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影眾傳媒
-
2 # 成龍教育一一教育有道
林徽因。有才情,有性情,卻不迷情。她欣賞徐志摩的才華與名氣,卻不因此苟同徐志摩對原配夫人的冷漠與絕情,毅然放棄與徐志摩的愛情,而選擇梁思成為自己的終身伴侶。婚後的林徽因與梁思成為中國的建築學及古建築保護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
3 # 南有木香
隨著社會文明的開放和發展,民國的優秀女子一時百花齊放。在這眾多優秀女子中,從綜合的角度來講,我更為欣賞林徽因!
在當前社會,我們越來越關注一個人綜合素質的發展。而民國時代的林微因,在眾多女子當中,我以為是綜合素質最高的一位。一個人的綜合素質不僅包括文化知識,專業學識,還包括交際和道德修養等。
為社會廣為流傳的民國四大美女中,對林徽因的評價是才貌並重,這可見林徽因除了美貌,還是一位才女。在文化上,林徽因的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繪畫都成績斐然,著名代表作《你是人間四月天》,至今仍讓人讚不絕口。此外,她還精通英語,翻譯上的成就也令人咂舌,《中國建築史圖錄》就是林徽因用英文撰寫的作品。
在專業成就上,林徽因的貢獻是在建築上,她和自己的丈夫梁思成開創了中國現代建築的先鋒,新中國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者,被讚譽為中國著名建築師。
在感情婚姻上,林徽因與徐志摩、金嶽霖之間愛戀關係成為一段傳奇。而林徽因與梁思成走進婚姻則 更是一段佳話,與梁思成的結合既是得父母意的秦晉之好,又有西式愛情的浪漫自由。婚後,更是與丈夫並肩在建築領域,夫妻二人共創的建築成就為世人所知為歷史銘記。
在社會交際上,林徽因曾有著名的“太太的客廳”一說,林徽因交往的人都是當時最精英的一批文人學士——政治學家張奚若、經濟學家陳岱孫、物理學家周培源、文學家胡適、社會學家陶孟和、國際政治專家錢端升、哲學家鄧叔存、美學家朱光潛、詩人徐志摩、哲學家金嶽霖、作家沈從文……都是在不同的學術領域的重量級人物,真是往來無白丁啊。
總之,作為一個女人,林徽因集美貌、愛情、婚姻、學識、智慧於一身,兼通文理,學貫中西,在各大文化和學術領域取得世人皆知的成就,實在是了不得了。因而,綜合素質更高的林徽因在後人的評價中也極高,有人說林徽因標記著一個時代的顏色,深以為然。
-
4 # 老豬的碎碎念
說到民國時期的奇女子,筆者腦海中第一個跳出來的名字便是“施劍翹”,這個女子可謂之傳奇中的傳奇,她完全詮釋了一句古語: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她究竟做了什麼事兒?咱下面細細道來:
話說在1935年11月13日下午3點半,地點是天津衛,一個曾經的大軍閥孫傳芳照例到“居士林”禮佛燒香,這天下午一切老樣子,孫傳芳在進香後還虔誠的禱告了一番,口中唸唸有詞,隨後跪拜叩頭準備退出佛堂回家,但是就在此時,一個黑影從旁邊閃過,同時一隻冷冰冰的槍口對準了孫傳芳的後腦勺,砰砰砰三聲槍響後,孫倒在了一大片的血泊中開始抽搐了起來,片刻後便嚥了氣,這個時候才反應過來的侍衛便把這個行兇人按到在地,定睛一看,竟然是一位女性,沒錯,她就是今天的主人公施劍翹。
可為何這名女子要刺殺孫傳芳呢?此事還要從1925年說起,在這一年一個叫做施從濱的奉系軍官被殺,施從濱當時是奉軍第二軍軍長,他當時和身為直系的孫傳芳在安徽交戰被俘虜,爾後孫傳芳殺害於蚌埠車站,並且被暴屍三日,於是這一天,施從濱的女兒年僅20歲的施劍翹便下了一個毒誓,一定要手刃孫傳芳,為父親報仇。於是,十年後的這一幕便在天津上演了,施劍翹親手殺了她的仇人-孫傳芳。
最後的結局也比較神奇,民國政府並沒有以殺人罪處決施劍翹,最後還將其釋放,她1979年病逝於北京,享年74歲。
-
5 # 釋竹
民國奇女子我最欣賞影視歌雙棲明星周璇。名作有《馬路天使》、《夜上海》、《四季歌》、《天涯歌女》傳世。而且歌曲上被冠以金嗓子名號。白崇禧之子白先勇說,當時上海霞飛路霓虹燈通宵不滅,到處都是周璇的歌播放著,家家花好月圓,戶戶鳳凰語飛。由此可見周璇已然上海最紅明星。
周璇原名蘇璞,父親是教師,母親是護士,好端端的一個家庭,可是三歲的時候周璇在外婆家失蹤。原來是孃舅煙癮發作把她賣給上海阿三做養女。從此顛沛流離,好在養母妹妹幫忙讓她加入明月歌舞團。終於熬到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一個新生活。
因為是當紅明星當然收入不菲,但是一個養女出身的女子難免會有各種各樣的人經濟上的糾纏。好在有丈夫嚴華,也是過了一段美滿生活。後來輾轉於朱懷德唐棣感情漩渦無法自拔。加之身世悽迷難斷,逐漸精神收到重擊,終於支撐不住了。1957年,年僅37歲因腦炎過完了自己顛沛流離輝煌短暫的一生。
周璇是善良美麗的,也是有所作為的名女人。值得我為之喝彩。
-
6 # 中高學歷提升
說到民國奇女子,不得不提人稱“冬皇”的一位絕世名伶,一個被杜月笙愛了一生的女人—孟小冬。
孟小冬,生於北平,梨園世家出身,是京劇著名老生餘叔巖的弟子,餘派優秀傳人之一,她扮想威武、神氣、唱腔端嚴厚重。前夫梅蘭芳,丈夫杜月笙。
1926年,當時社會議論頗多的“梅孟之戀”,就是指梅蘭芳和孟小冬。梅比孟大13歲,關於這場戀愛是怎樣發生的,傳說也很多,有的說是朋友撮合的,有的說是梅前任太太預先安排的,但都並未得到證實,最有可能的原因即是兩人同臺演戲,配合默契,從而日久生情。次年二月,兩人將新屋設於東城內務部街的一條小巷內。梅孟之戀在世人的眼中是很般配的一對,然而卻沒想到的是,這段戀情卻未能長久,至於為何分手,可能也只有當事人最為清楚了。
1938年10月21日正式拜餘叔巖為師,成為唯一女弟子,當時的餘叔巖已經體弱多病,息影舞臺,孟小冬殷勤侍奉,照顧周到,請問藝事,敬業執著,因而也得到師傅的傾囊相授,到了後期,能與當時的京劇老生們相頡頏,譽滿全國。被尊稱為“冬皇”。
1950年,杜月笙和孟小冬正式結為夫妻。其實杜月笙對於孟小冬的感情早在1925就開始了,但那時的孟和梅在一起,順勢在1926年娶了太太姚玉蘭,但對於孟卻是依然找機會接近她,1936年孟受杜的邀請為黃金大戲院剪綵,後期他們之間的接觸就頻繁起來。1945年移居香港,但是對於孟的情況還是分外留心,當時日寇已經進入北平,孟的處境非常艱難,因而1946年杜返滬的時候,依然寫信給孟,催其南下,終於在杜的不露聲色的敬重體恤下,使孟感受到了數年未曾有過的溫暖,於是孟赴滬不久,終於以身相許。但此時的杜已是年逾花甲,孟自入門之後也擔起了侍奉杜的日子。1950年,杜和孟已經有了女兒杜美娟,在這一年給了一生傲岸的孟一個名分,也算有了真正的歸宿。
杜月笙死後,孟小冬獨居香港,深居簡出,專心教授弟子。1977年5月26日,孟小冬逝世於臺北,享年70歲。
-
7 # 白雲3498
民國奇女子當屬宋美林。
中國抗日戰爭中宋美林遊說國際社會,得到了許多援助。拭問其它人有此能奈?
-
8 # 廊裡坊間
民國是個大師輩出的時代,民國也是一個奇女子輩出的時代。文有張愛玲林徽因,武有施劍翹鄭蘋如,影有阮玲玉胡蝶,唱有孟曉冬周璇
......
可如果非要我選一個最崇拜的,我卻要選擇一個不聞達於世人的奇女子,在說出她的名字之前,先給大家看一本書的題詞。這本書1933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林森、于右任等題詞,孫科、戴季陶作序,這本書的名字叫《康藏軺徵》,作者就是我的答案——劉曼卿。
在民國漢藏關係史上,以“漢藏人之兩重資格”,主動請命單騎入藏,使南京與西藏上層取得直接溝通,雙方的政治關係得到改善;抗戰期間,發起組織民間團體入藏宣傳抗日,使西藏民眾對於團結抗日、共赴國難有所認識,“一個弱女子任以四萬萬人所不勝任之任”者,唯有劉曼卿一人,不愧“五百年不遇的奇女子”的稱號。
(劉曼卿像)
一、劉曼卿的第一次入藏劉曼卿(1906-1941?),藏名雍金,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出生於西藏拉薩,其父劉榮光(又名劉華軒),回族人,曾為清朝駐藏大臣秘書,擔任漢藏文翻譯,多次往返於北京和拉薩之間,其母為四川康定一代的藏族。1912年,居家遷往印度大吉嶺,1918年遷回北京。劉曼卿求學期間,先學師範後學護士,“旨在迴歸西藏,提倡改良康、藏女界生活,以期漸次促於文明”。
因精通漢、藏、英等多門語言,1928年冬,劉曼卿受邀擔任五臺山堪布羅桑巴桑的翻譯赴南京見蔣。在寧會談期間,劉曼卿表現的從容大方,尤其是其對藏事頗有研究,深受戴季陶和蔣的賞識,破格被聘為行政院文官處一等書記員。就職期間,劉曼卿遇到了她一生的摯愛格桑澤仁,也遭遇到了她一生中最大的情感打擊,自此劉曼卿發誓再也不涉足愛情。
(劉曼卿與格桑澤仁、劉曼雲一家的合影)
正在其為情所傷之際,1929年川邊甘孜地區發生了一件事,使得南京亟需選派代表赴藏溝通,劉曼卿藉此機會正式向文官張古應芬主動提出入藏調查。
(劉曼卿入藏申請書)
國府很快就批准了劉曼卿的請求,1929年8月1日(一說7月15日),劉曼卿由南京啟程進藏,文官處二等書記官孔黨江村(藏族)以“西藏調查員”的身份隨同前往,取道重慶、成都、康定、昌都,沿川藏線入藏。1930年2月28日,劉曼卿到達拉薩。一個月后土登嘉措在羅布林卡格桑德吉宮殿第一次接見了劉曼卿並破例為其摩頂。5月25日,土登嘉措再次會見了劉曼卿,正式向其表達了其“傾心內向”的態度。
英人對吾確有誘惑之念,但吾知主權不能失”;“吾所最希求者,即中國之真正和平統一……都是中國領土,何分爾我……兄弟鬩牆,甚為不值。”1930年6月,劉曼卿離藏,轉到錫金、印度,於8月7日回到南京,向國府報告此次西藏之行的成果。劉曼卿此行往返歷時一年,行程四萬裡,不辱使命之功使得“與政府十餘年不通文達之(土登嘉措),今已派有代表駐京”。
劉曼卿的後三次進藏1932年5月,劉曼卿奉命再次入康藏調查。這一次她不願再經四川,而是改走海路,取道越南到雲南,準備從雲南進入西藏。由於當時康藏戰事影響,交通受阻,劉曼卿在雲南停留多月並沒有進入西藏,也沒見到土登嘉措。1935年,劉曼卿又因外祖母喪事隻身赴藏,但因為其終點在四川康定,並沒有真正進入西藏。1936年,劉曼卿根據對康藏教育的調查編著成《邊疆教育》一書,其目的在於說明邊疆問題的重要性。
(《邊疆教育》1937年商務印書館)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劉曼卿意識到前線打仗,要依靠後方、邊地的安全,也為了向藏地人民宣傳抗日之決心,在雲南、重慶等地組織康藏人士發起了”康藏民眾抗敵赴難宣傳團“、”西康民眾慰勞前線將士代表團“,赴各地慰勞宣傳。1938年12月,劉曼卿受命再度入藏,取道緬甸、印度,幾經周折,於1939年2月2日又回到了拉薩。宣傳團在西藏積極宣傳抗日,活動達四個月之久。1939年6月7日,劉曼卿一行離藏,帶著”可表示遙遠後方之西藏民眾自動敬慕抗戰將士之熱忱“的110多匹氆氌返回麗江。
(藏文版《義勇軍進行曲》曲譜)
1941年,劉曼卿將西藏同胞捐助給抗日將士的屋子帶回重慶。回到重慶後劉曼卿身體已經十分虛弱,不久因病在重慶巴縣一處鄉間宅院去世,年僅35歲。
由於種種原因,這個回答只能寫到這了,如果對她有興趣,可以找一本她的傳記看看。
-
9 # 小新9293
施劍翹,樓下有人回答過了。真正讓人佩服的是這女子的執著,說大白話,就是一根筋,咬定青山不放鬆,千磨萬擊還堅韌,這女子的執著與堅韌少有人能比得上
。
施劍翹的父親施從濱兵敗於孫傳芳,被孫傳芳斬首於蚌埠車站,示眾三日。死訊傳來,年僅20歲的施劍翹就立志為父報仇,手刃仇人。 一開始施劍翹將報仇的希望寄託在堂兄施中誠的身上,畢竟施中誠也在警界擔任要職,但隨著官越做越大,施中誠為了以後的前途,反覆勸解施劍翹打消報仇之念,施劍翹一怒之下,與堂兄斷絕關係,不再來往
。
後來施劍翹一腔熱血感動了同鄉人施靖公,施靖公答應幫施劍翹報仇,施劍翹遂下嫁與他,遷居太原,在等待報仇的日子裡,自己的生活也要繼續,施劍翹先後生下了兩個兒子。後來施靖公做到了旅長,跟他的老同學施中誠一樣,官越當越大,膽越來越小,對於施劍翹報仇的催促,施靖公是一拖再拖,遙遙無期。施劍翹何等剛烈,遂與施靖公一刀兩斷,攜兩子回了孃家。
同年,施劍翹有感於十多年間空付出許多心血而父仇未報,眼看自己年華見老,壯志難酬,吟詩“翹首望明月,拔劍問青天”,並從此由“施谷蘭”改名為“施劍翹”。後來機緣巧合下,得知孫傳芳每個週三都會到居士林聽經禮佛,於是施劍翹隨後化名“董慧”,委託一位女居士介紹加入了居士林。並印製遺囑和《告華人書》,便於到時撒放。
一切順利,施劍翹在佛堂朝孫傳芳連開三槍,當場擊斃,一時舉國轟動。籌謀十年,青春不在,依傍他人都不頂用,一切還得自己來,男人做不到的,女子未必就不行。誰說女子不如男?請看揚眉劍出鞘!
後來,施劍翹受審時說:父親如果戰死在兩軍陣前,我不能拿孫傳芳做仇人。但他殘殺俘虜,死後懸頭,我才與他不共戴天。
壯哉,奇女子也!
回覆列表
《宋慶齡自傳》;《宋慶齡抗戰意見》;《中國不亡論》;《為新中國奮鬥》;《永遠和黨在一起》;《新中國向前邁進——東北旅遊印象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