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故事雜譚

    明熹宗朱由校對魏忠賢的信任主要是由於以下幾點原因:

    1、魏忠賢和自己的乳孃客氏都是自己從小到大就陪伴在自己的身邊,屬於自己人,值得信賴。

    2、有了魏忠賢代為把持朝政,他就可以為自己處理朝廷那些煩心事,然後自己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愛好裡。史料記載:朱由校性機巧,好動斧鋸以及塗漆之類的事情,累年不倦。每次在拉線削墨時,魏忠賢之輩常來奏事。朱由校很厭煩,荒謬地說:“我已知道了,你們好自為之。

    3、魏忠賢打擊東林黨,徵收工商稅讓國家財政富足,流民起義的人沒有多少。對待邊疆關寧鐵騎也是軍費充足,所以,可謂是政局相對比較穩定的。這些也是朱由校信賴重用魏忠賢的最重要原因吧

  • 2 # 遠處吹來陣風

    原因很簡單,魏公公是天啟的自己人!明代的制度由朱元璋設立,廢除丞相後權利集中到了皇帝個人手中,明代開創了君主專制的高峰。有明一代無論日常的行政還是重大事件的決策必須由大明皇帝頒佈,問題在於皇帝的個人習效能否承受這份壓力,朱元璋堪稱勞模,朱棣也算及格,然而再以後的皇帝就沒這毅力。於是代擬公文的秘書班子內閣出現,作為制衡內璫太監擁有了硃批權,而擁有硃批權的秉筆太監們無一不是皇帝的親信私人。魏公公之前的秉筆太監叫王安是天啟父親泰昌帝的親信私人,泰昌帝登基一月而亡輪到了天啟登基,那王安作為先帝的私人親信自然是天啟不會信任的,果不久藉著王安辭任掌印太監,王安被貶斥南海子,魏公公作為天啟年幼時的玩伴,天啟信任的親信接了王安的班,並且將對魏公公有恩的王安勒死。

  • 3 # 耕耘我以我血薦軒轅

    魏忠賢自皇宮長大,對皇宮所有禮節及方方面面的關係都亂熟於心,極力拉攏天啟帝的乳母 客氏,魏忠賢心狠手辣,對不聽他使喚的小太監採取沉塘等手段懲罰,但他十分大方,對忠心辦事的人毫不憐嗇,一賞千金!這與他年輕時好賭有關。而天啟帝熱衷於木匠手藝,但一個皇帝是不能出宮賣手工製品的,人性使然,到底自己的藝術如何,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如果放在朝堂上,肯定是最好的作品,而魏忠賢串通客氏,讓小太監將木製品拿出宮去賣,每次都滿載而歸,並且比同類產品好賣,天啟帝就更加喜歡木匠手藝,而魏忠賢投其所好,人性的弱點不是對某人信任,而是能從小事中奉迎自己喜歡的事,達到事半功倍,天啟帝在日常小事中認可了魏忠賢!

  • 4 # 雲臺山閒人

    明熹宗朱由校年號天啟,這位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木匠皇帝,似乎將所有的精力都放木工之上,把自己本該皇帝的職責給耽誤了。所以在很多人的眼中,天啟皇帝是不折不扣的昏君,他荒廢朝政,特別是寵信魏忠賢,將明朝百姓推向了火坑。在滿清修編的《明史》中,給天啟扣的帽子是:忠良慘禍,億兆離心,雖欲不亡,何可得哉。

    天啟皇帝很小時,魏忠賢就一直陪伴在天啟皇帝的身邊。所以天啟皇帝登基後,自然而然的會重用魏忠賢等人,其實從小陪伴在天啟皇帝身邊的人,肯定不只一個魏忠賢。天啟皇帝之所以最寵信魏忠賢,就是天啟皇帝認為,魏忠賢無論忠心還是能力都超過其他人。

    熱愛木匠的天啟皇帝並不傻,他知道魏忠賢的能力,所以給以重用, 實際上,魏忠賢的“忠賢”這個名字,就是天啟皇帝賜給的。其實,魏忠賢最強是收稅而不是打壓東林黨,魏忠賢對工商業和外貿易發達的江南地區,設立了工商稅、海稅,而這些稅收正是東林黨在萬曆未年廢除的,所以天啟年間,關外戰亂不斷,明軍卻從來沒有斷過軍餉,關內更是沒有農民起義。閹黨被滅時,魏忠賢在皇帝內帑留下了2000萬兩白銀,沒有這些錢,崇禎撐不了17年。

    魏忠賢還用自己的私產資助遼東戰事兵器馬匹等物質,這段時間,明軍在遼東的戰線得以鞏固,國內也沒農民有起義。雖然魏忠賢為鞏固個人權勢,黨同伐異,但是在大局方面卻始終忠心與明朝的,魏忠賢拋開私人恩怨,起用了孫承宗、趙南星、袁可立等人,所以說魏忠賢並非一無是處。甚至與東林黨相比,魏忠賢與他的名子一樣是一個大忠臣!

  • 5 # 雲世界3

    一是能對皇帝投其所好,深得天寵;二是會替皇帝處理日常事,且比較妥貼;三是也有一定正才,並非一無是處之奸宦!

  • 6 # 愛歷史的小蝸牛

    我覺得天啟皇帝之所以寵幸魏忠賢,有幾點原因

    1.天啟皇帝的性格,溫和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歷來皇帝掌握生殺大權,能夠輕易的決定別人的生死,而天啟並沒有輕易殺人。

    皇后張嫣雖然不得天啟皇帝的喜愛,但是天啟皇帝一輩子也沒有廢除掉她。

    2.天啟皇帝深知朝廷的局面,明朝後期,政治混亂,文官集團整天忙於黨爭,無心吏治,而言官集團本來為監視文官所立的,但後來也變成了一丘之貉,沒辦法天啟皇帝只能重用宦官集團。

    3.遼東的局勢,當時的局面,文人整天忙於黨爭,國家財政寥寥無幾,而皇帝又不能出面斂財,只能靠魏忠賢來,而有魏忠賢壓制東林黨,則內部不會亂,而遼東局面只要有錢的支援就情況不大。

    不過雖然如此,但天啟皇帝對於權利的追求不大,雖有帝王之術,但愛好不在這上面,明朝後期的幾位皇帝都是有術無道,而崇禎則是知道無術,這也是為什麼會亡在他手裡。

  • 7 # 史海尋蹤

    凡事必有因果,既然魏忠賢是天啟皇帝一手提拔,先不說魏忠賢,說下明熹宗朱由校。

    明熹宗孤獨而短暫的一生

    明熹宗朱由校(1605~1627),年號天啟,執政期為1621~1627年。可以看出,熹宗16歲登位,23歲駕崩,年歲小,執政期短。

    明熹宗不幸,他父親明光宗朱常洛更不幸。朱常洛是神宗朱翊鈞一時興起,同宮女生下的孩子。雖為皇長子,打小就不受其父神宗的待見,甚至在寵妃鄭貴妃慫恿下,屢次要廢掉朱常洛的太子位。朱常洛登位後,因鄭貴妃串通醫官用大黃(有毒性的強力瀉藥),致使光宗一夜洩身數十次,未滿一月便駕崩。

    而明熹宗的生母王氏,在他14歲時已撒手人寰。因此明熹宗雖貴為皇帝,他的經歷放到尋常人家也算父母早亡。褪去皇帝的光環,他只是一位心智不成熟,未受過系統訓練的大孩子。

    就這麼一位皇帝,竟將其臨終遺言“重用魏忠賢”,作為魏忠賢是大明“柱石”的根據,多麼的荒唐可笑。

    天啟皇帝為何崇信魏忠賢

    魏忠賢原名李進忠,原為市井無賴,因為濫賭大輸,無奈自宮做了太監。此人入宮後善於逢迎,和太監魏朝拜了把子,又透過魏朝搭上了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安,深得王安重用。

    李進忠發跡離不開一個關鍵人物——客氏。客氏原是魏朝的“對食”。但在李進忠的“魅力攻勢”下,客氏轉而喜愛李進忠,冷落老情人魏朝,李進忠無恥的撬走了拜把子兄弟的相好。

    客氏是熹宗的乳母,俗稱奶媽。父母早亡的熹宗朱由校,也需要溫暖,於是十分依戀客氏,登基後更是大加恩寵,封客氏“奉聖夫人”,連帶客氏的大親小戚一概封賞。對客氏的相好李進忠自然也是加以重用,並賜名“魏忠賢”。

    站在“風口”上的魏忠賢將機會牢牢抓在手中

    起初的恩寵是靠和客氏的關係,維持下來以至聖眷日隆則是靠的能力。年方少年的朱由校,論手腕,哪能比得上已經五十餘歲老謀深算的魏忠賢?

    年輕人正是愛玩的時候,熹宗對木匠活情有獨鍾。對於這點,老魏是大力支援的,每次熹宗幹活乾的最來勁時,老魏就會呈報奏章,被掃興的熹宗總是揮揮手,你去照章辦理吧!於是皇帝不愛乾的“髒活累活”,統統被老魏包攬。

    老魏對熹宗這麼好,幫熹宗解決了多少煩心事啊,自然是愈發新任恩寵。然後就是皇帝做了木匠的事,老魏做了皇帝的事。

  • 8 # 身在情長在²⁰¹⁹

    首先,魏忠賢是個相當會“混”的太監,要知道,在入宮前,他只是個欠了一屁股債的痞子,而且入宮還是自切!這麼一個人卻在入宮後,左右逢源,終成一代“名人”!

    再者,他入宮後,透過卑劣的手段,與皇帝乳母客氏,結為“對食”,有這條線,那接近皇帝,自然是沒問題!

    最後,老魏很注重“籠絡”,“閹黨”門檻低!在當時,要想加入東林黨,可謂難上加難;而要成為“閹黨”則容易的多!給錢會拍馬屁就行!

    另外,天啟本人沒什麼文化,甚至還不如魏忠賢,面對這麼一個難得的人,老魏自然是使出渾身解數,把皇帝哄的服服帖帖,從而心甘情願的把大部分權力交給他!

  • 9 #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魏忠賢有一個特質,是別人沒有的。

    魏忠賢進宮的時候快五十歲了,而像王安、魏朝等人都是自幼入宮。魏忠賢在入宮以前的經歷史料很少,只知道他是為躲賭債才進的宮。進宮以前魏忠賢有妻子兒女,但是都被他拋棄了。

    天啟皇帝的乳母客氏有多大年紀不太清楚,但肯定比魏忠賢小很多。魏忠賢能夠取得客氏的青睞,絕不可能是靠色相得來的。

    魏忠賢入宮以前從事何業也說不清,但可以肯定他不是農民,也絕非地主,不怎麼識字,也不是商人。據說他會一點武功,左右手能夠彎弓,箭法很準。他這種人叫做無賴,或者混混,其實就是黑社會分子,很可能還是個“大哥”。

    像朱由校那樣一個小皇帝,從小沒受過過硬的教育,生於宮廷,皇宮的大門都沒怎麼出去過。他每天面對那麼多國家大事,可以說全是棘手難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大臣們爭論不休,他作為皇帝可能根本搞不清狀況。

    明朝的大臣沒有一個好管理的,他們以頂撞皇帝為榮。連萬曆皇帝都鎮不住他們,何況天啟皇帝?天啟皇帝的能力明顯要差得多了。

    小皇帝整天在大臣面前吃癟,對這份職業很快就厭煩了。魏忠賢就是他身邊一個最有主意的人,黑社會鍛煉出來的那種酷酷的自信心,就是最吸引皇帝的特質。

    天啟皇帝發現,任何事情只要交給魏忠賢,就再也不會返回來為難自己了。

  • 10 # 音樂小妖

    明朝最知名的大太監魏忠賢,為何會得到天啟皇帝的寵信呢?

    要說明朝時期名聲最壞的估計就是各種太監了,畢竟從一開始的太監專權到後來直接就被人傳為太監誤國,在那些文人的嘴裡,就是因為太監的存在才讓整個大明朝毀於一旦。

    但是天啟年間的皇帝朱由校卻是十分的信任自己的大太監魏忠賢,難道他不知道太監會誤國嗎?

    說實話我們所知道的歷史都是由當時的文人傳下來的,也就是說這些所謂的歷史真實性有一定程度的水份,畢竟由你的敵人來寫你的傳記,能說你點好才是見了鬼了。

    其實說白了明朝到了後期幾乎國庫空虛,完全沒有一點戰鬥力,再加上各地的百姓造反越來越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明朝沒有錢了,身為一個皇帝朱由校不可能憑空給變出來錢吧,可是明朝還要維持呀,能怎麼辦。

    在這樣的情況下,魏忠賢就出來了,畢竟身為一個皇帝還是要在意自己的名聲,不可能做出來與朝中百官或是宗室親王們爭利的這些舉動,不然人心沒了天下也就沒了。

    要知道當時的宗室親王們的數量已經快要到二十多萬,每年國家都要拿出巨大的一筆錢來扔到這些不事生產的宗親們身上,可以說這也是拖垮大明的最主要原因。

    再加上朝中的百官與東西廠的鬥爭慢慢的養成了一種習慣,那就是皇帝提出來的問題都是錯的,畢竟東西廠就是皇帝的耳目,這就造成了皇帝與百官一直處於對立面的主要原因,到了天啟年間也是如此。

    可以說朱由校不信任自己身邊的太監,幾乎就沒有人可以信任了,而且太監的權力來自哪裡,那就是皇帝給多少他們就有多少權力,而且還沒有後代,也不會產生太多的連帶關係,可以說這是最放心的一種臣子,只是不被朝臣們認可而已。

    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是皇帝說一聲削藩很有可能會有幾十萬的宗室會造反,可以說直接就造成相當大的動亂,可是不削藩國家又無力去承擔,於是魏忠賢的作用就出來了,反正名聲已經壞掉了,那就壞的再壞一點吧。

    魏忠賢利用東西廠的職位,開始對這些所謂的吸血蟲開始一點一點清查,很多情況下,這些天天不事生產的宗室親王們都是無事可幹的,所以說違法的事幹的相當多,這幾乎就是一查一個準,捉到一個就去抄一下家,然後將家產之類的東西收入到國庫中。

    雖然在執行這個工作的時候,總會有一些太監中飽私囊,但是隻要國庫被充實了也就不在意那些小錢了,但是朝臣們不同意呀,這幾乎就是變相的一步一步的破壞規則,這讓相當多的大臣心中不安,畢竟違法的事不光宗室們在幹,這些大臣們可是一樣也沒有少幹。

    所以魏忠賢幾乎就跟皇帝一樣成了孤家寡人,除了皇帝之外幾乎沒有可以信任的人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朱由校可以說更加的信任魏忠賢了。

    畢竟國庫在一點一點的充實,而且那些皇親國戚也在一點一點的減少,本來事情就是這樣很開心快樂的發展著,雖然朝中的反對聲比較大,但是比起自己國家的重要性來說,這些朝臣們就無所謂了,大不了過幾年再換一批,只要國家有錢,任何時候都不會出現滅頂之災。

    這也就是魏忠賢的名聲相當的不好,被百官罵到各種難聽的話,但是天啟皇帝朱由校卻從來沒有懷疑過他的主要原因,再說了一個被無數人罵的太監,想要將自己取而代之,這幾乎就是不可能的事,也就是這些臣子們實在是找不到什麼太好的理由了,才會用這樣的方法,但是朱由校又不是真正的傻瓜,怎麼可能會相信這些臣子的鬼話。

    沒看到等朱由校死後,魏忠賢被斬,可是大明才過了十七年就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如果崇禎皇帝早日明白這些前因後果,根本就不會殺了魏忠賢,或者說會提撥一個類似於魏忠賢一樣的太監來幫自己充實國庫,那大明也不會這麼快就被李自成打到北京城。

    好了今天的話題就先聊到這裡了,小夥伴們記的點關注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多少人知道傳統書法有哪些字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