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哥講史

    大家都知道宋孝宗趙昚,是南宋第二位皇帝,也是被普遍認為是南宋最傑出的皇帝。他在位期間,平反岳飛冤案,起用主戰派人士,銳意收復中原。在內政上,宋孝宗積極整頓吏治,裁汰冗官,懲治貪腐,加強集權,重視農業生產,百姓富裕,五穀豐登,太平安樂,史稱“乾淳之治”。

    宋孝宗一輩子做了三件大事:給岳飛平反、北伐金人、治理國家。給岳飛平反,目的是北伐金人;治理國家,也是為了積蓄力量北伐金人。也就是說,作為皇帝,宋孝宗的歷史功績可說都與岳飛有關。

    如果岳飛生活中宋孝宗時期,一定會得到重用,讓他帶兵北伐。但是北伐能不能功還得另說,為什麼會這麼說呢?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來分析一下。

    優勢:第一,南宋時期佔據廣袤富庶的江南地區,北伐絕對是有一定的經濟基礎的。第二南宋時期基本是沒有發生過什麼重大的歷史災難,例如農民起義,大饑荒,大政變。南宋的統治還算是風調雨順,這個是歷史各大王朝少有的。南宋基本是沒有內憂,只有外患。第三,南宋雖然也有主和派和主戰派,而最終決策人在皇帝,而恰好宋孝宗確實有北伐之意。

    劣勢:第一,局勢不同。金國在金熙宗和海陵王完顏亮統治的時期,金朝內訌較多,場面混亂,軍心不齊,所以金人全線出擊,結果處處碰壁,戰戰敗北,但是到了宋孝宗時期就不一樣了,金國的一代明君,被後世稱為“小堯舜”的金世宗完顏雍上臺,其勵精圖治,內外安定,國力達到鼎盛。此時伐金,南宋的勝算估計也不會大到哪去。第二,人力不逮。宋高宗時期,士兵大都經歷了“靖康之恥”,他們有豐富的行軍作戰經驗,而宋孝宗朝經過和平的繁衍生息,士兵20多年沒有打仗,估計軍隊的戰鬥力無法和宋高宗時期相比。可以說宋孝宗時,縱有岳飛、韓世忠再世,北伐成功的機率也不大。

  • 2 # 荊波

    北伐不會成功,已經有人有比較靠譜的回答,我再新增一句話就是:日子過的比較富庶、安逸的人民是不會有意願去支付政府打仗的,也是沒有什麼戰鬥力的。南宋的區域性,經濟的發達程度不會支援政府的大規模戰爭。所以,換岳飛北伐也不會有太好的效果。

  • 3 # 奕天讀歷史

    岳飛如果生活在宋孝宗時期,將北伐目標定為收復黃河以南的大片失地,特別是收復北宋都城開封,那麼北伐一定會取得成功。

    如果目標定為,收復北宋失地,以及燕雲十六州在內的廣大北方領土,實現以前北宋都沒有實現的目標,那麼北伐成功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小。

    宋孝宗時期的北伐,可以參考的戰例,就是張浚掛帥的隆興北伐。

    隆興元年,即公元1163年,宋孝宗起任張浚為樞密使,封魏國公,率軍北伐。

    北伐初期,張浚坐鎮,以李顯忠和邵宏淵為北伐主力大將,迅速收復了靈壁、虹縣和宿州。

    由於李顯忠、邵宏淵不和,張浚又沒有及時化解矛盾,前往督戰,加上金國十萬主力援軍到達,導致了宿州得而復失。

    當時,李顯忠率所部,在宿州(郡名符離)城外,與十餘萬金軍浴血奮戰,數次擊退金軍進攻,但自身也損失慘重。邵宏淵部,卻駐紮城內,見死不救,拒不支援,還故意散佈謠言擾亂軍心,導致李顯忠部獨力難支,只能率軍撤退。

    李顯忠部撤退,宋軍就開始了全線潰敗,即“符離之潰”,宣告了此次北伐的失敗。

    如果岳飛還在,那麼隆興北伐時,南宋軍的部署就會更有優勢了。

    這時,我們並不是要用岳飛代替張浚,而是兵分兩路,同時北伐。這個可以參考1142年的宋軍北伐部署。

    張浚軍,繼續兵出揚州,作為東路軍,牽制金軍主力。岳飛軍,以岳家軍為主力,繼續從江西出發,直取開封。

    岳家軍的主力戰將,除去之前已經戰死的楊再興等將領,還有張憲、岳雲、王貴、牛皋、徐慶等諸多將領在,實力比張浚軍要強盛的多。

    按照1142年岳飛軍北伐的情況,岳飛還是會勢如破竹,直接打到開封城下,拿下開封城的。

    張浚軍面臨十萬金軍,即使再次潰敗,也不用擔心。按照史實,張浚軍潰敗後,戰線還是在的,主力也在。岳飛軍可以在佔領開封后,分兵東進,跟張浚軍在宿州區域合擊金軍。

    這種情況下,兩軍一舉擊潰渡過黃河的金軍,趁勢收復整個黃河南岸地區,是完全可能的。那麼以此為目標的北伐,必然是可以成功的。

    南宋軍如果想渡過黃河,繼續收復大名、太原、真定等原北宋的廣大地域,甚至是整個燕雲十六州,難度會比較大。

    這時候,必然招致金國和西夏的強烈反擊,按照宋朝當時的整體國力情況,是不足以支撐這麼大規模的戰爭的。而金國,在經歷了完顏亮等人的奪權之亂後,也開始蒸蒸日上,漸漸恢復了國力。

    也許岳飛軍可以推進到黃河北岸,佔領部分地區,但之後,還是會處於僵持狀態。因為南宋的議和派勢力,在秦檜死後還是很大,隆興北伐後的隆興議和就再次顯示了他們的實力。

    宋孝宗在北伐中,如果遇到任何挫折,加上議和派的影響,就會失去繼續戰鬥的信心,他並不會逃脫宋朝以議和為主的大基調。

  • 4 # 為國釣魚

    謝師兄邀

    會成功,但不是在隆興元年

    完顏亮南侵不單引發女真內訌,還逼反了契丹人。金世宗初期的金國一片混亂,國力、軍力遭到進一步削弱

    南宋總領財賦王之望認為,沒有錢糧犒賞一樣可以打勝仗

    其實這是王之望為自己措置不力的開脫之詞,但從中也可以看到宋軍在紹興三十一年底到三十二年底的確獲得了不少勝利

    可惜,這些勝利果實的保鮮期大部分很短暫紹興三十二年底,孝宗剛做半年皇帝,朝中議和論調再次成為主流,隆興元年正月,吳璘奉詔班師,一年的熙河恢復之功付之東流

    隆興元年二月,孝宗肅清秦黨,立意恢復,用史浩之策聯接豪傑之士

    誰也沒想到,短短一個月時間,戰和之勢發生驚天逆轉

    吳璘:……可以爆粗口嗎???

    秦檜把持下的南宋生民凋敝、財用不足,物價飛漲、軍力薄弱,被完顏亮一耳光抽醒的趙構終於公開承認秦檜的險惡和自己曾面臨的危局趙構在這次“熱烈慶祝完顏亮逼反全國引發內訌感恩大遊行”後不久便執意禪位於孝宗

    趙構心裡也盤算了一番:這些傢伙不是認為皇帝跑路會動搖軍心嘛,現在俺是太上皇了,就總該不會有影響了吧

    議和總要有理由,誰也不願意隨隨便便就把到嘴的雞大腿吐出去,紹興三十二年議和的原因是財用不足,從現實看,其實也有些道理淮西已被打爛,李顯忠部補給不足,軍士有凍掉腳趾頭的,這種情況下自然無法堅持到春暖花開吳璘部打了勝仗,士兵得到的賞賜還不夠買一個饅頭,所以當金兵反撲時逃亡甚眾

    這種僅憑“忠義”二字拿到的紅利很難持久

    宋朝每一次的軟弱都會換來更屈辱的強暴隆興元年三月這次,興致勃勃的金人碰了一鼻子灰

    一貫的主戰派張浚強硬回擊:你要戰,便作戰

    熱血沸騰啊,小夥伴們

    孝宗也很興奮,一年前只是倉猝中的防守反擊便獲得了很大的勝利,這次先發制人,不贏才有鬼,何況,元老張浚出馬一定可以頂仨……但是,孝宗忘了~

    兩個月的時間為一場國運之戰作準備,足夠充分嗎?

    離開朝政中心二十多年的張浚對事務還熟悉嗎?能力還行嗎?

    讓將士們再去收復四個月前剛放棄的土地,他們樂意嗎?

    最大的亮點是:這次準備北伐的保密工作做得特別出色,朝廷上下都不知道很快將有大事發生

    隆興北伐

    前線兩帥並立還互相不服氣(很熟悉的場景)

    連連獲勝後,邵宏淵故意拖著李顯忠的後腿,屢屢蠱惑軍心,數次坐失殲敵良機

    命運不會永遠關照某一方,金軍一個絕地反殺,就讓南宋的這次北伐成為一場噩夢,透過戰況可以判斷

    如果,宋軍前線有一個鎮得住場面的統帥,可以想見,即便不成功,也應該不會敗,更不會敗得這樣慘

    如果,張浚身在宿州協調兩軍,極有可能全殲金軍於城外,而這十一萬金軍就是金國所有的機動兵力

    當時的金國,幾乎山窮水盡

    完顏亮籤軍把契丹人逼反的事才剛平息,這時候籤軍的話恐怕真的會把金國馬上搞散夥

    邵宏淵子虛烏有嚷嚷的金國二十萬援軍結果把自己人的腿肚子真的嚇軟了

    “飛治軍嚴整,將士畏之”~《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四十二》

    (岳飛)“身死之日,武昌之屯至十萬九百人,皆一可以當百。餘嘗訪其士卒,以為勤惰必分,功過有別,故能得人心”~《獨醒雜誌》

    “(飛)每辭官,必曰:將士效力,飛何功之有”~《續資冶通籤.宋紀一百二十四》

    “飛曰: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二十四》

    號令森嚴,賞罰分明,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的岳飛統兵,完全可以避免致使隆興北伐失敗的那一系列坑

    如果再配合孝宗“力圖恢復”和史浩“廣積徐圖”的國策,以金國當時的實力根本無法阻止一支滿血復活還沒人拖後腿的岳家軍去直搗黃龍

    只是,隆興元年五月不是一個最好的時機

    再次回到一個觀點

    主戰並不都是正面,主和也並不都是壞蛋

    例如建炎四年主和的趙鼎,隆興元年主和的史浩。他們主和是為了爭取喘息機會,積蓄力量以備再戰

    但是,明明能把敵人打跪自己卻搶先一步跪了的人除外,例如秦檜

    何況這傢伙還主動砍掉了自己的拳頭,割掉了自己的蛋蛋

    事實證明,秦檜主的跟“和”沒多少關係

  • 5 # 朝文社

    如果單看宋孝宗登基初時,老對頭金國那邊的形勢,光復山河這個夢想,簡直是想不樂觀都不行:完顏亮南侵失敗嚥氣,金國上下窩裡反,中原各地義軍四起,北方的契丹牧民們也扯起反旗,新登基的金世宗完顏雍,面對的局面就是這麼一鍋粥。倘若有著堅定北伐決心的宋孝宗,麾下能有岳飛這樣的戰神級英雄,然後振臂一呼高調北伐,再造江山的成功率,似乎是摧枯拉朽。

    但是,殘酷的事實是,即使岳飛可以生活在宋孝宗時期,即使宋孝宗與岳飛元帥,真能在這個關鍵時代君臣同心,南宋這次北伐成功的成功機率,依然非常的低。壯懷激烈的大英雄岳飛,很有可能依然落得悲劇英雄結局——當然,這並非岳飛本人的問題。

    首先一個桎梏南宋北伐的因素,就是宋孝宗登基時,接手的南宋爛攤。

    雖然至今依然有“專家”宣稱,宋高宗之前二十年的慫包稱臣,換來了南宋王朝的“繁榮安定”。但宋孝宗登基後,南宋的“繁榮”,卻足以和北邊一塌糊塗的金國比爛。

    先是宋高宗秦檜們二十年如一日瞎糟,整個南宋王朝貪汙腐敗成風,已經到了“政以賄成”的地步。臨安等大城市的表面繁榮下,高官們成日文恬武嬉,軍備戰備更放羊,就連關係軍備的冶鐵業,都到了“其數日減”的地步。專門負責兵器生產的東西作坊,工匠更從數千人銳減到八百六十四人。打仗?兵器都難湊。

    更不用說紹興和議前,那些曾把金兀朮打得驚呼“復故土如反掌”的南宋大軍,到宋孝宗登基時,已大多老得老裁的裁。這是一個腐敗纏身且軍備廢弛的南宋王朝,進軍能力可想而知。

    當然,只看這幅爛攤,也不能說南宋完全沒機會,抗擊完顏亮南侵的血戰裡,南宋也有一批軍隊脫穎而出,打出了國威軍威。倘若宋孝宗能夠審時度勢,果斷採取積極手段,南宋固然恢復北方難,但把國土持續向前推進,持續擠壓金朝的戰略空前,卻是完全能做到。

    但這一條,恰恰比南宋此時的爛攤還要命:胸懷收復山河大志的宋孝宗,恰恰不具備這個能力。

    以胸懷人品來說,親手為大英雄岳飛平反的宋孝宗,當屬兩宋帝王裡的楷模人物。但以軍事水平論,這位“模範帝王”一樣屬於業餘級別,偏偏軍事熱情又無比高漲。完顏亮南侵尾聲時,南宋西線吳璘將軍高調反撲,一舉橫掃關中平原。眼看有著北伐跳板意義的關中地區,就要全數被南宋收復。不料宋孝宗的瞎指揮來了,就因寵臣史浩幾句瞎分析,他就給吳璘下了撤退命令,數萬將士收復的國土就這麼白白放棄。

    也就是說,這位立志光復山河的帝王,龍椅上屁股還沒坐熱,就親手斷送了一次大好機會。

    而且以戰略態勢說,宋孝宗勒令吳璘撤軍,後果比當年宋高宗嚴令岳飛撤軍還叫人痛惜:關中平原有著天然的地理優勢和深厚的戰爭潛力,更是昔日北宋西軍的起家之地,哪怕當時南宋無力繼續北進,只要牢牢守住關中平原,就能夠給未來收復山河奠定機會。不料宋孝宗簡單粗暴一句放棄,直到抗金英雄虞允文憤然入宮一頓罵,這才幡然悔悟。可再悔悟也來不及了,吳璘將軍含恨撤軍,辛苦收復的國土,扔回給金國做大禮!

    這樣的戰略指揮水平,想要恢復中原,實在叫一個難。所以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接下來宋孝宗的“隆興北伐”,會毫無任何戰略規劃,沒頭蒼蠅一樣的把南宋步兵朝著符離腹地扔,白白陷進金朝騎兵的包圍裡,幾乎是以找揍模式,完成了一次功敗垂成的北伐。一個戰略眼光完全無腦的南宋皇帝,破壞力有時比說破就跑的慫包皇帝還可怕。

    戰鬥在這樣一位軍事無主見且習慣性瞎指揮的帝王麾下,縱是戰神岳飛再生,到了生死一線的戰場上,恐怕也會被白白往溝裡坑!南宋的軍事不給力,首先就不是軍事問題,而是這更加叫人無語的,統治者的戰略頭腦問題。這個毛病,從北宋到南宋,直到崖山跳海,也終未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很多生完寶寶的媽媽都有過短暫的抑鬱期,你是如何調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