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博泰歷史

    《紅樓夢》中的金陵十二釵,都是聰明美貌的青年女子,惟獨巧姐是個例外。巧姐是王熙鳳的女兒,前八十回結束時,她還是個懷抱的孩子。但是根據判詞來看,巧姐卻成了紅樓夢十二釵裡結局最好的人。

    黛玉不論是根據判詞還是續寫都是一個死字,區別只在於死法。而寶釵雖然嫁給了寶玉,但是賈府抄家之禍,寶玉出家離去,唯有續寫的腹中骨肉有點安慰。元春更是虎兔相逢大夢歸,還很有可能是一屍兩命。而探春遠嫁結局未知,雖然很想往好的方向想,但是考慮到探春是戰敗和親,還是代替南安太妃的女兒,危矣。

    迎春錯嫁中山狼,最後是被折磨致死。惜春出家,但是獨臥青燈古佛旁一句便可推測是孤身一人,從一個朱門貴女到一個孤苦尼姑,怎會好過?湘雲出嫁後也是一段舉案齊眉,可惜夫君早逝,應該沒有留下一兒半女,否則最後怎會隻身一人?王熙鳳更是不用說了,身子早就一點一點耗空了,最後更是病死。

    妙玉的判詞暗示最後淪落風塵,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李紈雖然培養出賈蘭,卻是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而十二金釵裡第一個死去的秦可卿更是不用說了。而巧姐雖然遭遇狠舅奸兄,但是幸好得到劉姥姥相救,最後嫁與板兒,雖不是大富大貴,卻也是平平安安,和其他人比起來好的不止一點。

    巧姐是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中的人物,為金陵十二釵之一,榮國府王熙鳳與賈璉之女。巧姐由於年紀幼小,在書中出場不多。她生日七月初七,王熙鳳覺得日子不好,劉姥姥給她取名“巧姐”。巧姐的結局,也應了這一個巧字。

    巧姐由於年紀幼小,性格尚未形成,在書中處於陪襯地位。她生日七月初七,劉姥姥給她取名“巧姐”。在高鶚整理的《紅樓夢》後四十回賈府破敗後,她險些被王仁、賈環、賈薔、賈芸等人賣給一個外藩王爺,幸而劉姥姥、平兒、王夫人合力將她救出,最後由賈璉作主嫁到姓周的富農家,豐衣足食。但根據書中判詞及伏筆,“狠舅奸兄”應是王仁和賈蓉,根據第五回的圖冊和判詞,再有脂硯齋的批語。巧姐最後是嫁給了板兒,作了一個農婦。

    在金陵十二釵正冊女兒中,巧姐與秦可卿同輩,而年齡最小。她嬌貴多病,第21回染了痘疹,第42回撞了花神,第84回驚風。清虛觀打醮,鳳姐催著張道士換巧姐的寄名符。劉姥姥二進榮國府,臨走之前受鳳姐所託給大姐兒取名字,劉姥姥聽說巧姐生日農曆七月初七,是乞巧節,便給她起名巧姐,“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日後或一時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難成祥,逢凶化吉,從這‘巧’字上來”。

    巧姐的遭遇更多照見了其他人的人性。劉姥姥一進榮國府時特寫鳳姐對賈蓉有恩,賈薔下姑蘇採買女伶、賈芸進大觀園種樹也多虧鳳姐、賈璉提攜,王仁更是從鳳姐這裡撈到不少好處,可後來反倒是這幾個親舅兄謀害巧姐,讓人感嘆世態炎涼、人情勢利。日久見人心,真心知恩圖報的卻是同姓連宗、偶受小惠的外四路來的貧苦鄉下人劉姥姥和王板兒。而平兒能順利護送巧姐出家門,也得益於她平時待人寬厚,替鳳姐行善積德。

  • 2 # 陳說紅樓

    巧姐,論輩分,巧姐是王熙鳳的孩子,她和黛玉,寶玉,迎春等比,都要矮一輩。

    巧姐年齡太小,在前八十回,曹公並沒有正面描寫巧姐。筆墨很少,她成人後的形象是模糊的。

    巧姐之所以能進入十二釵,是有特殊原因!

  • 3 # 半瓣花上閱乾坤

    誠邀!

    我覺得,在金陵十二釵裡面,沒有存在感的至少有兩個人。

    一個是賈迎春,一個是賈惜春。至於這兩人誰更沒有存在感,那需要細細比較一下方能得出結論。

    賈迎春,有賈赦的前妻或者小妾所生兩種說法,總之老實無能,懦弱怕事。

    賈惜春,寧國府中賈珍胞妹,佛系生活,自覺疏離大眾。

    雖然說性格原因一定程度上可以決定一個人有沒有存在感。但並不是性格好或者弱就完全沒有存在感,比如秦可卿,她雖未在《紅樓夢》中露面幾回,但是每次出場都具有特別強的存在感。比如說對寶玉的“性啟蒙”,她的病痛在王熙鳳和賈母等心目中所引起的震動,她的葬禮對整個賈府未來的走向的預示,等等。

    而關於迎春和惜春這兩姐妹在賈府中的地位,可以用我之前寫惜春的文章《賈惜春:看盡這繁華與落寞,也難抵這一世的荒涼》中的一段話來概括:每次宴會幾乎都有她,但她從來佔不了任何人的風頭。她就像一個影子,有三姐妹的時候,她總會出現,出現了,也不會掀起任何風浪,更不敢像林妹妹那樣“三天好了,兩天惱了”。換句話說,她的存在,就如同不存在。(這段話不僅適用於惜春,也適用於迎春)

    不過似乎也沒有關係,有紅花,自然就有綠葉。如果釵黛是當之無愧的平行“女主”的話,那迎春和惜春就是當之無愧的平行“配角”。

    只是正如釵黛二人大有區別,這迎春和惜春二人也是大有區別。

    迎春性懦怕事,兼之賈赦本就不得寵,不但賈赦不得寵,彼亦不肯寵性懦怕事之迎春。故而,爹不親,娘不愛(娘或已死),奴僕亦敢欺壓,自身亦不敢多事(縱使有人為其出頭,亦唯願“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更不用說為奴僕出頭(司棋只能含淚離去)了。故而被黛玉說:“虎狼屯於階陛,尚談因果。”所以對於迎春獲得被中山狼虐待至死的結局,其實並不意外。

    賈赦能用她來抵五千兩銀子,就可見她在父親心目中的地位,可見其母在賈赦心目中的地位,這也是她這種膽小怕事性格的來由。賈赦這個老不死的東西,貪財好色,只知道一味往屋子裡拉人,為了貪圖賈母的錢財,腆著臉要鴛鴦,要不得鴛鴦,就花錢又買了一個叫嫣紅的丫頭收在房裡。可見,對於賈赦來說,迎春的母親就是一件貨物,迎春亦是如此。貨物,能有什麼存在感?所以賈母雖然心裡不滿迎春的婚事,可究竟也沒有進行阻攔。

    惜春雖然也沒有什麼存在感,但是惜春對於群體的疏離,是一種自覺的疏離,並非迫不得已。她是賈家四姐妹中最小的一個,父親在一出場的時候就年事已高,而且整日裡沉溺修道煉丹,不理事務。她的胞兄賈珍,又是一個吃喝嫖賭抽“五毒俱全”的人間敗類。整個《紅樓夢》,從始至終也沒有提到過她那可憐的孃親。應該是她的孃親早就已死,所以她一直跟隨賈母長大。

    和迎春一樣,惜春也得不到什麼真正的關懷。有父如無,有兄如無。從來沒有人問問她,你好不好,你想要什麼。

    但惜春並未因此而放棄自己的主動權。或者說,面對命運的冷漠,迎春是一種“完全不抵抗”的態度,所以完全沉淪苦海,沒有一點餘地。而惜春則不然,她不僅早早看透了這個虛偽的大家庭中的那些可憐的人,也看清楚了自己在這裡面的處境。即便這樣,她也不卑不亢,不願讓自己完全被別人左右。她不是不抵抗,而是一種“消極的抵抗”,是一種被迫的抵抗。在抄檢大觀園中,她對於入畫的態度,就表明了她對這個大家庭的態度。

    賈惜春

    不但如此,她還說自己也年紀大了,也不要往他們(尤氏)那邊去了。問是為何,自然是因為聽到了一些風言風語,而尤氏說既然如此你為什麼不問他們?惜春說:“你這話問著我倒好。我一個姑娘家,只有躲是非的,我反去尋是非,成個什麼人了!還有一句話:我不怕你惱,好歹自有公論,又何必去問人。古人說得好,‘善惡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何況你我二人之間。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夠了,不管你們。從此以後,你們有事別累我。”

    這話說得十分讓人冷心,怪不得尤氏說她“是個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總之,她以自己決絕的態度,“退還”了入畫。也從此,與寧國府劃清了界限。

    這樣消極的抵抗不止一次,除了入畫這次。還有出家為尼,這件事也是她自己做主的。既然紅塵中如此多是非,倒不如早日脫離苦海,只因為她“性中自有大光明”。

    迎春和惜春最終命運的走向,充分說明了她們對於自己人生的把控能力。從這個角度上來說,迎春是金陵十二釵裡面最沒有存在感的一個。因為她從出生開始,人生就一路下滑,一路泥足深陷,連自己也不曾想過為自己謀得出路。最終,黑暗完全吞噬了她。

  • 4 # 清淡滋味坊

    個人認為是賈惜春。

    巧姐年齡小,尚在襁褓中。但巧姐也是有聲有色。惜春一直“形容尚小”,開始這樣,後來還這樣。是一直都長不大,還是自己不願意長大,抑或是別人不希望她長大。是因為存在感太低。

    為什麼這樣說呢?首先說惜春的父母是誰?書中交代惜春是賈珍的親妹妹,那就應該父親是賈敬,可惜書中關於賈敬的情節中都沒有惜春,甚至賈敬死了,也沒有惜春。這就奇怪了,哪有女兒不奔父喪的道理,況且女兒未出閣,就在家裡。母親已死,也沒說明白母親是誰,怎麼死的,無人提起。惜春本身就是個不明不白的孩子。

    賈母喜愛孫女,都抱在一起撫養。是因為喜愛嗎?還是看孩子們可憐不得已!四個孫女,元春已進宮,剩下三個,迎春庶出,且親孃已死,邢夫人並不疼愛她;探春庶出,趙姨娘不著調,惜春身世不好說。賈母大概是為了這幾個孩子不受委屈,才都攬過來的。惜春雖然因老太太的名義養在榮府,但只跟著下人,並無賈家長輩疼愛,老太太也不可能照顧到每一個孫女。

    惜春在痛苦中,在寂寞裡,自絕於賈府眾人,包括她的哥嫂(好像她哥哥賈珍也沒跟她說過什麼話),自己把存在感降到最低,直到完全離開賈府,在清冷寂滅裡,青燈古佛了此一生。

  • 5 # 少讀紅樓

    金陵十二釵是《紅樓夢》中最為特別的十二個女子,黛玉、寶釵等人的主角身份極為明顯,一看便知,其他的幾位女子的存在感都不高,可是即便篇幅很少,還是可以看出了她們的個性。

    迎春的懦弱,惜春的無情,妙玉的高冷,李紈的智慧,秦可卿的美豔,總之她們每個人都有專屬自己的章節,唯獨巧姐,不僅出現的少,而且除了她悲劇的命運,極少關於她的文字,所以她在十二釵中存在感最低。

    第一、巧姐年齡太小,眾人的活動她都無法參與

    造成巧姐存在感最弱的原因不是她出身不夠,也不是她才華不佳,而是她年齡太小了,小到所有的活動她都參加不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巧姐都是一個需要奶媽抱著的小孩。

    惜春在賈府的四位小姐筆墨最少,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惜春的年紀小,身量未足便不形容了,其他很多事情因為年齡小不便參與也就沒有出場,這樣一來存在感就弱了,巧姐其實也屬於這種情況。

    回顧前八十回巧姐出場的次數不過4次,正面描寫僅兩次,還有兩次只是被提及。

    第一次出場時巧姐出天花,這一次巧姐是主角但是她一句話都沒有;第二次是劉姥姥到大觀園,乳母抱著巧姐到大觀園玩,巧姐和劉姥姥的小孫子板兒互換了彼此的柚子和佛手,這也無意中暗示他們二人的姻緣。

    第三次是劉姥姥來向王熙鳳辭行,巧姐睡得不安穩,劉姥姥聽說便提到巧姐可能遇到花神了,後來王熙鳳還請劉姥姥為巧姐取名字。第四次便是到清虛觀上香,王熙鳳問張道士要巧姐的寄名符。

    巧姐四次出場的篇幅都很短,甚至趕不上寶玉和黛玉一起讀西廂一章的印象那麼深刻。除此之外,前八十回裡巧姐便很少出現,所以只要一不注意就會忘了她的存在。

    第二、巧姐有太多優秀的姑姑和長輩,她無法超越自然顯得不那麼重要

    十二金釵本就有主次之分,黛玉、寶釵、王熙鳳和湘雲等自然是主角,她們所佔篇幅自然多,其他人又根據自身的重要程度劃分主次,巧姐有那麼多優秀的姑姑和長輩存在,她很難超越,甚至沒有機會去超越,所以她的存在感是最弱的。

    金陵其他十一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但是她們的優點也很突出。黛玉、湘雲的詩才斐然,寶釵和妙玉是雜家,李紈和探春管家才能可見一斑,迎春擅棋,惜春擅畫,秦可卿是賈母眼中重孫媳婦中的第一人,王熙鳳是脂粉中的英雄,元春更是憑藉“賢孝德才”入宮為妃。

    巧姐一個小孩子在她們這群人裡就顯得特別渺小,她雖然有無限的發展可能,但是想要超越其他十一釵卻是不容易的。不過由王熙鳳和平兒教養長大的巧姐,定然會是一個善良、伶牙俐齒、可以守護好自己的姑娘。

    第三、自古紅顏多薄命,還未長成的巧姐或許能夠躲過此劫

    金陵十二釵每一個的結局都不好,越是被重點描寫的物件結局越慘,不那麼武斷也許是因為她們悲慘的故事在作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巧姐位列十二釵即是薄命司的一員,她已然無法逃離悲慘的結局,但是作者故意略寫巧姐的故事,可知是想要留給她一個比較好的結局。

    巧姐出生於七月初七就是乞巧節,在那時這是一個不好的日子,不過正如劉姥姥當年為她取名時所寓意的“遇難成祥、逢凶化吉”,巧姐雖然會經歷一些事情,但最後最會化險為夷。  

    後期賈家被抄家時巧姐被狼舅奸兄賣到了青樓,但是所幸劉姥姥耗盡家財把巧姐救了出來。

    根據脂硯齋的批語,巧姐和當年的小板兒喜結良緣。

    忽見板兒抱著一個佛手,便也要佛手。【庚辰雙行夾批:小兒常情遂成千裡伏線。】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兒等不得,便哭了。眾人忙把柚子與了板兒,【蒙側批:伏線千里。】將板兒的佛手哄過來與他才罷。

    不再是富家小姐只是農家婦人,可這樣的生活給巧姐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寧靜和祥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巧姐雖然失去了富貴的生活,但她也獲得了難得的幸福,或許寶玉記憶中農家姑娘二丫頭的樣子就是巧姐未來的模樣,有著單純質樸的快樂。

    或許,曹公對巧姐的刻意忽略正是想要傳遞一種遺失的美好。巧姐不突出,但是卻能夠讓她有一個好的結局。小巧姐雖然是金陵十二釵中最沒有存在感的一個,但她也獲得了其他人沒有的幸福。

    她好似一縷微光,是賈府一片黑暗籠罩下希望的存在。巧姐會作為賈家的血脈生存下去,她和賈府的故事也會被當作鄉間的傳奇故事一直被流傳下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卓文君一首《白頭吟》,為何能夠讓司馬相如放棄納妾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