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倚牆望月

    不第後賦菊

    唐 · 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白話譯文

    等到秋天九月重陽節來臨的時候,菊花盛開以後別的花就凋零了。盛開的菊花璀璨奪目,陣陣香氣瀰漫長安,滿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黃如鎧甲般的菊花。

    此詩是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所作的詠物詩。此詩運用比喻的手法,賦予菊花以英雄風貌與高潔品格,把菊花作為廣大被壓迫人民的象徵,以百花喻指反動腐朽的封建統治集團。

    《鷓鴣天·長安》

    醉滿乘舟問路童,長安盛夏怎秋冬。

    童搖浪鼓不知意,我笑他人亦是童。

    花綻放,豔無窮。誰知綠葉落荒叢。

    家徒四壁家安在,國破山河在亦空。

  • 2 # 晉唐風骨

    菊花—唐·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此詩是黃巢科舉落第後所作,所以《全唐詩》又將這首詩題作“不第後賦菊”。

    自從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一出現,菊花就被賦予了經霜耐寒,孤傲不群的精神象徵,與孤高絕俗的文人、隱者解下了不解之緣。

    “莫言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詩”,唐末詩人林寬的這兩句詩裡的“英雄解詩”,就包括農民起義領袖黃巢這樣的英雄。黃巢的菊花詩,完全擺脫了同類詠菊詩的窠臼,表現出了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藝術風格。

    整首詩中最能顯現出英雄氣概的正是“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這兩句。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整個長安城,都開滿了帶著黃金鎧甲的菊花。它們散發出陣陣濃郁的香氣,直衝雲霄,浸透全城。這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國,也是獨屬於菊花的盛大節日。這裡暗示著天下必將是農民起義軍的,展現了黃巢作為農民起義軍領袖的霸氣。

    菊花,在以往文人的筆下,最多是高潔的隱士化身,讚美其凌霜傲寒的品質;黃巢卻重新賦予它農民起義軍戰士的性格和形象,把金黃色的花瓣想象成起義戰士的盔甲,使它從隱者高士之花成為全新的農民起義戰士之花;從讚美文人雅士高潔品格之花變成讚美英雄義士無畏氣概之花。

    黃巢將自己豪邁粗曠、充滿戰鬥氣息的精神,用散發出陣陣濃郁戰鬥芳香的菊花,生動的表現出來,同時也展示出農民起義軍攻佔長安城,主宰一切的勝利前景。

    沒有黃巢那樣的戰鬥性格、推翻封建腐朽政權的抱負,就不可能有“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奇思妙語。

  • 3 # 容千尋

    不第後賦菊是唐末農民起義家黃巢所作,全文如下:

    待到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

    全詩詠菊,卻無一菊字。雖是贊花,卻有殺氣騰騰之感。實在是詠菊、詠花詩中的異類。這也可以看出黃巢的與眾不同。

    黃巢其人,鹽商出身,五歲成詩。成年後幾次進行科舉考試,但都名落孫山。科考的失利使黃巢看盡了唐末考場的黑暗和吏治的腐敗。

    氣憤有嗎?必然是有的,黃巢自負才高,又有報國雄心,可惜無處施展。

    失望有嗎?也必然是有的。若不是對衰唐抱有期待又怎會幾次參加科考?

    雄心有嗎?不僅有,而且雄心勃勃。“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野心和壯志都已經力透紙背了。

    這首詩寫於落榜之後,實是黃巢託物言志。借菊花以抒抱負。他將菊花描寫得如同戰士一般,這也是黃巢內心的投射:身披金甲,手執寶劍,英氣逼人的將軍形象。“我花開盡百花殺”透露出沖天的氣勢,“滿城盡帶黃金甲”透露出強烈的反抗精神,“待到”一詞表現了黃巢期待革命早日到來。此詩表達了黃巢的領袖情懷與起義必勝的信念。

    就如周敦頤愛蓮,黃巢一生獨愛菊花。菊花的難以摧折的傲骨似乎正合黃巢內心的叛逆。公元880年黃巢起義軍攻陷長安,黃巢稱帝,國號大齊。這也意味著他終於實現了“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夢想。

    但是剛過而易折,這也是這首氣衝霄漢的賦菊背後潛藏的黃巢的人格投影。殺氣太過,使得黃巢的起義戾氣滿滿。下令長安屠城之後,黃巢起義軍曾一度因缺糧而被圍困,最終黃巢揮劍自刎。

  • 4 # 清川流夢

    菊花,中國名花,“四君子”之一。最早記載是《禮記•月令篇》:“季秋之月,鞠有黃華”。從食用發展到觀賞,歷史悠久與中華民族結下了不解之緣,成了歷史上文化名人吟誦的物件。屈原、陶淵明、孟浩然這些人都是詠菊的高手。但真正把菊花化境的恐怕只有粗通文墨的黃巢,無人能出其右,《不第後賦菊》就是這樣的傑作!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等到九月菊花開時,早已百花凋零 。把“菊花”稱之為“我花”,這是何等的親切。陡然一個“殺”字橫空而出,讓人寒意頓生,是百花的凋零,還是黃巢以後被人詬病的殺伐?“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地盡帶黃金甲”,菊花的香非同一般:不是一絲絲、一縷縷、一股股,而是一陣陣地撲面而來香“透”了,籠罩了整個長安城。究其原因,是長安城裡鋪天蓋地開滿了菊花。這兩句詩賦予了農民起義軍戰士的戰鬥風貌與性格,把菊花設想成農民成義軍戰士的盔甲,是何其的壯美!化幽獨淡雅的靜態美成粗獷豪邁的動態美,真是神來之筆!同時“衝”、“透”二字的氣勢之盛,不也生動地展現了農民起義軍攻佔長安,主宰一切的勝利前景嗎?後來黃巢自稱“沖天大將軍”大概就是詩中“沖天”二字的再現吧!

    總之這首詩想象的奇特,設喻的新穎,辭采的壯偉,意境的瑰麗,真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5 # 至德堂

    詩中的“殺”“陣”“甲”,無不殺氣騰騰,造反意圖昭然若揭,特別是其中“我花開後百花殺”霸氣外露;而長安是皇城所在,首善之地,滿城披甲兵戎相見是什麼意思?此詩堪稱史上最美最有殺氣的佳作!

  • 6 # 又見炊煙777

    初讀這首詩就能感覺出沖天的豪氣!黃巢一位著名的唐末農民起義領袖,看他的這句詩就能知道他的雄心抱負。

    佔領長安!借物喻人,黃巢借用菊花來比喻要領導穿著黃色鎧甲的農民起義軍,以沖天的勢不可擋的力量,佔領長安,推翻這個王朝。

    領導者都是有博大的胸懷,有霸氣的性格。黃巢正是這樣的一位起義首領,他在科舉不第後所作的這首菊花,正是展現了黃巢的雄心大志!

    以前沒注意到這首詩,自從有了張藝謀的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我才百度知道這是黃巢所作。

    這種借物來比喻雄心壯志的詩,寫的氣勢磅礴,沖天的菊香透遍長安,目之所及,長安城裡盡是黃色鎧甲的菊花!

    黃巢這句詩充滿了反叛精神,表達了自己最終要帶領廣大的起義軍,佔領長安,推翻唐王朝的決心。

  • 7 # 許家那個人

    這句詩出自黃巢的《不第後賦菊》,全詩如下: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時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寫作背景:

    820年,黃巢出生在一個販賣私鹽為業的富裕家庭,從小就有詩才,但成年後,參加應試,卻屢試不第,這對野心勃勃的黃巢無疑是沉重的打擊。科場的失利以及整個社會的黑暗和吏治的腐敗,無法透過考試做官,建功立業無望,黃巢徹底對唐王朝死了心。於是借詠菊花來抒發自己的抱負,寫下這首《不第後賦菊》。

    詩詞賞析:第一句“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時百花殺”:本來菊花在重陽節內開的最盛,但是作者卻提前一天,表示自己內心早已渴望推翻腐朽的唐王朝,而等到菊花開時其它花只能作為陪伴,意思自己一旦起事,唐王朝滅亡值日可待。第二句“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菊花的香氣從空氣中直接穿透唐王朝的首都,表示自己起義的部隊很有勢力,可以直接推翻唐王朝並佔領它的首都,而到了那時整個長安城內都是擺滿了菊花的影子,意思自己佔領長安城後整個城裡都是自己穿著黃金戰甲的起義部隊。總結:這首詩用菊花比喻廣大被壓迫的人民,以百花喻指反動腐朽的封建統治集團,顯示了黃巢作為農民革命領袖的胸襟與野心。而最後一句更是透出黃巢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帶領穿著黃金戰甲的起義部隊推翻腐朽的唐王朝,並佔領它的首都長安城,從此開創盛世偉業的雄心壯志。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必刪)

  • 8 # 漁樵之人W

    黃巢的“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這首詩,是運用雙關隱語的起義口號。有綱領,有目的。明寫菊花,暗寫起義,表達了農民起義軍推翻唐朝統治的雄心壯志。透過對美麗的菊花描寫,描繪了起義軍攻進長安,起義軍取得勝利的美好的景象。起義的時間為九月八,起義地點是長安,到那一天身穿黃衣服的起義軍,殺進長安,即將取得推翻唐朝統治的勝利。詩中的“殺”、“衝”、“透”、“滿”、“甲”等詞語,運用得極其生動,有聲勢,有景象,充滿著勝利的自豪感。由於統治者沒有一定的警覺,京城空虛,起義取得勝利。至於起義勝利後應怎樣做,怎樣應對唐朝的反撲,這些都沒考慮好,加之起義軍數量不多,也沒有一定的思想基礎,沒有能力來應對強大的唐朝,最終起義失敗了。這次黃巢的農民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它動搖唐朝的統治,給後世農民起義樹立了榜樣。

  • 9 # 仁者厚德載物

    黃巢不僅是著名神童,又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而且是大器晚成的典型,如果黃巢的大齊政權成功取代唐朝成為開國皇帝,黃巢在歷史上的成就甚至可以超過曹操。

    黃巢公元820年出生於唐朝後期的鹽商之家,少時胸懷大志,能詩善賦,是著名神童。

    有一年,黃巢的父親與好友以菊花為題吟詩作樂,在大人們還在思索之際,五歲的黃巢隨口回答說:

    “堪於百花為總首,自然天賜赫黃衣。”

    黃巢父親責怪他。於是老翁說:“他能詩,但不知道輕重,可以命令他再寫一篇。”

    黃巢脫口而出: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父親見五歲的兒子黃巢才思敏捷,很是高興,但總覺得這兩句詩中有股憤憤不平之氣,便問道:“怎麼解釋?”

    黃巢大聲說:“同是百花之一,為什麼桃花開在溫暖的春日,而菊花卻要在寒秋之時蕊寒香冷?”

    正當父親目瞪口呆之際,黃巢又隨性說出後兩句: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小黃巢詩中的帝王豪氣讓父親大驚失色,父親的好友及時開腔打圓場:“賢侄志存高遠,小小年紀就期待有朝一日金榜題名、光宗耀祖,令人讚歎。”

    其實,那時黃巢的心目中,能夠考取個進士確實正是人生的最高理想。才華橫溢而又少不更事,才不小心說出了“我若為青帝”之類驚天動地的字句,結果令父親冷汗直冒驚慌失措。

    小黃巢詩中的菊花,是“滿園栽”的一大片,它並不是孤芳自賞,而是與季節鬥,與天時鬥,有著特殊的鬥志。雖然深秋時節“蝶難來”,它開得再美也沒有欣賞的觀眾,這是老天對它的不公。因此只有靠自己去改變這不公的世界,他年我如果當了能主宰菊花命運的天帝,我一定讓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開放,在一個公平的世界與百花爭豔。

    但黃巢的命運坎坷,儘管他才華蓋世,幾次赴京趕考卻都名落孫山。

    大唐朝廷的腐敗和黑暗令黃巢絕望,長安城裡盛開的菊花點燃了他心中的豪情萬丈: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自此,黃巢的理想不再是中進士報效朝廷那麼簡單,而是演變成推翻唐朝取而代之的凌雲之志,長安就是理想的彼岸;黃巢心中的菊花也不再象徵著高潔的品行,而是演化為無數身披黃金甲的農民起義軍,直搗長安滅亡唐朝。

    自古以來就有重陽節(九月九)賞菊的風俗,但黃巢的詩句開頭卻不用九月九,而用九月八,此時為了後句的“殺”、“甲”子的押韻。

    一個“待”字充滿了熱烈的嚮往,是迫切的期待,待到那一天會怎樣了?黃巢以石破天驚的其句“我花開後百花殺”接應上一句。

    菊花開時百花凋零,這本是自然現象而已,但黃巢特意將菊花之“開”與百花之“殺”並在一起構成鮮明對照,以顯示其必然聯絡。黃巢稱菊花為“我花”,顯然是把自己與菊花的特徵與眾不同設為一例,“百花”自然是比喻黃巢率要領起義軍橫掃腐敗黑暗的大唐朝廷及其各路藩鎮一統天下。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這兩句寫的氣勢磅礴,空前絕後,沖天的菊香透遍長安,目之所及,長安城裡盡是黃色鎧甲的菊花!

    黃巢這句詩充滿了反叛精神,表達了自己最終要帶領起義軍,攻克長安,推翻唐王朝的必勝信心與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公元875年,55歲的黃巢參加唐末農民起義,經過五年的浴血奮戰,公元880年十二月十三日,60歲的黃巢統帥幾十萬起義軍勢如破竹攻克唐朝首都長安,於含元殿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建元金統,終於實現了“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革命理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北水鎮是如何運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