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鄉思之情

    孩子漸漸長大,有了自己的思想和理解能力。如果經常罵孩子的話,孩子會認為那是父母在宣洩心情,對此形成一種免疫力。所以我們要理性處理問題,不要動不動就辱罵孩子,不要讓自己的負面情緒影響到孩子。不管做什麼事,首先應該好好溝通,相互尊重,在孩子面前樹立好形象。

  • 2 # jimeng987654

    這樣的孩子屬於“順毛驢型”,喜歡戴高帽,不喜歡批評,越批評越反彈。就是他做錯了你只能用另外一種委婉方式教育他,不能直接批評,告訴他這樣做的不對以及會造成的後果。為什麼我就如此肯定呢?因為我有親身經歷,我兒子就是這樣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比如說他上幼兒園,我會提前告訴老師他的性格以及教育方法,老師們表示這樣做的效果很明顯,雖然他不會主動的承認錯誤,但是他的心裡已經知道了悔悟,而且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了。

  • 3 # 大果小果媽媽

    所以,面對哭鬧的孩子,作為父母,你的態度才是最為關鍵的。

    孩子不聽話叛逆時,父母該如何做最好?

    一、和善而堅定對待孩子

    有著豐富育兒經驗的簡·尼爾森在《正面管教》一書中說:

    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孩子發脾氣時,如果在人多的地方,可以把孩子抱到一個相對安靜和人少的角落裡,然後任他哭泣,你只需要靜靜的陪著他,保障他的安全就好。

    二、教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作為父母,教會孩子正確表達自我的能力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有些孩子不會或是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會透過哭鬧的方式,尋求父母的關注和理解。

    如果,這個時候,父母能溫柔而堅定地面對孩子的情緒,並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問題就好解決多了。

    三、少批評多鼓勵

    成長過程中的孩子最需要鼓勵和幫助,這有利於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進取心。

    每個孩子都希望被父母認可,越被父母認可的孩子越不會辜負父母的期待。

    有時父母無心說的一句否認的話,可能就會摧毀了孩子最後的信念。孩子有叛逆期,不聽話很正常,父母做好正面引導就好。

  • 4 # 晴天媽媽親子情商課堂

    首先對您的話題感興趣。我也是一個四歲女孩的媽媽。

    我的孩子我正在經歷你所說的叛逆期。

    說實話,這個是正常現象啊!確切的說是好現象!

    因為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受到不好的評價時都會有保護自己的行為。誇獎時,孩子肯定也會高興的。

    當孩子有了這個意識時,說明子在成長。有自己的思想,會思考這個是在說我的壞話。

    我不知道您在什麼情況下,會批評孩子?是犯錯誤還是不聽話的情況下?

    1.和孩子溝通時,做到尊重。

    我的建議是把孩子當做你的朋友來對待。他不是我們父母的附屬品,也有自己的思想,如果他們不聽話,能不能先放下你的怒氣,平靜的溝通一下,問問孩子的想法。

    我看到過一個小故事:一個朋友去你家不小心打碎了喝水杯子,你會客氣的說,沒關係,就一個杯子,也是搞活動贈送的,不值錢,不要介意。

    如果是孩子不小心打碎了杯子,孩子得到的可能是你的批評和指責。

    2.和孩子溝通時,要先共情。

    愛總是相互的,每個人都渴望得到知音。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告訴我們,千金易得,知音難覓。

    自古就是如此,孩子也需要得到你的認可。

    孩子犯錯誤不要先忙著指責和打罵,例如打碎了杯子,先關心他有沒有受傷?

    讓他知道他比杯子重要,讓他感受你的愛。

    電視劇《小歡喜》裡面,英子被陶紅扮演得媽媽指責,就因為考試成績從第一掉到了第二名,為了陪媽媽看電影,隱瞞了她已經看過的事實,想讓媽媽高興,媽媽得知真想後,又是一頓指責。“你時間很多嗎,有這個時間不去學習!”

    是媽媽不愛英子嗎?不是!天底下哪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呢!但是英子沒有感受到媽媽的愛呀!

    如果,媽媽成績落後了,先關心一下她怎麼回事!如果媽媽能感受到孩子的一片好心陪她看電影,也許英子會變得更好!

    先共情,開啟孩子的心門,孩子才會聽你說。

  • 5 # 家庭教育學能教育

    遇到類似問題,我們首先要改變一個思想:寶寶還小,還不懂事,家長說什麼,孩子就應該無條件服從,畢竟我是為他/她好!做為家長,我們和孩子溝通時,要求孩子怎麼做時,首先要尊重孩子,比如語氣上命令句改成陳述句,你應該怎麼做改成“寶寶,你這樣做不好,你那樣做可以做的更好......”,當我們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我們,對孩子也是如此,這樣,和孩子溝通,孩子就會理解你的好,接受你的教育方式,反之,則會容易叛逆,容易發脾氣!一句話,和孩子溝通時,要懂的換位思考!

  • 6 # 婉秋聊育兒

    我能理解這樣的孩子是什麼心理,因為我就有個這樣的孩子。

    女兒小的時候,明明做錯了事還不許別人說,說她幾句她並不好好反思,反而會和你對著幹。

    經過好多次觀察和思考,我猜測她的心理應該是這樣(她自己也搞不清楚她為什麼會那樣做)

    一是完美心理。這種小孩凡事追求完美,對自己的要求很高,無論做什麼全力做到最好。萬一做不好呢?她自己很懊喪,自己就不想原諒自己。她又缺乏處理負面情緒的能力。這時如果大人再來批評她,她就會有破罐子破摔的行為。

    二是自卑心理。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寫的《自卑與超越》中說:人生而自卑,只是表現方式不一樣,程度不一樣。

    人在達不到自己期望值的時候,特別害怕別人瞧不起自己。一旦有人對他表現出不滿,他就以為別人是在瞧不起他、鄙視他,自然會產生叛逆的行為。

  • 7 # 一凡親子教育

    其實不止是有些寶寶,就連有些大人們,如果有人總是批評他,說他的不好,他都會很生氣,甚至會反駁和發脾氣呢!何況人家還是個寶寶呢?

    當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不能一味地去指責寶寶不聽話和叛逆,父母要從自身上找原因,才能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第一,父母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對,孩子脾氣會受到父母的影響。

    面對孩子犯的錯誤,父母要學會接納和理解。父母發脾氣,批評和打罵都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更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

    如果孩子犯了錯誤,比如孩子打碎了一隻碗,本來他知道已經知道錯了,內心還有些害怕,可是父母非但不同情孩子,還把孩子打罵一頓。

    那對孩子來說就是雪上加霜,不僅會毀了孩子這一天的快樂,而且會讓孩子積累情緒的毒素,傷害孩子的幼小的心理,不但會產生逆反心理還學會了跟父母一樣用發脾氣的方式解決問題。

    第二,傾聽孩子訴說,找出孩子不聽話的原因。

    比如孩子從幼兒園回家,老師說他又跟小朋友打架了,你一定要耐心傾聽孩子說出打架的原因,不要一味只讓孩子聽大人話,聽老師話,要讓孩子有自己的主見,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想法。

    只有孩子真實的想法得到大人的理解和接納,孩子才會聽從大人的指導和安排。強制孩子的結果不是讓孩子變得逆反就是讓孩子變得懦弱。

    第三,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孩子的問題。

    當孩子把心裡話全說給你聽的時候,一定要認真去想辦法解決,不能取笑孩子的幼稚。

    如果暫時解決不了,可以採取轉移注意力的辦法,讓孩子的情緒儘快地好起來。不能和孩子硬對硬。

    接納孩子的壞脾氣,是讓孩子的壞情緒得到向外的宣洩,轉移注意力,是讓孩子可以透過遊戲或者其他事情儘快忘記不開心的事。

    總之,只要孩子在教育孩子上多用點心,多給點鼓勵,多點包容,多想一些點子,孩子最後都會慢慢改掉壞脾氣,變成乖寶寶的。

  • 8 # 芯媽心語

    我們大人都喜歡說“忠言逆耳、良藥苦口”;

    可是有哪一個大人願意承認說,被人批評是一件好快樂的事情?

    小孩子做錯了,大人直接指出來,語氣溫和,然後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就好了。

    孩子做錯了,一定需要大人糾正的。是一種本能也是一種本份。

    但是這樣批評說教的方法很難奏效。

    直接的效果就是引起孩子的內心抵抗和反感。

    我家孩子小的時候,我批評她,她還算安靜;

    後來越長越大,到了小學二年級的時候,這種方法就不好用了,孩子這種時候會沉默,

    可以看得出來她不僅沒有接受我的意見,反而很生氣。

    那個樣子就像渾身的倒刺長了出來一樣。

    後來,我意識到這一點之後,我不再說那麼多話,直接告訴她正確的做法,教過之後再讓她試一遍。

    孩子大多數時候是無心之錯,有時候,有的小錯誤會屢次的犯。

    我也勸勉自己一次一次耐心的提醒她該怎麼做。

    我的想法裡面,就是想一直糾正她的這個屢次犯的小錯,直到她養成一種正確的方式並且形成習慣為止。

    停止說教、停止漫無邊際的延伸,就事論事,教會孩子正確的做法比教訓孩子更重要!

    剛開始的時候,我會忍不住的給孩子說教 ,有時候一下子能透過這一件事情延伸到其他的很多不良習慣上面,自己越說越生氣,孩子眨著懵懂的眼睛看著我,完全沒聽明白的意思。

    幾次之後,我開始想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簡直就是媽媽自己的獨角戲一樣。

    慢慢的我也在改變,針對孩子的過錯,更多的去想一下孩子最初的意圖和想法,她為什麼會錯成這樣。

    想清楚之後,跟她溝通起來就方便多了,孩子認為我明白了她;

    這樣做的好處就在於,孩子發現你誤解了她的時候,她願意指出來,並且願意告訴我,

    她真實的想法。

    孩子需要的不是給她講道理,也不是聲色俱厲的批評和指責,如果孩子錯的離譜——

    那麼她必須承擔因此而產生的後果。

    那就是她將會失去一次最喜歡的遊樂場活動。

    懂孩子的媽媽,更容易和孩子溝通!讓孩子說出來,而不是把問題憋進去。

    如果一開始就批評,等於媽媽在還沒有搞清楚孩子為什麼錯了——故意為之還是無意之錯,就單方面的下結論,用大人的理解方式和思維模式去評價孩子的行為。

    這樣做的話,出錯的可能性非常的大。

    並且,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孩子被媽媽誤解了,然後孩子的表達能力要差很多,

    孩子感覺到自己不是媽媽說的那樣,但是又沒有機會為自己辯解——也有點表達不清;

    最後只能以發脾氣、生氣,甚至更極端的方式發洩出來——故意跟媽媽作對。

    孩子的世界沒有那麼複雜。

    媽媽如果靜下心來,聽聽孩子的解釋,或者試著和孩子一起來分析為什麼會做錯,

    那麼,孩子一定非常樂於聽從媽媽的意見。

    因為,她覺得你懂了她。

    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加深了媽媽和孩子之間的情感,和媽媽對孩子的理解。

    做一個細心細緻細膩的媽媽,不要急於批評不要急著給孩子貼標籤,站到孩子的角度想一想,或者是最好的方式。

  • 9 # 隔壁家的大姐

    01這個問題其實可以逆向思維去思考。

    1、你為什麼嗎要批評孩子?

    2、你為什麼要說自己的孩子不好?

    3、孩子為什麼越容易發脾氣?

    這麼一羅列,家長應該清晰一些。

    甚至可以看到這個問題的背後,其實根源在於自己。

    02所以家長只要以下幾點就可以慢慢緩解與孩子之間的僵局:

    1、改變自己的態度

    2、改變自己的想法

    3、改變自己說話的口氣

    4、改變塑造與孩子說話時的氛圍

    03結合到實際中,我們又該怎麼做。

    給大家參考一些小建議:

    1、孩子做的不好時,不要立即否定她。

    孩子的情緒與大人一樣,如果我們做錯事,一定不希望收到老闆的批評。

    反過來,孩子也是一樣的。

    不要在孩子犯錯時塑造嚴肅的氣氛,這樣只能讓孩子逆反心理越來越強烈。

    2、陪孩子閱讀、做作業。

    這個方法非常奏效。

    當孩子不想做作業時,可以不要管他,也不逼他。

    但是自己要拿出一本書在那裡看看寫寫。

    孩子看到你在看書寫字的時候,就會跟著你一起。

    特別是年齡小的孩子,特別喜歡模仿大人的作為,這個時候以身渲染他的意識,他就會主動的放下手裡的玩具,拿起書看了起來。

    年齡大一點點孩子,可以和他做同樣的作業,用比賽誰完成的最快來提高他的速度。

    3、故意自己犯錯,讓孩子來管自己。

    如果你想讓孩子下次注意不要犯同樣的錯誤,可以故意時不時的把他犯的錯誤重新做一遍。

    比如他的鞋子總是不好好放鞋架,家長可以故意把自己的鞋子亂丟。

    然後讓家裡人批評自己,讓家人點名孩子以後監督誰的鞋子沒有放好之類的。

    一般孩子都很積極的想做領頭羊,所以多犯幾次錯誤,讓孩子管管自己,一舉兩得。

    04在管教孩子的方面,聰明的家長會在“管”和“不管”之間拿捏分寸。

    使孩子在鬆緊的彈簧教育系統裡提高自己。

    與其與孩子對著幹,不如順著孩子去。

    這樣一來,對孩子的教育就上手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適合孩子看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