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果有的話,請舉出例子。
8
回覆列表
  • 1 # 皓說史
    董卓之亂直接引發了軍閥大混戰。在董卓人洛陽的第二年,關東各鎮諸侯就以誅董卓為名開始了興兵討伐。這些各懷鬼胎的諸侯大多墮落成了軍閥。他們驕奢淫逸、禍害一方,成為各地動亂的主角。

    董卓之亂最大的消極影響也就是意識形態的改變,最開始的黃巾起義讓老百姓積極響應,則說明百姓對漢朝出現了“忠誠危機”。之後就有少數人意圖謀權篡位,但是當時絕大多數人對漢朝是抱有感情的,朝廷的權威低落,但還沒有掃地。董卓原本擁有重尊皇權、中興中央集權的巨大機遇,但是他失敗了,中央集權也成為枉然。

    大文豪蔡邕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出身於,“三世不分財” 的名門,氣節和文章受人推崇。蔡邕年輕的時候激情澎湃、指點江山,在黑暗政治下一再被貶謫,流浪各地。董卓當政的時候,起用蔡邕。蔡邕經過短暫猶豫後,接受了朝廷的徵召。雖然他當時已經不再年輕,但是對朝廷的忠誠依然存在。在董卓之亂中,蔡邕幾乎是一日一升遷,最後官至侍中。對於董卓的荒唐舉動,他也多有勸諫。董卓死後,蔡邕撫屍痛哭,被當作董卓同黨斬首。

    在蔡邕和魯肅等知識分子心目中,漢朝已經成為過去式。董卓打破了漢朝統一的政治格局。不同的是,蔡邕採取了為曾經統一而強盛的漢朝殉葬的做法,而魯肅選擇的是在亂世中參與群雄割據的做法。

    董卓之亂對於改朝換代的歷史拐彎處起到了巨大的影響。最直接的就是耗盡了東漢王朝最後一絲力量。內亂、遷都和混戰的結果在漢獻帝幾年後逃回洛陽顯現了出來。196年,劉協逃離戰亂連綿的關中地區,來到一片廢墟的舊都洛陽。東漢王朝的宮廷只能在一座勉強有四壁的破落院子裡臨時辦公。他們與饑民、亂兵一樣,你爭我搶。體弱的人,再也沒有回來了。

  • 2 # 老貓打遊戲

    首先政治上,董卓以地方軍閥身份武力控制中央,擅行廢立,東漢皇帝從此成為傀儡,中央政府權威掃地,打開了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群雄混戰的潘多拉魔盒。

    其次在文化上,董卓在面對關東軍閥聯合進攻時挾持漢獻帝退往長安,並強行遷移洛陽城居民,大量典籍佚失。同時董卓對漢朝歷代皇陵進行了盜掘以充軍資。這一做法很快為其他軍閥所效仿,西漢以來的帝陵及諸侯王陵幾無倖免。

  • 3 # 楊炳升66

    這個問題涉及面太廣,本人實在不想回答,因為弄不好會直接涉及到政治體制,否則,就無法說清楚,所以,還是不說了。

  • 4 # 棍哥觀史

    “董卓之亂”是指公元189年到公元192年的三年之間,董卓應大將軍何進之邀趁入京平亂之際,廢少帝,立獻帝,攬權亂政。後因袁紹等諸侯聯軍討伐,董卓焚洛陽,脅獻帝西走長安。

    首先,董卓行廢立之事,實際是搶奪了何太后這一東漢最高決策者的權力,這也是後來魏晉時期皇帝廢立的一個開始,也就是說董卓為曹丕樹立了榜樣,為司馬炎樹立了榜樣,在後者看來,廢立不再是皇家的權力,而是掌權者的權力。

    其次,董卓亂政是由強兵入洛陽而控制漢室政權的,董卓之兵在洛陽燒殺搶掠,國之根本受到破壞,經濟發展受到重創,加速了東漢政權的衰落和滅亡,也造成了“無復人跡”的慘像。

    在董卓軍隊控制了東漢政權之時,也就引發了諸侯聯軍討伐其暴政的局面,從而造成了諸侯割據的紛爭局面,東漢也正是由此從大一統國家進入了亂世割據的混戰局勢。董卓死後,關東聯軍解體,各自搶奪地盤,爭奪人口資源,將東漢王朝的土地分割成地方勢力。東漢朝廷也只淪落成了曹操的政治工具。

    最後,放大這段歷史時期,東漢朝廷對於羌族鎮壓的長期積怨,是董卓為首的羌族勢力一次報復性行動。而涼州、幷州、幽州的胡羌勢力的發展,也成為後來五胡亂華的始作俑者,成為另外一個恐怖亂世的根源。

  • 5 # 象眼觀天下

    董卓的軍隊進入洛陽前,朝廷的政治鬥爭依然是宮廷鬥爭,是政治鬥爭。

    政治鬥爭雖然嚴酷,但是東漢時期這種鬥爭很多,最後平息下來之後,對於東漢王朝構不成實質性傷害。

    董卓不一樣,他以軍閥的姿態進入首都,將政治鬥爭激化為軍事鬥爭,宮廷內亂演化為內戰,這就徹底激化了內亂,敲響了東漢王朝的喪鐘。

    歷代中央王朝,政治鬥爭都是避免不了的,也是正常的,但主要閒置在文鬥階段,都不會對王朝整體造成嚴重的、不可挽回的損失。

    即便演化為“政變”、演化為有警察、特務等強力機關參與,只要沒有軍隊參與,損失也是可以挽回的。

    一旦軍隊參與,且發生內戰,那就一切都完了,都無法挽回了。

    所以後代王朝,都嚴格限制軍隊、軍人作為一個整體參與國內政治,就是因為漢唐時期的深刻而慘痛的教訓。

  • 6 # 漢末天下

    董卓之亂,指東漢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至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董卓率軍進入洛陽後大權獨攬,施行暴政,從而引發各地諸侯起兵討伐,後來董卓被王允、呂布所殺。

    據《三國志》記載,董卓進京受何進所召,在進京路上何進被殺,何進部下都投靠了董卓。後來又誘使呂布殺丁原,收編其部下。洛陽全部兵權都歸董卓。

    靈帝崩,少帝即位。大將軍何進與司隸校尉袁紹謀誅諸閹官,太后不從。進乃召卓使將兵詣京師,並密令上書曰:“中常侍張讓等竊幸乘寵,濁亂海內。昔趙鞅興晉陽之甲,以逐君側之惡。臣輒鳴鐘鼓如洛陽,即討讓等。”欲以脅迫太后。卓未至,進敗。中常侍段珪等劫帝走小平津,卓遂將其觽迎帝於北芒,還宮。時進弟車騎將軍苗為進觽所殺,進、苗部曲無所屬,皆詣卓。卓又使呂布殺執金吾丁原,並其觽,故京都兵權唯在卓。

    董卓在洛陽擅行廢立,荒淫無道,引發了以袁紹為首的關東軍討伐,是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混戰的直接原因。東漢因此名存實亡。

  • 7 # 四川達州人

    董卓之亂,對整個東漢政權的權威具備摧毀性的後果。

    作為武將,領邊軍入京,控制政權,殺戮反對派,廢立皇帝,淫遍皇宮,導致東漢中央政權的威望掃地。直接後果就是袁紹等世家以下反上進攻中央,此後肆意自封官職,中央政權已經完全成為擺設。

    世家,官員,軍閥紛紛割據,掌握權力,除非最終統一,否則亂世不止。

  • 8 # 隨你吧96726011

    我覺得董卓大亂並沒有什麼大的影響,只是加快了東漢退出歷史的腳步而已,在東漢末年,天子已經沒有實權,朝綱也已經崩潰,董卓只是做了第一個吃西瓜的人,以借救天子之名,而竊天子之位。就算沒有這個董卓,也會有第二個董卓做這個事。那種亂世,何人不貪圖天子之位,只是這個董卓沒有成功,而曹操卻以同樣的做法成功了。

  • 9 # 考古者說

    從東漢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帶領他計程車兵進入洛陽到東漢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董卓被王允和呂布殺死只有短短的四年時間。但是這4年時間確實搖搖欲墜的東漢王朝徹底的陷入崩潰,成為了三國亂世的開端。

    董卓原來是隴西地區的豪強地主少年時就以行俠仗義而出名,後來涼州刺史徵招董卓入軍中為官,董卓逐漸憑著過人的軍事的軍事才能嶄露頭角,逐漸一路高升,到漢桓帝末年,董卓已經做到了幷州刺史,河東太守的職位。

    黃巾之亂爆發之後,董卓在鎮壓黃巾軍以及涼州地區遊牧民族的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在翰林第時期中央政府又將董卓任命為幷州牧,而且在這一時期董卓還培養起了自己的親信部隊,擁兵自重,受到朝廷徵召而不入京。之後董卓陳玲娣病死之際,皆有可成之機,恰逢外戚何進徵,招其入京幫助屠殺宦官,於是率大軍進入京城。董卓進京之後,縱容手下士兵四處劫掠,且自己干預政治掌控中央,董卓之亂就這樣爆發。

    直到王允呂布合計將其誅殺,董卓之亂才算告一段落。當然這段歷史大家都很清楚,就不再詳述。

    董卓造成了多大的影響呢,總的來說就是一句話,他給了搖搖欲墜的東漢王朝最後一擊,漢室從此名存實亡,就連皇帝也淪為野心家的傀儡,這一動亂實際上開啟了三國亂世的局面。

    詳細來說,首先董卓之亂帶來了地方官員與漢中央政府的逐漸漸行漸遠造成了地方武裝割據。就像董卓自己就是在鎮壓黃巾之亂的過程中發展勢力,擁兵自重成為中央政府尾大而甩不掉的負擔。在比如袁術,甚至開始建立“獨立王國”自行在勢力範圍內任命官員,不再需要皇帝和中央政府的批准。

    另一個重要方面是董卓之亂帶給中央政府極大的衝擊,漢朝皇帝作為九五之尊的威嚴嚴重掃地,淪為傀儡。潘林麗死後,董卓入京,先立少帝劉辯之後,又行廢立,再立漢獻帝劉協,皇帝成了擺設,董卓才是實際的掌權者。董卓被殺之後它所帶來的亂世局面剛剛開啟,其部將反攻,結果王允被殺呂布逃竄,漢獻帝再次被劫持。大漢王朝的中央政府已經名存實亡,直到建安元年,漢獻帝被曹操接到許縣,才過上了稍微安穩的生活,但此時他也淪為了曹操的傀儡。

    長期的戰亂必然會對日常的社會造成極大的損害。關中地區原來是大漢王朝的心臟所在,物資豐饒人口稠密。但是董卓進京之後,縱兵掠奪給關中地區人民帶來了極大的傷害,混亂之後,“二三年間,關中無復人跡”。

    還是那句話,在董卓之亂之後,迎來了一個你方唱罷我登場的三國亂世。

  • 10 # 白先森Max

    董卓開了一個壞頭,廢少帝立獻帝

    大家有樣學樣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司馬師廢曹芳,立曹髦為帝

    司馬昭殺曹髦,立曹奐為帝

    司馬炎逼曹奐禪讓,代魏自立

    大家都不太把君主當回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坐月子時必須門窗禁閉,穿長衣長褲嗎?該怎樣科學避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