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寒松722

    首先感謝邀請。其次簡單介紹一下漢高祖劉邦。劉邦年輕時曾擔任沛縣泗水亭長一職。在秦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湧的時候,傳言劉邦斬白蛇起義。他被蕭何和曹參等人推為首領,攻佔沛縣,自稱沛公。起兵之後,劉邦積極籠絡民心,招攬人才,在蕭何、張良和韓信等人的輔佐下,勢力日益壯大。經過四年的戰爭,最終劉邦打敗項羽,統一了當時中國的核心區域,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在他登基稱帝之後,接受張良的建議,對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們,根據功勞大小進行封賞。

    再次,漢高祖劉邦登基稱帝后,並沒有大肆屠殺功臣。在登基稱帝后,大肆屠殺功臣的人是朱元璋,不是劉邦。劉邦和呂后先後誅殺七個異姓王韓信、彭越等人。在劉邦晚年,他猜忌樊噲,準備殺掉樊噲。但在動手前,劉邦就去世了,所以樊噲逃過一劫。不過,劉邦對其他功臣都進行了封賞,實行了優待功臣的策略。

    再談談劉邦和呂后對韓信、彭越等人動手的原因。韓信、彭越等七個異姓王都比較會打仗,戰功顯赫,也都有屬於自己的軍隊和地盤,割據一方。因此,他們七個異姓王即使不謀反,也對劉邦的統治構成了潛在的威脅。而當時的太子劉盈性格軟弱,即位之後也壓制不了這幾個異姓王。所以,為了維護漢朝的統治,劉邦和呂后先後誅殺七個異姓王韓信、彭越等人。

    最後一點,韓信是在蕭何的推薦下,得到劉邦的賞識和重用,成就了一番事業。後來,韓信被劉邦貶為淮陰侯,因此懷恨在心,準備在長安謀反,結果被人告發。當時劉邦在外平叛,不在長安。蕭何向呂后獻計,把韓信騙入皇宮。等韓信一入皇宮,就被呂后派人處死。所以我們中國有句話叫“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 2 # 國史春秋

    說劉邦大肆屠殺功臣,真是冤枉老劉了。

    所謂被殺的功臣也就是韓信、彭越和英布,遠沒到了“大肆”那麼駭人的地步。

    其實殺韓信和彭越並不是劉邦的本意,而是呂雉的陰謀詭計。

    呂雉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因為劉邦已經到了垂幕之年,來日無多,但呂雉的人生路還長著呢,如果劉邦不在,呂雉無法震懾這三位悍將,所以呂雉必需利用劉邦的餘威去除掉他們。(呂雉劇照)

    韓信是第一個被掃除的對像,韓信不光厲害,而且年輕,比劉邦小了25歲。劉邦正是因為沒有韓信謀反的證據而一直沒有對韓信下手,因為他也怕擔上殺功臣、忘恩負義的惡名。所以將韓信從齊王降為楚王,再貶為淮陰侯,但一直沒殺他。後來劉邦去平叛陳豨造反,呂雉得知韓信蓄意謀反的訊息揹著劉邦將韓信誘殺。

    彭越完全是受人誣告,劉邦心裡比誰都清楚,但是他必需未雨綢繆,所以藉機將彭越抓捕,然後流放蜀地。結果,彭越半路遇到呂雉,認為女人心軟可當做救星,於是哭的撕心裂肺求呂雉向劉邦說情,讓他返回故土。呂雉一口答應,但見到劉幫卻說彭越居心叵測,想回到梁地再次造反。後來,兩口子一合計還是不能放,於是彭越就被做成了“呂雉牌”肉醬,還被滅了全族。

    目前“漢初三將”只剩下英布一將,一股唇亡齒寒、高處不勝寒的陰風向他吹去。沒辦法,不能等著挨刀,英布主動起兵。兩軍對陣,劉邦大罵英布:“狼心狗肺之輩,寡人對你不薄,因何反我!”英布狂笑道:“我也想當皇帝!”隨後兩軍撕殺,英友兵敗亡命天涯。(劉邦劇照)

    劉邦晚年非常在意自己的名聲,只要忠於主人的人無論敵友,他不但不殺,反而重用。比如,項羽的猛將季布、煽動韓信擁兵自立的蒯通等人都被劉邦重用。但是曾經饒劉邦一命的丁公卻補他殺了,理由是不忠於自己的主人。所以真實的劉邦並不是世人想像的那麼薄情寡義,只不過是沒娶了個好老婆,不但壞了他的名聲,還殺了他的兒子,禍亂了他打下的江山。

  • 3 # 方圓論壇

    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實際上也在繼位後開始屠殺功臣,但並不是大規模屠殺。劉邦屠殺的功臣有很強的目的性。一個就是實力很強對劉邦可以產生威脅的臣子。另外就是地位和劉邦之前相差無幾,是被封王的存在。“非劉姓者不得封王”這句話就是出自劉邦之口。一方面劉邦認為天下都是我劉邦的了。憑什麼還要允許國中之國的存在?整個天下只有大漢天子這一個皇帝。其他任何各地不是劉姓的王在劉邦看來都是一個威脅。說白了劉邦這麼做就是為了鞏固皇權,因為當初就是他聯合諸王打敗的西楚霸王項羽,他深知這些王的影響力有多麼大。劉邦可不想留下什麼隱患。

    劉邦稱帝后天下共封了八位異姓諸侯王。分別是齊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韓王信,趙王張耳,燕王臧荼,衡王吳芮,閩越王亡諸。劉邦打項羽的時候需要他們策應,但是劉邦當上皇帝后主要的事情就是針對這幾個藩王。

    燕王臧荼最先受不了朝廷削權起兵造反,結果很快就被朝廷大軍擊敗,自己也被俘虜。齊王韓信被削為楚王后來又削為淮陰侯,但最終還是被呂后給整死了。梁王彭越也是一個大老粗無所忌憚肆意妄為,結果被殺。之後韓王信和淮南王英布起兵造反,結果都兵敗被殺。燕王臧荼死後盧綰當上了燕王,但後來盧綰也造反了。後來兵敗逃亡匈奴。衡王吳芮被削為長沙王,由於長沙王地處位置朝廷並沒有征伐他,但是吳芮沒有子肆。吳芮死後長沙王爵位也就沒有了。而閩越王亡諸因為朝廷需要他鎮守蠻荒之地並且那裡遠離中原實力也很弱,很多並沒有攻打他。

    就這樣劉邦手下的八個異姓王死的死跑的跑。幾乎全軍覆沒實際上這些人都是後來看見劉邦勢大才追隨劉邦的,劉邦真正意義上只殺了一個一直跟隨他的老兄弟盧綰。而盧綰也是唯一一個被封王的老兄弟。但盧綰太過於貪心,最終只能流亡匈奴。活下來的那些人都是人精,一個個都懂得藏拙。所以安全的很。

    草根逆襲掌握大權還能剋制的皇帝,劉邦也屬於是有自制力了。另外一個草根逆襲的皇帝朱元璋可就沒有劉邦這麼冷靜的頭腦了。朱元璋奪取天下之後,為了收權剪除威脅。幾乎殺遍了開國功臣。真正能活下來的開國功臣那真是十不存一。相比起朱元璋,劉邦還真算是仁義很多了。而且除了韓信,其他的人都是不願意接受削權而主動造反的。而韓信替劉邦打下了整個天下。劉邦最忌憚的也就是韓信。而韓信最終也恥辱的死在呂后之手。這也是劉邦有意縱容的結果。畢竟天下都是韓信給打下來的,韓信也沒想造反,想殺掉韓信實在沒有藉口。只能借呂后之手除掉韓信。

  • 4 # 韓濤956

    女人不得干政,女人干政,多數都會殺一些有功之臣,尤其是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的夫人呂雉,明太祖朱元璋的的夫人馬皇后,以及後世的...等等,不要把責任都推到女人身上,開國的帝王,那是何等的聰明,後世守江山的和他們沒法比,他們只是讓自己的夫人背鍋罷了。

  • 5 # 張哥講中國歷史

    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以後,開始大力清除異姓諸侯王,分封劉氏皇族宗室為諸侯王,主要是開國功臣能力強,又是外人。在西漢剛剛建立立足未穩的時候,害怕開國功臣影響自己皇位的穩定,所以同甘苦容易,共富貴難,漢高祖劉邦於是對開國功臣大開殺戒,為仁慈的漢惠帝劉盈減少麻煩

  • 6 # 瞳光halopass

    造反的人都明白 為啥造反 都明白的道理 誰不想當皇帝 哪個不是打著為老百姓的 可是哪個真的是為老百姓的 歷朝歷代的皇帝 哪個不是先為己 再為己 還是為己 把明白人都殺了 剩下的糊塗人多好統治呀

  • 7 # 人者仁義也

    接下來我給大家看一段東漢時代班固寫的史書《漢書》中的一段原文

    贊曰:昔高祖定天下,功臣異姓而王者八國。張耳、吳芮、彭越、黥布、臧荼、盧綰與兩韓信。

    這段文字的意思是漢高祖平定天下的八個重要異姓諸侯,他們是張耳(趙王)、吳芮(長沙王)、彭越(梁王)、黥布(淮南王)、臧荼(燕王)、盧綰(燕王)與韓王韓信(又叫做韓王信),楚王韓信(淮陰侯)。臧荼原為燕王,因為謀反被殺,盧綰後來被封為燕王。這就是漢高祖初年最為重要的功臣集團-異姓諸侯。此外,屬於漢高祖嫡系和真正人馬的是歷史學家稱為豐沛集團的人,這個一般的歷史愛好者都知道。像蕭何,曹參,周勃等等。這些人都是豐沛集團的人,因為他們出生於豐沛一帶。所以這麼稱呼。他們這些人是被漢高祖封侯,子孫後代都可以世襲。他們也是功臣,但是生活的很好。

    我們看一下這些人的結局。

    張耳,張耳立為趙王后,公元前202年(漢高祖五年)去世,其子張敖即位為趙王。後劉邦在剪除異姓王時被廢掉王位。但是後來張敖得赦,娶魯元公主(漢高祖和呂后的女兒)如故,只是貶爵宣平侯。

    吳芮(長沙王),漢朝建立,改封為長沙王。卒於公元前201年,諡“文王”。子孫傳位,到前156年其五世孫吳著死,因無子被撤除,共傳5代

    彭越(梁王),這個是被殺。

    黥布(淮南王),謀反被殺。

    臧荼(燕王),謀反被殺後,盧綰被封為燕王。

    盧綰(燕王),公元前196年同陳豨叛亂,劉邦以樊噲、周勃攻打盧綰,盧綰攜及家人奔走匈奴。公元前194年,盧綰死於匈奴,享年63歲。

    韓王韓信,天下平定後,漢高祖劉邦認為韓信的封地都是戰略要地,便將其封地遷移到太原以北的地區,遷移封地之後不久,南韓都城馬邑被匈奴包圍,因韓信屢次向匈奴求和,朝廷懷疑其有異心,韓信遂起兵反叛,投靠匈奴。漢高祖劉邦率軍親自征討,韓信逃往匈奴,並多次率軍攻打漢朝,還引誘了代相陳豨造反,在其又一次帶兵攻漢之時,被將軍柴武在參合斬殺。

    楚王韓信(淮陰侯),先封為齊王,項羽滅亡後,被封為楚王,後來被人誣告謀反而貶為淮陰侯,被遷徙到長安。再後來呂后與蕭何合謀,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鍾室,夷其三族。

    總體而言,漢高祖所殺的功臣裡淮陰侯韓信是最為冤枉的,是值得人同情。這個所殺功臣規模並不大,遠沒有到達濫殺功臣的地步。

  • 8 # 陸棄

    楚漢戰爭打了5年,劉邦由弱轉強,最終於垓下一舉殲滅項羽楚軍,取得戰爭的勝利併成為西漢開國皇帝。可是,他為什麼要大肆屠殺功臣呢?

    一、出身卑微。

    先看一下劉邦集團的出身:

    劉邦―泗水亭長;張良―南韓貴族;蕭何―沛縣吏掾;韓信―貧民;曹參―沛縣獄掾;夏侯嬰―沛縣馬吏;周勃―吹鼓手;樊噲―屠夫;盧綰―劉季同鄉兼發小。

    作為草根集團的核心領導,一沒有當皇帝的威儀,二沒有做皇帝的自信,不殺掉一批挑刺的,也不能取得“合法性”。

    二、功高震主,威脅皇權。

    西漢建立之後,有七個異姓諸侯王:楚王韓信、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梁王彭越、長沙王吳芮、韓王信、燕王臧荼。且不說這些大佬級別的諸侯王個個具有翻江倒海的本領,隨時發生反叛,就連劉邦本部的將相也會出現逆心。殺了,是對劉氏家族基業最好的保護。

    三、個人才能和政治手腕

    作為一個領導者,如果要穩住自己的江山和至高無上的皇權統治地位,可以採取一系列的方針,包括體制、政令和律法等,例如:杯酒釋兵權。這需要領袖傑出的智慧與技巧。殺戮,往往是最低階的方法。

  • 9 # 大秦鐵鷹劍士

    李世民敲打尉遲恭的話完美的解釋了劉邦為何要大肆屠殺功臣,因為劉邦不殺功臣的話,功臣們就會謀反;或者說謀不謀反,只要具備謀反的實力,劉邦都不得不殺。如果北周武帝宇文邕殺了楊堅,後周世宗柴榮殺了趙匡胤,那麼隋朝與宋朝就不會產生了。因此劉邦不殺功臣的話,他死後漢朝就不姓劉了,天下又要大亂了;韓信、彭越、英布三人都是當世名將,劉邦可以鎮住他們,但劉邦死後呂稚鎮不住他們。

    尉遲恭是唐軍中的驍勇悍將,他曾在敵軍中不避白刃長矛救下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擊殺了齊王李元吉,還將李建成的頭割下來驅散太子的軍隊,又率軍軟禁李淵逼其退位;在對突厥的戰爭中,他身先士卒,擊退了突厥大軍。晚年尉遲恭居功自傲,不將其它大臣放在眼中,還動手毆打李唐皇室成員。李世民專門把尉遲恭請到書房敲打:我讀《漢書》,發現漢高祖的功臣能夠保全自己的很少,心裡常常責怪高祖。到了登基以後,一直想保全功臣,讓他們子孫平安。但是你做了高官之後不斷觸犯國法,才明白韓信、彭越遭到殺戮,不是漢高祖的過失。治理國家的重要事情,只有獎賞與處罰。分外的恩惠,不能給得太多,要嚴格要求自己,別做後悔不及的事。尉遲恭聽了李世民的話後,從此辭官歸隱故鄉,縱情山水,不跟外人交往,得以善終。

    韓信的軍事才能在漢初無人能敵,劉邦對他是深深的忌憚,害怕他執仗兵權或者成為實權諸侯。原本韓信是齊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兵強馬壯;劉邦擔心韓信謀反,將齊國封給長子劉肥,遷韓信為楚王。韓信當了楚王后權力大幅度縮水,劉邦還是擔心韓信謀反,將楚國封給侄子劉鼻,遷韓信為淮陰侯,軟禁在長安城中。劉邦死前不想殺韓信,他也怕揹負殺功臣的罪名,但是韓信跟軍中將領還有來往,且多有憤恨不平之意,最終呂后設計將韓信殺死。

    劉邦、英布都是項羽分封的諸侯王,劉邦是漢王、英布是九江王;彭越則是自己有軍隊有勢力,雖沒有得到項羽的分封,但是也算一方實力諸侯。劉邦跟項羽相爭時,彭越、英布都協助漢王,他們總在後面襲擊項羽的後勤。楚國滅亡後,劉邦當了皇帝,他封彭越為魏王,封英布為淮南王;這兩人以前跟劉邦稱兄道弟,現在卻要稱臣,心中多有不甘,雖然沒有謀反卻令劉邦很不放心。最終劉邦將彭越砍為肉醬,分發給各位諸侯王,魏國被直接納入中央管理;英布領到彭越的肉醬後,立即起兵造反,兵敗後被百姓群毆而死。

  • 10 # 楊朱學派

    劉邦統一天下後,大肆屠殺功臣。原因有二:

    一是劉邦出生農民。內心極度自卑。中國歷史上,農民出生的皇帝皆大肆屠殺功臣。前有劉邦,後有朱元璋。劉邦職務是相當於今天的村長助理。是有頭臉的農民。而朱元璋的出身更低賤。是佃戶,還做過和尚。因為朱元璋比劉邦更貧賤。所以,朱元璋殺的功臣比劉邦多十倍。

    二是法家思想所致。韓非子有曰:大臣太重,必易主位。對於功高震主者,必須誅殺。劉邦大肆屠殺功臣。漢武帝重用法家酷吏,羅織罪名,製造冤獄。把群臣和皇族屠戮殆盡。皆是法家思想的具體實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那些遛狗不拴狗鏈子的狗主人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