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州十客
-
2 # 唐風宋月
官渡之戰是發生在東漢末年一場以弱勝強的經典戰役,直到現在仍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決定戰爭勝敗的因素有許多,與雄據冀、青、並、幽四州、兵眾糧多的袁紹一決雌雄,明顯處於劣勢的曹操為什麼會笑到最後呢?
這樣的問題太過寬泛,回答也是見仁見智,如果強要一個標準答案的話,我想,最終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是人。
與袁紹四世三公的家世自然不能相比,就連動不動就自報家門“中山靖王之後”的劉備也偶爾會埋汰曹操。出身不如袁紹,臉蛋不如袁紹,就連身高也不如袁紹,曹操性格中自卑的一面應該從小養成。
袁紹有太多的理由瞧不起曹操,一直以來曹操就是他的馬前卒,惟他馬首是瞻。曹操自立門戶時,只有“十幾個人、七八條槍”的家當,就連“行奮武將軍”的軍銜還是袁紹任命的。在曹操遇到挫折人生低谷的時候,伸手拉了他一把的人是袁紹。只是“道不同、不相為謀”,隨著時間的推移,曹操與袁紹二人漸行漸遠。
等到曹操將漢獻帝請回許昌,嘗試著用天子的名義命令昔日大哥時,此舉無異於捅了馬蜂窩。曹操很快明白過來,及時亡羊補牢做了危機公關。事情雖然以曹操的退讓暫時得到了解決,實則袁曹之間已經暗生齟齬。
袁紹恨不得立即滅了曹操,卻由於背後公孫瓚的軍事力量太過強大,無法抽身對付曹操。袁紹與曹操表面上相安無事,背後卻都在積蓄力量,兩個人明白,二人之間終有一場對決。等到袁紹完全佔據了河北,擁有了冀、並、幽、青四州之地時,他率先撕破了臉,率領手下“欲南向以爭天下”。只是這個時候的曹操也不復從前俯首帖耳小弟模樣,“奉天子而徵四方”的短短几年間,先後擊敗呂布、袁術,佔據了兗州、徐州、豫州、司隸等部分地區,完全有了與袁紹一較高下的實力。
袁紹卻始終沉浸在消滅公孫瓚勢力的勝利之中不能自拔,輕視了對手曹操,導致了最後的失敗。
官渡之戰剛剛拉開大幕,袁紹手下足智多謀的田豐、沮授即建議穩紮穩打,步步為營,與曹操打消耗戰,拖垮對手。而剛愎自用的袁紹根本不聽,更將沮授剝奪了軍事指揮權。如此一來,田豐下獄,沮授失聲,還沒有開打,袁紹就已經棋輸一著。
曹操在戰前就召開了動員會,組織荀彧、郭嘉、賈詡幾人對孔融的投降悲觀主義展開批判,就敵我雙方優劣進行研判,統一認識,樹立將士必勝信心,最終得出袁紹“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為我奉也。”的結論。
戰爭初始階段,曹操一時搞不清袁紹的攻擊重心,因此兵力分散,於黃河南岸諸渡口處處設防,暫時處於被迫防禦的一方,並不佔據主動。雙方交戰互有勝負,一時呈膠著狀態,曹操短時間內奈何不了袁紹,袁紹率領十萬之眾也只能止步於官渡。曹操兵力分散,利在速戰,現在卻打成了消耗戰,戰事不知不覺間,已經不利曹操一方。
趁曹操在官渡無暇抽身,劉備勾結汝南黃巾在汝、穎等地襲擾,袁紹派出大將韓荀渡過黃河開闢第二戰場,可惜都沒有形成氣候,旋即被曹操派曹仁撲滅。就在曹操與袁紹相持最吃緊的時候,許昌城中許多人都與袁紹暗通款曲,為投降做準備,形勢對曹操十分不利。
好在袁紹志大才疏不思進取,當謀士許攸提議分兵從其它途徑迎天子時,袁紹固執己見先要消滅了曹操再說。
咬牙撐到九月底時,眼見糧草不繼,軍心不穩,曹操開始考慮是不是收縮戰線、退回許昌。可又擔心倘若甩不脫袁紹這個狗皮膏藥,無法全身而退,於是作書荀彧徵詢他的意見。荀彧對戰事做了全面分析,認為現在的情況與從前劉邦、項羽對峙於滎陽、成皋間如出一轍,正是處在決定天下大勢的關鍵點,誰先退,誰就會輸的一塌糊塗。在為曹操鼓氣一番後,荀彧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袁紹的軟肋與短板——能聚人而不能用!
彷彿是袁紹有意為荀彧對自己的品評做註解,就在許攸建議分兵掩襲許昌的時候,袁紹非但沒有采納許攸正確的建議,反而斥責他是收受了舊友曹操賄賂,名義是獻計,實則是在給袁軍挖坑。好心被當作了驢肝肺,盛怒之下的許攸索性真的投奔了曹操,並獻策偷襲袁紹的屯糧地烏巢。
曹操當機立斷,親自率領人馬前往烏巢,一戰全殲烏巢袁軍,焚燬了袁紹糧草。得知曹軍前往烏巢,大將張郃建議立即引兵救援,可是袁紹堅持圍魏救趙,派張郃去攻擊曹操大營。等到烏巢的糧草被焚,部隊潰敗,反而認為張郃會幸災樂禍,搞得張郃無奈投降了曹操。曹操攻烏巢是冒險,袁紹攻曹操大營也是冒險,同樣是冒險,結局卻完全不同,其中原因則是曹操攻烏巢是攻敵之必救,是置之死地而後生,袁紹攻曹操大營,只是僥倖曹操會分心分兵,如果袁紹親自率軍去攻曹操老巢,戰事最後如何還真不好說。
張郃降曹後,曹操實力大增,轉而率部轉為全面進攻態勢,袁紹不支終於潰不成軍。
官渡之戰最終以袁紹的完敗而告終。表面上,戰勝袁紹的是曹操,仔細分析,打敗袁紹的其實是他自己。
“能聚人而不能用”,七個字就是官渡之戰為什麼袁紹不敵曹操的最重要原因。
-
3 # 歷史局中人
四世三公、家世顯赫的袁紹原本奪取天下易如反掌,在官渡之戰前,袁紹擁有冀、青、幽、並北方四大州。文有田豐、沮授、審配、逢紀、郭圖、許攸等絕頂謀臣;武有勇冠三軍的顏良、文丑、張合、高覽等武將,可謂是文武兼備。鼎盛時期的袁紹,擁兵近百萬,糧草充足。天下諸侯皆以袁紹馬首是瞻,連曹操都有點畏懼。可就是拿著一副王炸的袁紹,卻在官渡之戰中,昏招迭出,被曹操打敗,兩年後鬱鬱而終,至此也奠定了曹操北方霸主的地位。
有一手好牌的袁紹是如何把自己玩死的呢?
其實最大的問題還是出在袁紹自己身上。袁紹他心胸狹窄、妒賢嫉能、剛愎自用、優柔寡斷、自負輕敵、不重視人才。這樣的人焉能不敗。
兩軍對壘時,田豐建言,不要主動出擊,我軍可憑藉兵多糧足,耗也能耗死曹操,畢竟曹操小本買賣,經不起相持對壘。可袁紹不聽,非要出兵和曹操一決高下,非要拿自己的短處和曹操的長處去比。結果顏良、文丑慘死,而獻言獻策的田豐也被袁紹關了起來,曹操得知後,喜上眉梢。
善於謀略的沮授,也常常向袁紹提出戰略性的決策,可是很多都被袁紹拒絕。例如漢獻帝從長安逃回洛陽。沮授就建議袁紹迎回漢獻帝,以令諸侯。可是袁紹不聽,結果被曹操捷足先登,當袁紹明白過來已經悔之晚矣。
大名鼎鼎的許攸此時也在袁紹軍中效力,可聽到自己的親人在鄴城被審配關了起來,於是連夜投奔曹操,使得曹操大喜,連鞋都來不及穿就出來迎接了,可見曹操和袁紹對待謀士的態度。也因為許攸的獻計,使得曹操奇襲烏巢,斷了袁紹的糧道,至此一錘定音,打敗了袁紹。
而袁紹聽到士兵埋怨說,假如田豐在的話,不至於敗到如此地步。不吸取教訓請回田豐,還以此惱怒殺了在獄中的田豐,這就是袁紹,這樣的人怎麼成事。
後來曹操兵敗赤壁,也沒有像袁紹一樣惱羞成怒胡亂殺人,而是自我解嘲,說勝敗乃是常事,叫大家不要慌。至少我們還有北方地區,還有幾十萬部隊。這樣的胸懷,豈是袁紹可比的嗎?
假如袁紹有這樣的胸懷和格局,不知歷史又將如何書寫呢?
-
4 # 煮茶道史
關於這個問題,郭嘉的《十勝十敗論》,己經作出了最權威的回答。
具體到官渡之戰的戰場之中,真正決定雙方勝負的,是烏巢之戰。
烏巢是袁紹大軍的屯糧之地。兩軍對壘日久,漸成相持之局,這場戰爭還能不能進行下去,糧草就成了至關重要的一環。
雙方的謀士都看到了這一點,同時都向自己的主公諫言。沮授提出派兵加強烏巢防衛,此為守。許攸建議用一支輕騎襲殺許昌,然後挾天子以令曹操,此為攻。兩計一出,形同王炸,袁紹只需二者選一,就可穩操勝券。
但鬼使神差,袁紹居然無一採納。這就等於拿著雙王四二不叫牌,你根本就不知道他到底是怎麼想的。
而曹操呢,他親率五千人馬,連夜偷襲,一把火把烏巢燒得乾乾淨淨。繼而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全面勝利。
-
5 # 零點的歷史
累世公卿立大名,少年意氣自縱橫;
空招俊傑三千客,漫有英雄百萬兵。
-引《三國演義》
官渡之戰:建安四年也就是公元199年,袁紹帶領十萬精兵戰馬不下萬匹,準備南下攻打許昌,此時曹操籌措大約兩萬軍力,準備阻擊袁紹大軍,雙方在官渡一帶(今河南),相互大戰數場,最終曹操以少勝多,將自己北方最大的競爭對手袁紹擊潰,從此北方再無勢力可以與曹操一戰,可以說官渡一戰奠定了曹魏割據的基礎,也使得袁紹集團徹底土崩瓦解,那麼袁紹在此過程中是如何將自己的牌面打爛的呢?
一、袁紹識人不明其實官渡之戰袁紹之所以大敗,很大一部分是沒有聽從自己手下人的建議,當時有兩位謀士一位是沮授,另一位是田豐;袁紹攻打曹操,本來劉備在後方策應對曹操進行襲擾,曹操為了避免腹背受敵,因此分兵討伐劉備,這個時候按理說是攻破曹操最佳時機,田豐建議袁紹趕緊去偷襲許都,這樣曹操就沒有了歸路,無奈袁紹卻沒有聽從他的建議;而另一點就是袁紹當時派出顏良充當大將,沮授認為顏良沒有這個本事,袁紹還是不聽,結果關羽將顏良斬首,袁紹軍再敗一場,從這些事蹟來看,袁紹至少在官渡之戰上,沒有識人的本事,不聽手下人的勸阻,也是他大敗的一大原因
二、袁紹內部爭權奪利在官渡之戰時,袁紹內部並非是鐵板一塊,袁紹自己有三個兒子,分別是袁譚、袁熙、袁尚,這三個孩子中,袁紹非常欣賞自己的三兒子也就是袁尚,在古代都是立長子為自己的接班人,但是袁紹當時卻想著扶持袁尚,其餘幾個兒子袁紹都讓他們分管一處,唯獨將袁尚留在身邊,這也就是說袁紹已經拿定了注意,這讓三個兄弟直接生了猜忌,袁譚、袁熙當然很不滿意,兄弟之間的內爭當然就導致不少群臣跟著見風使舵,大家紛紛選擇自己想要支援的子嗣,對於袁紹來講這是極為不利的,大戰當前大家各懷心事,這就是犯了兵家大忌,並且消耗了自身的實力,更為讓人好笑的是,袁紹在自己的兒子生病時,竟然說自己沒心思打仗
三、袁紹弱點曹操一清二楚古話說的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袁紹官渡之戰的對手-曹操,看袁紹的弱點可謂一清二楚,在史書《三國志》中,關於袁紹的性格描述,當時曹操看的十分清楚,在他看來袁紹雖然有志向但是智商一般,另外兵多將廣卻缺少好的組織,部下多為好大喜功之人,從曹操內心來講,他非常瞧不起自己的這個對手,因為袁紹的所有弱點他都瞭如指掌,並且這還都是非常致命的弱點,兩軍交戰,曹操之所以有底氣贏下袁紹,袁紹的弱點應該給了曹操最大的信心,這也是袁紹最終兵敗的關鍵原因
結語:官渡之戰是中國古代戰爭中,以少勝多的經典案列,袁紹在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卻節節敗退將自己的大好局面親手毀掉,反觀曹操以後發而制人,在整個戰役中,精確把握時機、步步為營,這樣一來曹操的獲勝也就理所應當了,這也給了後人不少啟示,並不是佔據優勢就有必勝的把握,也並不是處於劣勢就不能克敵制勝,戰場上戰機稍縱即逝,就看雙方誰能把握的恰如時機,後發制人也可以出奇制勝。
-
6 # 濱城老王
官渡之戰是曹操的得意之作,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曹操之所以勝利,有很多的僥倖成分,因為他遇到了像豬一樣的對手,這個對手就是表面無比強大,實際上內心懦弱的袁紹。袁紹在各方面實力絕對佔優的情況下,活生生把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這個時候的袁紹,兵多糧足,又有劉備聯合汝南黃巾部眾相助,曹軍勢單糧乏,腹背受敵,形勢十分不利。兩軍從建安五年的五月相持到九月,曹操實在有些堅持不住了,準備撤退。袁紹卻沒有及時抓住戰機,優柔寡斷,不敢令部隊渡過濟水,對曹軍實行包圍。沒有做到整體協同作戰,青州袁譚和幷州高幹沒有對曹操的兗州、徐州和洛陽等地造成威脅。另外,交給劉備的兵力也明顯不足,難以完成攻佔許縣的任務。就在曹操猶豫不定的時候,一個人的到來改變了整個戰局。這個人是袁紹的謀士叫許攸,與曹操是老相識。他曾為袁紹獻策,發兵襲擊許縣,直搗曹操老窩。可是,袁紹並不採納他的意見。許攸自然十分不高興。後來,他的家人犯法被關進監獄,許攸去講情,主管的人沒有給他面子,許攸大怒,一怒之下,跳槽到了曹操這邊。許攸掌握袁紹軍中秘密,知道袁紹的軟肋在哪裡,他把袁紹派淳于瓊率一萬兵士北上迎糧的機密,告訴了曹操。曹操當然知道這個情報的重要性了,這是老天送給他的最好禮物,焉有不收之理。於是,曹操親自出馬,率兵半夜在烏巢追上淳于瓊,惡戰中曹將樂進將淳于瓊斬殺。曹軍燒燬了袁軍的糧食,準備偷襲曹營的張郃、高覽,見勢不妙,投降了曹操。不好的訊息接連傳來,袁紹軍心大亂,曹軍乘勢進攻,袁軍頃刻土崩瓦解,四處逃竄。袁紹官渡之敗,精神上受到極大的打擊,一病不起,嘔血而死。人的一生,可能都會遇到過手裡有一把好牌的情況,但是有一把好牌,並不代表你就一定能贏下這把牌,關鍵還是要看你會不會用好這把好牌,讓你手裡的好牌發揮出作用來。否則,就會像袁紹一樣,把一把好牌打爛。
回覆列表
曹操與袁紹官渡之戰後袁紹並沒元氣大傷,兩者之間仍然是勢均力敵的。只是曹超在此戰之後將完全被動變得可以主動些,但是仍然沒有改變太多局勢。
袁紹失敗的原因在於內部豪門大戶太多派系太過林立,這些人成就了袁紹的大事,但在某種程度上也制約了袁紹的絕對控制權。袁紹在時還可以以自身的威望進行壓制,但就算袁紹在時內部也問題重重,否則也不會有許攸叛袁紹投曹操的事情發生。等到袁紹去世後,袁紹的幾個兒子開始在各自的擁立派系下互相傾軋內鬥,其整體實力開始逐漸下降。並且其中的一個兒子竟然與曹操進行勾結,利用曹操的人馬去消滅其他兄弟的隊伍,這樣就給曹操機會去消滅袁紹的勢力。
所以袁紹滅亡的根本原因是手下豪門派系過多誰都不服誰,內鬥過於嚴重,更甚者利令智昏引來外賊參加內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