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俏鵝娘

    老豆腐、豆腐、豆腐腦、豆花、老豆花都是用黃豆為原料製作而成。從黃豆變成豆腐或者老豆腐的過程會產生豆腐腦或豆花,下面就從製作過程和食用方法方面介紹一下區別。

    先了解一下黃豆到豆腐的製作過程,有了這個認識,其他的就好分辨了。

    豆腐製作過程

    黃豆用清水泡一個晚上,然後上磨加水,把黃豆先磨成豆漿。然後用一個過濾網兜把豆漿倒進去,把豆渣過濾出來。過濾好的豆漿進鍋加熱到70°左右,加熱後加入滷水攪拌,這個滷水就是一種凝固劑。滷水的原料決定你要的豆腐是嫩豆腐還是老豆腐。

    如果需要嫩豆腐,滷水用的是β -葡萄糖酸內脂。

    如果需要老豆腐,滷水用的是石膏。

    其實老與嫩之間的差異還體現在含水量上。

    加入滷水後的豆漿會出現凝固狀態,這就是豆花,把豆花放在模具裡擠壓出水分後得到的就是豆腐。

    所以說,把黃豆磨成豆漿,透過加入後加入滷水可以得到豆花,豆花也叫豆腐腦,經過擠壓脫水成型既是豆腐。

    豆腐與豆花的吃飯

    老豆腐緊實不易破,炒菜、燉煮都行;

    豆腐多指脫脂豆腐,也就是嫩豆腐,常見的豆腐皮蛋居多;

    豆花和豆腐腦是一回事,吃的時候可以加滷,有甜口和鹹口之分;

    老豆花在四川、重慶那邊吃的豆花飯大多是這種。

    滷水是鹽井中打上來的鹽滷,與石膏一樣,點在豆漿中都是起到凝固的作用。點進去就會凝起豆花,將豆花用布包起,擠出水,壓實,就成了豆腐。水留下的多就嫩,水留下的少就“老”。北方人喜歡“老”豆腐,南方人喜歡嫩豆腐。南北豆腐不是以用什麼東西點來區分的,主要是以嫩和“老”來分的,另外在工藝有點不同。

    你將醋、醬油掉在豆漿裡,一樣會凝起豆花來,也好吃。現在工廠生產的豆腐已經沒有滷水點的豆腐了!

    吃石膏點的豆腐更健康!但滷水點的豆腐更好吃!

  • 2 # 麵點雙哥

    你好,很高興回答!老豆腐,豆腐,豆腐腦,豆花和老豆花它們的共同點就是都是用高蛋白的黃豆做出的!不同的是豆腐和豆花是用滷水點的,而老豆腐和豆腐腦是用內脂點的!豆腐是點好的豆花倒入模具中,壓制成型的!豆花就是用滷水點的,用水量比較少!而豆腐腦和老豆腐都是一樣的,只是地方叫法不一樣!是用內脂點的!用水量大些!

  • 3 # 甄一味

    老豆腐,豆腐,豆腐腦,豆花,老豆花有什麼區別?今天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豆腐是中華民族飲食文化中的瑰寶,擁有千年的歷史,同時因為豆腐所含的營養物質豐富做法、口味多樣,受到很多食客的歡迎和推崇,又因為健康飲食思想的推廣和普及,所以豆腐也走出了國門,為很多外國美食小夥伴所喜愛。

    針對今天要回答的問題,老豆腐,豆腐,豆腐腦,豆花,老豆花有什麼區別,涉及到的豆腐很多種做法,所以我最基本的觀點是:無論是老豆腐、豆腐還是豆腐腦、豆花、老豆花,都是豆腐的衍生食材,因其做法不同、口感各異而得名。

    具體區別讓我們接下來分別說一說。

    豆腐和老豆腐的區別

    老豆腐又被稱為是北豆腐,它與豆腐的區別可以從口感質地、製作方法、營養、烹調方法等幾個方面來說一說。

    1、口感和質地

    老豆腐質地更加緊密,內部組織更紮實,肉眼看顏色發黃,不容易碎,口感更緊實,而普通豆腐則細膩滑嫩,顏色潔白,質地更接近豆花,容易碎,口感上有一種入口即化的柔嫩。

    2、製作方法有區別

    老豆腐即北豆腐,又叫“滷水豆腐”是用滷水作為凝固劑的,滷水中的鈣鎂離子與大豆蛋白結合發生凝固反應,使豆腐成形。老豆腐在點豆腐成型後,還要用豆腐壓豆腐的方法進行壓榨,壓制30分鐘,使豆腐更好排水,以達到質量要求,使豆腐堅挺而有彈性。老豆腐硬度較高,質地較粗糙。

    豆腐則又分為兩種,一種是南豆腐一種是內酯豆腐。

    南豆腐用石膏做凝固劑,也叫“石膏豆腐”。石膏的化學成分是硫酸鈣,溶解度低,凝固速度比滷水要慢。

    內酯豆腐使用“葡萄糖酸內酯”作凝固劑,也就是“絹豆腐”。葡萄糖酸內酯引發的凝固進行得比較慢,可以把豆漿進行超高溫滅菌,加入葡萄糖酸內酯之後,再裝盒密封。這樣的豆腐,保質期就遠比另外兩種豆腐要長。

    這種豆腐嫩豆腐在成型後不需要進行壓榨。所以含有較高的水分,口感更細嫩。

    3、營養不同

    相比老豆腐,豆腐的含水量更高,營養成分的含量則是“北豆腐>南豆腐>內酯豆腐”,尤其是鈣,豆腐跟同樣重量的牛奶相當,而北豆腐甚至還要更高一些,內酯豆腐則可以忽略。

    豆腐腦和豆花的區別

    首先,豆花和豆腐腦都是做豆腐的中間產物,豆腐腦是最先出來的,比較嫩,筷子夾不起來,只能用勺吃。豆腐腦再凝固一點,就是豆花,可以用筷子夾起來吃;豆花放入模具裡面壓實更加凝固之後就是豆腐了。

    相信這樣的解釋通俗易懂,形象生動,各位讀者很容易從外形和軟硬上去區分兩者了。

    其實,豆花和豆腐腦它們的差別還真不大,只是在製作時的凝固劑不同,簡而言之,嫩得一塌糊塗的就是豆腐腦,老而實的就是豆花。

    豆花與老豆花

    從標題上就能看出區別了,只是南北叫法上的不同,用滷水點的豆腐在沒成型之前的豆花就是我們傳統認知上的老豆花了,這裡的老並不是指時間上的長短,而是指質地上的軟硬。

  • 4 # 陶小丁

    豆腐、豆腐腦、豆花都是以黃豆為原料(其他豆類很少見),經過打漿等工序製作的中國傳統美食。

    在製作過程中最先得到的是豆腐腦,時間長一點可以得到豆花,而把豆花裝模具壓實就是豆腐。

    因為要先打成豆漿,想要豆漿凝固就要加熱和加凝固劑。根據凝固劑的不同,可將豆腐分為嫩豆腐和老豆腐。

    1.嫩豆腐(南豆腐)

    一般以石膏(硫酸鈣)為凝固劑製成的。其特點是質地細嫩,富有彈性,含水量大,味甘而鮮,口感非常細膩。

    南豆腐因為相對含水量較高,所以營養成分不如北豆腐。但因為含水量高,口感比較嫩,適合涼拌,燉,燒湯。烹飪過程中可以減少油脂的攝入,同樣適合減脂期補充蛋白質和補鈣。

    2.老豆腐(北豆腐)

    一般用鹽滷(氯化鎂)作凝固劑,也有的以石膏或黃漿水為凝固劑。其特點是硬度較大、韌性較強、含水量較低,味微甜略苦,口感略“粗”。

    豆腐腦和豆花都是做豆腐的中間產物,製作過程是黃豆→豆漿→豆腐腦→豆腐花→豆腐。

    豆腐腦是最先出來的,比較嫩軟,用筷子難以夾起,需用湯勺盛用。等到豆腐腦再凝固一點,就是豆花,與豆腐腦相比口感凝滑,可以用筷子夾起來吃。

    如果將豆花用紗布包好,上壓重物,榨出其中多餘的水分,使之更加密實成型,拿取時不易碎裂,就成了豆腐了。

    老豆花和嫩豆花的區別與老豆腐和嫩豆腐的區別是一樣的,凝固劑不同而已。

    不管嫩豆腐還是老豆腐相比於豆腐腦和豆花都比較有型結實,適合做各種菜餚。豆腐腦和豆花則含水量比較多,口感嫩滑,適合做成小吃。

  • 5 # 口水怪彡

    豆腐花,一道著名的特色傳統小吃。豆腐花是一種用黃豆製作的小吃,個別的會用豌豆、蠶豆等豆類製作。 將黃豆用水泡漲,磨碎過濾出豆漿,豆漿如果加入鹽滷或石膏,就會凝結成非常稀軟的固體。

    豆腐花製作須先將黃豆浸泡,依品種或個人喜好約4至8小時不等,俟黃豆吸飽水分後再加以打漿、濾渣、煮滾,復降溫至90℃。最後步驟稱為"衝豆花",意即需衝入凝固劑豆漿後再靜置5至15分鐘才能完成。

    而豆花美味的技巧就出於豆漿與凝固劑融合的溫度控制,以及衝豆花的速度與技巧。

    豆花和豆腐腦其實都是做豆腐的中間產物,豆腐腦是最先出來的,比較嫩,用筷子夾不起來,只能用勺吃。

    豆腐腦再凝固一點,就是豆花,可以用筷子夾起來吃;豆花放入模具裡面壓實更加凝固之後就是豆腐了。所以製作豆腐的流程就應該是這樣的:豆漿——豆腐腦——豆花——豆腐。市面上還有什麼老豆腐啊之類的概念,其實都是凝固程度的不同而已。

    但是,嚴格說來,以能不能用筷子夾起來吃來區別豆花和豆腐腦也是不對的。

    豆花和豆腐腦都是做豆腐的中間產物,可以以凝固程度的不同來區別二者,但是各地多是以不同的吃法來區別,所以也可以說豆花和豆腐腦沒啥太大區別。

  • 6 # 伯爵lwh

    豆花,豆腐腦,豆腐,老豆腐,老豆花。,其實都是做豆腐過程中,不同時期的產物。

    就好比是白糖透過加熱可以做出蜜汁,掛霜,拔絲,琉璃,糖色等不同的菜餚, 也就是白糖在加熱過程中, 各個溫度點的不同變化。

    豆腐也是一樣。在製作豆腐的過程中,需要加入凝固劑,也就是點豆腐。過程是把泡好的黃豆, 先磨碎成渣 ,再加水熬煮,就得到了豆漿。用少量的凝固劑 放到豆漿中,最先出來的就是豆腐腦,豆腐腦 非常嫩,用筷子夾不起來,得用勺舀著吃。豆腐腦再凝固一點兒就是豆花,豆花就可以用筷子夾著吃。豆花再凝固後就是老豆腐,老豆腐再擠去水分,放在模具裡壓實之後就成為豆腐。

    所以,先後順序應該是豆漿——豆腐腦——豆花——老豆腐——豆腐。至於老豆花就是凝固程度的不同。

    通常來說,中國的南北方“點”豆腐還是略有差異的。北方喜歡用滷水點豆腐。點出來的豆腐比較硬,豆腐裡邊比較粗,叫北豆腐。嗯,南方多習慣用石膏點豆腐。叫南豆腐。相比較來說,南豆腐細嫩,含水量大,口感較好,北豆腐質地比較硬,彈性好,豆香味兒更為濃郁一些,更加好吃。

    說一說,作為老北京的著名小吃豆腐腦,老豆腐都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有不少人把豆腐腦當成老豆腐,混為一談,實際上這是不對的。

    相同之處

    1,老豆腐和豆腐腦都是以黃豆為原料。

    2,將黃豆泡好後磨成漿,濾去豆渣,加水煮開後就成了豆漿。

    不同之處

    “點滷”之後的老豆腐和豆腐腦,外觀,質地,口感,色澤都不一樣。

    製作工藝不一樣

    老豆腐用鹽滷,點滷的豆漿。凝固後,質地老韌,頗似豆腐。所以稱之為“老豆腐”。

    豆腐腦則是用“石膏”點滷。凝固後的豆漿質地細嫩,頗似白花花的腦漿。這大概就是稱為“豆腐腦”的原因吧。

    長相不一樣

    老豆腐,顏色發烏,談不上潔白。質地顯粗糙,有蜂眼,一坨一坨的。

    豆腐腦 顏色潔白,質地細膩,口感平滑,盛在碗裡是一塊一塊的。

    吃法不一樣

    吃老豆腐,要配多種作料。一般要有韭菜花醬油,辣椒油和好的鹹芝麻醬。

    吃豆腐腦,必須要先澆滷汁後食用。豆腐腦的滷汁兒分回民和漢民兩種。回民的滷汁兒是羊肉片兒,口蘑打滷。哈爾濱的作用。豬肉,黃花菜,口蘑,木耳,雞蛋花打滷,往豆腐腦裡澆上滷汁兒。一般還配上。辣椒油,韭菜花,蒜汁水,鹹菜絲。供客人自行新增。

    豆花跟豆腐腦都是做豆腐的中間產物。只是凝固的程度不一樣, 豆花比豆腐腦更加嫩軟。而且各地吃法不同。在嶺南通常加入糖水或黑糖食用。而北方豆腐腦多為鹹味兒。可以說豆花和豆腐腦的區別不是很大。

    要檢驗一碗豆花做的味道好不好,並不在於它的輔料,而在於豆花本身是否具有濃郁的豆香味,口感是否軟嫩細滑,是否摻雜有別的異味。

    下面介紹一下豆花的製作方法

    1,500克黃豆浸泡7個小時。

    2,用手把黃豆分成兩半,揀出有花斑的和 和顏色不一致的,將泡黃豆的水瀝乾,反覆清洗黃豆使水變清方可。

    3,將瀝乾水的黃豆壓榨出豆漿(磨豆漿最好的就是石磨,味道保留的最完全。其次是專用的磨豆漿機。如果沒有,只能用家用的果汁機。但是家用果汁機容易在攪拌過程中,因為過度摩擦而產生熱度影響到豆子的香味兒,所以磨製過程中不要一直不停地攪拌,而是要過十幾秒就要停一停)

    4,要一邊磨豆一邊兒加水,水要可直接飲用的過濾水。將3000克的水加入到黃豆中磨出豆漿。

    5,將磨出的豆漿,用最細的篩網過濾。過濾網越細,做出來的豆花兒越嫩滑,可以多過濾幾遍。過濾好的豆漿。用小火煮沸一邊煮一邊攪動,以防糊底兒。煮沸後依然要再多煮五分鐘。因為豆漿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會有假沸的現象,豆漿一定要煮熟才行。

    6,豆漿煮沸後關火,再用篩網過濾。過濾幾次後,看見豆漿完全消泡,就是最佳的點制溫度。

    7,在不鏽鋼桶中,加入鹽露(不是鹽滷)和地瓜粉溶液。然後衝入80℃的豆漿。出入時要慢慢的做拉伸。而且中間不要有間斷,拉伸的動作有點像斟茶時抬高茶壺的手法。

    8,倒入一半豆漿時,要注意晃動不不鏽鋼桶,使鹽露和地瓜粉溶液完全的融合,之後再倒入另一半兒豆漿攪勻,完全倒入後就不要再動不鏽鋼桶了。使它靜置冷卻後,就是嫩滑的豆花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隋朝究竟是被農民起義還是關隴貴族推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