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味哎兒

    這是俚語的“三歲看老,六歲看大”的僅提三歲時的題。

    三歲是小孩由完全聽話到開始犟嘴的轉折第一時間段。

    更是自訓自練自能力方式結束天才式轉入仿學狀態的時間段。也就是天才墜入愚才的時間段。

    即,由無可教告轉為可教告時間段。

    由是,三歲前自詞意知曉.自動作開發發掘.音樂.數.形象.動作方式,基本好壞分辨等都已完成。

    從此,一切再由此基礎上發掘.開拓.開發.拓展。只不過被更多的用可教了體現罷了。

  • 2 # 劉芳同學

    三歲之前的孩子培養習慣很重要,有好多習慣都是在這個階段養成的,如果不及時糾正,對孩子以後的成長會很不利。

    孩子兩歲的時候,好多人把這個時期稱為可怕的兩歲,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還不能完整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經常是不自覺的動手打人。

    由於對什麼都有好奇心,什麼東西都想拿來看看,那些水、電、開關、煤氣,這樣東西一定不要放在孩子觸手可及的地方,熱水、充電器、煤氣閥門,這些都很危險,一定不能掉以輕心。

    我身邊有個寶寶,我每天都看著他的一舉一動,孩子的習慣真的是這個階段養成的,吃東西的時候,開始的時候讓他把垃圾送到垃圾桶裡去,他每天都會那樣做,後來他媽媽不在家,沒人督促,他早就忘了,垃圾又開始亂扔了。

    吃飯的時候,他媽媽會把飯端到我的面前,到了吃飯的時候,小寶寶也知道把飯送到我面前,昨天晚上的飯菜有點熱,看見孩子端來時,邊走邊吹,他一定感覺到熱了,我看了真是心疼。

    這麼大的孩子,要教給孩子正確的東西,錯了立刻糾正,比如:爸爸下班拿拖鞋,爸爸走的時候跟爸爸再見,吃飯不要剩飯,要定時定量,每天給他讀書講故事,不要看手機,玩完的玩具要歸位,不能隨便亂扔東西,不許打人,不能看見什麼要什麼,……

    孩子小時候養成的習慣很難改變,有了好的行動才會有好的習慣,有了好的習慣好的性格,才會有好的運氣,才會有美好的人生。

  • 3 # 鬱香墨

    謝邀。問:三歲前的兒童培養習慣最重要,你怎麼看? 個人認為,這話講的有一些見解和認識。四十年前出生的幼兒,在三歲以前大腦的發達力,不如當今幼兒大腦發達力提早。這是有科學依據的(網上可查)。憑直觀,四十年以前出生的嬰兒,一般三個月開笑,三歲發話。現在出生的嬰兒,一至兩個月就可以笑口開懷,一至兩歲就可以發話了,雖然講的不是很清晰。三歲嬰兒照理說什麼也不是,但從某些端倪也能分辨一些道道出來。如像小兒的十指是否具有靈性,小兒的哭聲響不響亮,以及小兒的眼睛是否圓圓的鼓鼓的等等,如果以上這些嬰兒都具備,不失為一個好苗子,要細心呵護和關注。(以上部份內容來自健康時報)

  • 4 # 福自福地來wjf

    有人說,三歲前的孩子培養習慣最重好,你怎麼看?

    人說話應結合實際。象這樣的問題無論專家怎麼理論,我們只能做以參考,是不能絕對認定的。

    三歲以前的兒童,純屬懵懂階段,作為記憶,只能說剛開始認識人,認知物,語言還沒完全掌握,說話還不能完全會拐彎,大多還正穿開襠褲,解手還須大人侍候,能記事的人可以說不到一半,人間論證:兒時的記憶一般在三歲半到四歲之間,智力發育快的孩子在三歲前後記事,但記不清楚。但這樣的孩子很少。這個時段的孩子,個別可能上育紅班了,大多還在幼托班(屬於顧傭看兒之象),他們屬於啟蒙時期,即是學習語言,認物,認人,記事,和拜懷獨立吃飯,獨立睡覺,獨立玩耍,獨立大小便,獨立穿衣的初期階段,大多孩子五六歲啦,還需父母穿衣盛飯呢。所以我說,三歲以前的孩子,拉屎才剛剛學會脫褲子,擦屁屁還需大人來的,你能教她成人掌握的什麼習慣呢?他能懂嗎?他學的來,做的來嗎?他有那麼好的記性嗎?不可能的。

    一般兒童的成熟啟蒙教育是在五至六歲,這個時段,完全有語言表達能力,能和大人傳達意境,懂得會心傳神,已認字識物了,基本已知道什麼好賴了,知道如意不如意了,感知能力與行為能力均能踉隨自然,大腦正式有記憶的儲存,耳聽有記住的感知,過目有難忘的意境,智力已達三到四成,所以說,這個年齡段,是兒童啟蒙的最好階段。這個時候,讓他知道糧食,布匹,鋼鐵是如何弄出來的,從啟蒙科學開始,不要太深澳,比如上學是為了什麼,長大你想幹什麼,什麼是善良,什麼是惡果,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什麼是吃苦,受罪,什麼是節儉,快樂,什麼是英雄,什麼事可做,什麼人可交,你要做一個什麼樣的好孩子。見大人如何稱呼,如何尊重,見人如何行禮,在家如何學會懂規矩,什麼是忍讓,什麼是謙虛,什麼叫互幫互愛,這些東西學校一般是教不全的,全在父母的言傳身教。簡單的說,也就是要聽大人和老師的話呀,要團結同學呀,要互相幫助呀,要講究衛生呀,要文明禮貌呀,要吃苦勤勞呀,要艱苦奮鬥呀,要勤儉持家呀,要關心體貼人呀,莫計較記仇要學會有度量呀。長大了,如何才能報效祖國呀等等,除此以外,其它習慣不教也罷了!

  • 5 # 放歌聲野老梁

    謝謝邀請。有人說三歲前的孩子培養習慣最重要,你怎麼看?此話說的不假;但也不完全現實。3一6歲是孩子啟蒙教育階段;至於說到3歲前培養孩子好習慣,只能說從小歷煉孩子養成良好習慣。但是,三歲前的孩子根本不是象想象的那麼簡單。我現在就看著三歲左右的小孫子,一天到晚,給你鬧個沒夠,打不得,罵不得,兒子也是說,你讓他怎麼著就怎麼著,讓他養成個好習慣;話,誰都會說,但做起來,比登天還難。你想讓三歲的孩子老老實實聽你的,門都沒有。別說三歲前了。其實,這些都是誤讀誤解。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這是真理。但是,如何培養成好習慣呢?這要說到父母的責任了。父母的行為,就是孩子的榜樣,你做的怎樣,孩子不離八九;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孩子養成習慣的基礎。比喻大人吃飯,文靜、衛生、少說話,端碗就菜,一舉一動,孩子都記在心裡,看在眼裡,學在手裡。不說粗話,講文明,說普通話,孩子都能模仿;更讓人驚呀的是,如果小兩口經常拌嘴,經常罵人,孩子久了耳聞能詳,而且罵人不用教;這是為什麼?這就是習慣成自然。故,孩子從懂事起,一切一切的學大人,你怎說,他會怎麼說;為什麼說三歲孩子最討厭?討厭什麼?罵人。可是你揍他打他,孩子只能受委屈,他連罵人的話都不懂,怪誰?要怪就怪父母,怪大人,言行無德,以至於讓孩子學罵人。所以說孩子從小歷煉規矩是對的,就是看你怎麼去認識。有人說三歲前後的孩子不懂事,可是你懂嗎?除了對孩子打罵,剩下的就是兩口子打罵的髒話,還有什麼?因此,萬事從頭起,三歲孩子教育正當時;別不把孩子當回事,到頭養成習慣,你願誰?教育孩子百年大計,別誤了孩子上進才是正題。看老梁文章,知教養成;受益菲淺也。

  • 6 # 愛河北人

    常言道,“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古人的這種說法絕不是空穴來風,也並非無中生有,一定是有它的道理的。而且應該是從千千萬萬的鮮活事例中抽取出來的,人們能夠傳下來,就能說明它有一定的道理。

    三字經裡的第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是很牽強的,我估摸作者也沒有把它當一回事,因此就有了後面的”苟不教,父之過“。既然,”性本善“,那就讓他保持”本善“就可以了,何必去幹預呢?這和他父親又有個毛關係?可見,真實情況是,“人之初,性本惡”。因此,孩子是需要家長和老師進行干預的,不然的話,他的“本惡”就會氾濫。

    通俗點講,小孩其實是很壞的。比如,放開二胎後,很多父母向孩子徵求意見的時候,他們絕大部分會編造各種各樣的理由阻止父母再生一個,這就是自私,他們擔心再生個弟弟妹妹後會跟他分愛、分家產,小小年紀懂得的並不比大人少。“孔融讓梨”的故事,有人認為不過是孔融玩得一個小聰明,求得名利雙收。成年後的孔融攻擊“孝行”,認為父母生孩子那是為了自己舒服,並不是為了生孩子,所以,孩子不必孝順父母,曹操就拿這一點為他定罪,殺了孔融。

    我家孩子兩歲的時候到了街上非要買吃的,他媽就是不給他買,哭鬧也沒有用。後來不論到哪裡,就沒有買吃的的習慣,上了街,看著琳琅滿目的食品,視而不見,現在上了大學了,也很少買零食吃。

    家教正常的家庭可能感覺不到什麼,我記得自己上小學的時候,我去了一個同學的家裡,他有一個我也忘了是幾歲的妹妹了,應該不超過4歲吧。那個妹妹是各種無理的要求,全家人也不管,有點胡作非為的感覺。我感到非常的驚異,那個時候就想過,這個孩子長大以後會變成什麼。現在幾十年過去了,這樣一件和自己無關的事情仍然是歷歷在目。

    為什麼要教育,為什麼說“苟不教,父之過”,就是告訴我們,家教非常重要。家教的目的就是要將“性本惡”中的“惡”給除掉。剛才看了一眼“放歌聲野老梁”說的,三歲的孫子一天到晚鬧個不夠,打不得,罵不得。怎麼就打不得,罵不得了?難道犯法了嗎?一個家裡如果沒有人能管得了他,他就是小皇帝,他就可以胡作非為,他的“惡”就會不斷膨脹。3歲前管不了,難道4歲就管得了了?長大就聽話了?真是不敢想象。

    人和樹是一樣的,小的時候韌性好,你想整成什麼樣就能成什麼樣,長大了,再想改變,一般是不可能的了。

  • 7 # 早早媽育兒

    我家孩子現在3歲半,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完全是全家人的翻版,同時也讓我深受感觸。3歲之前,寶寶有超強的模仿和學習能力,不管好的,還是不好的,他都會吸收,所以這個階段能為孩子的行為習慣、性格培養等打好基礎,將有益孩子一生。

    讓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日常生活中,我不經意的說話,孩子竟應用的淋漓盡致。

    我經常坐在電腦前工作,每次孩子想過來碰電腦時,我便會告訴孩子,媽媽在工作,在掙錢錢哦!當我離開電腦一會時,孩子盡然爬上椅子,坐在電腦前,亂按著鍵盤,還一本正經說道,他在工作,在掙錢……

    孩子2歲多的時候,給他買了手錶電話,也是出乎意外,手錶他駕馭的很好,想給誰打電話,就決不會打錯人。逐漸,我發現我們通電話的時候,他經常會說,他在忙。我問他忙什麼,他說忙著玩玩具,忙著開汽車……我恍然大悟,因為他給我打電話的時候,我經常是在說上班,我就會說,我在忙,先掛了……

    除了你的日常行為,就連你的性格,他都會模仿。如果你經常大嗓門和他說話,他不久後便會如此;如果你經常和長輩們頂嘴,他很快會學會頂你的嘴;如果你容易發脾氣,他很快也便會如此……你現在的樣子,就是你孩子未來的樣子!

    家長的言行舉止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的行為習慣,尤其在孩子3歲之前,孩子還沒有上幼兒園,所有時間都是和家長們在一起,可見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孩子的成長,父母的修行,讓我們一起隨著孩子的成長而成長吧!

  • 8 # 無言東飛燕

    帶過小孩的人應該深有體會,三歲的孩子變化是驚人的:這個年齡的孩子開始變得不再對父母言聽計從,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獨立的思考和見解,經常會跟家長犟嘴,語言天賦好像得到了迅猛發展,說起話來一套一套的。而且特別愛模仿大人,大人的說話語氣,動作,模仿得惟妙惟肖。大人做點事情他們也在旁邊忙得不亦樂乎。這些跡象表明孩子正在長大。作為孩子模仿物件,父母的一言一行顯得格外重要,因為有樣學樣。孩子的不良習慣在這時期也容易糾正。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一是喜歡模仿別人,家長以身作則,給孩子良好的榜樣,孩子也差不了。再就是這麼大的孩子懂得去思考了,跟他講道理他能理解了,不良習慣也還沒根深蒂固,容易糾正。

  • 9 # 種金易

    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兒童時期養成的習慣就像人的天性一樣牢固,很難改變。著名哲學家培根也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應該透過完善的教育去建立一種良好的習慣。”機不可失,孩子三歲前的習慣培養非常重要,青少年時期是行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主要階段,是養成教育的最佳時期,機不可失。

    同時我更覺得,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不是一般的大,尤其是三歲以前。就在開學第一課上,給初一新生,我就打了個比方:家庭教育相當於育“小苗”,那些“苗”可要從小就必須育好,否則,給我一棵病怏怏的、連成活都難的苞菜(或辣椒)秧苗,期望我種下去後能收穫又大又好的果實,可行嗎?

    不得不承認,如今不少家庭教育出了大問題:父母要麼什麼都承包,孩子無形中就被培育成了一個"巨嬰",不能抗挫;要麼一心忙賺錢,把孩子完全丟給別人!

    教育孩子是人類最重要而又最困難的學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懷有對孩子一生的責任。無論父母事業上多麼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失敗帶來的後果。把天才培養成庸才,是對家庭和人類文明的 犯 罪。當然,把孩子教育成功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更是你一生最重要的成功。

    作為父母,要和孩子從小一起多吸收正能量,並教導他善交同齡好友,以便日常學習、活動中互幫互學,共同進步!

    好習慣都是養出來的,好成就都是教化出來的。其實,一個人的優秀並非僅指學習成績!且智力也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胸懷,比胸懷重要的是一個人的人格(意志)。有些家長,孩子一出生就認為,教育只要把孩子交給學校、交給老師就行,就可以萬事大吉、甩手不管。沒錯,學校教育的影響固然也重要,但其實與家庭教育大不一樣——

    老師給不了你孩子良好的習慣。積極進取,有良好生活習慣的父母養育出來的孩子,大多數也八九不離十,會合理安排自己時間。

    老師給不了你孩子讀書的興趣。你家裡的書多,孩子讀的書就會多。孩子讀書的興趣是從小培養的(兩三歲就該開始),而不是靜等老師來培養你家孩子讀書的習慣。

    老師不能幫你培養孩子的意志。良好的生活習慣、做人的道理、堅強的意志,這些都是要靠父母去培養的。否則,也許你的孩子成績還好,但意志薄弱,受不得挫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際網路電商崛起,新型無貨源1688分銷模式如何實現精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