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青愛歷史
-
2 # 吳百蘭
像李世民、朱棣吧,雖然是弒君奪位,卻也是有做為的好人吧。
楚成王剛即位時,也曾愛民如子,與中原諸侯盟好,向周天子進貢,開疆拓土。也曾是春秋五霸之一。算是一位有政績的君王。
與李世民、朱棣不同的是,最終結果很慘。那麼楚成王又錯在哪呢?
一,弒君奪位:
為後代立了個惡劣的榜樣。
二,立儲失誤:
開始楚成王為稱霸中原,意欲融入中原文化,立長子商臣為儲。後來又想廢長立幼,惹怒了太子商臣。
太子商臣發動政變,逼楚成王自縊。可憐的楚成王,臨死前想吃一頓熊掌也沒達成心願。
-
3 # 老森
公元前643年(周襄王九年),73歲的霸主齊框公患重病死了。雖說他治國還挺不錯,可就是兒子生得太多,等他口眼一閉,國內就起了大亂,眾公子紛紛想搶奪君位,害得老頭子的屍體擱了67天還沒落棺材。豎刁、易牙等大臣一面立公子無虧為國君,一面發兵去包圍東宮,捕捉那已被齊桓公立為太子的公子昭。沒想到公子昭逃到了宋國,請宋襄公為他作主。宋襄公因為以前受過齊桓公的託付,同時自己也有野心,想接著齊桓公號令諸侯,作個霸主,因此就答應了公子昭,準備會合諸侯,立他為齊君。宋襄公很快召集了三個諸侯小國,四國聯軍打到了齊國。齊國的一些大臣見形勢危急,就殺了豎刁和公子無虧,轟走了易牙,投降了宋國,立公子昭為國君,就是齊孝公。宋襄公要做霸主的第一步棋算是成功了,接著就想會合諸侯,確立他霸主的地位。但宋襄公的國力畢竟不太強,威望也不怎麼高。到了開會的日子,有一半小國沒到。宋襄公為了給這些小國一點厲害看看,把遲到的膝國國君關押了起來,另一個部國國君聽到訊息,匆忙趕來,竟給宋襄公殺了。儘管這樣,還有人不服,曹國國君沒等到“歌血為盟”的日子,就偷偷地走了。宋襄公犯了愁,如果這樣一個一個地輪番收拾小國,也太麻煩了,要是能去聯絡上一個大國,讓大國作“頭羊”,再號令一批小國就容易多了。宋襄公先和楚成王聯絡,楚成王爽快地答應了。到了公元前639年,大家約定秋天在盂地(在今河南省睢縣東南)開大會。臨出發的時候,公子目夷對宋襄公說:“楚是蠻族,向來不講信義。
萬一楚成王是個披著羊皮的狼,怎麼辦?主公總得多帶點人馬去,我才放心。”宋襄公瞪了他一眼說:“什麼話!講好了開衣裳之會’,怎麼可以自己先失了信?”公子目夷只好空身跟著他去。他們到了會場,就瞧見楚、鄭、陳、蔡、曹、許等國全都到了。宋襄公見跟著楚成王的全是文臣,沒一個武將,就教訓公子目夷說:“你瞧瞧,下次可不能拿小人的心去猜度君子的心了。”會準時召開了。楚成王說:“訂立盟約我當然贊成,可不知推選誰為盟主?”宋襄公心裡想說:“盟主就是我啊!”可這話說不出口,就改口說:“誰當盟主,不是看爵位高低,就是看功勞大小。”楚成王馬上接著說:“宋雖是公爵,第一等諸侯,可我已經做了多少年王了,王總比公高一等吧?”說完就跑過去,一屁股坐在了第一把交椅上。這還了得?宋襄公暴跳如雷,挺著胸脯大聲說:“我是正式公爵,你自稱為王,頭銜是假的。”“假的?”楚成王譏諷說,“你既然知道我是假的,還請我這假王來幹什麼?宋襄公氣呼呼地還想爭辯,只見楚國大夫成得臣和大將鬥勃全脫了外衣,裡頭亮出了光閃閃的鎧甲。他們從腰裡拔出兩面小紅旗,向臺底下一晃,下面的一批楚國“文官”,立刻剝去外衣,一個個全變成了武士,撲上臺來,就像貓捕耗子似的,一窩蜂把宋襄公拖了去各國諸侯嚇得哆哆嗦嗦,哪敢再多說什麼?宋國公子目夷趁著亂勁兒,一溜煙地跑了。他回到都城睢陽,和司馬公孫固商量怎麼才能抵禦楚華人。公孫固說:“國家不能一日沒有主公,請公子先即位,才能號令全國,安定人心。公子目夷也不推辭,就任為國君。時隔不久,楚國的大軍已開到了城下。大將鬥勃大聲對城頭上的守兵說:“你們的國君還在我們手中,要殺、要放一句話。趕快投降,還能保住他的性命!”公孫固回答說:“我們已立了新君,那位舊的就送給你們吧!要我們投降,可沒門兒!”楚成王大怒,下令攻城。可是城樓上的箭和石頭就像暴雨夾著雹子似的飛下來,打傷了不少楚軍將士。一連攻了幾天,楚國還沒把睢陽攻下來。楚成王弄得沒了主意,說:“宋國不要舊君,殺了他吧”成得臣說:“當初宋公殺了酆君,大失人心,如果大王殺了他不是向他學嗎?這樣天下人要非議的。再說他一點價值也沒有,還是放了吧。”但是,如果隨隨便便放了宋襄公,楚國面子上也說不過去。楚成王就拉了一箇中間人魯僖公,讓他說幾句好話,代宋國求個情。楚成王就“順水推舟”地將宋襄公釋放了。
聽說宋國已立了新君,宋襄公正發愁沒了去處,公子目夷已經派人來接他了,他又喜歡、又害臊地回到了睢陽。公子目夷告訴他,是為了救他的命,才自立為君的,現在應當把君位還給他。宋襄公重新做了國君,想起盂地大會的情形就惱火,非要報仇雪恨不可。直接打楚國,他可沒這個膽量,於是就在參加會議的小國身上打主意。他想到那個該死的鄭文公,曾說過擁護楚成王的話,因此就下決心要去懲罰一下鄭國。公元前638年,宋襄公不顧臣下的勸阻,發兵攻打鄭國。沒想到楚國派成得臣和鬥勃直接打向宋國來了。宋襄公怕後方有失,急急忙忙地趕了回來。大軍回到泓水(在今河南省柘城縣北),見楚國的兵馬已經在河對岸了。公孫固對宋襄公說:“咱們的兵力不如楚國,現在跟他們講和還來得及。”宋襄公呵斥他說:“怕什麼?楚國兵力有餘,仁義不足;咱們雖說兵力不足,仁義可是有餘呀!兵力怎麼抵得住仁義呢?”他硬是要決一死戰。虧他還想出了一個打勝仗的辦法:叫人做了一面大旗,上面繡著“仁義”兩個大字。在他的心裡,是想靠“仁義”這個法寶,去降住楚國這個妖魔。對面那批“妖魔鬼怪”可並不吃宋裹公的這一套,非但不退兵,反而大模大樣地渡河過來了。公子目夷著急地對宋襄公說:“楚華人白天渡河,明擺著他們料到咱們不敢去打他們。
咱們趁他們還沒渡完的時候,攔腰一擊,一定能打勝仗!”果宋襄公發怒了,他瞪眼罵公子目夷說:“你這是什麼歪主意?敵人正在過河的時候就打過去,還算得上講“仁義的軍隊嗎?”正說話間,楚華人已過了河,正在亂哄哄地集隊。公子目夷愈加焦急了,又對宋襄公說:“這會說什麼也別待著了,趁他們還沒列好陣勢,咱們趕緊打過去,還來得及。”宋襄公又罵他:“呸!你這個不懂仁義的傢伙!別人家隊伍還沒排好,怎麼可以打呢?楚國的兵馬排好了隊伍,就像潮水沖垮了堤壩似的湧過來。宋國講“仁義”的軍隊哪還頂得住!俗話說兵敗如山倒,宋軍主力一下子就給打散了。公子目夷、公孫固、公子蕩拼命保住宋襄公,可是他大腿上早中了一箭,身上也有幾處負了傷。那面“仁義”大旗委委曲曲地給敵人奪去了。公子蕩不顧死活,擋住了楚華人;公子目夷保護著宋襄公趕車往回逃。路上,公子目夷瞧著兄長愁眉苦臉的樣子,又恨又疼地問他:“您說的講仁義的打仗就應該是這個樣兒的嗎?宋襄公一邊揉著受傷的大腿,一邊理著花白頭髮說:“依我看,講仁義的打仗,就是以德服人。比如說,看見已經受傷的人,可別再去害他;看見人家頭髮花白了,可別拿他當俘虜。”公子目夷又氣又好笑地說:“照你這麼說,如果怕傷害敵人,那乾脆不要去打仗了;如果碰到頭髮花白的就不抓他,乾脆讓他抓去算了。”宋襄公翻了翻白眼,沒法再說下去。他逃回睢陽後,由於傷得很重,就再也起不來了。
-
4 # 喬江寶
在春秋戰國的眾多諸侯國中,楚國算是比較特殊的一個,同秦的狀況類似,只不過地域的差別很大,相距遙遠。楚國的位置在長江以南,在當時的中原貴族看來,那些地方都是未開化的蠻荒之地。而且,楚國不是周王室分封的親族權貴系統,而是以家臣的身份獲得的統治權。因為楚國君的遠祖鬻能一家幾代人都在周天子身邊當差,到周成王姬誦時代,念及他們幾代人的忠心耿耿,就把熊家封在了現今的湖北境內的漢江流域。
楚華人慢慢地走上擴張之路,但是一直都比較低調,生怕引起中原文明的注意,稍不留神就會被吞併。直到楚成王熊惲走上歷史的舞臺,楚國開始改頭換面,頻繁地與中原文明接觸,野心也愈加膨脹。但是楚成王熊惲很清楚自己的家底,與中原老牌諸侯貴族相比,自已的實力相差太多。於是他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對當時的魯、齊、鄭等大國建立良好的關係,為楚國贏得良好的外部生存發展環境,畢竟,多一個朋友比多一個敵人好。另外,就是朝貢周天子,表示楚國永遠尊重天子威信,以周天子為馬首是瞻,絕不做逆臣。
這在當時的環境下是難能可貴的,因為周王室已衰敗不堪,天子威信已蕩然無存,沒有多少諸侯國將周天子當回事了。周惠王姬閬見到楚成王熊惲對自誠懇地表達忠心,非常激動,很久沒有出現這種情況了。為了表彰楚成王,周天子賞賜給他一塊胙肉(也就是臘豬肉),之前也就是齊桓公姜小白享受過這種待遇。這無形中抬高了楚成王的地位和身份。另外,也是最重要和最實惠的一個環節,周天子給了楚成王熊惲一句聖旨:“鎮爾南方夷越之亂,無侵中國”。那意思是南方是你楚成王的天下,隨你怎麼折騰,別到中原來搗亂就行。楚成王最滿意的就是這句話,想要成為大國,土地和人口是關鍵因素。《史記》記載:“(周惠王賜肉之後)楚地千里",這說明楚成王很好地利用了周天子這塊金字招牌,為自己謀得了很大的實際利益。
楚成王在經過泓水之戰後將楚國的國力推向了頂峰,對於楚國,楚成王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無論在經濟上還是軍事上,楚成王為後來的楚國國君開啟春秋爭霸賽打下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
5 # 為仁由己zj
總體而言還是很強的,在位期間,楚國開始真正北上中原,雖然城濮一戰失利,但這更多的是子玉之責,楚國的實力總體上也沒有太大損失,但是在立儲問題上犯了錯誤,終為商臣的弒。善始未善終吧!
-
6 # 多臻貴
在我的理解裡,楚成王算得上一代梟雄!人生可以分成三個階段,奪位,爭霸,穩固權利!
首先,楚成王的身份是楚文王與息夫人之子,楚文王寵愛息夫人,愛屋及烏給與楚成王關愛,卻也使得遭受兄弟宗族的排斥,以至於逃亡隨國!
楚成王竟然借隨國的兵力,殺回都城奪取王位,這是其魄力的最好體現,畢竟楚國宗族實力強大,能夠在逆境中走向王位,楚成王的魄力可見一斑!
楚成王三次爭霸意義不同,與齊桓公爭霸,是為了拓展楚國向中原的阻礙,向中原諸侯展現楚國的強大,所以,楚國雖無力侵佔中原,但態勢十足!
宋襄公挑起中原霸主之爭,楚成王為將其扼殺於萌芽,先是以綁架的形式迫使宋國求和,又在泓水之戰擊敗宋國,以最小的代價完成楚國稱霸中原的目標!
楚國稱霸中原,受到諸侯國的強烈排斥,由晉國主動應戰的城濮之戰,楚成王的消極,撤回楚國主力,卻又無法約束成得臣的家族私兵,這正是楚成王鞏固楚國王室的手段!
彌補當初登基為王時,楚成王向宗室親貴做出的妥協,城濮之戰若勝,楚國若敖氏等勢力將會更強,屆時楚成王將無法再駕馭,與其引發大規模的內亂爭權,不如除掉!
楚成王雖然城濮之戰,將中原霸主的寶座移交晉國,但是透過強化王權,楚國早年擴張區域的統治更加穩固!為日後楚莊王的稱霸奠定基礎!
楚成王在楚國曆史上很有傳奇色彩,他從弒兄奪位到被兒子商臣(楚穆王)逼迫自殺總共當了46年楚王。楚成王作為一位國王,帶領楚國從南方蕞爾小邦發展成天下霸主,疆域向東北方向有了很大的擴張。他一生和春秋五霸都有交集。早年同齊桓公爭霸,透過派屈完致齊師與齊國名相管仲簽訂“召陵之盟”;齊桓公死後在爭霸戰中大敗宋襄公,泓水之戰還射傷了宋襄公的大腿導致他不治身亡;晉文公重耳流亡楚國時楚成王接待了他,最終楚成王在城濮之戰被晉文公擊敗失去霸主地位;楚成王和秦穆公爭奪過鄀國不過失敗了,城濮之戰秦穆公也派秦國軍隊參戰了;楚莊王更不用說了,就是楚成王的孫子。楚成王欺騙宋襄公這種做法感覺不夠厚道,但他在重耳說出“退避三舍”的話後不聽成得臣(子玉)的話殺掉晉國公子重耳反而送重耳到秦國,又讓人覺得楚成王很厚道。楚成王一生功勳卓著,晚年卻被親生兒子害死,他究竟算明君還是昏君?
回覆列表
一個字,忍!
他可不是說真的當上國君,先享受個三年,然後突然幡然悔悟奮發圖強,根本不是這個樣子。他是實在無奈,只要苟且偷生三年,等到時機成熟,再一展雄風啊!!
說楚莊王為什麼忍,原因需要上推到楚成王。關係是這樣的:楚成王是楚穆王的爹,楚穆王是楚莊王的爹。 也即,楚成王是楚莊王的爺爺。
楚成王的爺爺是楚武王。楚武王是春秋時期楚國第一代有為之君,開疆擴土功不可沒。
楚武王的爺爺是楚若敖,也就是“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一代人物。
這是一個很長的故事。
楚若敖在位的時候,時間剛剛進入東周。
關鍵的問題就出在楚若敖身上。楚若敖除了“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之外,最出名的事情就是留下了眾多子嗣。其中有未來的楚厲王(楚成王的父親),還有一個賢人,叫鬥伯比。鬥伯比沒有繼位為君,因此他就以父親的諡號“若敖”為氏,他的這一支家族也就稱為若敖氏。同樣的,和鬥伯比同父同母的幾個兄弟也都為鬥氏,同樣也是若敖氏的大家族成員。這一支家族緊緊地抱在一起,形成了楚國國內一支不小的勢力。
鬥伯比是楚武王侵略江淮諸多姬姓國家的關鍵人物,多次給楚武王出謀劃策,也因此,若敖氏家族的地位也就得到了鞏固。其中,鬥伯比的兄弟鬥祁成為了楚武王的令尹(相當同時期其他國家的上卿、執政,軍政一把手)。
這樣顯赫的若敖氏家族,在鬥伯比的率領下,逐漸成長為楚國的頭號家族。在楚武王、楚文王相繼去世之後,鬥伯比依然健在。當時,楚文王的弟弟子元弒楚文王太子而立楚成王為國君,自己掌握了國家大權,成為了令尹。子元掌權的時候也正是春秋時代開始的時候,因為他的驕橫跋扈,楚國上下都對其不滿,但都無可奈何。最終,有鬥氏家族的鬥班殺掉了這個重臣。當然,鬥班也是若敖氏家族的。
因為令尹子元的驕橫和諸多不法行為,在子元死後,楚國國力很衰微,正是需要一個牛人成為令尹的時候。鬥伯比的兒子——鬥谷於菟因為蒙受父親的功勳,正式成為了令尹,也就是眾所周知的令尹子文。同樣,令尹子文還是若敖氏家族的。在令尹的位置上,子文兢兢業業,成語“毀家紓難”說的就是他在剛當上令尹的時候,散盡家財幫助國家走出困境。令尹子文實際上是楚成王得以北上爭盟的最大推手,他也是楚國曆史上非常值得稱道的一任令尹。他幾乎沒有留下什麼汙點,也因為他的功勳,在若敖氏家族最衰落的時候,也不至於完全被滅亡殆盡。
因為令尹子文功勳卓著、勢大權重,整個楚國國內,幾乎已經沒有任何力量和若敖氏家族抗衡了,包括楚王在內。楚國幾乎是唯若敖氏是從。前後出現的人物,除了屈氏家族的屈匄和管仲打了一下交道,幾乎全部都是若敖氏在把持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