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家根的詩生活

    首先,我們得明白一個概念,藝術欣賞的過程,是藝術再創造的過程。所以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就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

    其次,我們還得明白一個俗語,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梵高也好,達芬奇也罷,欣賞角度不一樣,個人喜好不一樣,對藝術理解的不一樣,都會影響你的認知。

    還有,我們還要從自己的藝術本身來看,不一樣的藝術修養必然影響你對繪畫藝術的理解。初學者可能會似乎能讀懂達芬奇,看看梵高的作品還要會啞然失笑;有了一定的藝術積累,又會被梵高的藝術感染力所折服,以為達芬奇的作品過於傳統或者學院;在後來呢,當一個觀賞者成了一個大家之後,他也許就不會再說誰好誰不好了。

    最後,關於文學藝術類的東西,不要再提什麼對與錯,好與不好這類的問題,沒高度、深度、光度不說,更顯得問題的提出者很那個,呵呵呵!

  • 2 # 燈影書畫

    談一下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可以這麼說,藝術家創作作品的第一目的就是希望得到更多人的欣賞。真正的藝術家沒有一個會希望自己的作品“曲高和寡”。雅俗共賞是藝術家致力追求的創作目標。

    布格羅作品

    藝術之所以為藝術,它一定要有高雅脫俗的特徵,雅,既是藝術作品應該持有的標配,也是藝術家才藝的展示。但是脫離了大眾的雅就成了孤獨的清高,沒有立足之地。俗,是與雅共生並存的孿生兄弟,是維繫更多讀者的不可或缺的表現形式。高明的藝術家總是能找到雅俗最佳的結合點,創作出雅俗共賞的藝術作品。

    安格爾作品

    我們從大量的西方經典油畫作品中完全可以領會到這一點。從文藝復興時期的“三巨匠”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到威尼斯畫派“三傑”貝里尼、喬爾喬內、提香,再到巴洛克繪畫藝術開拓者魯本斯、用光“明暗法”創立者倫勃朗,再到十九世紀繪畫大師安格爾、布格羅、雷諾阿、莫奈、馬奈、梵高、塞尚、高更等等,他們的作品無一不是既有高雅的氣質,又有質樸的氣息,將雅與俗完美地揉和在一起,從而收到了大眾皆宜雅俗共賞的效果。

    謝爾蓋·馬什尼可夫作品

    特別是在當今人們物質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對藝術品欣賞能力不斷增強的情況下,“曲高和寡”的藝術更是越來越少了。同時,過於流俗的藝術也是越來越少了,既有高水準而又和大眾貼的很近、雅俗共賞的藝術越來越多了。

  • 3 # 子非魚00111

    不存在那個更好,就象是拿白居易的雅俗共賞詩和李商隱那些意象複雜令人費解的詩相比較,那個好一樣,只能是各有各的好處,雅俗共賞的好處在於行家和大眾都能看的懂,擴散的快,吸粉迅速,有利於作者聲譽廣收,而曲高和寡的作品就恰恰相反,由於作品表現出來的超前意識不為大眾接受,看不懂,所以有些作品作者有時窮盡一生也無人識,作品不是被束之高閣就是被埋沒,若不是至親好友的努力,大概會永無和大家見面的機會,比如梵高,比如卡夫卡。

    雅俗共賞的藝術是迎合大眾口味多些,比如威尼斯畫派代表人物之一提香,他的作品裡的人物形象就是迎合了當時權貴們和大眾的口味,創造出來的的人物豐腴完美,一股世俗煙火味,還有巴洛克藝術時期的魯本斯,他的作品在當時也很受歡迎,他一生都在忙忙碌碌地完成訂單,也是因為他的作品迎合了當時人們的審美意識,加上自己高超的技藝,他們這樣的藝術家由於作品雅俗共賞,所以畫家生前就享受到了名聲和利益的雙重收穫。

    其實每一次的藝術創新,幾乎都是由這些曲高和寡的作品開創的,要把人們從固有的思維中拉出來,拉向另一個高度的時候,是要費一番功夫的,需要一番陣痛的,比如梵高,在印象主義風格大行其道的時候,他卻走上了一條相反的道路,他因在自己的作品中傾注了大量的個人情感,以及粗瀝旋轉讓人緊張的線條和衝擊力的色彩不為當時的人們所理解,他一生只買出去一幅作品,再比如高更,幾次參展幾次被拒,他努力想讓人們懂得他的藝術理念,可是當時的人們跟不上他的思想,他們的作品雖一時不為世俗所接受,但他們依然堅持自己的創作,作為藝術的先驅,曲高和寡的作品註定要忍受寂寞,披荊斬棘。

  • 4 # art態度

    我認為真正的藝術是曲高和寡雅俗共賞皆在的,具有無限的包容性和可能性,當然這樣的藝術作品少之又少,雖然少但並不代表不存在,如今很多藝術作品與這兩者毫不沾邊,只是在搞怪出奇,不住的玷汙藝術。

    《紅樓夢》是文學裡的經典之作,《十面埋伏》《二泉映月》是音樂裡的經典之作,《蘭亭集序》是書法裡的經典之作,《富居山春圖》是繪畫裡的經典之作,《思想者》是雕塑裡的經典之作,各個領域有各個領域的經典之作,他們是曲高和寡也是雅俗共賞,《二泉映月》高雅而樸素,世界多少人聽了都為之動情,小澤征爾在聽過後直接跪在地上膜拜,這是神一樣的樂曲,大街上也有人用二胡演繹,過往的人聽的很是入迷很是動情,《紅樓夢》也是,多少人看過,電視劇的傳播度更廣,各個階層的人都看。

    如今的藝術作品難有兩者,雅俗共賞難做到,能做到一方面就很不錯,多是俗不可耐,這也是時代特徵,視覺東西氾濫,應接不暇,嘻嘻哈哈就把時間度過,著實不懂也無法言說。

  • 5 # 最美還是藝術史

    首先,個人認為“曲高”和“雅俗”並不能應用在同一個體系內;其次,很多問題並不是好與不好這樣簡單地判斷。

    藝術包括的範圍很大,在社會生活中發揮的作用也各不相同,但根據需求大體上可以分為三種:

    1、實用性的可以深入生活中的藝術,比如插花、流行歌曲、廣場舞;

    2、專門用於欣賞的非實用性藝術,比如書畫、京劇;

    3、在藝術領域中開展的學術性探討,比如觀念藝術、噪音音樂等。

    顯然,只有第三種學術型別的藝術涉及到曲高和寡的問題。下面以徐冰的《天書》為例,簡單說明一下觀念藝術的曲高和寡。

    作品由4000多個無法識別的似漢字非漢字的字組成,耗時4年,先用活字印刷的方式印出,再按照古籍裝訂的方式嚴格製作,每道工序、每個細節都一絲不苟。不理解的人會認為這是鄭重其事、費時費力地做一本毫無意義的書。

    但用徐冰自己的話說:"文字是人類文化概念最基本的元素,觸碰文字即是觸碰文化之根本,對文字的改造即是對人的思維最本質的那一部份的改造。"

    專門用於欣賞的非實用性藝術和生活中的實用藝術都有雅俗之分,只是這兩者之間的界線是模糊的,插花可以雅,書畫亦可以俗;有很多流行歌曲也頗具意境,亦有許多偽京劇俗了氣質。

    所以雅俗共賞是指高雅藝術放低姿態、大眾藝術脫去俗氣,而曲高者與雅俗者卻根本不在一個世界。

  • 6 # 名師巨典

    藝術,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但是終究是為人服務的。所以藝術的曲高和寡還是雅俗共賞,並不是有唯一標準,因為終究要看服務人群的不同。如果給大眾看,還是雅俗共賞的好一些,通俗易懂,但是真正的藝術品,是藝術家思想的再現和結晶,是需要有相應的文化背景和心理感情去結合的,是大多數人看不懂的,體會不到的,所以勢必曲高和寡,這也就難怪“高山流水遇知音”了。

    市場上需要各種形式的作品來滿足人們日常的精神消費,需要曲高和寡,需要雅俗共賞,甚至需要低俗,因為需求決定市場,所以任何形式成為主流都在情理之中,側面反映了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如果原本曲高和寡的作品被大眾所接受,那就說明大眾的藝術修養水平整體提高,如果喜歡雅俗共賞,則處於一個相對平和的狀態,如果喜歡低俗的比較堵,那麼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就有問題。

    當然,大眾和小眾的審美觀點問題,一直是個矛盾,很難統一。因為小眾的永遠有“優越感”,而大眾又常以人數的力量取得言論上的優勢,所以二者從未調和,一直維持在一個特定的狀態。

  • 7 # 吉利7702

    藝術當然雅俗共賞好了!藝術不能是奢侈品,而應該是大眾精神上的欣賞品。任何脫離了人民群眾的藝術都是垃圾,終將會被歷史所淘汰。有些所謂的藝術家自以為是自命不凡自戀不恥,把別人看不懂自己的作品的情況說成是別人不懂藝術,這樣的藝術家實際上已經變成了廢物,已經把自己變成了沒有責任沒有價值的廢物。

  • 8 # 相魄

    我的答案是

    首先說一下曲高和寡和陽春白雪這倆者應有異曲同工之妙,意思就是面向的群體有要求,並且要求還很高!需要被面曏者高素質,這裡麵包括學識見解,為人處世,還要有社會地位!

    所以這個就摒棄了一大部分人,並不是不讓,而是讓你去欣賞但是你欣賞不來!所以你自動就不在欣賞了!

    雅俗共賞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這個東西,我們暫且叫這個東西,這個東西有文雅的一面同時還有比較粗俗一點的一面,二者合二為一,出現了一個可以面向全體人的一個東西!可以說是融合了特殊的和大眾的口味!

    這裡面的劃分沒有那麼準確,說這就是陽春白雪,這就是下里巴人!沒那麼準確!

    所以說我還是偏向於雅俗共賞這方面,既有文雅又不那麼粗俗!

  • 9 # 土鱉君說

    為往聖繼絕學,弘揚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土鱉君永遠在路上。如蒙所愛請關注“陣陣有辭”。小生這廂有禮了。

    謝謝邀請。回答這個問題確實太難了,每個人的教育層次、認知水平、感悟能力是不一樣的,對於高雅和塵俗的判定標準也不盡相同,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沒有標準的答案,土鱉君就是個市井大叔,下面就以自己塵俗的眼光、淺薄的知識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見笑了。

    藝術的概念太寬泛了,即是宏觀概念也可以是某個品種或個體,既可以是抽象的概念也可以是具體的型物,任何一種藝術門類、種類、藝術品、藝術家都有頂尖者,所以頂尖的藝術即可以居廟堂之高也可以處江湖之遠,任何一種藝術形式即有曲高和寡的陽春白雪,也有雅俗共賞的下里巴人,同一個藝術作品中即可以有高山流水也可以有江湖俚曲,同一個創作者同一個演員即可以登堂入室又可以在街頭獻藝。這正好比我們傳統文化中的陰陽,高雅為陽,塵俗為陰,獨陽不生、孤陰不長,兩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相互演化。下面土鱉君就舉幾個小例子:

    第一種藝術門類中頂尖的雅與俗

    藝術有很多門類,比如:視覺藝術、造型藝術、表演藝術、聲音藝術、文字藝術等等。我們拿屬於文字和表演藝術的宋詞來說,土鱉君老鄉李清照可謂是婉約派的翹楚,記得她老人家有首詞是這樣式的: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大家看看這首詞的第二句:瑞腦消金獸。三年前土鱉君誤入一個玩香的圈子,才知道瑞腦原來是冰片,金獸原來是鏨刻著獸紋或者雕刻著獸頭的香爐。香道這玩意太高雅、太貴了,土鱉君是玩不起,感情人家李清照寫的東西只有雅到能玩香道的人才能看懂。

    我們再來看看婉約派的另一個泰斗柳永寫的詞:

    夢覺小庭院,冷風淅淅,疏雨瀟瀟。綺窗外,秋聲敗葉狂飄。心搖。奈寒漏永,孤幃悄,淚燭空燒。無端處,是繡衾鴛枕,閒過清宵。

    看看同樣是寫寂寞、寫愁思的詞,在柳三變筆下讀出來又是另一種風情,柳永老人家的東西我等俗人更加上口,讓人更容易理解和共鳴。

    難怪有人說“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 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棹板,唱‘大江東去’。同時期的繪畫作品也是如此既有浩蕩千里的《萬里江山圖》也有市井繁榮的《清明上河圖》。高雅之人自有高雅之人喜歡的東西,塵俗之人自有塵俗之人的心頭之好,同一種藝術門類為了迎合不同人的欣賞標準自然會有不同的方式,但不可否認兩者都是頂尖者。

    第二種同一部藝術作品中頂尖的雅與俗

    這個話題讓我想起了當年土鱉君還是翩翩少年郎時的一次裝x失敗的慘痛經歷。想當年,世界公認的頂尖歌唱家帕瓦羅蒂、多明戈和卡雷拉斯攜手張藝謀在午門廣場放歌《圖蘭朵》。土鱉君聽說過“三高”的名號,也聽說過《圖蘭朵》的故事,很是想一睹風采,於是土鱉君就早早地搬著小馬紮蹲在電視機前看直播,甚至作業都不寫了。終於等到開幕,舞臺效果果然非凡,璀璨的星空、巍峨的紫禁城、耀眼的舞臺加上華裝的觀眾讓土鱉君很是神魂顛倒。土鱉君滿懷期待的心生神往的聽了下去,越聽越覺得不對勁,開唱二十分鐘之後土鱉君竟然自覺地跑回房間寫作業去了,就這二十分鐘間,土鱉君還喝了兩次水、去了兩次廁所,看了一份《齊魯晚報》,看看電視裡的觀眾也跟土鱉君一樣強打著精神,忍住睡意,假裝認真。當土鱉君寫完作業以後,心想再裝一下x再看看唱的什麼鬼的時候,突然傳出了《今夜無人入睡》的旋律,那時土鱉君的汗毛一下就炸了起來,覺得這歌聲簡直就是Teana之音,從此土鱉君就迷上了這首詠歎調,而後手機鈴聲、鬧鈴都設成了它。這段裝x失敗的經歷讓土鱉君明白了,任何一部藝術作品,文化層次多麼高、藝術家多麼高雅,其中都可能藏著讓我這種俗人毛髮倒豎產生共鳴的東西,任何一部作品離開了俗和雅的雜糅都不會有那麼大的影響力。

    第三種同一位頂尖創作者的雅與俗

    說到這個話題,土鱉君腦子裡突然冒出一個大師。這個人精研佛法,寫過很多詮釋佛法高意的禪學書籍,單單拿出這些書籍的名字土鱉君就覺得高山仰止,比如:《彌陀經義疏擷錄》、《律學要略》、《隨機羯磨》。但是這位大師有首歌可能讓每一位華人甚至華人都耳熟能詳。沒錯就是那位在江南雨巷哼唱著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的弘一大法師,李叔同先生。先生的生平土鱉君就不再細說了,詳細情況度娘比我說的全。這樣的藝術家很多,比如拉斐爾又畫藝術品也畫教堂宗教畫,又比如紀曉嵐又編得來《四庫全書》也做的了《閱微草堂筆記》。創作者為了生存是一碼事,為了藝術是另一碼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艦炮是用什麼鋼材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