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卜卜

    首先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心裡給自己打氣這沒什麼大不了的,然後儘量不要再想受到驚嚇的過程,反正我感覺驚嚇這種事時間長了就忘了。也就是剛開始心裡糾結而已。不必在意。個人拙見

  • 2 # 青少年生命教練

    其實我自己也有這種症狀,別人在我不注意的時候走過,或者輕輕在我思考的時候拍我肩膀,甚至只是來到我的座位,我都會有受到驚嚇的感覺,更不用說看恐怖片的時候,我永遠是最慫的那一個.

    但是當我開始挖掘深層的原因的時候,概況為以下:

    (1)一個人說在人緊張的時候,個人身體分泌的激素較常人多一點,所以大腦在這個時候反應較常人而言更為敏感

    總結:只是從生理層面解釋,但是我並沒有看到為什麼我們生理層面會這樣,難度是天生的?

    (2)另一個人說之所以容易受到驚嚇,是因為我們這群人的舒適區太小,和普通人比,我們有更多的地方容易受到驚嚇,答者也建議我們在朋友的陪同下,列出自己的非舒適區清單,慢慢的克服自己的心理壓力。

    總結:這裡已經說得稍微有點明朗,從我們的環境,從我們社會學上面來解釋心理原因,但是心理原因感覺挖掘得還不是很深,就是感覺差那麼一點點。

    (3)最後一個是在另外一個網頁看到的,答者說,之所以我們容易受到驚嚇是因為我們在不同的場景,比常人更容易緊張,是我們內心的安全感太少,在這樣的情形下,所以我們更容易受到驚嚇

    總結:這是我認為最好的答案了,一針見血,我9分認同,剩下1分我保留我科學的質疑,但是在我發現下一個最為可信的答案之前,我願意相信他。

    一句話總結:我們太缺乏安全感了。

    這可以映射出很多問題,這些問題背後的原因可以是各種各樣,比如:家裡有人脾氣暴躁,小時候曾經受過不可磨滅的陰影,留守兒童,寄宿過在別人家,遭受過虐待,遭受過很不友好的待遇,父母在某一方面缺點很明顯,我們在某段時間缺乏親人的陪伴,我們在某段時間遭受過冷暴力,甚至我們在班級裡面遭受校園暴力,甚至我們自卑等等等等。

    其實這個問題不可能一下子得到解決,只有長期的自我提升,自己刻意的滿足自己的心靈需要,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安全感,不斷地學會獨立,學會寬恕自己,學會和自己做朋友,開始模仿別人,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慢慢的走出自己的恐懼區。

    知道問題不可怕,知曉了問題而不去解決也不可怕,可怕的是知曉了問題卻認為自己每天的一點一滴的堅持是沒有用的。

  • 3 # 楊政

    換個角度來看,樓主認為不容易受驚的人是怎麼樣的,根據以往的經驗,不受驚的有幾種,經歷多了,見怪不怪,心裡上對此產生驚嚇的事物已經產生了免疫,所以不會受驚。一般都是年紀比較大,或者是在生活上經歷過很多之後的人、以及寺廟或者有固定宗教信仰的人比較不容易受驚嚇,一方面是有自己的固定思維,比較不容易被左右,另外就是對於很多事情

    那相反的心裡承受能力弱或者沒有受到過相應刺激的,遭遇重大創傷後,造成創傷後應激障礙( PTSD)是指個體經歷、目睹或遭遇到一個或多個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實際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脅,或嚴重的受傷,或軀體完整性受到威脅後,所導致的個體延遲出現和持續存在的精神障礙。PTSD的發病率報道不一,女性比男性更易發展為PTSD。筆者有個朋友就有這種狀況,主要表現是他的思維、記憶或夢中反覆、不自主地湧現與創傷有關的情境或內容,也可出現嚴重的觸景生情反應,甚至感覺創傷性事件好像再次發生一樣。還有他會長期或持續性地極力迴避與創傷經歷有關的事件或情境,拒絕參加有關的活動,迴避創傷的地點或與創傷有關的人或事,有些患者甚至出現選擇性遺忘,不能回憶起與創傷有關的事件細節偶爾會過度警覺、驚跳反應增強,有注意不集中、焦慮情緒,同時抑鬱症狀也是很多PTSD患者常見的伴隨症狀。

    關於驚嚇的克服,樓主可以先自我診斷是經歷不夠,還是因為PTSD,針對不同的情況做不同的應對,比如經歷不夠就在瞭解產生驚嚇的事物的本質和內容,再去嘗試或者在別人陪伴的基礎下去嘗試,也可以,透過一些增強心理承受能力的訓練去幫助解決這樣幫助克服。心理學家認為,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除受生理遺傳因素影響外,更多的受生理遺傳因素和價值觀念的制約。生理遺傳因素主要指個體的精神、情感型別及其表達方式;生理遺傳因素和價值觀念影響人的認知態度和行為取向。一句話,心理承受能力就是對挫折和失敗的認知態度,承受限度和應激能力,透過改變自己的認知和思維方式可以很好的幫助改善,我學習心理學也是有這方面的訴求,因為心理學會有很多你日常生活接觸不到的內容和資訊,可以很好的幫助你對照參考從而做出應對措施,透過一次次的學習,一次次的嘗試和觀察,最終可以很好的幫助你解決你的問題。如果是PTSD,那就要針對不同的情況做心理療愈,當然最主要的前提是願意去面對,把問題寫下來其實就解決了一半,然後積極的尋求幫助,找各類的人,給到你診斷,去醫院,去心理諮詢,去問長輩,找個讓你放心的人一起去,全部瞭解完了,再根據你願意的方式去做嘗試,最終幫助解決問題。

  • 4 # 謝玉輝

    心理學家認為,緊張是一種有效的反應方式,是應付外界刺激和困難的一種準備。有了這種準備,便可產生應付瞬息萬變的力量。因此緊張並不全是壞事。然而,持續的緊張狀態,則能嚴重擾亂機體內部的平衡,並導致疾病。所以我們應該學會自我消除緊張狀態。

    (1)鬆弛訓練:在緊張的工作、學習之餘,可以從事各種娛樂活動,調節自己的生活,鬆弛緊張狀態。如果在工作、學習中遇到難題或必須完成的緊急任務,首先應該穩住自己的情緒,不必緊張,也不要急於求成,以免亂了方寸。進而要相信自己有能力,並對困難作冷靜的分析,制訂出必要的應付方案。此時,還可做些鬆弛性的自我暗示:“事情再難、再急,也必須一步步去做,焦急緊張是無濟於事的,一定能闖過難關,完成任務!”這樣緊張會被驅散;而排解難題或完成任務時,成功又會成為良性刺激,使人的心理得以進一步鬆弛。

    生活中萬一遭到不幸或遇有突然的變故,往往會迅速進入強烈的緊張狀態。這時鬆弛的妙方是保持鎮靜。其實,為了對付緊張情緒,人類也不斷創造出各種行之有效的鬆弛技術,如西方的靜默祈禱法,東方的印度瑜伽術,日本坐禪術和中國的氣功、太極拳,以及現代的生物反饋訓練技術等。

    (2)適當安排計劃:若所擬的工作計劃不符合實際,便會受到挫折而引起情緒緊張。有的心理學家建議,在預訂工作進度表中,可安排一小段“真空時間”。在這段時間,完全“真空”不預先安排任何事情。每次到這段時間時,可利用它來完成先前未能做完的事情,或是著手下一步工作。這樣既有助於完成計劃又能感覺到自己能支配自己的工作,內心較為輕鬆。

    (3)真誠相處:在與別人交往中,應真誠坦蕩,與人為善。虛偽不僅使人厭倦,而且自己也會因此而有不安全感,如不自覺地猜想別人會不會得知真象,猜想別人是否在背後議論自己,併為此惶惶不安,導致關係緊張。

    (4) 昇華法:緊張的情緒也可予以昇華,轉用於學習或工作中。當情緒突然緊張起來時,往往精力特別集中,有可能把事情做得更好。而隨著任務的順利完成,內在的緊張也得以漸漸消失。

    如何有效消除緊張?

    當今世界是一個競爭激烈、快節奏、高效率的社會,這就不可避免地給人帶來許多緊張和壓力。精神緊張一般分為弱的、適度的和加強的三種。人們需要適度的精神緊張,因為這是人們解決問題的必要條件。但是,過度的精神緊張,卻不利於問題的解決。從生理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若長期、反覆地處於超生理強度的緊張狀態中,就容易急躁、激動、惱怒,嚴重者會導致大腦神經功能紊亂,有損於身體健康。因此,要克服緊張的心理,設法把自己從緊張的情緒中解脫出來。

    有效消除緊張心理,從根本上來說一是要降低對自己的要求。一個人如果十分爭強好勝,事事都力求完善,事事都要爭先,自然就會經常感覺到時間緊迫,匆匆忙忙(心理學家稱之為“A型性格”)。而如果能夠認清自己能力和精力的限制,放低對於自己的要求,凡事從長遠和整體考慮,不過分在乎一時一地的得失,不過分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自然就會使心境鬆弛一些。二是要學會調整節奏,有勞有逸。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調整好節奏。工作學習時要思想集中,玩時要痛快。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適當安排一些文娛、體育活動。做到有張有弛,勞逸結合。

    當一個人已經出現了緊張的情緒反應時,該怎麼調適呢?對於這種情況,人們習慣上常常會勸慰當事人:“別緊張!”“有什麼大不了的!”而當事人自己也通常會這欄告誡自己:“別緊張!”“有什麼了不起的!”然而,十分不幸的是,這種辦法幾乎是行不通的,實際上這會使人感到更加不安。因為這是在和自己過不去,在給你製造更大的緊張。正如有句話所說的“情緒如潮,越堵越高。”

    當緊張的情緒反應已經出現時,有效的調適方法應該是:第一,坦然面對和接受自己的緊張。你應該想到自己的緊張是正常的,很多人在某種情境下可能比你更緊張。不要與這種不安的情緒對抗,而是體驗它、接受它。要訓練自己象局外人一樣觀察你害怕的心理,注意不要陷入到裡邊去,不要讓這種情緒完全控制住你:“如果我感到緊張,那我確實就是緊張,但是我不能因為緊張而無所作為。”此刻你甚至可以選擇和你的緊張心理對話,問自己為什麼這樣緊張,自己所擔心的可能最壞的結果可能是怎樣的,這樣你就做到了正視並接受這種緊張的情緒,坦然從容地應對,有條不紊地做自己的該做的事情。

    第二,做一些放鬆身心的活動。具體做法是:①選擇一個空氣清新,四周安靜,光線柔和,不受打擾,可活動自如的地方,取一個自我感覺比較舒適的姿勢,站、坐或躺下。②活動一下身體的一些大關節和肌肉,做的時候速度要均勻緩慢,動作不需要有一定的格式,只要感到關節放開,肌肉鬆弛就行了。③作深呼吸,慢慢吸氣然後慢慢撥出,每當撥出的時候在心中默唸“放鬆”。④將注意力集中到一些日常物品上。比如,看著一朵花、一點燭光或任何一件柔和美好的東西,細心觀察它的細微之處。點燃一些香料,微微吸它散發的芳香。⑤閉上眼睛,著意去想象一些恬靜美好的景物,如藍色的海水、金黃色的沙灘、朵朵白雲、高山流水等。⑥做一些與當前具體事項無關的自己比較喜愛的活動。比如游泳、洗熱水澡、逛街購物、聽音樂、看電視等。

      焦慮症有哪些臨床表現?   焦慮症有哪些臨床表現? 患者表現焦慮、恐慌和緊張情緒,感到最壞的事即將發生,常坐臥不寧,缺乏安全感,整天提心吊膽,心煩意亂,對外界事物失去興趣。嚴重時有恐懼情緒,對外界刺激易出現驚恐反應,常伴有睡眠障礙和植物神經不穩定現象,如入睡困難、做惡夢,易驚醒,面色蒼白或潮紅,易出汗,四肢發冷,手指發麻,肌肉跳動,眩暈、心悸,胸部有緊壓或窒息感,食慾不振,口乾,腹部發脹並有灼熱感,便秘或腹瀉,尿頻,月經不調,性慾缺乏等。有些患者為上述軀體不適感而焦慮不安。常自捫脈搏是否增快,心跳是否停止,呼吸是否還有,面板顏色是否已經改變,為此而情緒緊張。檢查時患者焦慮,雙眉緊鎖,肌張力增加,反射活躍,常伴有不安的動作,如不斷的眨眼,敲打手指或捶手頓 所謂恐懼心理,是在真實或想象的危險中,個人或群體深刻感受到的一種強烈而壓抑的情感狀態。其表現為:神經高度緊張,內心充滿害怕,注意力無法集中,腦子裡一片空白,不能正確判斷或控制自己的舉止,變得容易衝動。 青年軍人由於缺乏社交場合鍛鍊,初涉世事,當與陌生的首長和戰友接觸時,在眾目睽睽之下,尤其是需要回答問題或做技術演示時,由於過度緊張便會出現臉紅心跳、語無倫次、動作拘謹等失常現象。平時講起話來滔滔不絕,可一到正規場合讓他發言就顯得十分緊張,吱吱唔唔的什麼也說不上來。有的戰友在參加考試前失眠、進考場後暈場,有的在參加重大比賽時怯場、不能發揮正常水平,有的在初次打靶、投彈訓練時出現恐慌、緊張等。 恐懼心理的產生與過去的心理感受和親身體驗有關。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就變得驚慌失措,而是沉著冷靜,機智應付。另外,平時積極參加加強心理訓練,提高各項心理素質。比如:進行模擬訓練危險情境,設定各種可能遇到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訓練,形成對危險情境的預期心理準備狀態,就能夠有效地戰勝緊張和不安等不良情緒,提高心理適應和平衡性,增強信心和勇氣,以無畏的精神克服恐懼心理。 此外,恐懼心理出可以透過自我調適,自已進行訓練來幫助克服。具體方法如下: 第一步:把能引起你緊張、恐懼的各種場面,按由輕到重依次列成表(越具體、細節越好),分別抄到不同的卡片上,把最不令你恐懼的場面放在最前面,把最令你恐懼的放在最後面,卡片按順序依次排列好。 第二步:進行鬆弛訓練。方法為坐在一個舒服的座位上,有規律地深呼吸,讓全身放鬆。進入鬆弛狀態後,拿出上述系列卡片的第一張,想像上面的情景,想像得越逼真、越鮮明越好。 第三步:如果你覺得有點不安、緊張和害怕,就停下來莫再想像,做深呼吸使自己再度鬆弛下來。完全鬆弛後,重新想像剛才失敗的情景。若不安和緊張再次發生,就再停止後放松,如此反覆,直至卡片上的情景不會再使你不安和緊張為止。 第四步:按同樣方法繼續下一個更使你恐懼的場面(下一張卡片)。注意,每進入下一張卡片的想像,都要以你在想像上一張卡片時不再感到不安和緊張為標準,否則,不得進入下一個階段。 第五步:當你想像最令你恐懼的場面也不感到臉紅時,便可再按由輕至重的順序進行現場鍛鍊,若在現場出現不安和緊張,亦同樣讓自己做深呼吸放鬆來對抗,直至不再恐懼、緊張為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同的食用植物油有什麼區別?