目的,是中醫“治未病”預防保健思想的體現。冬至灸的穴位首選“關元”。關元穴又名丹田,是任脈上的穴位,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也就是肚臍正下 4 指處。該穴位具有溫腎壯陽、培元固本、調氣回陽的功能,灸之可使元氣充足,虛損可復,故能祛虛勞百損,壯一身之氣,為歷代強壯保健的主穴。《景嶽全書》說:“虛能受熱,所以補必兼溫。”關元灸恰好滿足了“補必兼溫”的特點,可達到溫壯元陽,提高人體的強身抗病能力。《扁鵲心書》記載:“每夏秋之交,即灼關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五十,可二年一灸臍下三百壯;六十,可一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令人長生不老。”為加強補虛養生作用,可配合神闕、足三里、中脘、肺俞等穴位。具體操作:在冬至(加前後4天,共9天)每天下午5-7點腎經當令之時,艾灸為佳。艾灸時應避風;應凝神靜氣,避免燒灼感,注意體會溫熱感向腹內深透,能達到腰骶透熱為好;艾灸時艾條燒過的灰燼儘量保留在艾條上不要去掉,有灰之火溫熱力微,為文火為補,無灰之火灼熱力猛,為武火為瀉,冬至關元灸溫補養生,應用溫火,但要注意艾灰脫落燒傷面板。艾灸前後不宜寒涼,如冷水洗漱、洗澡、外出當風、進食生冷之物等。艾灸適應虛證、寒證及陰證為主,艾灸養生,陽熱、陰虛體質者亦可用之。陽熱者艾灸乃從治之意,引火歸元;陰虛者取其陰陽相長,《丹溪心法》有:“大病虛脫,本是陰虛,用艾灸丹田者,所以補陽,陽生則陰長故也。”但陽熱者灸量宜少(猛火艾灸時間短),陰虛者火力宜微(微火艾灸時間長),取“壯火食氣,少火生氣”之意。艾灸時間:冬至加前後4天,共9天,今年的時間是從12月18日開始艾灸,至26日結束。方法1 懸灸: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關元穴,間隔2-3公分進行燻烤,使區域性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每天每次10~15分鐘。方法2 溫灸:溫灸器艾灸,將4柱木質溫灸盒的4柱填滿或者適量3年或者5年陳艾絨或者藥艾絨,對準神闕穴、關元穴燻烤,使區域性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每天每次1個時辰。區域性可墊白毛巾。注意事項:( 1 ) 灸時要慎風寒,戒生冷、油膩。( 2 ) 剛吃完飯或空腹不宜灸臍。( 3 ) 實熱證、陰虛發熱者不宜艾灸。( 4 ) 灸後半小時內不要洗澡或者冷水洗手。( 5 ) 孕婦禁灸。冬至艾灸原因分析:冬至在養生學上是個最重要的節氣,主要是因為“冬至一陽生”。按八卦學說,此時為地雷復卦,卦象中上面五個陰爻,下面一個陽爻,象徵陽氣初生。陽氣初生時,就像農民育苗,女人懷孕一樣,需小心呵護、精心調養,使其逐漸壯大。人只有體內陽氣充足,才能達到祛病延年益壽之目的。而此時艾灸關元穴即是要將這種初生陽堅固在體內,慢慢生髮生長,為體所用。俗話說“夏養三伏、冬補三九”,而冬至更是補陽的最佳時機,有極大的裨益。成都中醫藥大學針灸學教授告訴記者,冬至保健灸,顧名思義,即在冬至時,選取具有強身保健作用的穴位,在此穴位上施行艾灸。將節氣、艾灸和穴位三者結合,冬至保健灸能夠起到溫陽補氣,溫經散寒的作用,從而提高機體的抗寒和抗病能力,提高人體免疫能力和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還具有延年益壽的作用。冬至的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今年是12月22日,即12.18-12.26為今年冬至灸時間。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日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早在春秋時代,中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時間。古代養生修煉均非常重視這一時期,認為陽氣初生時,要像農民育苗、婦人懷孕一樣,小心保護,精心調養,使其逐漸壯大。人體內陽氣充足,才能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冬至保健灸正是實現這一目的之中醫傳統保健方法,是中醫“治未病”預防保健思想的鮮活體現。具體操作:在冬至(加前後4天,共9天)每天下午5-7點腎經當令之時,艾灸為佳。艾灸時應避風;應凝神靜氣,避免燒灼感,注意體會溫熱感向腹內深透,能達到腰骶透熱為好;艾灸時艾條燒過的灰燼儘量保留在艾條上不要去掉,有灰之火溫熱力微,為文火為補,無灰之火灼熱力猛,為武火為瀉,冬至關元灸溫補養生,應用溫火,但要注意艾灰脫落燒傷面板。艾灸前後不宜寒涼,如冷水洗漱、洗澡、外出當風、進食生冷之物等。艾灸適應虛證、寒證及陰證為主,艾灸養生,陽熱、陰虛體質者亦可用之。陽熱者艾灸乃從治之意,引火歸元;陰虛者取其陰陽相長,《丹溪心法》有:“大病虛脫,本是陰虛,用艾灸丹田者,所以補陽,陽生則陰長故也。”但陽熱者灸量宜少(猛火艾灸時間短),陰虛者火力宜微(微火艾灸時間長),取“壯火食氣,少火生氣”之意。艾灸時間:冬至加前後4天,共9天,今年的時間是從12月18日開始艾灸,至26日結束。方法1 懸灸: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關元穴,間隔2-3公分進行燻烤,使區域性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每天每次10~15分鐘。方法2 溫灸:溫灸器艾灸,將4柱木質溫灸盒的4柱填滿或者適量3年或者5年陳艾絨或者藥艾絨,對準神闕穴、關元穴燻烤,使區域性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每天每次1個時辰。區域性可墊白毛巾。注意事項:( 1 ) 灸時要慎風寒,戒生冷、油膩。( 2 ) 剛吃完飯或空腹不宜灸臍。( 3 ) 實熱證、陰虛發熱者不宜艾灸。( 4 ) 灸後半小時內不要洗澡或者冷水洗手。( 5 ) 孕婦禁灸。冬至艾灸原因分析:冬至在養生學上是個最重要的節氣,主要是因為“冬至一陽生”。按八卦學說,此時為地雷復卦,卦象中上面五個陰爻,下面一個陽爻,象徵陽氣初生。陽氣初生時,就像農民育苗,女人懷孕一樣,需小心呵護、精心調養,使其逐漸壯大。人只有體內陽氣充足,才能達到祛病延年益壽之目的。而此時艾灸關元穴即是要將這種初生陽堅固在體內,慢慢生髮生長,為體所用。俗話說“夏養三伏、冬補三九”,而冬至更是補陽的最佳時機,有極大的裨益。成都中醫藥大學針灸學教授告訴記者,冬至保健灸,顧名思義,即在冬至時,選取具有強身保健作用的穴位,在此穴位上施行艾灸。將節氣、艾灸和穴位三者結合,冬至保健灸能夠起到溫陽補氣,溫經散寒的作用,從而提高機體的抗寒和抗病能力,提高人體免疫能力和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還具有延年益壽的作用。冬至的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今年是12月22日,即12.18-12.26為今年冬至灸時間。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日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早在春秋時代,中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時間。古代養生修煉均非常重視這一時期,認為陽氣初生時,要像農民育苗、婦人懷孕一樣,小心保護,精心調養,使其逐漸壯大。人體內陽氣充足,才能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冬至保健灸正是實現這一目的之中醫傳統保健方法,是中醫“治未病”預防保健思想的鮮活體現。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
3 # 老吳和蘄艾
艾灸,越來越多人喜歡!成了很多人家庭養生保健治病的家庭選擇。
那麼也有很多家庭人非常的專業,也有不專業的,跟著趕時髦,覺得很多人說這個東西好,他也跟著艾灸!
那麼艾灸有它的適應症和它的禁忌症。就是說我們身體有些問題又艾灸它的效果非常好,而有些問題要艾灸,它不僅沒效果,還會有對身體壞的作用。
那麼到底女性的假期能不能艾灸呢?
老吳是10多年的艾灸工作經驗,專業艾灸館的經理技術老師,職業技術學校的艾灸老師
現在正在談一談我工作是怎麼來操作這種例假期的艾灸!
第一個情況例假正常沒有?肚子痛,沒有頭痛發冷!腰痛,心情煩躁等等例假期的表現,一切正常。
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停止艾灸。原來制定艾灸的療程停下來,等例假期過了再來艾灸。
第2種情況,有例假期的不適表現。這個時候我們是可以艾灸的,而且用艾灸來緩解痛經,它的這個效果是非常好的,很多人透過實踐,艾灸調理痛經有它獨特的效果。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單位有一個前臺是個小姑娘。上班有一天下午突然的臉色不是很好,捂著肚子,說要去請假。因為我們職業的關係,我看出來他是有那個痛經的問題。我就問那個小姑娘
你是不是肚子疼啊?小姑娘不好意思說,後來還是說是的。我就拿起艾灸條在它的八髎穴神闕穴關元穴艾灸了,差不多不到一小時。
小姑娘說肚子不痛了。這個時候我對小姑娘說,你看不用請假了吧,你請假還要扣你工資呢。艾灸它調理痛經,那它效果就是這麼快。
所以題主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如何在例假的時候如何艾灸。
就是說冬至,你就不要太較勁,這個日子,還是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來調整。
治療痛經有以下幾個經驗穴位可以參考一下。
八髎穴
神闕穴,子宮穴,三陰交,合谷穴,太沖穴,一個穴位10分鐘左右一般的,他的見效還是蠻快的。
回答完畢,我是老吳蘄艾專注蘄艾種植加工,艾灸技術文化公益傳播!
-
4 # 回憶時光的麗娜
美女好!月經期間最好不要艾灸,可以選擇經期後艾灸。一般女性艾灸,最好先灸神闕,也就是肚臍,灸五至十分鐘,微微出汗就可以,灸後喝一些溫開水,補充水份。月經期可以喝一些姜棗酵素,溫宮暖身,但在早上十一點前喝,晚上不要喝,配合艾灸更養生。
另外,本人私房,艾灸的灰不要扔,篩一下,把細灰留下,用來洗臉洗澡更好,面板乾淨,不會過敏!
回覆列表
冬至在養生學上是個最重要的節氣,俗話說“夏養三伏、冬補三九”,冬至更是補陽的最佳時機。主要是因為“冬至一陽生”。按八卦學說,此時為地雷復卦,卦象中上面五個陰爻,下面一個陽爻,象徵陽氣初生。陽氣初生時,就像農民育苗,女人懷孕一樣,需小心呵護、精心調養,使其逐漸壯大。人只有體內陽氣充足,才能達到祛病延年益壽之目的。而此時做艾灸是要將這種初生陽堅固在體內,慢慢生髮生長,為體所用。
冬至及冬至過後,最適合艾灸以驅寒補陽。女性在冬至節氣艾灸,不僅能舒經絡、治月經不調、痛經,還能排毒養顏,改善體寒體質。
所謂“冬至灸”,是指在冬至這一節氣,天氣冷到極時,陽氣開始上升,此時艾灸可補充陽氣,增加人體免疫力,隨自然界陽氣的提升,天人合一,起到強身健體的功能。對於平時反覆感冒,平素虛弱多病而體質偏寒者,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總體來講,冬至這天艾灸效果最好,但是,艾灸發揮效力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最好在冬至前3天就開始艾灸,加上冬至以及其後的3天,共持續7天,若是以前沒有做過艾灸的,最好能在冬至灸之前連續艾灸調理預熱幾天,冬至灸會事半功倍。
冬至即為三九的第一天,古人應天指導農耕,數到第九個九天,天氣逐漸變暖,寒冬結束,萬物復甦;而前三九的天氣逐漸轉為極寒,一年中最冷的時節也會出現在三九四九之間,再加上冬至陽氣下降到最底後,要開始生髮,幫助冬藏之陽生津化氣為人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