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九州錚史
-
2 # 黃小洋滄海一洋
自古君王多無情,殺兄弒父的有之,欺娘戲妹的有之,對權力的追求是無止境的。
回到這個問題,為什麼在兒子的勢力強大之後要把他殺掉呢?因為兒子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和權力了。在歷史上這種事情是見怪不怪的,比如漢武帝劉徹透過巫蠱案借江充之手除掉太子劉據及其背後的外戚勢力,再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因為太子李承乾謀反而廢掉之,最有名的當是清康熙時對太子的兩立兩廢。
總之,只要有人威脅到自己的權力和地位,任何一個人在帝王的眼裡就是螻蟻,甚至還不如螻蟻!
-
3 # 大秦鐵鷹劍士
皇位只有一個,但是皇帝的兒子卻有很多,作為有眾多兄弟的太子,再沒有當皇帝之前,保不準那天就被廢了,因此在勢力足夠強大的時候,篡位也是選擇之一。作為皇帝,必然會有眾多兒子,傳位給一個自己喜歡的兒子,皇帝的權利。如果太子勢力太大,那麼不僅會威脅皇帝的性命,還可能提前篡位,因此在皇帝還能掌握大局時,除掉勢力強大的太子是必然的選擇。
晉獻公有眾多的兒子,其中號稱賢子的就有三位,分別是太子申生、次子重耳、三子夷吾,晉獻公早早就扶立太子申生作為自己的接班人。但是人總是會變的,年老的晉獻公娶了美人驪姬,並生育了么兒奚齊。出於對驪姬的寵愛,確保么兒奚齊能上位,晉獻公廢除申生的太子之位,併發兵攻打申生、重耳、夷吾。此事件導致申生自殺,重耳、夷吾出逃。
一代雄主漢武帝晚年對太子劉據也不放心,當時太子劉據勢力強大,有奸人告發太子謀反,漢武帝果斷出兵捕殺太子劉據,最終劉據兵敗自殺。在漢武帝看來,太子劉據勢力太大,可能提前篡位,所以他才會輕信奸人的讒言,發兵將太子捕殺。秦王李世民的勢力太大,威脅了太子的地位與皇帝的地位,所以皇帝李淵與太子李建成才會聯手打壓李世民,最終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取得了最高權力。
在皇權時代,皇帝面臨著一個兩難的選擇:太子能力太弱而不能治國,太子能力太強提前篡位。解決太子能力弱的問題,主要就是給太子權力與軍隊,太子有自己的小政府,文臣武將、軍隊都配備齊全了的,目的就是防止皇帝駕崩後太子不能正常上位。如果太子能力太強的話,則會讓皇帝如坐針氈,怕太子會篡位。因此皇帝為了保證皇權,在太子勢力強大後,通常會打壓太子,甚至廢立太子。李世民最終選擇李治當皇帝,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李治能力弱,當守成之君沒有問題,篡位卻存在嚴重問題。
-
4 # 南朝居士
如果這個皇子是太子,太子勢力大了,會威脅皇權,有提前接班的可能,
如果不是太子,那更必須除掉了,因為他會威脅太子的地位,更會威脅皇帝的地位,
就拿唐朝來說,李淵被兒子逼得退休,李世民差點也被兒子逼退休,武則天被兒子退休,李顯差點被太子逼退休,李旦被兒子逼退休,李隆基被兒子逼得退休,李亨差點被太子逼退休。
以皇子這樣造反的機率,皇帝如果不提前下手,結果就是被皇子(太子)逼得提前退休了。
提前退休預示著什麼?失去一切權力,失去自由,沒有尊嚴,被兒子軟禁起來,提防起來,如果你是皇帝,你願意這樣嗎?
權力的交接,向來都是伴隨著腥風血雨的,皇帝想平穩的過渡,通常是可遇不可求的。
皇帝想要培養太子,如果不培養太子,太子是很難爬上皇位的,培養了太子,太子又可能提前接班,甚至直接殺了老皇帝。
老皇帝的想法是,我培養你,讓你建立自己的勢力集團,以便以後順利接班,但是,我又提防著你,不能讓你有造反的實力,
用周潤發電影裡的一句話“皇位我可以給你,但是,你不能搶。”。
這句話太真實了,皇位可以等我死了我給你,或者我退位讓給你,但是,你不能搶。
很多人低估了權力的誘惑,沒有吃過肉的人,永遠不知道肉的味道,老皇帝當了幾十年的皇帝,享受權力的快樂,怎麼可能輕易放棄權力,做個退休大爺呢?
即使想退休了,也是在他自願的情況下,並且繼續掌握權力,比如趙武靈王、李旦、乾隆帝,至於趙構,則有可能是被逼下來的。
趙武靈王、李旦、乾隆都是自願退的,但是都握有主要權力,即三品以上任命權、兵權等,結果呢?趙武靈王退位了,依然被逼死了,李旦被軟禁,乾隆是因為官僚化非常成熟的時代,換個時代,下場也不會好。
皇帝自願放棄權力,預示著什麼?老虎拔了牙,任人宰割了。
平頭老百姓家,如果你的爺爺把家產分給幾個兒子,你認為幾個兒子還會孝順嗎?估計聰明的老頭也會臨死前才會分家產吧?
所以啊,即使老皇帝抵住了魔戒的誘惑,想自願放棄權力,等待他的下場也不會好,那何必去自尋煩惱,提前退休呢?
看看唐朝的那些太子們,李建成、李承乾、李弘、李重潤、李賢、李重俊、李成器、李英、都是怎麼死的?
-
5 # 先秦史
古代帝王傳位與子是基本正確的,因為中國歷史有文字記載開始,大抵就是這麼回事。但是同時歷史好像也很喜歡開玩笑,因為文字記載之始是商朝,即商朝甲骨文。而商朝似乎不是子承父位,他們似乎更熱衷於兄終弟及,也就是弟弟來承襲兄長大位,當然也有子承父業的。
關於王位的傳承也有一個沿革的過程。起初是三皇五帝的時候,那時候流行的是禪讓制,即誰有能力或者能為民做出巨大貢獻誰就繼承大位,比如禹採用疏通之法治水,使河道暢通,人民免除災禍,舜就把位子穿給了禹。
然而也就是到了禹,他做了一件後世看來再平常不過卻改變了歷史走向的事情:夏禹把位子傳給了啟。即便啟也是一位非常勝任的主,但是這在當時是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甚至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這樣一來,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公天下變成家天下。
當然以上的禪讓制並沒有文字記載,甚至那段歷史都沒有相關資料證實。即便有那段歷史,也有人出來為世襲制翻案,很多學者認為,禪讓制或許從來不存在,因為舜也是架空了堯的權利獲得君位的。
而春秋時期燕王噲傳位子之確是有歷史記載的,而且子之確是很有能耐。但是反響卻非常不好,於是就發生了子之之亂,再後來齊國幾乎滅了燕國。所以說,禪讓制在世襲制的世界是很危險的。
關於禪讓的歷史暫時不論。下面我們來聊聊世襲制。中國第一個有大量文字記載的朝代周朝是中國封建體制的集大成的國度,他們用禮樂制度和宗法制度約束言行,把子承父位推向了一種理所當然的地位。此後中國近三千年的歷史關於君位的傳承是以此為標準的,除非出現特殊情況,否則就是大逆不道。比如君王無子,漢昭帝劉弗陵去世後侄子劉賀繼位。比如先王遺命,宋太祖趙匡胤傳位趙光義。當然特殊情況還有一些,就不一一而論了。
現在我們只說子承父位天經地義。那麼為什麼又會出現許多皇帝殺死太子(或者其他兒子)的情形呢,下面我們通過幾個案例分析一下。
漢武帝殺太子劉據。晚年的漢武帝痴信巫蠱,寵信江充、韓說,江充等人誣陷太子劉據要謀反,漢武帝分不清虛實,就派兵鎮壓太子,太子被逼自殺而死。
唐玄宗殺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那時侯,那時候武惠妃一直想讓自己的兒子當太子,於是就多次在玄宗面前說太子一行的壞話,太子多次死裡逃生。但是長此以往,唐玄宗對太子李瑛等人越來越不信任,越來越不滿最終還是在李林甫等人的慫恿下殺死了太子李瑛等人。
漢武帝殺太子是因為有人誣陷太子謀反。唐玄宗殺太子一眾是因為武惠妃屢次說太子等壞話,誣陷太子謀反,唐玄宗對太子等漸漸失去信任和信心。
對權利的貪戀和對生的欲求是人的本性,由此引發的問題最容易產生信任危機。皇帝在位的時候,他的至高無上的地位是不允許任何人來挑戰的,他的接班人也必須對他畢恭畢敬。而皇帝一旦察覺(甚至是主觀膩造的)自己的權利受到挑戰,就會緊張起來,就會產品信任危機。更何況一個強大起來的集團不僅對他的權利充滿威脅,甚至會讓他付出生命的代價,所以只能先下手為強,殺死自己最親近的人,即使有可能是個誤會。
-
6 # 方圓論壇
太子又叫做儲君!顧名思義就是預備的君王。在說直白一點就是“備胎”。自古以來天下獨尊的皇帝只有一人而已。古代封建統治者為了皇位可以犧牲一切。別說一個兒子了。實際上太子這個名頭聽上去非常的吸引人。但實際上太子就是一個活靶子。當上太子之後就免不了會有來自四面八方的明槍暗箭。兄弟們會珍惜你,百官會監督你,甚至就連皇帝都會防著你一手。畢竟皇帝一死了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太子。所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很多時候皇帝甚至還會打壓太子的實力就是為了防止太子威脅到自己的皇位。
比如唐高祖李淵時期。為啥在太子李建成刻意針對李世民的時候李淵不但不阻止李建成對付李世民。反而還配合李建成刻意的打壓李世民呢?就是因為李淵也害怕李世民!並不是害怕李世民的勢力,而是害怕李世民的功績。因為李淵很清楚雖然唐朝他說了算。但實際上整個唐朝的天下大半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功高震主不僅僅是臣子對皇帝的威脅。在皇室之中兒子對老子也同樣具有威脅。而李淵之所以不針對太子李建成,那是因為李建成的一切都是他李淵給的。李淵能成就李建成也能毀了他李建成。所以李淵其實對李建成警惕心並不高。反而對於李世民十分的警惕。
再比如漢武帝的兒子太子劉據。為什麼漢武帝會輕易的相信“巫蠱案”和太子謀反呢?就是因為太子劉據在朝中勢力很大。劉據身為太后衛子夫的兒子,同時也是大將軍衛青的侄子。這就代表太子劉據有著很強大的一股勢力在支援劉據。而這股勢力連漢武帝都害怕。而且相較於漢武帝的殺伐冷酷。太子劉據性格仁慈寬厚,主張休養生息恢復國力,他並不贊同漢武帝無休止的征伐匈奴。所以這就導致朝廷上很大一部分認為窮兵黷武的大臣們站在劉據的一方支援他。正因為劉據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和勢力。所以導致別人誣陷劉據要造反。漢武帝馬上就相信了。因為漢武帝知道劉據有那個實力。漢武帝不願交出權力只能鎮壓劉據。後來雖然發現劉據被冤死了也於事無補。
歷史上唯一一個不打壓太子反而處心積慮加強太子權勢的皇帝只有一人。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對於太子朱標那是從骨子裡透出的喜歡。朱元璋稱吳王的時候就立了朱標位世子。朱元璋打下天下稱帝后又迫不及待的立朱標為太子。而且朱元璋對朱標從小就請大儒教導朱標。而且在朱標成年之後積極的讓朱標跟著參與國事。朱元璋上朝時期朱標都可以隨堂參政。而且朱元璋出征時期就命令太子朱標監國處理國事。
在軍事方面雖然朱元璋繼位後就大肆屠殺功臣。但也有極少數的武將得以倖免。大將藍玉就是其中之一。而朱元璋之所以不殺藍玉並不是因為心慈手軟。而是朱元璋想要以藍玉為核心給朱標打造一個武將班底。讓朱標可以掌握實際兵權有足夠可以信任而且有能力的武將可以使用。朱元璋對於功臣極為苛刻但對於太子朱標那真是好的過分了。朱元璋的表現就是巴不得朱標可以“強爺勝祖”超過他朱元璋。但可惜的是朱標因為患病早逝。而朱標早逝後藍玉也被朱元璋以造反的理由給殺掉了。
俗話說得好“無情最是帝王家”畢竟皇座只有一個。歷朝歷代為了皇位父子相殘的事情也並不少見。想朱元璋這種皇帝畢竟是少數中的少數。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歷史上的皇帝即希望太子成才,又不希望太子野心過大的原因。
-
7 # 光芒萬丈34957
古代帝王有很多兒子,這些兒子都想成為皇帝,就會骨肉自相殘殺,都想置對方於死地。
帝王也知道他們明爭暗鬥,也希望他們斗的你死我活,好從中找到一個最強者繼位。
可這個遊戲必須有規則,不能動搖國家根基,不能動搖國家統治,不能危脅皇帝的生命安全。
回覆列表
按常理古代皇帝的帝位終究是要傳給自己的皇子的,那為何有些皇子勢力強大後卻被皇帝殺掉呢?這個問題回答起來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筆者以為,簡單了說就是帝位的稀缺性和權利的無限性決定了在位者必然謹小慎微、竭盡全力確保自己的帝位安全;同時也決定了覬覦帝位者眾多,試圖奪位爭權的事在所難免。在這樣的邏輯之下,當某一皇子漸漸成勢之時,身為皇帝者必然能感覺到威脅,其為了帝位的安全和自身權威不受挑釁,削弱乃至殺子的行為自然亦在情理之中了。
具體而言,以筆者讀史之見識,皇帝殺子的可能原因大致有幾下幾種:
第一種,皇子實施宮變未遂被殺。第二種,身非儲君之皇子勢大威懾東宮甚至皇帝導致被殺。第三種,東宮虛位,儲君懸空,皇子間互相傾軋構陷導致被殺。第四種,嫡子非長子,嫡子作為東宮天然第一順位,其背後的權力集團為了掃清東宮日後威脅和障礙,打壓和構陷其他年長皇子導致被殺。第五種,皇帝內心優柔寡斷,選人朝三暮四,東宮廢立如同兒戲,導致皇子間覬覦帝位者眾,人人躍躍欲試,最終不得不殺。第六種,後宮干政,皇帝被矇蔽蠱惑,致使皇子被殺。第七種,權臣、宦官掌權,為自己私利而謀東宮廢立,致使皇子被殺。縱觀歷史,為了帝位,父子、兄弟反目,互相謀害殘殺,上演了各種奪位、篡位的歷史大劇。說起殺兄奪嫡的篡位皇帝,人們就會想起刀光劍影的唐朝玄武門事變。千百年來,父子反目的大戲輪番上演,兄弟成仇的故事俯首可拾。曹植的“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人道是,自古皇宮之內無親情,一部二千多年的中國帝王史,就像一條骨肉相殘、同根向煎的血色長河,令人膽戰心驚,不寒而慄。
綜上所述,樓主這個問題,筆者認為:就是帝位的稀缺性和權利的無限性決定了在位者為竭盡全力確保自己的帝位安全而殺掉對自己或者其已選定的太子構成威脅的皇子,所謂帝王之家無親情,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