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曾經看過一個文章,大概是說那些畢業後,不安於現狀,頻繁換工作,頻繁嘗試不同事物,也就是人們眼中“不安於現狀,一直折騰”的人,後來大機率會混的比安於現狀的人好;但是也同樣有很多據說畢業以後頻繁換工作,一直找不到自己位置,多年後還一事無成的人,確實折騰的人,更容易成功嗎?
7
回覆列表
  • 1 # 職場實戰經驗

    生命不息,折騰不止,我一直很佩服經常折騰自己的人,因為我為人比較老實,也可以說木訥,這也造就了現在喜歡安逸的生活和工作狀態,說實話我不喜歡折騰,也可能是因為我太懶,懶得折騰,但是我身邊確實有個喜歡折騰的同學,下面簡單分享下她們的經歷,同學都是化名。

    同學真實經歷:

    高中畢業後,大家都考上了理想中的大學,小麗由於學習不好,才考了300多分,被親戚笑話了好一陣,小麗也覺得很丟人,她一直覺得自己不適合學習和考試,於是自己和另一個同學去了北京工作,為了安身立命,小麗做了地鐵工作人員,其實就是安檢,一個月扣掉各種費用後才拿1800到2000的工資左右,小麗不甘心,在工作的同時,她也在慢慢熟悉這個城市的情況,小麗想有自己的一番作為。

    半年後,小麗辭掉了工作,在一家規模比較小的服裝店工作,什麼都不懂,也沒人教,小麗只能自學,挨店員的排擠,被老闆罵也成了家常便飯一樣,不過小麗堅持了下來,慢慢摸清了銷售的技巧,她有了自己的銷售套路。

    接下來半年她不斷的換工作,同學都說她瞎折騰,因為那個和她一起去北京的同學還在地鐵工作,而小麗卻換了十多份工作,不過小麗每次換的工作都和銷售有關,她不是瞎折騰,而是不斷的提高自己的銷售技巧和工作經驗。

    在北京混了三年後,她在一家二手房銷售公司賺了大錢,月入五六萬,因為她的折騰,才23歲的她就已經超越了很多同齡人,因為她的折騰,她向嘲笑她的人證明了自己。

    提醒大家一點

    大家在職場上可以頻繁的換工作,但是不要盲目的裸辭,漫無目的的更換陌生的行業,像小麗那樣始終在鑽研銷售的技巧,好事多磨,時隔多年後,不安於現狀並一直折騰的你也會變得像她一樣。

  • 2 # 大明山腳下

    我是一個90後,90後自己打拼出來的成就還不算很多人,大部分還是靠拼爹,買車買房結婚都是爹媽擔大頭,拼不了爹只能靠自己了,畢竟爹媽都老了,他們的教育文化也不是很高,都是辛苦錢,我身邊就有這麼一個人不肯安於現狀一直不斷的折騰,他叫小張,家裡面兄弟姐妹多,家竟也不客觀,出生在窮的年代窮的家裡只能比別人付出更多了,我們是一起讀技校生出來的,分配到了一個工廠工作,是做機械製造的,工作起來很累很髒,很多人都做不下去都紛紛出來了,維有他堅持了下來,而且還是一邊工作一邊學習,總是不給自己閒下來,現在都做到了領導層了,月薪過萬,生活也改變了,買車買房,而我還在原地,不停的換工作,

  • 3 # 打贏鄉村振興戰役

    我就是同學眼中瞎折騰的人。高考時英語不好,不到平均分,但生物化學很好,單科成績全省排名前10名。無奈只能上普通本科(現在是雙一流大學),服從分配到從未聽說過的專業(印刷工程)。

    大學期間對專業不感興趣,但高中時生物化學基礎紮實,就出去做家教。在學生家長的建議下,大一那年的暑假自己辦輔導班,大三就有自己的教育公司,成為全校創業第一人。大四畢業,我的同學來我的公司上班。

    畢業之後,一直圍繞教育做軟體開發,教案研發,招生策劃等方面的工作。吃過很多苦,也看清人情冷暖,甚至有段時間我偷偷出去代課,給員工發工資。

    如果你要創業,我有句掏心窩的話,要告訴你:一定要相信自己。不要被別人矇蔽,真正賺錢的路,別人不會告訴你的(所以你朋友圈裡的加盟,代理,基本上不靠譜),我一直從事教育,涉及培訓,軟體,教材,策劃。我從來不告訴別人哪一塊賺錢,對員工都藏著掖著,更不要說廣而告之了。

    最後,上圖,此時此刻在我桌子上能證明自己的就這些,免得被噴子說是吹牛。

  • 4 # 清請情感

    給你一個靠譜的回答,很多時候,有的人不安於現狀,做了他覺得應該做的事情,我一個朋友,在07年的時候說退出外貿行業,開始做網商,在網上賣東西,他膽子比較大,一年賠100萬左右,我覺得估計會破產,他堅持了3年,每年都會找到一個客戶,投資10萬美金左右,後來有個天使基金投資了3000萬美金,一下就牛哄哄了,買了輛路虎5.0。以前每年還聚會幾次,吃個飯,現在是人也不見。

    一句話,人有階層了,不是一個階層的人,就少見面了。

    說實話,成功的人很少,他算一個,一般99%都是失敗告終。人生年輕可以折騰,如果年貨40就安穩點。折騰也是一輩子,安穩點也是一輩子,看你怎麼選擇了。

  • 5 # 任易

    不安於現狀,一直在投資自己,變得有競爭力的人,每個人都變成了更好的人。

    不安於現狀,一直在投機取巧,寄望天降橫財的人,每個人都變成了更慘的人。

    人一生的際遇取決於命與運、眼光、勤勞還有智慧,打個比方,大家就像預備從起點開著車去探索更大世界的駕駛員:

    命決定了你開的車是邁巴赫還是巡洋艦,是夏利還是拖拉機(趙家人開的是飛機);運勢決定了你能否得到補給,有沒有人帶你一程;眼光決定了你選擇的道路是否正確,是一片坦途還是荊棘密佈;勤勞決定了你是一直在探索還是原地踏步;聰明決定了你的駕駛技術。

    我碩士畢業十年,正好可以說一下我的高中同學,博君一粲。

    我作為石油子弟,一直上子弟小學、中學、高中,所以可以說我們同學之間,父母的經濟差距並不大,起點相同,都是毫無關係,透過油田招工錄取的大中專專科學生,祖輩基本是農民。在200多個同學中,家裡是科級以上領導的不到10%。

    (1)我們這些人的共同點學生都沒錢;家境相似;作為會戰城市,沒有土著;父母的房子都是單位分的;父母都沒有接觸太多新事物;(2)同學間家境最大的區別

    父母是否是雙職工,四個老人在農村還是城市

    90上小學時,職工月工資是國家統一規定的36.5元(雙職工家庭就有可能攢下錢,在房改時候買個房子,給孩子買個學習機,送他去學游泳或者書畫等,僅此而已。沒有人能騎馬、滑雪、擊劍、出國、沒有保姆,也沒有家教。)

    上述共同點基本能夠排除最高票答案中的生而不公的因素了。學生的父母背景相似,收入相似,都是78年恢復高考後上的大學。

    (3)學習成績決定了後續生活

    那麼什麼導致我們這200人中有人在原地踏步,有人讀了博士,有人開始了嶄新的生活呢?先講我同班同學的故事。由於過年剛剛聚會完,大家的情況新鮮出爐熱辣滾燙。我的小學同學有50人,都是XX採油廠子弟,家裡都在同一個小區,父母都是一線(採油)或二線(後勤)的基層人員。一個年級6個班。我的初中同學有50多人,基本是相鄰幾個採油廠的子弟,從子弟小學直接升入初中的,我當時在重點班。一個年級8個班。我的高中同學有100多人,一個是我入學時所在的平行班,一個後來讀的重點班。高中是本省排名前十的重點中學。一個年級8個班,7個理科班(其中2個重點班),1個文科班。我的南開本科同學(資訊學院)有300人上下。我的清華碩士同學約60人。

    小學同學聚會來了不到20個人,只有3個小學同學離開了油田,其他人都子承父業,在各個站上倒班,戰鬥在生產一線上,連進入設計院的都沒有幾個。在站上倒班工作,每15天休7天,薪水跟各油田都差不多,大約是3000左右加上一些獎金績效等等,一年最多6萬。

    初中同學聚會來了30人,有10個人離開了油田,其他人仍在油田工作。有6個人在設計院,沒有人在一線上班。

    高中平行班同學聚會來了20人,有13人在老家,7人離開老家。其中在老家的13人中:有4個醫生在中心醫院上班,4個在設計院準備評副高職稱,2個一級建造師,3個科長;離開老家的7人中:班花是某百人規模公司的聯合創始人,老公是她人大的博士同學,在發改委;總參某部通訊口,在上海,混的不知好壞;總裝某部通訊口,在無錫,混的不好不壞;省會城市銷售經理2名,能喝能說能唱不差錢;省會城市醫療行業Team Leader,博士,2篇SCI;我在北京某央企當專案經理;

    高中重點班同學沒聚會,根據2016年同學錄:6人在上海,斯倫貝謝一名,盛大一名,路虎一名,券商一名,汽車電子一名,公安部一名;2人在深圳,具體工作不詳;10人在老家,除一名醫生外,均在油田各企業從事生產一線工作;7人在某海濱城市,銀行兩名,政府兩名,國企三名;20人在北京,留校兩名(清華和人大),華人壽、中船、中航油、中石油、中石化、銀監會、農行總行、建行總行及部分企業。

    (4)成績的不同導致個人發展的分野

    在基本排除了家境影響後,兒時學習成績的不同直接導致同學在35歲時候際遇的分野。

    我所在油田那一年應屆生4200人,我正好一直是勉強衝進重點班的學生,高考僥倖考了個省裡百名以內。所以我簡單分析如下:

    1、70%-80%的小學、初中同學最後留在本地,子承父業,娶妻生子,有房有車,過著平淡而幸福的生活。家庭年收入在10萬-12萬左右,每年開銷大約在5-8萬上下。

    2、油田有4所高中,約2000學生。其中重點高中400多人中,排在100-400名的同學,基本能夠考上二本,大概有40%的同學最後到一二線城市發展,60%的同學留在本地從事技術性工作如管理、工程師、醫生、教師等。排在前100名的同學,大約能出10個清華北大的學生,985高校大約有40個。約有75%的同學到北上廣深發展,主要分佈在各大央企(油田子弟還是比較認同國企工作),留在本地的同學不清楚。

    總結,在參加高考的4200個同齡人中,只有240人幸運的擺脫了原來的生活軌跡,去一二線城市定居,佔比6%(與父母是否是領導無關)。將近70%的同學繼續在油田工作,有房有車,收入不多但也足夠使用,也能夠給孩子提供基本的教育條件。他們的下一代,具有變得更富裕的機會。

    生而貧窮不是放棄努力聽天由命怨天尤人的理由。歷史上,即便排除出身因素,人群階層也會因個人素質迅速分化,然後在幾代人的積累下逐漸強化。但除了婆羅門(趙家人)之外,就連剎帝利(市長)都可能出身寒門。

    在80年代時候,不要說什麼油田職工要有關係才能進,那時候油田大規模招工,只要是踏實的努力的有一技之長的,都能進來。我父母也是在農村上完學後,恢復高考後考的大專才離開農村。在1978年,所有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線。

    這個結論不知道能否證明“生而貧窮”不是階層固化的原因。因為就算給4200個孩子基本相同的起點,由於每個人的資質所限,慢慢的就有了區別。

    就是這位大神。我們是同一屆資訊學院的校友,大概是大二時候認識的。那時候他好像在院學生會,參加了微軟俱樂部還是ACM協會來著。後來就去泰達學院了。那時候看著張總不高不帥的,但是他和史廣順一樣,智商特別高,能力非常強,程式碼特別好,大三時候每個月靠這個就能掙2、3000,然後經常請大家擼串。

    裡面當然沒有我,因為我那時候做硬體,不寫程式碼。如果當年一起做專案一起擼串,沒準就是人生的新際遇。跟大神相比,其他校友活的還是普普通通,只是工作不錯,收入不菲。我有聯絡的30多人中(我跟張一鳴沒有聯絡),據我所知年薪超過50萬的有12個,超過80萬的據說是4個,一個從雅虎出來去了微軟,兩個在阿里,一個在華為。還有一個有了自己公司的,收入不明。

    所以,總的來說,那些一直在努力改善自己處境的人,都過得很好;至少薪資都在當地城市屬於高薪(一線城市60W以上,二線城市40W以上,四線城市25W以上);而留在油田系統,在老家安於現狀的,在企業整體經營形勢不好的時候,已經開始發愁以後的生活了。

    有道是:

    吉凶悔吝,皆為造化

    持盈保泰,基業長青

    日月流轉,天行有常

    櫛風沐雨,不忘初心

    迴歸本我,善莫大焉

    反求諸己,砥礪前行

  • 6 # 無憂精英網

    你會經常參加同學聚會嗎?如果會,那麼你會發現有很多今天成功的同學,當年都很能折騰嗎?雖然答案不會特別肯定,但總體來講,能折騰的人在尋找機會上會更主動。精英君有個大學同學在學校的時候就開始聯絡業務,人還沒畢業就已經買車買房,在同學們眼中就已經是小金主了。成績不算差再加上早早行業社會實踐結合,所以出來工作也沒有長久成為打工族,差不多不到一年就創業,做過大學生外賣、做過設計公司、做過產品代理。角色變換的讓我們應接不暇。但人家樂此不疲。他的名言就是“生命在於折騰“。另外一位同學,畢業後不甘心當老師,工作一年就離職了,又讀了研究生畢業去當了”北漂“,租房子工作也換了N多,畢業快20年,還沒有買房。在我們同學眼裡,也是”瞎折騰“,但她也樂在其中,也沒有太多危機感。在這兩位同學身上,我們看到即便都是折騰,但似乎結果還是有不同的。差別在哪裡?差別在於目標。有目標的折騰,更容易獲得”結果性落地“。比如目標是掙錢,那麼做什麼樣的事情,在多少時間裡要完成這個目標。更會全力以赴,不留退路。所以一旦事情沒有預期發展就會隨時做出調整,不讓阻力阻擋前進的腳步。而另外一種折騰是沒有目的的,憑感覺、憑心情、憑喜好,這樣的折騰很多時候是年輕人,年輕就是折騰的資本,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體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9賽季許昕這一年獲得了多少個冠軍?怎麼評價他一年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