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老賈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諸子百家,最有代表性的:孔子,孟子,老子,莊子,荀子,墨子,孫子,韓非子。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達到了中國古典文化的頂峰,至今他們的著作,思想還廣為流傳,歷經二幹多年而不衰,甚至還是我們這些現代人的思想,行為,道德規範,可見這些古代先賢的魅力。

    `若評判諸子百家誰的文采最好,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諸子涉及領域不同,見解不同,各自都是本領域的鼻祖,至今無人超越,後人只能在其基礎上發揚光大。

    現在我們怎樣評判他們,只能仰視。

  • 2 # 云何籲123

    若論推理,韓非或是最佳,因為韓非推理深刻系統,論事以小見大層層深入,且寓言故事不斷。若論思想,老子玄遠,孔子宏大,至於墨家陰陽兵家之流,總有所不及,然老.孔不易懂,因其不重文采重內在。若論文采,或應從孟子與莊子選,他二者思亦深,文亦煥,概因其以文論思,推陳出新,才思真是富哉。看個人愛好,我覺得孟子文采更出眾,莊子不少篇章多推理,容易令人看暈。當然,論文采,南方屈原絕對天下第一,可惜不在中原。

  • 3 # 馬之一

    一,儒家。儒家孔孟,孔子述而不作,並沒有留下著作,但是他的弟子門人整理記錄了一些他的言行。我們且看《論語》裡的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循循善誘啊,彷彿一位溫文爾雅的長者對我們淳淳教導。

    相比孔子,孟子則更像是一位氣勢洶洶、口若懸河的辯論家!你看《孟子》裡的話——“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朗讀孟子的文章會讓人慷慨激昂,體會到他文章中的那份浩然之氣!

    二,墨家。很多朋友可能覺得奇怪,墨家似乎並沒有儒家那麼出名,甚至不如道家,法家。這裡我要澄清一下,在春秋戰國時期,墨家的影響可是非常之大的。連身為儒家的孟子都說道“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這裡的楊,指楊朱。墨就是指墨家,墨家的第一任鉅子——墨翟。如果說孟子是一位言辭激烈的辯論家,那麼墨子則是一位思維縝密的科學家,但同時又是一位悲天憫人的宗教家。很多人知道墨子,大都是因為墨子為了救宋國,而和魯班進行攻城器械和防禦器械的比試。而這也體現了墨子的核心思想——非攻。我們且看《墨子》裡的話——“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眾聞則非之,上為政者,得則罰之,此何也?以虧人自利也。”

    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據財不能以分人者,不足與友;守道不篤,遍物不博,辯是非不察者,不足與遊。

    我們可以看出,其實墨子的文采也是很好的。為什麼流傳得並不廣呢?因為墨子還有一些話,當時和後事的人懂得不多,所以說墨子是諸子百家最被我們低估的偉人一點也不為過!

    三,道家。道家老莊。先說老子,《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的文章給人以一種高遠深幽難以名狀難以理解的感覺。我的建議是,欲得老子真義,請讀《韓非子》!大家一定很奇怪,老子和韓非子有什麼關係?那麼我告訴你,《韓非子》中《解老》、《喻老》兩章,方是老子真義!

    五千言所談者,大略兩端:一,道術;二,權謀。此兩端實亦一事,道術即是權謀之擴充,權謀亦即道術之實用。“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人皆取先,己獨取後”云云者,固是道術之辭,亦即權謀之用。

    五千言之意,最洞澈世故人情,世當戰國,人識古今,全無主觀之論,皆成深刻之言。“將欲取之,必故與之”;即荀息滅虢之策,陰謀之甚者也。“夫惟弗居,是以不去”;即所謂“精華既竭,蹇裳去之”者之廉也。故《韓非子》書中《解老》《喻老》兩篇所釋者,誠老子之本旨,談道術乃其作用之背景,陰謀術數乃其處世之路也。“當其無有車之用”,實帝王之術。“國之利器,不可示人”;亦御下之方。

    以上絕不是我信口胡謅,乃是傅斯年先生在《春秋策》中的論述。我知道,幾千年來,對《道德經》的解讀汗牛充棟,讓人如墜雲霧不知何者為真。所以我強烈推薦感興趣的朋友,去看看《韓非子》中對《老子》的論述。畢竟,韓非子是離老子最近的人,比起後世那些以己之意妄加揣測的人,更加可信!

    再說莊子。我們看《莊子》的開頭——“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 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 ,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其文如汪洋大海,想象豐富,奇思妙想,令人讀之沉醉其間。

    四,法家。《韓非子》一書,法家之集大成者。——主之所用也七術,所察也六微。七術:一曰眾端參觀,二曰必罰明威,三曰信賞盡能,四曰一聽責下,五曰疑詔詭使,六曰挾知而問,七曰倒言反事。此七者,主之所用也。

    臣聞:“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為人臣不忠,當死;言而不當,亦當死。雖然,臣願悉言所聞,唯大王裁其罪。

    我自己呢,還是喜歡老子、莊子的文采。

  • 4 # 古城漁樵

    我認為他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的思想,必有不能完全實用歷史的變革性。如果要問誰的文采最好?我認為韓非子思想被秦始皇廣泛釆用中央集權制;主張改革和實行法制後,一直延用至今。最富有文采!

  • 5 # 風生水起道命理

    若論諸子百家誰的文采最好?那非莊子莫屬。太史公司馬遷稱其其學無所不窺,他的文采至今兩千多年來無人能夠超越。他創造的成語典故至今人們還朗朗上口,莊周夢蝶、皰丁解牛、朝三暮四、泛若不繫之舟,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和莊子有關的成語幾百個,他所創作的寓言故事充滿人生哲理。至今沒有幾個人能夠真正讀懂。莊子一書總共有三十三編其中精華就在內編七編,其中精粹就在逍遙遊。那麼莊子的文采究竟達到什麼樣高度,我們從他秋水編和知北遊編來了解一下。先看看秋水編河伯與海神的對話就知道莊子的文采有多美。“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涯之間,不辨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今爾出於涯涘,觀於大海,乃知爾醜,爾將可以語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洩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於天地,而受氣於陰陽,吾在於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號物之數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穀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於馬體乎?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於水乎?再來看看知北遊是怎樣形容天地萬物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聖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是故至人無為,大聖不作,觀於天地之謂也。”

  • 6 # 南山劉向雄

    看了不少先秦諸子的文章,各有特點,如老子極簡風格、孔子的箴言式生活哲理、孟子的誘導式雄辯、荀子的哲理論證的全面、韓非子寓言式的說理……

    但無論從文采還是境界來說,我最喜歡的是莊子:

    先看看莊子幾段恣意汪洋的的文章:

    ‘’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曰鵬。鵬之背,不知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逍遙遊)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 砉然響然,奏刀囗騞然, 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養生主)

    ‘’匠石之齊,至於曲轅,見櫟社樹。其大蔽牛,絜之百圍,其高臨山十仞而後有枝,其可以舟者旁十數。‘’(人世間)

    看這文字的優美,境界的至高,這氣吞山河的氣勢,這大開大闔的天馬行空,每讀一次都會為之神往,後世對莊子也是推崇備至:

    如郭沫若對莊子的評價極高,認為:‘’秦漢以來的每一部中國文學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響之下發展的: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國古代哲人中,實在是絕無僅有。‘’(《魯迅與莊子》)

    魯迅也熱情地評價了莊子:‘’其文則汪洋捭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要》)

    不單先秦諸子,後世也沒人能達莊子散文優美、意境高遠的文學家,莊子可謂歷史一絕!

  • 7 # 無限輪迴

    1.人太多了。首先諸子百家是對春秋戰國時期各個學派的一個總稱,不是一個人。而比較文采,一般指的是一個人。兩者不是對等的。而諸子百家,其實不止百家,每一家也都不止一個人,所以,按照題目的要求,人員是龐大的。

    2.思想與文采並不一致。一般認為,諸子百家中,持續發展,形成流派,並且影響力比較大的有:儒、法、道、兵、名、墨、醫、農、雜、陰陽、小說、縱橫,共12家。各個門派注重的是思想觀點,要說服別人,所以關鍵在於議論說理,文采是次要的。比如:孔子的思想影響很大,但都是語錄。墨子的語言質樸,不加修飾。

    3.文采是什麼。文采是語言的修飾,用優美的語言,使文章顯得光彩華麗。雖然文采並不是諸子百家追求的目標,但古人本來整體教育水平就低,有幾個稱為“子”的,都是學問很深的人,風雅頌、賦比興,人人都能做。思想雖然不同,但文章的寫法路數是基本一樣的。因此,文采都差不到那裡去。但比較起來,個人認為以下兩位更加不凡:

    莊子:莊子的文采,體現在講故事、講道理上。很有創造力,透過迷幻的語言,說得天花亂墜,讓人神往。如:大象無形,大音希聲。

    韓非子:韓非子口吃,說不過別人,但文筆犀利。學莊子,善用寓言。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等,都是韓非子的創造。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

    如果僅從文采方面來說,莊子,在諸子百家中,舉世公認是最好的。

  • 8 # 賓士52208960793

    承邀,本人才疏學淺,不敢大論,僅就個人一點淺薄的知之而略其諸子百家的一點淺見。

    先說說"子"的含義。在民間言子,只不過是父子,兒子,孫子,男子,女子等等。在這裡稱的"子",簡單的說,就是學問家的稱謂,聖賢的稱謂。史上把有大學問的人稱之為才子,至於孺家的代表人物孔丘,稱孔子,墨家的創始人墨翟,稱墨子,道家的代表人物莊周,稱莊子。

    先說孺家,孔子。(公元前551一公元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學的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先世是宋國的貴族。他年輕時雖然從事過鄉里的會計和畜牧事業。但學無常師,相傳他從學於老聘(亦稱老子,名李耳,字伯陽,亦是道家的創始人。賜教孔子,向孔子問禮,後退隱)。孔子,主要是授於學,從事教育事業。有三千弟子,仕乃七十二賢人,而布及全國,他們絕大部份從事於教,影響要大於墨,道,法。孔子,年五十,由魯國中部始行周遊宋,衛,陳,蔡,齊,楚列國。自稱"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但未能受列國之用。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並把魯史官所記《春秋》刪修。成為中國笫一部編連體的著作。他在教育中有三千弟子,其中列為著名賢人者有七十二位。他曾大力宣揚"仁″的學說。認為"仁"就是"愛″。提出"己所不欲,忽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等論點,即所謂忠恕之道。但仁的執行要以"禮"為規範。他說,"克己復禮為仁"。他所言之"仁"實際上是以維護貴族等階級利益為目的的。在世界觀上,對殷周以來的鬼神宗教迷信採取存疑態度,認為"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但仍強調"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在認識論與教育思想方面,注意"學"與"思″的結合提出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溫故而知新"等命題。首創私人講學的風氣,主張"教育無類"因材施教,並有"學而無厭,誨人不倦″的精神。但鄙視"學稼""學圃",強調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政治上提出"正名″的主張,認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實符其"名",在維護貴族統治的基礎上,提倡德治教化,反對苛政與任意刑殺,並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不安"的論點。

    自漢以來,孔子學說成為兩千餘年封建的正統,影響極大。封建統治者,一直把他尊為聖人。現存《論語》一書,記有孔子談話以及孔子與門人的問答,是研究孔子學說的主要資料。吾在此就無須多敘。

    至於墨家,道家,法家的諸子的哲學思想和其理論,以後如有可能,本人再作專題論述。

  • 9 # 四匆

    先秦流傳下來的典籍而言,文采第一的應該推《左傳》。不過史官不算在諸子百家之列。沒有學術思想和流派繼承啊。同樣的道理,屈原也不算。

    那麼剩下我看過的只有孔孟老莊,還有戰國策。誰文采最好,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

    不過有個較為客觀的辦法。或許可以一論。

    文采的本義,就是修飾的花紋和色彩。

    用流傳至今出自莊子的成語和出自孟子的來比較,明顯更多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比如莊子有呆若木雞,相濡以沫,白駒過隙,遊刃有餘等等。

    孟子有杯水車薪,捨生取義,赤子之心,春風化雨等等。

    莊子章節名有養生主,人世間,大宗師,逍遙遊。

    孟子章節名有見梁惠王,盡心,離婁。

    文采的高下,就算沒看原文,相信也能有一個判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志戰略版s2和s1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