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顫動的丹田
-
2 # 溫酒煮水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很簡單,明朝時期,宦官有專門的當政機構,因而他們掌握了極大的權力,並且明朝最後的滅亡與宦官也有很大的關係。
縱觀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宦官問題一直都是個毒瘤般的存在,這麼多個朝代中,真正能解決好宦官問題的少之又少。同時中國還經歷了三次宦官權力達到巔峰甚至導致滅國的時期。
東漢末年第一個時期是東漢末年,這個時期的宦官在帝王與外戚的鬥爭中逐漸蓄積力量,最後把持了朝政,導致朝綱混亂,民不聊生,並引發了黃巾大起義,為東漢的滅亡埋下了隱患。
唐中後期第二個時期是唐朝中後期,這個時期的宦官專權橫行,皇帝僅僅是他們手中的棋子,唐憲宗李純、唐敬宗李湛都是被宦官所殺,其勢力之大,為歷代之最。
明朝時期第三個時期則是明朝時期。明朝剛成立時,明太祖朱元璋害怕出現唐後期宦官專政的事件,規定了宦官不能識字、讀書,更加不得參與朝政,這個時期明朝對宦官的控制很嚴格。
到了明成祖朱棣時期,宦官幫助朱棣奪取了皇位,獲得了朱棣的信任,而後設立了東廠,宦官便逐漸參與朝政。
明朝兩百多年裡先後經歷了王振專權、汪直專權、劉瑾專權、魏忠賢專權等四個專權時期,宦官們不僅在政治上善於玩弄權術,而且在經濟上大量地索取財物,同時還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荒誕歷史大劇,因而明朝被人們恥笑為“大太監帝國”。
-
3 # 陽仔聊遊戲
這種人的說法是不恰當的,官宦弄權古來有之,這不是官宦的錯,為什麼這麼說呢,我以下說兩點。
第一,皇帝自身的問題,作為皇帝難道不知道官宦弄權的危害?當然知道,那為什麼不去注意呢,作為皇帝這點警覺性都沒有?
第二,大臣無能,如果大臣有能力的話怎麼會讓皇帝寧可信任自己的跟班也不信任大臣?官宦弄權又一次說明了大臣的無能
在皇帝沒有警覺性,大臣又無能的時候官宦弄權是的結果是必然的
所以說不要什麼事都說官宦的問題,這裡面的客觀因素很多,
-
4 # 鬼谷子智囊團
誠邀。明朝是“大太監帝國”這個說法其實並不準確,你讓東漢和唐代怎麼辦呢?
一
大多數時候,人們對於太監的定義就是不健全的男人。所以跟女人亂政一樣,從傳統道德價值觀上就已經輸了。
在中國古代的權力遊戲裡的主角往往有如下幾種:皇帝,宦官,外戚,權臣,藩鎮,內親諸侯。
威脅皇權的,自然就是除了皇帝以外的權力共有者。我們不難看出,歷史上的各個朝代的權力角逐大多是這些參與者之間的遊戲,
皇帝,有時候玩的是平衡,也就是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但是,利益往往會帶來競爭,而權力有大有小。所以,在歷史的不同時期,影響皇帝權力的扮演者是不一樣的。
二
如果說太監危害是最大的,那把朱棣放哪裡了?作為諸侯,朱棣這個皇叔直接搶奪了朱允炆的皇權。
所以,看明白了嗎?各方勢力一旦控制不住,就容易出亂子。
我們言歸正傳,其實從朱元璋開始,他就意識到“太監”的危害性,因此在洪武17年就頒佈了“祖訓”,在宮內建高三尺的鐵碑,上鑄有“內目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
明文規定,太監不允許干預朝政。那麼結果怎麼樣呢?
墨菲效應出現了,怕什麼來什麼。老朱前腳一走,約束力就開始失效了。比如朱棣就任用三寶太監鄭和下西洋。
為什麼朱棣要用鄭和呢?自己人,心腹,好用,忠心,靠得住。
三
其實,不是明朝皇帝想用太監,而是他們不得不用太監。別看滿朝文武的,但實際上在明朝皇帝眼裡,他們就是打工的。而且縱觀整合明朝君臣關係一度非常緊張。
所以換成是你我,自然也會用自己信得過的的人。比如明英宗朱祁鎮是大太監王振一手帶大的。估計他見親爹的時間都沒王振多。
按理說王振的事情是一次血的教訓,可是呢,並沒有,接下來,汪直,曹化淳,張泳,劉瑾,魏忠賢等人粉墨登場。
三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無外乎利用。明朝是封建皇權制最強的時代。別看這些太監在外面頤指氣使,但在帝王眼裡就是一條狗。
狗的作用自然就是會搖尾巴,會咬人。所以太監在皇帝面前總是萌萌噠,可以給皇帝帶來各種利益,如,美女,丹藥,金錢等等。更重要的是可以咬人。
太監的作用是為了制衡其他勢力,使得權力不會旁落,至少不會讓一家獨大。而太監無兒無女,又知根知底,所以用起來很順手。而且用完就可以“走狗烹”。
但是權力的天平總是會傾斜的,當太監被賦予權力時,悲劇或許就已經奠定了。
-
5 # 歷史總探長
明朝是大太監帝國的說法,主要是因為影視劇的誤導。在一些影視劇中明朝的太監權勢滔天,能夠隨意殺死大臣,就連皇帝都要懼怕他們三分。
然而在歷史上明朝並沒有出現過能夠控制皇帝的太監,明朝的太監充其量只是明朝皇帝限制大臣權力的工具,根本不能限制皇權,當皇帝不需要他們的時候,這些太監的末日也就來到了。
明朝太監參與政事是從明成祖朱棣時期開始的,明成祖朱棣透過造反的方式,奪取了朱允炆的皇位。因為朱棣的皇位來路不合法,所以在朝廷中有很多人都對朱棣不滿。
而明朝的錦衣衛在朱棣時期也已經逐漸的出現變質,朱棣急需要一個可以信任的特務機構來監視大臣,在這種背景下,朱棣建立了宦官為首領的東廠。
朱棣之所以應用宦官作為東廠的首領,主要是因為宦官平常就在皇帝的身邊生活,是皇帝最親近的人,而且宦官因為生理上的缺陷,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威脅到皇位。
朱棣設立東廠之後,宦官的權力便逐漸的大了起來。到了明朝中後期的時候,明朝的宦官勢力越來越大,一些宦官依靠著東廠的勢力干預朝政,成為了朝廷中權利僅次於皇帝的人。
明朝第一個專權的宦官是王振,王振從小陪伴在明英宗的身邊,明英宗稱他為王伴伴。明英宗繼位後,任命王振擔任了司禮監掌印太監和東廠負責人。
司禮監掌印太監是明朝宦官參政的一個產物,司禮監掌印太監具備幫助皇帝審閱奏摺的權利,但是不能做批示。假如大臣們上來的奏摺不能透過司禮監掌印太監的審批,那麼這份奏摺就需要重新進行改寫。
王振依靠著司禮監掌印太監的職務控制大臣,在朝廷中權勢滔天。瓦刺大軍進攻明朝的時候,王振勸說明英宗御駕親征,最終導致了土木堡之變發生,王振死於亂軍之中,全家都被明代宗殺死。
王振被殺之後,明朝宦官專權的情況逐漸的多了起來,到了明憲宗時期,明朝又設立了宦官管理的西廠機構。明武宗繼位之後,朝廷中出現了以劉瑾為首的宦官集團。劉瑾在朝廷中橫行霸道,只要是朝廷中不依附於劉瑾的官員,必然會遭到劉瑾的打擊報復。
劉瑾在朝廷中專權數年,遭到了明武宗的懷疑,被明武宗凌遲處死。到了明朝萬曆年間,朝廷又出現了一個大太監馮保。馮保的權勢絲毫不亞於劉瑾,張居正也要在馮保的支援下才能夠推行萬曆新政。後來馮保被萬曆皇帝放逐回家,死後被萬曆皇帝抄家。
到了天啟帝時期,明朝出現了最後一個大太監魏忠賢,魏忠賢掌權時期號稱九千歲,大臣們的任免情況全由魏忠賢做主,天啟帝幾乎不問政事。
崇禎皇帝即位後,魏忠賢失去了皇帝的寵幸,最終被崇禎皇帝逼死。王振、劉瑾、馮保、魏忠賢是明朝時期最大的4個宦官,這是個宦官最終都沒有得到好的結局。
從這四個人的結局來看,明朝是“大太監帝國”的說法並不準確。明朝大太監能夠專權,靠的是皇帝的信任,當皇帝不信任他們的時候,大太監的死期也就到了。
-
6 # 最後的騎兵90
認為明朝是‘太監帝國’的是存心汙衊,太監干政是封建王朝普遍存在的,與唐朝太監比起來,明朝的太監根本不值一提。
01 明朝太監從幕後走向前臺朱元璋在《皇明祖訓》中專門提到:宦官在宮禁,只可使之灑掃、傳令而已,不能使之預政典兵,豈不聞漢唐宦官之禍,乃人主寵愛使然,規定宦官不得識字、干政,不得兼領外職。朱元璋對太監(宦官)群體嚴苛管理,是被朱棣徹底打破。
由於朱棣奪權過程中得到太監的幫助,當然不敢明著來,悄悄破壞這種規定。
朱棣常年征戰在外,專門組建內閣給自己出謀劃策,對文官也不全然信任,就把由吏部管理費太監單獨劃出,成為制約文官的棋子,並且組織有名望的儒士,像解縉就曾給年幼的太監教學,並定期對太監考核。
可以說明朝太監文化程度不比文官差,太監最高職權——司禮監掌印太監有能力處理政務。
正是朱棣加大對太監投入,讓後代往往更加依賴太監,形成新的利益共同體,文官是無可奈何,太監成為內廷連線外朝的紐帶,所以給人的感覺是明朝太監專權跋扈。
02 明朝有哪些有名的太監鄭和——自幼入宮,隨明成祖朱棣靖難有功,成為七下西洋的領頭人。
王振——慫恿明英宗親征,葬送明朝二十幾萬精銳的禍首。
劉謹——明武宗時期‘八虎’之首,文武百官聯合施壓才讓武宗除掉。
馮保——萬曆新政參與者,同時也利用許可權肆意貪汙,被抄家時百萬家財就是明證。
魏忠賢——人稱‘九千歲’,幾乎凌駕於皇帝之上,被崇禎帝輕鬆除掉。
王承恩——追隨崇禎以身殉國的太監。
這幾個都是在明朝最有影響力的大太監,但不全是十惡不赦之人。
鄭和、王朝恩雖然掌握權利,倒沒有濫用職權,坑害忠良,反而積極努力維護皇權。
同樣也有劉謹、魏忠賢之輩,欺上瞞下,逼得不少文武百官屈從淫威,甘為爪牙,隨意加害不滿意的文武百官。
03 真正的太監帝國——唐朝 南漢①唐朝經過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後,迅速腐敗,特別是安史之亂後,皇權再也沒有約束力。
唐朝禁衛軍本來是守衛皇帝及京城安全的,太監居然可以擔任軍官,最後成為太監的幫兇,誰掌握了禁軍,誰就掌握了皇帝,太監可以隨意廢立皇帝。
②五代十國時期,南方割據政權南漢,是名副其實的太監帝國,皇帝不知怎麼想的,在他的統治區內想當官就得先做太監,滿朝文武全都經過特別手術,就差軍隊沒有執行了。
明朝太監能夠掌權,無非藉助皇帝名義,皇帝過於信任依賴太監,這就給了太監欺上瞞下,為非作歹的機會。
明朝太監看起來權利極大,實際上離開皇帝什麼都不是,因為經常與文官唱對臺戲,所以掌握話語權的文官集團也不會給太監說好話。
-
7 # 車工00
此話有點偏面,太監掌權,不僅在明朝有,歷史上各個朝代都有,比明朝更甚的朝代多的是。
‘
大家都知道秦朝二世而亡,導致秦二世而之的真正禍首就是大太監趙高。趙高在秦始王病逝在巡察路上的沙丘行營(也是餓死趙武靈王的地方)。趙高串通胡亥,脅廹了丞相李斯,密不發喪,假傳聖旨,逼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自殺後又害死李斯,指鹿為馬,掌握朝政,幾乎把秦始皇的子孫後代殺光,歷史上哪個大監能及?
漢代漢靈帝時以張讓、起忠`、封諝、段珪、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惲丶郭勝十個宦官,以張讓、趙忠為首挺小皇帝當玩偶,賣官鬻爵,橫徵暴斂。朝堂上弄的雞飛狗跳,民間搞的民不聊生,以至天下大亂。不能說不厲害|!一時成為真正的監帝國。最後漢靈帝竟把張讓當作”父",趙總當作"母”成為天下奇聞。
明朝的太監是皇帝組建的東廠,屬於特務機構,完全服務於皇上,為皇上暗中監察官員的貪腐和不臣之心,只接聽命於皇上,完全忠心於皇上,是皇上名符其實的鷹犬,和耳目。只不過調查的範圍除了皇上,沒有上限,權力過高,得罪好多達官貴人,積怨太深,因此時常招人貶斥,名聲不好罷了。後來為了制約相相,在內閣設主司禮監和掌印、秉筆太監。明朝的太監機構總體來說,為皇上暗中監督官員和視察社會動態,能讓皇上及時掌握,便於人事任免和制定策略有極大的幫助。只不過有的皇帝自己昏庸,讓太監掌權不該掌握的許可權,如明英宗朱祈鎮時的王振,和後期明熹宗時期的魏忠賢。他們雖然有時為害了國家,但主要責任在皇上。
在明朝也出現許多好的太監,如鄭和、亦失哈丶侯顯丶阮安、馮保等。
-
8 # 史海魅影
從明朝的整個歷史來看,明朝被稱為“大太監帝國”也是有一定道理,為什麼這麼說呢?
大家都知道,明朝特務機構特別發達,整個封建王朝時期,沒有哪個朝代能夠與明朝比拼特務機構。有這麼龐大的特務機構,肯定有指揮者,指揮者就是司禮監太監。明朝的特務機關除了皇帝以外,誰都能夠監視,而且沒有法律約束他們,有自己專門審問犯人的監獄。單純從特務最高指揮機關就能看出太監權利之大。
不只是特務機構,根據《明史》記載,司禮監太監批閱朝廷官員一切奏章,並且他們還負責傳宣諭旨。雖然朝廷規定只允許司禮監太監“照閣票”,不允許擅自更改。實際上哪有這麼聽話的太監,比方說明朝著名的大特務頭子王振、劉瑾、馮保、魏忠賢等,他們就擅自修改官員奏摺和假傳聖旨。這三項權利就能夠似的太監們控制明朝。
除了朱元璋、朱允炆、朱棣之外,明朝剩下的皇帝都沒有很好制約太監的權利,造成了明朝後來宦官專權的種種事情,可以說宦官是貫穿整個明朝的,也是整個明朝最大的“毒瘤”,給於明朝這樣的評價不過分。
-
9 # 萬歲1148858845
咱們做一個對比,宋朝沒有宦官掌權,而只有士大夫把持朝政(文彥博甚至恫嚇神宗皇帝——天下是士大夫與皇帝共治)結果北宋只維持了一百五十年 而且是無東北,華北,西北,西南,而明朝歷代皇帝幾乎都信任宦官(連孝宗也任用宦官)可是明朝無論疆域還是國力都遠遠超過北宋
回覆列表
明王朝吸取了宋朝的教訓,沒有把軍人歸於下九流,但是不能不有防範機制,於是就把唐朝中晚期的管理系統照搬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