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三國中的曹操封魏王,有很多人反對,難道劉備稱帝就這麼順利,就沒有人反對嗎?
7
回覆列表
  • 1 # 歷史長流中的魚兒

    不是沒人反對,而是《三國演義》沒有寫。三國史上總會有一些追求完美的人,希望一切事情都要名正言順的去做,要不然就是玷汙了他們內心那塊聖潔的高地!曹營中有這樣的人,劉備手下當然也有。

    曹操封魏王,荀彧等人反對。

    曹操於公元212年,被准許“參拜不名、劍履上殿”,如漢丞相蕭何故事。公元213年,封為“魏公”加九錫,晚年的曹操權力慾越來越膨脹, 後面曹操還有一系列的動作,已經不是皇帝,甚是皇帝。所以就有很多出來反對曹操,代表人物就是荀彧。結果荀彧被曹操暗中害死,荀彧一死,第二年曹操就被封魏公了。

    劉備稱帝,在《三國演義》中是沒有反對者的,但是正史記載中確實是有人反對的。

    《三國志•費詩傳》記載,在群臣都勸劉備稱帝時,州前部司馬費詩上書道:“殿下以曹操父子逼主篡位,故乃羈旅萬里,糾合士眾,將以討賊。今大敵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昔高祖與楚約,先破秦者王。及屠咸陽,獲子嬰,猶懷推讓;況今殿下未出門庭,便欲自立邪!”

    費詩意思是說,曹操想篡漢自立,劉備帶領正義之師一起討伐曹賊,怎麼討著討著,自己就自立了呢?這話說得太有道理了,於被劉備以忤逆不道的罪名貶為永昌從事。

    還有《三國志•劉巴傳》注引《零陵先賢傳》記載,聽說劉備想要稱帝,劉巴與主薄雍茂一起建議劉備暫緩稱帝。 結果與劉巴一起勸阻劉備的主薄雍茂下場最慘,直接就被劉備殺死。另外的一個同謀劉巴雖然沒有受到處罰,但是從此“恭默守靜,退無私交,非公事不言”。

    看來劉備稱帝的慾望還真的很強,並不像《三國演義》是眾人苦勸才勉強稱帝的。

  • 2 # 秉燭讀春秋

    曹操被漢獻帝加九錫,封魏王時,他的謀士,被曹操視為“吾之子房”的荀彧提出反對,荀彧之所以反對曹操封魏王,也許是出於對漢朝的考慮,荀彧從骨子裡有一種忠於漢朝的思想,後來,曹操疏遠了荀彧,據說有一次,曹操賜給荀彧一個空食盒,荀彧開啟看,裡面空空如也,明白了曹操的意思,曹操意思是:請君自採(裁),荀彧料理完手頭工作後,服毒自盡。因為荀彧知道,凡是加九錫,封王的人,到最後都篡權了。這是他反對曹操封魏王的原因。

    縱觀歷史,也確實如此,比如王莽、司馬昭、李淵、楊堅等都封了王,到最後都奪了前朝的江山。有時封王后,你不篡權,手下都給你急,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誰不想升官發財呢?

    劉備稱帝時,不但沒人反對,相反他的大臣都極力請求他稱帝,這是為什麼呢?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是在曹操之子曹丕篡漢建立魏國後,於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

    也就是說,劉備是在漢朝滅亡後,為了延續漢朝的國運,延續劉家的統治。名義上還是叫"漢",所以後來稱蜀國為"蜀漢"。他以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自居,以漢獻帝皇叔的身份建立了蜀漢,至少名正言順,劉備始終打的旗號是"恢復漢室,統一中原"。從這個角度來看,劉備稱帝沒毛病。所以大臣們三請劉備稱帝,劉備在三辭三讓後,這才做了皇帝,他就是漢昭烈帝。

  • 3 # 宋安之

    曹操不只是封魏王時有人反對,早在封魏公時就有人反對,因為這代表著這個力挽狂瀾的中興大臣一步步進行著篡漢自立的過程。所以自然有忠於漢室之人的反對。

    劉備稱帝雖然不像三國演義中那樣眾望所歸,也有極少數的人反對,但於大局來看還是符合當時潮流的,因為劉備稱帝時北方曹丕已經篡漢立魏了,代表著漢室滅亡,所以漢室一員的劉備稱帝延續漢統,也是順理成章的。

    而且當時謠傳漢獻帝被曹丕殺了,所以劉備稱帝更具合理性。當然這個遙言有可能是劉備為了稱帝故意製造出來的。

    一、曹操稱魏王有人反對是情理之中的

    曹操別說稱魏王時候,就是稱魏公時候就有人反對,因為他不只是封為一個公爵,還加了九錫,建封地魏國,尤其是加九錫這是權臣篡位的必經路程,所以當時就有不少人反對,比如說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荀彧就反對,結果被調離中央朝廷之外。

    所以曹操之後更進一步升級為魏王時自然還會有人反對的。

    二、劉備稱帝的時機恰當所以沒人反對或者說反對人少之又少

    劉備選擇稱帝是在曹丕篡漢自立以後了,可以贏得民心,獲得忠於漢室力量的認可,這個時機選擇的很好。

    雖然三國演義中劉備是眾望所歸,真實歷史中還是有極少數的人反對劉備的。因為劉備是以皇叔身份打著振興漢室的旗號來擴張勢力的。現在自己稱帝的確有點暴露野心了。當然這些反對的人太少了,並沒有掀起什麼風浪。

    劉備稱帝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當時謠傳漢獻帝被曹丕所殺,其實漢獻帝並沒有被殺反而活的好好的被封為山陽公得以善終。有了這個漢獻帝被殺的謠言前提,劉備稱帝更是合情合理,當然也有可能是劉備自己散佈這個謠言為自己稱帝做準備。

    一個封魏王明眼人都知道是為篡位做準備,所以自然有人反對。一個稱帝是有著漢朝皇族身份還打著為了延續漢室正統的口號,當然沒什麼人反對。

  • 4 # 泊圖泊途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總是喜憂參半。跟在後面的人第一時間品嚐不到美味,但是卻沒有風險。

    劉備稱帝時確實比較順利,首先因為劉備皇叔的身份,導致政治輿論颳起的擁立之風不能阻止

    其二劉備是在曹丕篡位後稱帝的,其依然以漢自居,具有正義性,劉備要稱帝,即使存在反對的人也是啞口無言

    其三,劉備手下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也要擁立劉備

    其四,既然如此劉備稱帝已成定局,那就紛紛表示贊同,還能因擁立有功而加官進爵。

    曹操要當魏公的時候荀彧就反對了,何止是魏王的時候,稱公,稱王,加九錫,那就是篡位的標緻,大儒荀彧豈能不知?因此馬上表示強烈反對,言語之中還有點冷嘲熱諷的意味。

    劉備稱帝時大臣們引經據典,尋找上天安排的證據,《易經》、《洛書》、《河圖》都用上了,其盛況之隆重,禮節之全面也間接表現了支援劉備的程度。

    曹丕的稱帝再次證明了漢室不可復興的局面,這已經是板上釘丁的事情,沒有人去幹認死理的事情,排斥劉備稱帝。

    實在是毫無意義。

  • 5 # 小玲子說點史

    用最通俗的方式給大家解釋下:我們把曹操集團和劉備集團各比作一家公司的話,那曹操所在的公司,就是大漢股份公司,其中漢獻帝是大漢股份公司的名譽董事長,而曹操則是總經理,也是公司最大的股東,至於荀彧、楊彪、孔融、董承等人,既擔任公司要職,也是公司的小股東。

    很多人覺得荀彧等人是曹操的小弟或打工的,但事實上,他們和曹操一直都是合作關係,而荀彧等人到死,做的都是大漢朝的官,而不是曹操的私屬。從這層意義上來說,他們和曹操都是大漢股份公司的持股股東,他們和曹操是合夥人關係。

    但問題是,如果曹操封魏王,就意味著曹操打算將大漢股份公司變成屬於他自己的大魏獨資公司,也就意味著曹操將要把大家手中的股份給稀釋兼併掉,這樣一來,原來那些大漢公司的股東,就全部變成給曹操工作的打工仔,他們自然會很不願意,也會透過各種方式來反對。

    而劉備則不同,他的蜀漢公司自始至終都是自己的,雖然他名義上屬於大漢股份公司的分公司,但兩者卻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股權、資金和人事關係。至於關羽、張飛、諸葛亮、趙雲、黃忠等人,從一開始就是跟著劉備打工的,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合股人,雖然劉備會給他們一些股權或期權,也會稱呼他們為合夥人,但劉備在公司的地位絕對是獨一無二的。

    換句話說,劉備的蜀漢公司,那就是他個人的獨資公司。而劉備稱帝,也就意味著他打算將名義上的大漢分公司變成大漢總公司,這樣一來,諸葛亮、張飛、趙雲和魏延等人,就從原來的分公司人事經理、銷售經理變成了總公司人事總監和銷售總監,這種背景下,換做是誰,都會積極支援的!

  • 6 # 九州歷史

    劉備稱帝也有人反對,典型有三個。

    第一個是劉巴,當時任尚書令。劉巴與法正、諸葛亮平級,名氣和功勞都很大。劉巴之前數年,一直反對劉備,直到作為劉璋部下被劉備俘虜。他不是劉備嫡系。劉備稱帝時,劉巴反對,但他隨機就意識到了危險,轉而大力支援,為劉備撰寫稱帝所需的各種文書。劉備登基一年後,劉巴鬱鬱而終,年39歲。

    第二個是費詩,當時任前部司馬。他對劉備說:“曹操父子篡漢,主公如今集合部隊,目的是討伐叛賊,興復漢室。如今自立為帝,恐遭人疑慮。當年,高祖本“先入關中稱王’,佔領關中後仍推辭謙讓,何況主公還沒立下如此功業?”費詩是辯論高手,去荊州勸說關羽、避免跟馬超比武的就是費詩,他也是著名的外交家。劉備將費詩貶到永昌。

    第三個是主簿雍茂。這個人名氣不大,當時是秘書,劉備找個藉口把他殺了。

  • 7 # 仁勇校尉

    曹丕篡漢稱帝為劉備稱帝提供了合法性,劉備稱帝非常名正言順,自然順利。劉備的中山靖王之後的身份,在他起家時候沒有什麼作用。但曹丕篡漢後,卻讓劉備稱帝名正言順。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長期存在的大一統帝國,西漢被王莽篡奪後,又經歷了劉秀的中興,再次建立東漢。在漢末時代,人們還沒有把改朝換代視為天經地義的事情。認為大漢朝會永遠存在還會再次復興的想法,影響力很大。

    曹操發展勢力時,打著奉天子以討不臣的旗號,手下聚集了大批依舊忠於漢室的人物,這些人和曹操本質上是同殿為臣的合作關係,並不願意擁戴曹操取代漢朝。最典型的人物,就是曹操集團的第二號人物荀彧。荀彧和曹操的關係,更類似合夥人而不是君臣。

    曹操既然打著擁戴漢室的旗號大大發展了自己的勢力,等自己企圖取代漢室時,因為曹操擁戴漢室才聚集在曹操屬下的人,如荀彧自然會反對。

    如果是四世三公家族根基深厚的袁紹戰勝了曹操,想取代漢室遇到的反對力量則會小很多。

    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這個身份在漢末基本沒啥意義,中山靖王距離劉備的時代已經300年。中山靖王本人都有100多個兒子,當時能夠自稱中山靖王之後的人估計已經有萬人以上。劉備這個中山靖王之後,已經和普通平民差不多了,在當時被視為出身低微邊郡武人,遠不能和袁紹曹操這樣的大族子弟相比。劉備能有後來的成就,靠的是自己的能力和奮鬥。演義中的皇叔身份,歷史上是不存在的。

    曹丕篡漢後,中山靖王之後的身份對劉備終於有點作用了。有光武帝劉秀再興漢室的先例,漢室被曹丕篡奪後,身份已經很疏遠的劉備效仿光武帝劉秀,稱帝延續漢室,立志作為遠支宗室再次統一天下,在當時是很名正言順的事情,找不到反對的理由。

    孫權不姓劉,稱帝就麻煩很多,在劉備稱帝很多年後,才終於完成了稱帝。

  • 8 # 南方鵬

    曹操不止封魏王有人反對,封魏公時也有荀彧等人表示不支援,在與馬超等西涼軍閥大戰時,曹操恩威並施,謀略武力兼用,大破韓遂馬超聯軍,回師後命夏侯淵督眾將繼續西征,在兩年內,逐馬超、破韓遂、滅宋建、橫掃羌、氐,虎步關右。在赤壁之戰前,曹操已廢除三公,自任丞相開府治事,到這時恩位更隆,獻帝准許他“參拜不名、劍履上殿”,如漢丞相蕭何故事。這時就有董昭等人勸曹操進位魏公,為荀彧所阻止,認為“太祖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事雖暫時擱置,曹操對荀彧更加不爽。

    有曹操打下的基礎,曹丕繼位後水到渠成代漢稱帝,建魏國。封漢獻帝為山陽公。第二年,劉備在益州稱帝,繼承漢朝,國號仍是漢。在漢朝已然事實滅亡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合格的人選出來宣告主權,就是天下人都認為曹丕代漢是人心所向,漢朝就此終結。為了祖宗基業,也為個人野心,劉備稱帝順理成章,沒有理由反對。

  • 9 # 小小小百科全書

    曹魏陣營當中最反對曹操稱王的就是荀彧了。荀彧這個人可以說是漢室的死忠粉。他效力於曹操的前提就是匡扶漢室。荀彧之所以初期投靠曹操,就是他認為曹操有能力扶助漢室重振聲威。而且在漢獻帝蒙塵的時候他像曹操提出了建議“奉天子以令不臣”。也就是說荀彧當初是建議曹操尊迎天子,然後以天子的名義討伐不臣。但後來曹操把尊奉天子變成了“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就讓荀彧十分的不舒服。雖然意思差不多。但前者是以天子為主導。而後者則是以曹操為主導。天子成了傀儡。所以從這個時候荀彧和曹操就有了矛盾。

    《後漢書;荀彧傳》記載:“方時運之屯遭,非雄才無以濟其溺,功高勢強,則皇器自移矣。此又時之不可並也。蓋取其歸正而已,亦殺身以成仁之義也。”從這段史料記載中可以看出荀彧表面上上忠於曹魏的。實際上內心中荀彧是忠義漢室的。所以在曹操要僭越稱王之時荀彧爆發了。因為他知道曹操這是起了不臣之心。原本荀彧還對曹操抱有幻想。他還希望曹操有朝一日可以悔改還權於漢獻帝。但從曹操僭越稱王就可以看出曹操心中已經沒有了漢室。所以荀彧帶領著一些衛道士堅決反對曹操封王。而其他諸侯反對曹操封王的原因也很簡單。畢竟當時天下名以上還是歸屬大漢的。曹操封王屬於僭越行為,他們反對理所應當。其次,如果曹操真的稱王了。那麼在地位上他們就要比曹操低不少。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順。所以他們也不希望曹操封王。

    而劉備稱帝情況則完全不同。劉備稱帝之前曹丕已經篡漢自立。可以說在劉備稱帝之前大漢已經滅亡了。而劉備稱帝在很多人看來是漢室的延續。所以很多人不僅不反對劉備稱帝。而且對於劉備稱帝還持有支援態度。但是劉備稱帝還是太過於著急了。在漢獻帝被逼禪讓退位之後,劉備甚至都沒有調查一下漢獻帝是生是死就馬上稱帝自立了。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劉備此人實際上根本就沒有把漢獻帝放在眼裡。劉備所謂的匡扶漢室是指以他為尊的漢室。並不是漢獻帝。所以曹丕篡漢自立實際上也是劉備喜聞樂見的。

  • 10 # 歷史長流中的魚兒

    不是沒人反對,而是《三國演義》沒有寫。三國史上總會有一些追求完美的人,希望一切事情都要名正言順的去做,要不然就是玷汙了他們內心那塊聖潔的高地!曹營中有這樣的人,劉備手下當然也有。

    曹操封魏王,荀彧等人反對。

    曹操於公元212年,被准許“參拜不名、劍履上殿”,如漢丞相蕭何故事。公元213年,封為“魏公”加九錫,晚年的曹操權力慾越來越膨脹, 後面曹操還有一系列的動作,已經不是皇帝,甚是皇帝。所以就有很多出來反對曹操,代表人物就是荀彧。結果荀彧被曹操暗中害死,荀彧一死,第二年曹操就被封魏公了。

    劉備稱帝,在《三國演義》中是沒有反對者的,但是正史記載中確實是有人反對的。

    《三國志•費詩傳》記載,在群臣都勸劉備稱帝時,州前部司馬費詩上書道:“殿下以曹操父子逼主篡位,故乃羈旅萬里,糾合士眾,將以討賊。今大敵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昔高祖與楚約,先破秦者王。及屠咸陽,獲子嬰,猶懷推讓;況今殿下未出門庭,便欲自立邪!”

    費詩意思是說,曹操想篡漢自立,劉備帶領正義之師一起討伐曹賊,怎麼討著討著,自己就自立了呢?這話說得太有道理了,於被劉備以忤逆不道的罪名貶為永昌從事。

    還有《三國志•劉巴傳》注引《零陵先賢傳》記載,聽說劉備想要稱帝,劉巴與主薄雍茂一起建議劉備暫緩稱帝。 結果與劉巴一起勸阻劉備的主薄雍茂下場最慘,直接就被劉備殺死。另外的一個同謀劉巴雖然沒有受到處罰,但是從此“恭默守靜,退無私交,非公事不言”。

    看來劉備稱帝的慾望還真的很強,並不像《三國演義》是眾人苦勸才勉強稱帝的。

  • 11 # 秉燭讀春秋

    曹操被漢獻帝加九錫,封魏王時,他的謀士,被曹操視為“吾之子房”的荀彧提出反對,荀彧之所以反對曹操封魏王,也許是出於對漢朝的考慮,荀彧從骨子裡有一種忠於漢朝的思想,後來,曹操疏遠了荀彧,據說有一次,曹操賜給荀彧一個空食盒,荀彧開啟看,裡面空空如也,明白了曹操的意思,曹操意思是:請君自採(裁),荀彧料理完手頭工作後,服毒自盡。因為荀彧知道,凡是加九錫,封王的人,到最後都篡權了。這是他反對曹操封魏王的原因。

    縱觀歷史,也確實如此,比如王莽、司馬昭、李淵、楊堅等都封了王,到最後都奪了前朝的江山。有時封王后,你不篡權,手下都給你急,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誰不想升官發財呢?

    劉備稱帝時,不但沒人反對,相反他的大臣都極力請求他稱帝,這是為什麼呢?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是在曹操之子曹丕篡漢建立魏國後,於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

    也就是說,劉備是在漢朝滅亡後,為了延續漢朝的國運,延續劉家的統治。名義上還是叫"漢",所以後來稱蜀國為"蜀漢"。他以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自居,以漢獻帝皇叔的身份建立了蜀漢,至少名正言順,劉備始終打的旗號是"恢復漢室,統一中原"。從這個角度來看,劉備稱帝沒毛病。所以大臣們三請劉備稱帝,劉備在三辭三讓後,這才做了皇帝,他就是漢昭烈帝。

  • 12 # 宋安之

    曹操不只是封魏王時有人反對,早在封魏公時就有人反對,因為這代表著這個力挽狂瀾的中興大臣一步步進行著篡漢自立的過程。所以自然有忠於漢室之人的反對。

    劉備稱帝雖然不像三國演義中那樣眾望所歸,也有極少數的人反對,但於大局來看還是符合當時潮流的,因為劉備稱帝時北方曹丕已經篡漢立魏了,代表著漢室滅亡,所以漢室一員的劉備稱帝延續漢統,也是順理成章的。

    而且當時謠傳漢獻帝被曹丕殺了,所以劉備稱帝更具合理性。當然這個遙言有可能是劉備為了稱帝故意製造出來的。

    一、曹操稱魏王有人反對是情理之中的

    曹操別說稱魏王時候,就是稱魏公時候就有人反對,因為他不只是封為一個公爵,還加了九錫,建封地魏國,尤其是加九錫這是權臣篡位的必經路程,所以當時就有不少人反對,比如說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荀彧就反對,結果被調離中央朝廷之外。

    所以曹操之後更進一步升級為魏王時自然還會有人反對的。

    二、劉備稱帝的時機恰當所以沒人反對或者說反對人少之又少

    劉備選擇稱帝是在曹丕篡漢自立以後了,可以贏得民心,獲得忠於漢室力量的認可,這個時機選擇的很好。

    雖然三國演義中劉備是眾望所歸,真實歷史中還是有極少數的人反對劉備的。因為劉備是以皇叔身份打著振興漢室的旗號來擴張勢力的。現在自己稱帝的確有點暴露野心了。當然這些反對的人太少了,並沒有掀起什麼風浪。

    劉備稱帝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當時謠傳漢獻帝被曹丕所殺,其實漢獻帝並沒有被殺反而活的好好的被封為山陽公得以善終。有了這個漢獻帝被殺的謠言前提,劉備稱帝更是合情合理,當然也有可能是劉備自己散佈這個謠言為自己稱帝做準備。

    一個封魏王明眼人都知道是為篡位做準備,所以自然有人反對。一個稱帝是有著漢朝皇族身份還打著為了延續漢室正統的口號,當然沒什麼人反對。

  • 13 # 泊圖泊途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總是喜憂參半。跟在後面的人第一時間品嚐不到美味,但是卻沒有風險。

    劉備稱帝時確實比較順利,首先因為劉備皇叔的身份,導致政治輿論颳起的擁立之風不能阻止

    其二劉備是在曹丕篡位後稱帝的,其依然以漢自居,具有正義性,劉備要稱帝,即使存在反對的人也是啞口無言

    其三,劉備手下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也要擁立劉備

    其四,既然如此劉備稱帝已成定局,那就紛紛表示贊同,還能因擁立有功而加官進爵。

    曹操要當魏公的時候荀彧就反對了,何止是魏王的時候,稱公,稱王,加九錫,那就是篡位的標緻,大儒荀彧豈能不知?因此馬上表示強烈反對,言語之中還有點冷嘲熱諷的意味。

    劉備稱帝時大臣們引經據典,尋找上天安排的證據,《易經》、《洛書》、《河圖》都用上了,其盛況之隆重,禮節之全面也間接表現了支援劉備的程度。

    曹丕的稱帝再次證明了漢室不可復興的局面,這已經是板上釘丁的事情,沒有人去幹認死理的事情,排斥劉備稱帝。

    實在是毫無意義。

  • 14 # 小玲子說點史

    用最通俗的方式給大家解釋下:我們把曹操集團和劉備集團各比作一家公司的話,那曹操所在的公司,就是大漢股份公司,其中漢獻帝是大漢股份公司的名譽董事長,而曹操則是總經理,也是公司最大的股東,至於荀彧、楊彪、孔融、董承等人,既擔任公司要職,也是公司的小股東。

    很多人覺得荀彧等人是曹操的小弟或打工的,但事實上,他們和曹操一直都是合作關係,而荀彧等人到死,做的都是大漢朝的官,而不是曹操的私屬。從這層意義上來說,他們和曹操都是大漢股份公司的持股股東,他們和曹操是合夥人關係。

    但問題是,如果曹操封魏王,就意味著曹操打算將大漢股份公司變成屬於他自己的大魏獨資公司,也就意味著曹操將要把大家手中的股份給稀釋兼併掉,這樣一來,原來那些大漢公司的股東,就全部變成給曹操工作的打工仔,他們自然會很不願意,也會透過各種方式來反對。

    而劉備則不同,他的蜀漢公司自始至終都是自己的,雖然他名義上屬於大漢股份公司的分公司,但兩者卻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股權、資金和人事關係。至於關羽、張飛、諸葛亮、趙雲、黃忠等人,從一開始就是跟著劉備打工的,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合股人,雖然劉備會給他們一些股權或期權,也會稱呼他們為合夥人,但劉備在公司的地位絕對是獨一無二的。

    換句話說,劉備的蜀漢公司,那就是他個人的獨資公司。而劉備稱帝,也就意味著他打算將名義上的大漢分公司變成大漢總公司,這樣一來,諸葛亮、張飛、趙雲和魏延等人,就從原來的分公司人事經理、銷售經理變成了總公司人事總監和銷售總監,這種背景下,換做是誰,都會積極支援的!

  • 15 # 九州歷史

    劉備稱帝也有人反對,典型有三個。

    第一個是劉巴,當時任尚書令。劉巴與法正、諸葛亮平級,名氣和功勞都很大。劉巴之前數年,一直反對劉備,直到作為劉璋部下被劉備俘虜。他不是劉備嫡系。劉備稱帝時,劉巴反對,但他隨機就意識到了危險,轉而大力支援,為劉備撰寫稱帝所需的各種文書。劉備登基一年後,劉巴鬱鬱而終,年39歲。

    第二個是費詩,當時任前部司馬。他對劉備說:“曹操父子篡漢,主公如今集合部隊,目的是討伐叛賊,興復漢室。如今自立為帝,恐遭人疑慮。當年,高祖本“先入關中稱王’,佔領關中後仍推辭謙讓,何況主公還沒立下如此功業?”費詩是辯論高手,去荊州勸說關羽、避免跟馬超比武的就是費詩,他也是著名的外交家。劉備將費詩貶到永昌。

    第三個是主簿雍茂。這個人名氣不大,當時是秘書,劉備找個藉口把他殺了。

  • 16 # 仁勇校尉

    曹丕篡漢稱帝為劉備稱帝提供了合法性,劉備稱帝非常名正言順,自然順利。劉備的中山靖王之後的身份,在他起家時候沒有什麼作用。但曹丕篡漢後,卻讓劉備稱帝名正言順。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長期存在的大一統帝國,西漢被王莽篡奪後,又經歷了劉秀的中興,再次建立東漢。在漢末時代,人們還沒有把改朝換代視為天經地義的事情。認為大漢朝會永遠存在還會再次復興的想法,影響力很大。

    曹操發展勢力時,打著奉天子以討不臣的旗號,手下聚集了大批依舊忠於漢室的人物,這些人和曹操本質上是同殿為臣的合作關係,並不願意擁戴曹操取代漢朝。最典型的人物,就是曹操集團的第二號人物荀彧。荀彧和曹操的關係,更類似合夥人而不是君臣。

    曹操既然打著擁戴漢室的旗號大大發展了自己的勢力,等自己企圖取代漢室時,因為曹操擁戴漢室才聚集在曹操屬下的人,如荀彧自然會反對。

    如果是四世三公家族根基深厚的袁紹戰勝了曹操,想取代漢室遇到的反對力量則會小很多。

    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這個身份在漢末基本沒啥意義,中山靖王距離劉備的時代已經300年。中山靖王本人都有100多個兒子,當時能夠自稱中山靖王之後的人估計已經有萬人以上。劉備這個中山靖王之後,已經和普通平民差不多了,在當時被視為出身低微邊郡武人,遠不能和袁紹曹操這樣的大族子弟相比。劉備能有後來的成就,靠的是自己的能力和奮鬥。演義中的皇叔身份,歷史上是不存在的。

    曹丕篡漢後,中山靖王之後的身份對劉備終於有點作用了。有光武帝劉秀再興漢室的先例,漢室被曹丕篡奪後,身份已經很疏遠的劉備效仿光武帝劉秀,稱帝延續漢室,立志作為遠支宗室再次統一天下,在當時是很名正言順的事情,找不到反對的理由。

    孫權不姓劉,稱帝就麻煩很多,在劉備稱帝很多年後,才終於完成了稱帝。

  • 17 # 南方鵬

    曹操不止封魏王有人反對,封魏公時也有荀彧等人表示不支援,在與馬超等西涼軍閥大戰時,曹操恩威並施,謀略武力兼用,大破韓遂馬超聯軍,回師後命夏侯淵督眾將繼續西征,在兩年內,逐馬超、破韓遂、滅宋建、橫掃羌、氐,虎步關右。在赤壁之戰前,曹操已廢除三公,自任丞相開府治事,到這時恩位更隆,獻帝准許他“參拜不名、劍履上殿”,如漢丞相蕭何故事。這時就有董昭等人勸曹操進位魏公,為荀彧所阻止,認為“太祖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事雖暫時擱置,曹操對荀彧更加不爽。

    有曹操打下的基礎,曹丕繼位後水到渠成代漢稱帝,建魏國。封漢獻帝為山陽公。第二年,劉備在益州稱帝,繼承漢朝,國號仍是漢。在漢朝已然事實滅亡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合格的人選出來宣告主權,就是天下人都認為曹丕代漢是人心所向,漢朝就此終結。為了祖宗基業,也為個人野心,劉備稱帝順理成章,沒有理由反對。

  • 18 # 小小小百科全書

    曹魏陣營當中最反對曹操稱王的就是荀彧了。荀彧這個人可以說是漢室的死忠粉。他效力於曹操的前提就是匡扶漢室。荀彧之所以初期投靠曹操,就是他認為曹操有能力扶助漢室重振聲威。而且在漢獻帝蒙塵的時候他像曹操提出了建議“奉天子以令不臣”。也就是說荀彧當初是建議曹操尊迎天子,然後以天子的名義討伐不臣。但後來曹操把尊奉天子變成了“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就讓荀彧十分的不舒服。雖然意思差不多。但前者是以天子為主導。而後者則是以曹操為主導。天子成了傀儡。所以從這個時候荀彧和曹操就有了矛盾。

    《後漢書;荀彧傳》記載:“方時運之屯遭,非雄才無以濟其溺,功高勢強,則皇器自移矣。此又時之不可並也。蓋取其歸正而已,亦殺身以成仁之義也。”從這段史料記載中可以看出荀彧表面上上忠於曹魏的。實際上內心中荀彧是忠義漢室的。所以在曹操要僭越稱王之時荀彧爆發了。因為他知道曹操這是起了不臣之心。原本荀彧還對曹操抱有幻想。他還希望曹操有朝一日可以悔改還權於漢獻帝。但從曹操僭越稱王就可以看出曹操心中已經沒有了漢室。所以荀彧帶領著一些衛道士堅決反對曹操封王。而其他諸侯反對曹操封王的原因也很簡單。畢竟當時天下名以上還是歸屬大漢的。曹操封王屬於僭越行為,他們反對理所應當。其次,如果曹操真的稱王了。那麼在地位上他們就要比曹操低不少。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順。所以他們也不希望曹操封王。

    而劉備稱帝情況則完全不同。劉備稱帝之前曹丕已經篡漢自立。可以說在劉備稱帝之前大漢已經滅亡了。而劉備稱帝在很多人看來是漢室的延續。所以很多人不僅不反對劉備稱帝。而且對於劉備稱帝還持有支援態度。但是劉備稱帝還是太過於著急了。在漢獻帝被逼禪讓退位之後,劉備甚至都沒有調查一下漢獻帝是生是死就馬上稱帝自立了。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劉備此人實際上根本就沒有把漢獻帝放在眼裡。劉備所謂的匡扶漢室是指以他為尊的漢室。並不是漢獻帝。所以曹丕篡漢自立實際上也是劉備喜聞樂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時,董卓之亂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